拼音 : 背城借一 (bèi chéng jiè yī)
简拼 : bcjy
近义词 : 背水一战、破釜沉舟、垂死挣扎
反义词 : 重整旗鼓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连动式
成语解释 :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出处 : 先秦·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成语用法 : 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作最后一搏
例子 : 合家细弱,依栖于此,屡被封家女子,横见摧残,今欲背城借一,烦君属檄草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生僻
【百不得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百不当一】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百不获一】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背城借一】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百喙如一】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表里不一】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表里如一】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百里挑一】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百无失一】百:很多;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报效万一】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参差不一】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纷纷不一】纷纷:多又杂乱。意见多而且各不相同。
【归十归一】指有条有理。
【耕三余一】耕种三年,节馀一年的粮食。
【合而为一】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合二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合两为一】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毁誉不一】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九九归一】归根到底。
【较如画一】指规章法令一致。
【较若画一】指明确一致。
【斠若画一】公平持正;整齐画一。
【讲若画一】讲:和;画一:整齐,统一。协调,整齐划一。
【民心不一】老百姓思想不一致。
【良莠不一】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凭城借一】背城借一。指与敌决一死战。
【劝百讽一】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群居和一】指和谐相处,协调一致。
【齐整如一】整齐一律。
【融合为一】渗透整个物体,合为一个整体。
【十不得一】十件事中,没有一件是成功的。比喻费很大力气也没有收获。
【十不当一】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始终若一】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始终如一】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天下第一】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天下为一】指国家统一。
【万不耐一】耐:通“能”。一万个人里也找不到一个。形容人才极其难得。
【万不失一】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惟精惟一】指精纯专一。
【万无失一】失:差错。指非常有把握,绝对不会出差错。
【未知万一】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心口不一】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心口如一】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相与为一】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以备万一】万一:可能性极小的变化。事先做好周密防备,以防止万一发生变化。
【瑜百瑕一】比喻优点多而缺点少。瑜,玉的光采;瑕,玉的毛病。
【以防万一】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言行抱一】犹言言行一致。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言行不一】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言行若一】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指人表里如一。
【有一得一】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众多非一】指类别甚多,不止一种。
【众口如一】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同“众口一辞”。
【政令不一】发出的命令不统一。形容军务或政务混乱。
【整齐画一】画一:一致。形容有秩序,不凌乱。
【整齐划一】有秩序,协调一致。
【终始若一】自始至终都不改变。
【终始如一】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知行合一】指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一回事。
1. 用“背"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第一个字是背的成语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背碑覆局 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背本就末 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背恩负义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弃义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腹受敌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背公向私 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
