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常识

禅茶一味|天清雨霁岁月留痕

品茶 2023-04-29 14:23:21

禅茶一味|天清雨霁岁月留痕

云积总有天清日,天倾总有雨霁时。长空万里自有云聚散,一时晴朗,一时阴郁,惊鸿一瞥,日落星辉。不过是世间常态。茫茫苍海,人生波涛起伏,今时方路过,他日再重逢,缘生而际会,在原地踌躇,不莫信步向前,得者时也,失者顺也,缘际虽无常,聚散终有定。不沉沦一时,方得他日。

岁月匆匆,回首时已茫茫,常恐今日之心,他日如水滴入海。其实,走过漫漫长路,虽释重前前行,亦铭记在心。长空惊鸿刹那,岁月留痕一笔,他日忆起,如轮回变换,缘生再继。浪涛淘尽英雄无数,前潮平,后浪继,渔樵把酒,只在谈笑间,烟波江上雨,往昔如昨,未曾远去,前缘虽远,重续如即。

四时有序,天行有常,莫忧岁月久,雨霁天无痕,万物已泽润。时过境虽迁,重遇皆如牵。

关于禅茶一味的诗句

1.描写禅茶的诗词禅茶诗

燕拽春光度柳池,

云邀竹影赋闲诗.

清风有意传书信,

又恐相思袅娜迟.

禅茶诗:

独守空庵醉品禅茶

千年的寂寞风干成一陀古茶

谁能分辨哪是芽哪是花

或许心有灵犀的您

能参透他

可是心有灵犀的您在哪

千年的寂寞风干成一陀古茶

泡开她需要多少春秋冬夏

或许万种柔情能泡开她

这万种柔情出自谁家

不泡也罢不泡也罢

泡得开唐诗宋词

泡不开秦砖汉瓦

泡得开晨钟瞢鼓

泡不开驿路风沙

心有灵犀的您在哪

这万种柔情出自谁家

不泡也罢不泡也罢

独在天涯醉品禅茶

禅茶一味

1

乞火烧兰葸,临流煮梅香。

好茶烹一盏,先供我佛尝。

2

香溪醍醐嫩,莲峰蕴真香。

一入灵山路,便觉眼生光。

3

初尝冷香烈,再啜火生凉。

飘若对倾城,醉比沐天香。

4

雪霁春泉碧,雨润百草芳。

月下煮松风,甘露其君尝。

清烟久消歇,紫云时飞扬。

至今潭中水,犹作笑语香。

5

名山蕴紫气,瑶草凝清辉。

寒泉不混世,积雪入精微。

采采需及时,莫待嫩绿肥。

2.关于禅茶的诗句《琴茶》 【唐】白居易

兀兀寄形群动内,陶陶任性一生间。

自抛官后春多醉,不读书来老更闲。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穷通行止长相伴,谁道吾今无往还?

《故人寄茶》 【唐】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吟对月烹。

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煎茶》 【唐】成彦雄

岳寺春深睡起时,虎跑泉畔思迟迟。

蜀茶倩个云僧碾,自拾枯松三四枝。

《焙茶坞》 【唐】顾况

新茶已上焙,旧架忧生醭。

旋旋续新烟,呼儿劈寒木。

3.描写禅茶的古诗词《茶》(唐)元稹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春日茶山病不饮酒,因呈宾客》(唐)杜牧

笙歌登画船,十日清明前。

山秀白云腻,溪光红粉鲜。

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

谁知病太守,犹得作茶仙。

《即事》(唐)白居易

见月连宵坐,闻风尽日眠。

室香罗药气,笼暖焙茶烟。

鹤啄新晴地,鸡栖薄暮天。

自看淘酒米,倚杖小池前。

《寄赞上人》(唐)杜甫

一昨陪锡杖,卜邻南山幽。

年侵腰脚衰,未便阴崖秋。

重冈北面起,竟日阳光留。

茅屋买兼土,斯焉心所求。

近闻西枝西,有谷杉黍稠。

亭午颇和暖,石田又足收。

当期塞雨干,宿昔齿疾瘳。

裴回虎穴上,面势龙泓头。

柴荆具茶茗,径路通林丘。

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

《茶中杂咏·煮茶》(唐)皮日休

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

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

声疑松带雨,饽恐烟生翠。

尚把沥中山,必无千日醉。

禅茶一味的诗意人生

“禅茶一味”这个词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算陌生,自古以来,禅与茶便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人们在茶语中悟禅道,在禅语中参人生。饮一杯清茶,能让人心旷神怡,参一天禅,亦能让人起伏不定的内心安静下来。所以,茶禅一味,是很多人一生向往的境界。

