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茶遇水而舍身

品茶 2023-04-29 14:34:27

茶遇水而舍身

茶与佛家的缘分,是由来已久的。一片茶,遇水舍身,成全了水,也成全了自己。

据载,西藏喇嘛寺常以盛大的茶会,款待四方云游僧人,并且在普通百姓或信徒向僧侣们请求赐福时,给他们发放的“神物”或“神水”,其中也都有茶的成分。

虔心敬佛的藏族人,还会把茶包好放入佛像内,专门请来活佛开光,据说这样便可以为佛像赋予灵气,镇宅护院。由此,茶的佛性,不言而喻。

由于寺庙对茶的需求量比较大,他们还有专门的收茶日。这天,信徒们会陆续拿着砖茶到寺院为喇嘛滚茶,予以布施。

茶承佛理,代表的是一种生命的价值。

林清玄在散文《一片茶叶》中说:“我们喝茶的人,从来不会去分辨每一片茶叶,常常忘记一壶茶是由一片一片的茶叶所组成的。在一壶茶里,每一片茶叶都不重要,因为少了一片,仍然是一壶茶。但是,每一片茶叶也都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一滴水的芬芳,都有每一片茶叶的本质。”

“布施不就是这样吗?布施,犹如加一片茶到一大壶茶里,少了我这一片,看似不影响茶的味道;其实不然,丢进我这一片,整壶茶就有了我的芳香。虽然我施的很小,也会充满每一滴水。”

爱与布施,从来都不会是渺小的。濮存晰曾在公益广告中说:“每一个善行都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那么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户,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

勿因善小而不为。每一点光,都是有价值的,哪怕只能照亮方寸;每一片茶,都是有味道的,哪怕只能丰富一滴水。对这一方寸和一滴水来说,有没有这一点光和一片茶,世界完全不同,波上莲花水中月,叶下清风杯底茶。许多真善美的发生,就像波上莲花,水中明月,叶下清风,杯底佳茗,都是这样脉脉不语,潜移默化而来的的。

一片茶,遇水舍身,成全了水,也成全了自己。

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尽,茶也变凉是什么

1. 关于一杯清茶的诗句
关于一杯清茶的诗句 1.清茶一杯的优美句子
1、千年茶文化,昔日今朝共传扬!小小绿尖,遇水承叶,一杯清茗沁人心肠。世间怡然心情,只在一杯清茶中。
2、一杯浓郁芳香的茶总有变淡的时候,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总会随时光的流逝而淡忘。
3、山僧后檐茶数从,春来映竹抽新茸。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
4、杯里的茶因遇到水而上浮,杯里的茶因为遇到水而清香。待香散尽,茶也变凉。
5、人生就像那碗茶,刚开始时干燥苦涩,经过沏泡后饱满清香,历变化起伏跌荡,终究是淡定平和。
6、把茶冷眼看红尘,借茶静心度春秋。
7、两头是路,吃一盅各分东西。
2.关于清茶的古诗词
关于茶的诗句
1、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顾况《焙茶坞》
2、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声疑松带雨,饽恐生烟翠。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皮日休《茶中杂咏·煮茶》
3、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青溪流水暮潺潺。——灵一《与元居士青山潭饮茶》
4、不羡黄金垒,不羡白玉杯,不羡朝人省,不羡暮人台,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陆羽《六羡歌》
5、九日山僧院,东篱菊也黄。俗人多泛酒,谁解助茶香。——皎然《九日与陆处士羽饮茶》

为什么竹叶青茶能站在水里呢?

当然了,竹叶青能“站”水里,缓缓起舞,这和它的独特制作工艺是分不开的,竹叶青有领先于全行业的制作工艺,能让干茶保证含水量在3%,精准的水分含量,让茶叶遇水遇水直立、上下沉浮,美感十足。

关于茶的礼仪文化,你有什么想说的?