背公营私 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背惠食言 指忘恩失信。
背前面后 指或当面或背后。
背曲腰躬 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背曲腰弯 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同“背曲腰躬”。
背若芒刺 犹言芒刺在背。
背生芒刺 犹言芒刺在背。同“背若芒刺”。
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背义负恩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背义负信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背义忘恩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2. 一声背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包含有“背”字的成语』
“背”字开头的成语:(共28则) [b] 背暗投明 背碑覆局 背本就末 背本趋末 背城借一 背城一战 背道而驰 背恩负义 背恩弃义 背恩忘义 背腹受敌 背公向私 背公营私 背惠食言 背井离乡 背盟败约 背前面后 背曲腰躬 背曲腰弯 背若芒刺 背生芒刺 背山起楼 背水一战 背乡离井 背信弃义 背义负恩 背义负信 背义忘恩
第二个字是“背”的成语:(共16则) [d] 抵背扼喉 骀背鹤发 倒背如流 [f] 拊背扼喉 拊背扼吭 拊背搤吭 腹背受敌 腹背之毛 [h] 虎背熊腰 鹤背扬州 [j] 浃背汗流 肩背难望 肩背相望 [p] 曝背食芹 [w] 无背无侧 [x] 项背相望
第三个字是“背”的成语:(共13则) [f] 负德背义 负恩背义 [g] 辜恩背义 [l] 离乡背井 离乡背土 [m] 面是背非 面誉背非 面誉背毁 面谀背毁 [q] 弃好背盟 [w] 忘恩背义 [x] 向声背实 [y] 阴山背后
“背”字结尾的成语:(共40则) [a] 挨肩擦背 挨肩搭背 挨肩迭背 挨肩叠背 [d] 鲽离鹣背 [e] 扼吭拊背 扼喉抚背 扼亢拊背 [f] 蜂腰削背 蜂腰猿背 [g] 拱肩缩背 [h] 汗出浃背 汗出洽背 黄发骀背 黄发台背 黄发鲐背 汗流夹背 汗流浃背 汗流洽背 [j] 鸡胸龟背 [l] 流汗浃背 冷水浇背 力透纸背 [m] 芒刺在背 [r] 如芒刺背 如芒在背 人心向背 [s] 水过鸭背 耸肩曲背 耸肩缩背 瞓面盎背 [t] 袒胸露背 [w] 望其项背 [x] 熊腰虎背 膝痒搔背 [y] 压肩迭背 压肩叠背 亚肩迭背 亚肩叠背 [z] 晬面盎背
“背”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2则) [a]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d] 当面输心背面笑
3. 背字开头的成语有哪些 背本趋末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背道而驰 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背井离乡 离开家乡到外地。
背盟败约 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背山起楼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暗投明 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4. 什么成语,【背】字开头 【背暗投明】背:背弃;投:投奔。离开黑暗,投向光明。比喻在政治上脱离反动阵营,投向进步方面。
【背碑覆局】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背碑复局】看过的碑文能背诵,棋局乱后能复旧。指记忆力强。
【背本就末】指背离根本,追逐末节。
【背本趋末】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背城借一】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背槽抛粪】像牲口那样,刚吃完槽里的食物,就背过身来拉屎。比喻忘恩负义,以怨报德。
【背城一战】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背地厮说】背地里胡说八道。
【背恩负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忘义】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道义。
【背腹受敌】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背公徇私】公:正直无;徇: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背公循私】公:正直无;循:曲从。违背正道,营私舞弊。
【背公向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
【背故向新】弃绝多年的朋友,而同新结识的人来往。指结交朋友不为友谊,只图势力。
【背公营私】指损公肥私,违法求利。亦作“背公向私”。
【背惠食言】指忘恩失信。
【背井离乡】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伸为乡里,家宅。离开家乡到外地。
【背盟败约】背:违背。盟、约:誓约。败:败坏。指撕毁。背叛誓言,撕毁盟约。
【背前面后】指或当面或背后。
【背曲腰躬】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
【背曲腰弯】腰背弯曲。常指坐久或年老。同“背曲腰躬”。
【背若芒刺】犹言芒刺在背。
【背生芒刺】犹言芒刺在背。同“背若芒刺”。
【背山起楼】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背水为阵】水:指河流。背对着淋漓摆开阵势,拼死战斗。比喻决一死战。
【背水一战】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背信负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乡离井】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背约负盟】盟:盟誓。违背原来的约定和誓言。指人背信弃义。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背义忘恩】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背紫腰金】身穿紫袍,腰佩金饰。指做大官。