大诗人苏东坡云:“茶笋尽禅味,松杉真法音。”说的就是茶中有禅,禅茶一味。茶对禅宗而言,即是养生用具,又是得悟途径,更是体道法门。

茶如果只像开水一样,仅是解渴;如果只像咖啡一样,仅是提神,断不能由单纯的物质成为文化的载体。像修禅那样去品茶,才知道好茶的精妙。茶道的目的不是为了饮茶止渴,也不是为了鉴别茶质。茶能清心去火,禅能静心明性。茶中有禅,茶禅一心,更能清静人的灵魂。

要真正理解禅茶一味,全靠自己去体会。体会就是悟,在“悟”这一点上茶与禅有它们的共同之处。所谓“体验也得处,皆是悟”,“必工夫不断,悟头始出”。这种体会可以通过茶事复杂的程序和仪式去感受。碾茶过程中的轻拉慢推,煮茶时的三沸判定,点茶时id提壶高注,饮茶过程中的观色品味,都借助事茶。体悟。佛性,喝进一缕缕大自然精英,换来一道道佛国美景。
禅茶一味,妙蕴人生,淡泊宁静,虚怀若谷。一壶茶,盛放的是一颗云水禅心,是一种人生态度。品茶之味,悟茶之道,就是要用雅性去品,要用心灵去悟。“茶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手执一杯香茗,茶韵生香,融入灵性,一道茶烟,轻轻一嗅,便疏通了灵秀之身心,隐逸而恬淡,清宁而闲适。

人间心意千万种,一款心意一款茶。静品岁月风雨,淡读时光苍茫,笑看天际流云,墨守四季轮回。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禅茶一味,悟道如水。朝华夕拾,沧海桑田。弹指间,生命这本书已翻阅了大半,虽未腰缠万贯,甚至清贫,但聊以自慰的是在自己拥有权势的那些年,没有迷失自己,没有折戟官场,没有做金钱的奴隶,也实在是一件幸事。不是吗,做一个轻松的清贫者不比做一个负重的富有者,更超然自逸,更怡然自若吗?做一个“无知”的“智者”不比做一个“无智”的“知者”更轻松自然吗?

“茶为水骨,水为茶神”,自古以来,茶,更是诸多文人墨客的挚爱,茶如人生,有苦有涩,喝茶,喝的是心 情,品的是意境。杜耒“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喝的是一种豪爽;陆游“青灯耿窗户,设茗听雪落”,喝的是一种雅致;文征明“寒灯新茗月同煎, 浅瓯吹雪试新茶”,喝的是一种欢愉;更有“何时一饱与子同,更煎土茗浮甘菊”,喝的是一种超然。

人的灵魂总是被太多的琐事束缚着,只要静心坐下,排除杂念,体味如茶道一般的禅道,就能顿悟。在品茶时放下世间的一切纷扰,专心体会清静超脱。人世间。浮华的诱惑也好,功名的利禄也罢,多一份淡泊,就会得一分宁静,自然就有了超凡脱俗的意境,就有了定力。

禅宗的理想境界是将思想融化在日常生活中。浓涩人生,清淡日子,流年岁月中,一份宁静,一份幽然,一份感悟,尽在一盏清茶中。

“茶禅一味”是法语,坐在屋前阳光下,泡一杯茶,不说话,喝茶让你静了心,清了志,明了理,让你的心灵和行动更加和谐与统一。悟禅喝茶的日子,云淡风轻,心无挂碍。

禅与茶,是一份宁静的人生归属;茶与禅,是一次精神的人生沉淀。

禅茶一味,诗意人生,心有花开,岁月静好。

一壶普洱茶,缕缕君子香

有语云,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茶之德也。
对于爱茶的人来说,怎么喝茶,喝什么茶,都是有讲究有追求的。好在中国的茶类也多,尽可放眼选择。

