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姓简介
“公孙”字拼音:gōng sūn
公孙姓全国人口约 2 千,属稀有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116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公孙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公孙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公孙姓在大陆和台湾百家姓中名列一百位之后。在古代,孙字可泛指后代人,而公孙两字,也可用来泛指王公贵族的后代。有些王公贵族的后代以公孙的称呼为荣,便相延世代成为姓。古书《通志》说,相传远古时黄帝姓公孙,于是便有这一姓的广泛流传。
公孙氏望族居高阳郡(今山东临淄)、扶风郡(今陕西咸阳)。今山东、云南两省还有公孙氏族人分布。
公孙姓起源(来源)
公孙姓主要源自:姬姓。
公孙姓起源一
源于身份,出自两周时期各诸侯国王族的后裔,
属于以贵胄身份称谓为氏。春秋时期,各国诸侯不论爵位大小,多有被称为“公”者。按周王朝的典礼制度,国君一般由嫡长子继位,即位前称为太子,其他的儿子便称为公子,公子的儿子则称公孙。在这些公孙的后裔子孙中,有许多人便以身份称谓“公孙”为姓氏者,称公孙氏,因此,公孙并非一族一姓的后人。
公孙姓起源二
出自姬姓,黄帝姬轩辕的后裔有公孙氏。最初出现的公孙氏是在上古时期。
据《路史》载:“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轩辕帝初名公孙,后改姬。”所有他的后代里,有部分姓公孙,称公孙氏。在春秋时,各国各地的诸侯,大多喜欢被称为 “公”。以当时的制度,国君将由国君的嫡系长子继承。正式登基前,应先立为太子,此时其他的儿子将称为公子,同时诸侯的儿子也是公子,而公子的儿子就是公孙。这些公孙们的后代为突出祖出祖先曾有过的皇室血统,就改姓为公孙。这样,公孙作为一种姓氏的荣誉而流传甚广。此时它的姓氏来源就五花八门,不一而足了。故公孙氏的始祖是黄帝轩辕。
这在史籍《广韵》中有记载:“古封公之后,皆自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又据史籍《通志》记载:“公孙氏,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族之称。或眼黄帝姓公孙,因以为氏。”
存疑:黄帝姬姓,不可能姓公孙
黄帝姓公孙的说法主要来源于《史记·五帝本纪》,而早于《史记》的《国语·晋语》却记载:“黄帝以姬水(今陕甘的渭、湟之间)成,炎帝以姜水(经岐山、扶风、武功入渭之岐水)成,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史记》记载:“黄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
《国语·晋语》谓十四人实有十二姓,即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其中青阳与夷鼓同为己姓,玄嚣与苍林同为姬姓。十四个儿子中并无姓公孙者。儿子中没有姓公孙的,那么孙子中会有么?
清崔述《补上古考信录》指出:“公孙是公之孙,上古时无此(公孙)称。”
公孙姓郡望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高阳郡:历史上的高阳郡有三:①战国时期为高阳邑,亦称高阳乡,在今河南杞县西北部,秦朝末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其“高阳”即指该地区。②东汉桓帝时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阳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高阳县一带。晋朝泰始初期(乙酉,公元265年)置高阳国,治所在博陆(今河北蠡县),时辖四县,辖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阳、博野、蠡县等县地。③北魏时期另置青州高阳郡,辖地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西北部一带,隋朝开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被废黜。公孙氏望族的高阳郡,是指③之所处。
公孙姓堂号
扶风堂:以望立堂。
高阳堂:以望立堂。
白马堂:东汉末期公孙瓒被封为讨虏将军,屡次打败胡虏,除辽东属国长史。常乘白马,乌桓怕他,互相告语:“我们要避开白马长史。”
忠义堂:春秋时公孙杵臼和程婴都是赵朔的门客。赵朔为屠岸贾所杀,朔妻遗腹生一子。杵臼和程婴设计保存赵氏孤儿:杵臼把自己的儿子藏在山中,派程婴向屠岸贾回报说是赵氏孤儿。屠岸贾就把公孙杵臼的儿子当成赵氏孤儿和公孙杵臼一起杀了。程婴保护着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终于报了赵朔被杀之仇。人称公孙杵臼舍掉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命存主人之孤,既忠且义。
公孙姓源流
一、公孙(公孫)gōng sūn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河北之固安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轩辕黄帝初姓公孙,后改姬。”又云:“神农同母弟勖、嗣少典国君,世为诸侯。后以公孙为姓。”此当系出姜姓。
2、郑樵注云:“春秋时诸侯之孙亦以为氏者曰公孙氏,皆贵者之称。”此以爵系为氏。《广韵》亦云:“古封公之后,自皆称公孙,故其姓多非一族也。”
公孙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公孙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gōng sū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公孙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公孙姓用字一定要用常用字,非常用字不容易写也不容易念,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公孙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公孙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没关系的,轩辕帝最初姓公孙,后来改姓姬,他的子孙中仍有公孙姓的,还有就是周的国君除嫡子的儿子的子嗣称为公孙,后代中不少人就以公孙为姓了,而孙姓是齐国大夫田书,有共于国,被赐的孙这个姓氏
在秦代以前,人都是姓是姓,氏是氏。 比如 姜子牙 ,氏吕,名望 ,姓姜,小名子牙。氏来自父亲,姓来自母亲。氏来判断尊贵,姓来区别同种。即同姓必然是一个母亲/外祖母/。。。。所生,尽量不能结婚。氏是男人通过努力得来的,氏一般都是指部落的图腾。
古代的氏就是我们现代的姓。
所以 ,公孙即不是姓也不是氏,是指 古代国王(如秦王/齐王。。。)的子孙。你会发现秦代以前的历史中公孙为名字开头的都很多!就是这个道理。 男子要是对国家有功劳,皇帝/王 赐他一块土地,他们就以土地为姓, 如秦王的弟弟叫公孙疾,后来他得了战功,得到鳕里的地方,他的名字就为 鳕里疾!
孙是秦代以后才出现的姓氏。和公孙没有任何关系。秦代以前无姓氏为孙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75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