5. “背”(一声)字四字成语有哪些 1.背水一战 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2.背乡离井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3.背信弃义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4.背义负恩 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5.背义负信 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6.背义忘恩 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7.背恩负义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8.背恩弃义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9.背恩忘义 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道义。
10.背腹受敌 指前后都受到敌人的攻击。
背的四字成语;
背水一战、背道而驰、
腹背受敌、汗流浃背、
芒刺在背、背心向背、
倒背如流、袒胸露背、
背井离乡、如芒在背、
虎背熊腰、背信弃义、
背曲腰躬、背紫腰金、
蜂腰猿背、黄发骀背、
项背相望、背盟败约、
背惠食言、鸡胸龟背、
扼喉抚背、拱肩缩背、
义不背亲、腹背夹攻、
鲐背苍耈、膝痒搔背、
望其肩背、力透纸背、
面从背违、阴山背后
鹤背扬州、腹背相亲、
6. 关于背的四字词语 搜索《背的四字词语》找到的。
第一页
背水一战、
背道而驰、
腹背受敌、
汗流浃背、
芒刺在背、
人心向背、
倒背如流、
袒胸露背、
背井离乡、
如芒在背、
虎背熊腰、
背信弃义、
背曲腰躬、
背紫腰金、
蜂腰猿背、
黄发骀背、
项背相望、
背盟败约、
背惠食言、
鸡胸龟背、
扼喉抚背、
拱肩缩背、
义不背亲、
腹背夹攻、
鲐背苍耈、
膝痒搔背、
望其肩背、
力透纸背、
面从背违、
阴山背后
第二页
鹤背扬州、
腹背相亲、
正点背画、
水过鸭背、
曝背食芹、
背本趋末、
背约负盟、
背山起楼、
肩背难望、
背碑覆局、
不相违背、
无背无侧、
望其项背、
腹背之毛、
违信背约、
向声背实、
面从背言、
死记硬背、
弃好背盟、
挨肩搭背、
背若芒刺、
刮毛龟背、
牍背千金、
背前面后、
背城借一、
压肩迭背、
骀背鹤发、
背公循私、
睟面盎背、
鲽离鹣背
第三页
拊背扼喉、
背水为阵
你好,答案是兔
兔年出生的人是十二属相中最走运的人之一。正像中国神话中所讲的,它是长寿的象征,是月亮的精灵。当西方人赏月时,属兔人也可能开玩笑说月亮是一个奶酪球,或者给孩子们讲一个月亮的故事。当一个中国人望月时,属兔人看到的是月中玉兔正站在桂树下的一块岩石附近并拿着长生不老药。在中秋节赏月时,小孩子们提着纸兔灯笼爬上小山去观月并对玉兔表示羡慕。据说兔年能带来和平或至少可以从战争或冲突中得到暂时的喘息。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到你
春秋·左丘明《春秋左传》白话释义:
(鲁成公元年)冬十月,(鲁正卿)季文子秃头,(晋)郤克瞎了一只眼,卫国孙良夫是个瘸子,曹国公子手残疾,同时出访齐国。
齐国让秃子给鲁使驾车,瞎了一只眼的人给晋使驾车,让瘸子给卫使驾车,手残疾的人给曹使驾车。(齐顷公之母)萧同侄子在楼台上笑他们。
这些使臣知道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走开了,在胥闾门聚在一起商量了好长时间。齐国有知道他们聚谋的人说:“齐国的灾难从此就要开始了。”
原文:
冬,十月。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夫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
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说而去,相与立胥闾而语,移日不解。齐人有知之者,曰:“齐之患,必自此始矣!”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左丘明与孔子同为春秋末期人,二人关系密切。他曾与孔子一同前往周室,鼎力支持孔子从政,受到孔子的好评。加上左丘明品德高尚,胸怀坦荡,深得鲁侯器重。
作为太史,左丘明非常关心国家政事,积极参政议政。如鲁定公想任命孔子为司徒,打算找三桓进行商议,事先征求左丘明的意见。左丘明说:“孔子是当今的大圣人。
圣人一当政,犯错误的人就很难保住自己的官位。您要任用孔子,却又想和三桓商量,他们怎会支持您的主张呢?”鲁定公百思不得其解地问道:“你怎么知道他们不会同意?”
左丘明笑了笑,回答道:“从前,周朝有个人很喜欢毛皮大衣,同时也很喜欢美味肉食。他想做件价值千金的皮大衣,于是就去和狐狸商量,直接向狐狸索要皮毛;他想办桌味道鲜美的牲祭,于是就去同羊儿商量,直接向羊索要羊肉。话还没说完,狐狸和羊儿便都躲藏了起来。
因此,五年过去了,这人一件皮大衣也没做成;十年过去了,一次牲祭也没做上。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周人的谋略不对。你打算任命孔子为司徒,却召集三桓来商量,这同与狐狸商量做皮大衣、与羊儿商量做牲祭是同一个道理。”
左丘明这样说是因为孔子主张削弱三桓,加强君权,曾向鲁定公提出“堕三都”的建议。“三都”指三桓的三个据点:季孙氏的费邑、叔孙氏的睩邑和孟孙氏的成邑。“三都”是三桓对抗公室的私有据点。
由于三桓住在国都,封邑由家臣掌管,因此“三都”对三桓本身来说同样也是一种威胁。孔子通过游说曾一度使鲁公拆掉了叔孙氏的睩邑,如此这样,左丘明冷静地分析了三桓不会支持鲁定公任用孔子的原因,看到了三桓与孔子之间的矛盾。
所以当鲁定公征求自己的意见时,他便用两个寓言故事比喻说明,建议避开三桓直接任用孔子。于是,鲁定公听从左丘明的建议,没经三桓同意就直接任命了孔子。
周敬王四十一年(约前479) ,晚年的左丘明,眼睛出了毛病,不得不辞官回乡。左丘明辞官还乡后,建立了左史书舍,开始编纂《左传》、《国语》。
左丘明纂修《国语》的时候已经失明了 。但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将几十年来的所见所闻,各诸候的要闻和君臣容易得失的话记述下来,汇集成著名的历史名著《国语》。《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与《左传》一起成为珠联璧合的历史文化巨著。
文章简介: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011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背槽抛粪
下一篇: 背腹受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