喝茶究竟喝什么,个人自有个人心得,有人为解渴,有人为养生,有人注重品汤色口感,有人偏爱闻杯底茶香,还有人喜欢形而上,禅茶一味,以清心明志,求宁静致远。

茶的引人,香气是首当其冲的。当年碧螺春能入乾隆哥的法眼,惹得龙心大悦,垂涎三尺,不过也是因为其香气袭人,一碗茶端上来,尝尽人间至味的乾隆爷,竟然大为惊叹,忙问此物何名,回上来的名字俗不可耐,说是叫“吓煞人香”——这茶得有多香!那是能要人命的程度啊!而有如此粗俗不堪的名字,岂不污了龙耳!简直好比是一个窈窕淑女,聘聘婷婷走过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婀娜多姿风摆杨柳,名字却叫虎妞!简直是震裂屋瓦呀。

才华横溢怜香惜玉的乾隆爷不干了,觉得这茶名字太过恶俗直白,闻其香,袅袅缕缕,观其色,碧绿清雅,于是调动腹中诗书,遂赐名“碧螺春”。虎妞改名叫罗敷秋香,一听就能达到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效果!

还有比“吓煞人香”更粗俗不堪的,是有一种凤凰单枞,竟然叫“鸭屎香”!虽然只是因为此茶是在土色如鸭屎的地块上种出来,茶香殊异,茶农怕人偷采而随口说此茶是“鸭屎香”,其实这种凤凰单枞的香气还是非常怡人的,因此也深得茶人宠爱。
六大茶类中,乌龙茶最香,同时兼备了红茶口感醇厚与绿茶香气浓郁的特点,武夷岩茶香如肉桂,有桂皮之辛辣感。广东乌龙的极品单丛,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的美誉,香气是其最具特色的品质,冲泡后香气不但浓郁,而且多样,有蜜兰香、姜花香、杏仁香、桂花香、芝兰香、黄枝香、夜来香、肉桂香、茉莉香、玉兰香等十种香型,有的连茶农也搞不清!而“七泡有余香”的铁观音,也有清香型,浓香型和陈香型之分,炭焙后就是炭焙的焦香……

绿茶喝生毫香,红茶喝熟糖香,乌龙喝其半生不熟,亦生亦熟的青红之香。还有老北京人最喜欢的茉莉花茶,上好的茉莉双窨也是非常香的,茶菁和窨茶的茉莉花以及窨制工艺都马虎不得,因此几百年来天子脚下帝都首府乃至整个北方京畿地区的人都喜欢它。每个人喜欢什么味道,除了习惯,其实是没有道理可讲的,也不存在对错,各种茶香并存,也无须厚此薄彼。
比如笔者,数十年来喝茶良多,什么茶都能喝,但唯独喜欢普洱。

普洱的香,据有心人总结,竟然多达30多种,其中包括一些令人不舒服的堆味水味酸味什么的也统计进去了。

最常见的令人舒爽沁人心脾的普洱香型,也有十多种。不管是干茶香、挂杯香或杯底香,在茶友们口中总能品鉴得头头是道,什么樟香荷香兰香参香桂圆香花果蜜香等等,不一而足。

关于各种香型的形成,坊间有许多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让人忍俊不禁,说什么樟香是因为茶树和樟树同长在一个古茶园,根系缠绕,所以茶就有了樟香,枣香是茶树与枣树间种,兰香是茶园中有兰花,照这个逻辑,那有荷香的茶莫不是茶树种在池塘里跟荷花共生?有糯米香的茶树是种在水田里?这实在是太扯,太颠覆植物学常识了!望文生义顾名思义是会出大笑话的!谁要是这么这么一本正经地跟你解释,绝对是把人往坑里带呀,你问问他这么明目张胆地传播伪知识是几个意思?