关于茶的礼仪文化,可以参照《红楼梦》。因为《红楼梦》里有诸多关于茶的描述,满纸浸透着茶香。

喝茶,贯穿于《红楼梦》书中,因而对于喝茶的礼仪、文化、规矩也渗透在字里行间。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喝茶的姿势。喝盖碗茶时,坐姿要端正,头和嘴不前伸,也不能低头。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也不能用嘴吹漂在上面的茶叶,而是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其作用是可滗去浮起的茶叶等物。将茶盖呈倾斜状,送到嘴边,再把茶汤吸进去,不能有声音。不能端起茶盅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茶碗喘气饮吮,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饮。一苦二甘三回味,其妙趣在于意会而不可言传。

盖碗又名三才碗,以盖喻天,碗喻人,托喻地。那么天时地利人和,当然要全抓在手里。

87版电视剧《红楼梦》中有一段喝茶的镜头,迎春喝茶的姿势宛如教科书一般。她左手拿起茶碗托盘,右手抓起盖子,轻轻地“刮”几下,用盖撇了浮茶,动作缓慢从容,看上去雍容华贵。

黛玉喝茶时,没有用盖撇浮茶,只是用盖抵住碗沿吃茶。黛玉为什么省略了这一环节呢?

这就是用盖碗的另一个礼节:做客时撇浮茶,是暗示主人的茶不好。黛玉初进荣国府,是客人,就省了这一动作。

二、斟茶的分寸。东北有句俗话“酒要满,茶要浅”。这句话的意思是,给客人斟酒时,要斟满杯,倒茶时,要倒浅一点,不能倒满。浅与满是相对的,这个浅也有一定的分寸。“倒茶只倒七分满,留得三分是人情”。这种“七分满”的浅茶表示对方表示尊敬之意。

三、喝茶要喝多少?妙玉对喝茶的量做了最好的解释,她拿出一个 大海茶杯,问宝玉是否能吃得了。宝玉说:“吃得了。”

妙玉笑道:“你虽吃得了,也没这些茶糟蹋。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你吃这一海便成什么?”

贵族喝茶只喝一杯即可,不能鲸吞虎饮的。

如果捧着大碗地喝茶,会被笑话的。刘姥姥将贾母给她的半杯茶一饮而尽,大家都笑了。

四、喝茶的顺序。《红楼梦》里,贾府饭后第一杯茶,是漱口茶,不能喝。第二杯茶,才是喝的茶。如果喝了第一杯茶,是会被笑话的。

五、家里来客人了,主人劝酒不劝茶。给客人上茶时,要用托盘托着茶杯。妙玉给贾母上茶时,“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袭人给黛玉献茶时,“手内捧着一个小连环洋漆茶盘,里面可式放着两盅新茶”。给客人献茶,一定要用托盘。

现代人都是主人亲自给客人上茶,古代是丫头给客人献茶。献茶时,以右手端茶,从客人的右方奉上,并面带微笑。茶点心,应放在客人的右前方,茶杯应摆在点心右边。

客人双手接过茶,点头致谢,饮过茶后,要适当称赞主人茶好。

喝酒与喝茶不一样,主人劝客人喝酒,表示热情好客;主人如果劝喝茶,就表示主人不喜欢客人要送客。

客人来时,倒完茶,客人自己吃茶无妨,若主人端起盖碗,口称“请茶”时,便是逐客令,这叫“端茶送客”。

六、烹茶的水。水是茶的载体,饮茶时愉悦快感的产生,无穷意念的回味,都要通过水来实现。明代,张大复,《梅花草堂笔谈》: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陆羽在《茶经》中对饮茶用水的原则是: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古人还总结出了“龙井茶,虎跑水”、“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等这类茶、水的最佳组合。

妙玉喝茶用的水是雨水和梅花上的雪水。《冷庐杂识》记载乾隆皇帝“遇佳雪,必收取,以松实、梅英、佛手烹茶,谓之三清。尝于重华宫集廷臣及内庭翰林等,联句赋三清茶诗”由此可见,用雪水煮茶在文人眼中是一件比较高雅的事情。也是旧时大家族与文人墨客喝茶的讲究。

古人除了用雪水沏茶,还用雨水沏茶。秋雨,天高气爽,空中灰尘少,水味“清冽”,是雨水中上品。

烹茶、沏茶的水,还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只有符合“源、活、甘、清、轻”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

喝茶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单纯的喝茶了,而是茶道、茶艺,是一种文化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58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