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晏姓的来源,晏姓的人口分布,晏姓名人,晏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3:20:13

晏姓简介

“晏”字拼音:yàn、ān,“晏”属于非常用字,“晏”字部首是:日,构造是:日宀女,繁体字和笔画为:晏:10;晏的五行属性是土

晏姓全国人口约 61 万,属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04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晏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晏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晏氏或是一个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二位,人口约五十七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6%左右。)晏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晏姓出自姜姓。上古时候的黄帝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他的氏族崇拜龙图腾。黄帝有个孙子叫作颛顼,也是著名的氏族部落首领。颛顼又有一个曾孙,叫晏安,而晏安就是晏姓的始祖。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大夫被封在晏(今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他的后代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称为晏氏,世代相传,就形成了晏姓。晏姓的望族居住在齐郡,即是今天的山东临淄一带。晏姓是当今较罕见姓氏,但分布颇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27%,居第324位。尤以湖北、四川、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晏姓占全国汉族晏姓人口的82%。

晏姓起源(来源)

晏姓主要源自:子姓。

晏(Yàn)姓源出有三:

晏姓起源一

来源于子姓,一说姜姓。春秋时期的齐国大夫晏弱被分封于晏,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齐河县西北的晏城,所以他以晏作为自己的姓氏。他的后代也沿用晏姓,形成了晏姓的以支。晏弱为子姓,出土的叔弓钟,叔弓鎛中记载了灵公在晏弱灭莱后,赐予三千家食禄的事,其中有“赫赫成汤”语。齐灵公曾经打算嫁女给晏婴,按照古代同姓不婚的原则,晏弱不可能为姜姓。另外晏弱死的时候,晏婴用殷人的礼仪给父亲服丧。由《叔夷钟》和《左传》等证实,晏氏乃商汤王后代,春秋时宋穆公曾孙晏弱(桓子),因政治避难,靠姻亲关系迁入并仕齐,晏弱后代人才济济,其子晏婴为国之栋梁,晏氏从此在齐国发扬光大。

晏姓起源二

来源于陆终氏,是陆终子晏安的后代。传说中的古帝颛顼的第五个儿子叫做阳安,他的后代便以晏作为姓氏。西周时期,晏安的后代曹侠来建立邾国(邹国),故又为曹姓、邾姓、邹姓的始祖。见《世本》、《史记》等。

晏姓起源三

来源于晏龙。晏龙是唐尧时掌管音乐的大臣,为历史上最早的晏姓人物,被认为是晏氏的始祖。晏龙的父亲是帝喾,而帝喾的曾祖父就是黄帝。见《山海经》。但因《山海经》大多数历史学家都认为是传说而不是历史,所以我们一般不采用这种说法。

晏姓郡望

齐郡:西汉时期先为临淄郡,后改齐郡,治所在临淄(今山东淄博),其时辖地在今山东淄博市和益都、广饶、临朐等县地。隋、唐两朝改为青州北海郡。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市、平遥市、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公元976~984年)中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

济阳郡:战国时期为魏国城邑,西汉时期改置为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北部。济阳县在唐朝初期并入冤句县。晋朝惠帝时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以及定陶县一带地区,距今河南省正阳县不远。晋惠帝后来将陈留郡的一部份划出来设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辖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山东省东明县、定陶区一带,距今河南省德正阳县不远。东晋后期晋室南渡后,济阳郡被废黜。

东海郡:亦称郯郡、海州。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晏姓堂号

齐郡堂:以望立堂。

济阳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

廉俭堂: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晏婴,他虽然身居高位,却严格要求自己,力行节俭,很少吃肉,他的妾也不穿帛,他的一件狐裘穿了三十年。孔子对他的品行很赞赏。

久敬堂:同廉俭堂。

晏姓源流

一、yà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内蒙古之乌海、山东之平邑、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峡江、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姓氏考略》注引《山海经》云:“唐尧臣有晏龙,当为晏氏所自出。”

2、又注引《世本》云:“陆终第五子曰晏安”,其后亦为晏氏。

3、郑樵注云:或云:齐公族。襄公二十九年,吴季札聘于齐,说晏平仲,谓之曰:“子速纳邑与政,无邑与政乃免於难,故晏子因陈桓子纳政与邑,以免栾、高之难。”此当系出姜姓。以邑为氏。春秋齐有晏婴(字平仲),著名政治家;宋代有晏殊,著名诗人;明代有晏士翘,嘉靖进士;清代有晏斯盛。

晏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晏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yàn、ā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晏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晏姓晏笔画有10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晏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晏姓五行属土,晏姓吉凶寓意为吉,晏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晏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晏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57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