我还听说过一个更雷人的段子,说一个卖茶的人是这么给客户解释糯米香迷你沱的,说是云南人经常在茶树下浇淘米水,长出来的茶就是糯米香茶!——亏得她还知道云南人是吃米多,经常有淘米水,要是云南人也吃麦子,是不是还会有麦香普洱茶?她不知道其实云南人吃玉米也多,真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玉米香茶!版纳的产茶区还种菠萝,香蕉,怎么没有这样的茶香类型?

按这种解释,那些什么老班章啊贺开啊易武老街啊,寨子都在古茶园附近或者干脆就在古茶园里,茶树下经常散养着云南特有的冬瓜猪和走地鸡,茶是不是该有猪粪香鸡屎香?

——真是奇谈怪论!

实际上,普洱茶的香气来自于茶叶自身的内含物质、工艺制程以及仓储转化的协同作用,绝非是靠着想当然的混种沾染。

只有一种香味,就是糯米香型的普洱茶,是茶叶里添加了一种聊“糯米香叶”的植物。“糯米香叶”是云南的一种野生植物,是森林覆盖下的草本植物,高约30厘米,含有珍贵的天然芬芳物质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其香味类似新鲜的糯米散发的清香,,因此得名。其叶如指甲盖大小,有些像薄荷叶。这种植物食用微量有清热解毒功效,但其本身有微毒,并不适合长久饮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闻着糯米香茶不错,喝了以后却有点反胃的原因。

人们在品饮普洱时会用自己记忆中最为类似的味道对茶汤香气进行类比描述,故而有了樟香枣香参香荷香花蜜香等对普洱香气的描述。

一般来说,勐海境内的生茶,存一段时间后多出果蜜香,易武境内的茶,多出花蜜香,临沧茶多有淡兰香,而景迈茶鲜花香重一些,当然这只是大致的勾勒,具体到每一个山头每一个寨子,又多多少少是有区别的。所谓樟香荷香参香多出于十年期以上的老生茶或者熟茶,此谓之陈香,时间再久一点,会有木香,药香等味道。

所有这些不同的茶香,都是茶叶中高沸点物质樟香醇,β-紫罗酮、茉莉酮以及部分紫罗酮衍生物等香气物质形成的。非植物学茶学专业的喝茶人倒不必做如此深入的研究,我们更需要反观自照,切身内省,注重自己喝茶时的感受和心境。

普洱茶的香型虽然多类,但仔细想来,都是类比,以比喻的方式,用别的味道做为参照去命名,普洱本身的香味,似乎无法定义。

我倒觉得,不妨把普洱茶的香,叫做君子香。

君子香是一种什么味道,不好描述。因为君子就不好描述。孔子的《论语》里说了那么多关于“君子”的话,什么“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什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什么“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什么“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一部教育圣经《论语》八十多处谈及“君子”却没有一个一言以蔽之的确切定义,又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皆因为老子认为上善若水任方圆,水利万物而不争  ——原来君子之道,不在别处,皆在淡然。

普洱茶的君子香,核心就在一个字:淡。

普洱新茶因其茶性凛冽,晒青味重而并不宜多饮用,这种后转化型的茶,好坏判断需要时间做为重要维度。如果普洱的新生茶汤色黄亮,茶香高扬,拌有板栗的香甜味,茶汤入口苦涩度不高而汤质并不醇厚,那你就得高度注意了,这种茶肯定是高温炒制——茶厂大规模杀青用的滚筒,温度高达300度上下,鲜叶进去五六分钟就搞定,而一般茶农铁锅杀青,铁锅的温度不会超过200度,双手不断上下翻飞,半个小时才能出锅 ——哪样茶好,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高温杀青的茶,促进茶后期转化的酶已经被杀死,未来的转化,已经无可期待,有点像《伤仲永》里的那个聪明的小孩方仲永,少时出色,老大无成,是没有前途的。

