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四书五经

大道家园 2023-07-30 07:00:27

拼音 : 四书五经 (sì shū wǔ jīng)

简拼 : sswj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四书:亦称四子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指儒家经典。

出处 : 汉·班固《白虎通·五经》:“五经何谓?谓《易》、《尚书》、《诗》、《礼》、《春秋》也。宋·朱熹着有《四书集注》。

成语用法 : 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儒家经典

例子 : 君子是只读四书五经,做八股,非常规矩的。(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四书五经是什么?

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是:《尚书》《易经》《诗经》《礼经》《春秋》

四书五经是四书、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

四书:

四书中的《大学》《中庸》是五经《礼经》中的《礼记》中的两篇。

《论语》的内容是:孔子讲的话和少量孔子徒弟讲的话。作者是孔子的再传弟子。《论语》共二十篇,前十篇价值更高,因为后十篇是战国中期更晚时候的儒生所做。论语从孔子讲学到成书,辗转了数十载,很多话和意思,都不是孔子的原话原意了,但仍然是孔子原话,原意最多的书,所以对于研究儒学的后人意义重大。

《孟子》共七篇,是孟子弟子所做。主要记言,反应了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

五经:【说五经前特别说一句。五经的作者不是孔子,只是孔子是第一个开门收徒,第一个把贵族的书籍给平民看的人。他的最大贡献是让五经普及于一般人。所以后人会说五经是孔子编的。】

《尚书》:是王和贵族讲的话(记言多,记事少)。是上古的史,虽然《尚》从周传抄到秦,再到汉的过程中,很多内容因为书简烂掉,被改写。但是后人知道夏商周的事,多亏有尚书。尚书分五部分:1.典:记君王的事 2.谟:记臣对君的言论3.训:记一般政事的议论4.诰:记一些文告5.誓:誓言,誓师之词

《易经》是讲的八卦,是占卜的书。八卦重叠出六十四卦,每卦六爻,组合出三百八十四爻。从卦爻中可知那些事可以做,哪些不能做。直到秦汉时,才将他放入儒学,注入哲学思想,慢慢哲学化。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和雅用于交际。风多抒情,雅用于尊贵的客人。颂是祭祀祖先时用。

《礼经》又分为三部分《仪礼》《周礼》《礼记》。其中《周礼》传说是孔子做,实际是战国末期,天下快大一统了。齐人设想统一全国后,在天子下设六个大官,每个大官下设六十个小官。(西汉篡权的王莽就是看了这本书,做得过于理想化的改制)《礼记》是儒家散文。

《春秋》传说是孔子所做。实际是孔子学生抄写的鲁国编年史的删减版。虽然是编年史,但因为是大事记,过于简单,要配合《左传》一起看。

什么是“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
四书又称为四子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
五经是《诗经》(《诗》)、《尚书》(《书》)、《礼记》(《礼》)、《周易》(《易》)和《春秋》等五本儒家经典的合称

五经
在战国时已经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六经”的说法。《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中的《乐经》很早就亡佚了,《汉书·艺文志》中已无此书的记载。其他五种著作就称为“五经”。唐朝时五经中的《仪礼》改为《礼记》,沿用至今。

四书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取《礼记》中的《中庸》、《大学》两篇文章单独成书,与纪录孔子言行的《论语》、纪录孟轲言行的《孟子》合为“四书”,依照其想法,《中庸》出自子思、《大学》源于曾子;因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南宋光宗绍熙远年(1190年),朱熹在福建漳州将四书汇集到一起,作为一套经书刊刻问世。

名词解释:四书五经?

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具体如下: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指《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四书增删注释包括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孟子、程子、朱熹等,其编撰时间间隔达一千八百年。宋元以后,《大学》《中庸》成为学校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它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儒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深远影响。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精华。五经是我国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四书五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翔实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扩展资料:

今天所看到的“四书”,其内容不止《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其中还被加入了程子、朱熹的文章。这体现了中华文化传承方式。程子、朱熹等人的注疏,本有单行本,如岳麓书社出版的《四书集注·朱熹集注》。

“四书”中所含文章,实则八篇。其中,《论语》记载孔子及其主要门弟子的言行。《孟子》记述孟子言论。大学章句中之“大学”,在大学章句开头明确指出:“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而大学之章句,在大学章句中明言是朱熹之语。

中庸章句中之中庸,在中庸章句开头也明确指出,中庸“乃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受孟子。”也就是说,中庸乃子思所著。而中庸之章句,在中庸章句中同样明确注明为朱熹之言。

需要说明的是《大学》? ,虽然是“孔氏之遗书”,但并非孔子亲手所著。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讲,“右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

四书的成书是集大成之作。其作书时间跨度达一千八百年,作者先后有孔子及其弟子、子思、孟子及其弟子和程子、朱熹。

《论语序说》中介绍孔子,其名丘,字仲尼。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戌之岁十一月,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孔子卒,年七十三。《孟子序说》中介绍孟轲,其驺人也,授业子思之门人。

论语序说和中庸章句讲,子思,乃孔子之孙,伯鱼之子;授业于曾子;传道于孟子。曾子,孔子之门人,得孔子之真传。程子和朱熹都是理学家,南宋之鸿儒。朱熹曾向程子学习儒学。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五经指的是哪四书哪五经

?01

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的是《改枣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

四书之名始于宋朝,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四书五经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铅肢的重要思想。

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礼记》通常包括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春秋》由于文字过于简略,通常与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合刊。

四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核激拆子所作,实为秦汉时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孟子》是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中记载有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

五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

《尚书》最早书名为《书》,约成书于前五世纪,传统《尚书》(又称《今文尚书》)由伏生传下来。传说为上古文化《三坟五典》遗留著作。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10000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