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姓简介
“淳于”字拼音:chún yú
淳于姓全国人口约 6 千,属稀有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847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淳于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淳于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淳于氏或是一个典型的古老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二十五位门阀。淳于姓在大陆和台湾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武王建立周朝后,将远古时的炎帝的后代人,封于州邑,让他们建立了州国。还同时封为公爵,于是州国的君主就称为州公。州国那地方,就在现今山东省安丘县。安丘县的东北边,至今还有个淳于城,这个淳于城,原来就是州国的都城。州国经一度亡国又复国,复国后就称为淳于国。再以后,淳于国的公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了。淳于氏望族居齐郡(今山东省临淄县一带)。后来因徙迁,有的于河内郡为望族(今河南省西部黄河以北一带)。
今在山东省的龙口市,重庆市的南川县、万盛区、渝北区、北碚区、綦江县、彭水县,四川省的泸州市、广元市苍溪县、盐亭县、绵阳市、达州市、仓溪县,安徽省的宿州市,湖南省的岳阳市湘阴县,河南省的郑州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北京市,贵州省凯里市等地,均有淳于氏族人分布。
淳于姓起源(来源)
淳于姓主要源自:姜姓、姒姓。
淳于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周武王给炎帝后代姜姓淳于公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原夏王朝时期有一个斟灌国,是姜姓小诸侯,周武王姬发灭商纣之后,将其封在州邑(今山东安丘),建立了州国,因位居公爵,世称州公。姜姓州国是远古时期东夷族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后裔,也有学者认为其是一个偃姓国,这有待进一步考证甄别。一直到西周晚期,州国还有君主叫州公实,邻国就是蔡国和杞国。后州国的公族定居于淳于城(今山东监利,原为州国都城),名淳于国,仍为公爵,国君称淳于公,成为春秋时期的小诸侯国之一,其实就是州国的延续。
到了春秋初期,从河南迁移来的强大杞国频繁入侵淳于国,淳于国国力迅速衰弱,无力再抵抗,国君淳于公迫不得已逃往外地,淳于国就此灭亡。淳于国亡国之后,其王族及其国人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淳于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辩证》记载,到了唐朝中期,因为要避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的名字之音讳,淳于氏乃去“淳”改为于氏。五代十国以后,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复祖姓,仍为淳于氏复姓,再后又多省文简改为单姓淳氏、于氏,世代相传至今。
淳于氏族人大多尊奉淳于公为得姓始祖。
淳于姓起源二
源于姒姓,出自春秋初期的杞国国民,属于以国名为氏。杞国是一个自商王朝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一千多年,国君为姒姓,是大禹的后裔。杞国最早建国于商王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王朝初年在周武王姬发的扶持下,杞国得以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周贞定王姬介二十四年(楚惠王熊章四十四年,公元前445年),杞国才被楚国所灭亡。当初在春秋早期,杞国将邻居淳于国灭亡之后,吞占了淳于国故地并迁都于斯,因此后世也将春秋以后的杞国称作淳于国。
在杞国的国人之中,也有以淳于国名为姓氏者,称淳于氏。后与姜姓淳于氏族人一样,在唐朝中期,因为要避唐宪宗李纯(公元806~820年在位)的名字之音讳,亦改为于氏。五代十国以后,有一部分于氏族人恢复祖姓,仍为淳于氏复姓,世代相传至今。
淳于姓郡望
齐 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唐朝玄宗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为青州北海郡,属河南道,县为属。唐肃宗至德二年(丁酉,公元757年),北海郡仍改为青州。唐朝宗永泰元年(乙巳,公元765年),道改为军,齐郡属平卢军节度使领辖,治所在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淳于姓堂号
河内堂:以望立堂。
齐郡堂:以望立堂,亦称临淄堂、北海堂。
德感堂:后汉时有淳于恭,清净不慕荣利。他的哥哥被盗贼虏去,将要被烹,他要求替哥哥死,盗贼很感动,把他们兄弟二人都放了。淳于恭在家不愿出门,朝廷拜他为议郎之侍中。
淳于姓源流
一、淳于chún yú
现行罕见复姓。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汉族姓氏。《中文大字典》收载并注其源:
1、其注引《尚友录》云:“淳于,河内,羽音,春秋时小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2、其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淳于公子孙以国为氏。唐贞观所定七姓,一曰淳于,至宪宗,避御名,改为于氏。”《姓氏考略》引《水经注》云:“‘淳于县,故夏时斟灌国。周武王以封淳于公,号淳于国。’后以国为氏。”又引《姓谱》云:“出於姜姓州公之后。”
淳于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淳于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chún yú,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淳于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淳于姓用字一定要用常用字,非常用字不容易写也不容易念,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淳于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淳于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74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