诚然,铁锅杀青制茶,生产量是上不去的,但是现在,高端古树茶,茶农依然不舍得滚筒杀青,还是采用传统的柴火铁锅人工炒制,即使当时茶的香气并不太吸引人,即使出产量和速度实在跟不上,但真正爱茶的人,还是喜欢安静地等待一片好茶的成型和转化。能喝到一片传统手工杀青太阳晒青石磨压制又储存良好的古树纯料普洱茶,这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和时间,更是缘分,是心态。

网上曾经流行过一个貌似很励志的段子,说为什么喝茶的圈子比喝酒的圈子富裕?
酒桌上喝酒的时候都是在吹牛B,都觉得自己比别人行,必须让别人知道,喝完吹完回家睡觉,第二天继续喝,继续吹牛逼。

最后总结: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

茶本清淡,喝茶谈生意,就像周国平说的女人搞哲学,对女人和哲学都是一种伤害。谈生意,把茶当道具,何尝不是一种亵渎!真正做生意艰难求利阶段,谁不是靠喝酒拿订单,有谁光靠一杯清茶能把合同签下来?等到得了一桶金,完成了创业,积累了财富,不需要名利场上血肉厮杀了,就开始洗白一双黑手,端起一杯清茶装高雅了。

好吧,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禅茶一味,和静怡真,茶不会嫌弃任何人的过往,你能喝出来什么,茶就是什么——真个是上善若水!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来那桩有名的跟茶有关的禅宗公案“吃茶去”。《五灯会元》里记载,晚唐时,赵州从(訁念)禅师在古观音院(今河北柏林禅寺),以“吃茶去”来接引学人参禅,以此方便,使来者契入佛法。

唐代高僧赵州禅师问新来的僧人:曾到此间么?僧人回答:曾到。赵州说:“吃茶去!”又问另一僧人,僧人回答说:不曾到。赵州也说:“吃茶去!”后来院主问赵州:为什么曾到也云吃茶去,不曾到也云喝茶去?赵州召唤院主,院主应诺,赵州仍说: “吃茶去。”因此,“赵州吃茶去”,便成了禅宗的一大公案。

有很多聪明人都在试图解释这段公案,但没有一个人能参透,赵州从(訁念)到底是个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也许不过就是一杯不分亲疏远近的体现待客之道的茶,没有那么复杂。一杯茶要是能让你放下万丈红尘,世间有多少人早都穿了袈裟!
喝了这么多年君子香的普洱茶,我觉得我还是放不下,放不下儿女亲情,放不下父母之道,放不下夫妻恩爱,放不下朋友之义。甚至不远万里,我这就亲自去产茶的地方喝茶去!

——是为记

禅茶一味道悟人生经典诗句

凡世浮华,身行其中,莫过于:执念惹尘埃,瘦尽一世霜。待过繁华后,方知意味长。
常言道:凡事自有存在的道理,莫需自惊自扰。一直很喜欢这句话,一则因其朴实无华;二则因其意味深远,且诠释了儒、道、禅的博大精深。根,在地下相交;叶,在蓝天相拥,唯身,矗立浮尘间,历尽风雨,洗尽铅华,方能成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或物,或事,或人,各有自己存在的理由。陌上红尘,君行其中,贵在拥有“厚德载物”的担当,“大智若愚”的品性。
人生若得偶闲时,杯盏清茗伴知音。
时想,人生之幸,人生之乐,莫过于:若得闲时,邀聚三两知友,席地对坐,围炉品茶香,畅谈美文,阔论人生,完全沉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自然意境里。素清人生,若拥此雅致与闲逸,美极!足矣!想到此景,此遇,忽然顿悟了那句俗语:“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亦能醉人”。
“缘聚缘散缘如水,花开花落花如梦”。纷扰人生,如流往事。应多一些简单,少一些复杂,用恬淡雅致的情怀生活,用宽容与理解的心境处世,将人生过的淡味真切。
茶至无味仍余香,人若无妄心自清。
品茶,乃至品人生,要的是平实简约,雅致纯清。游走浮生,凡事要看清,看淡,且行且珍惜。意境如茶,浓时不骄,淡时而有余味,心境如禅,般若清栏,自若自清。禅在茶的余味里得道,茶在禅意里衍生。禅茶一味,亦是人生滋味,淡久生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58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