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燕姓的来源,燕姓的人口分布,燕姓名人,燕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3:16:58

燕姓的来源,燕姓的人口分布,燕姓名人,燕姓百家姓排名

燕姓简介

“燕”字拼音:yān、yàn,“燕”属于常用字,“燕”字部首是:灬,构造是:廿口丬匕灬,繁体字和笔画为:燕:16;讌:23;醼:23;鷰:23;燕的五行属性是土

燕姓全国人口约 29 万,属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71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燕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燕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燕姓历史上燕姓的迁徙与分布

宋朝时期,燕姓大约有5万2千人,约占全国人口0.07%,排在大姓姓氏中第一百七十位以后。燕姓主要集中在山东,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六成;其次分布于甘肃、河南、四川、浙江等地。明朝时期,燕姓人口急剧减少,大约有2万人,江西为燕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三成;其次分布于山东、湖南、山西、河南、河北、四川等地。

燕姓当代燕姓的分布与图谱

当代燕姓的人口大约有26万,为第二百五十八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1%。自宋朝至今1000年,燕姓人口的增加率是呈V形的态势。燕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为燕姓第一大省,其次分布于山西、青海、四川、河南、河北,以上六省约占全国燕姓总人口的79%。燕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山东大部、青海东部、黑龙江西部、内蒙古东北、吉林西北,燕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达到0.12%以上,中心地区可达0.5%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8.2%,居住了大约26%的燕姓人群。在陕晋、冀豫大部、山东东端、京津大部、皖苏北部、湖北北部、重庆西部、四川北部、甘肃大部、内蒙古中部和东部、辽吉中部、黑龙江东部,燕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6%一o.1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0.2%,居住了大约50%的燕姓人群。

燕姓起源(来源)

燕姓主要源自:姬姓、子姓、祁姓。

燕(Yān)姓源出有:

燕姓起源一

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以国名为氏。黄帝有后名弃,是周朝的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召公奭于燕,建立燕国,建都于蓟(今北京市),历史上为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称作北燕。召公派大儿子去管理燕国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

燕姓起源二

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的商朝贵族,商朝时被封于燕(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燕姓起源三

源于祁姓,出自汉朝时期刘汉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在刘汉燕国的历代燕王吕通、刘泽、刘定国、刘旦等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封国名号为姓氏者,称燕氏,世代相传至今。

燕姓起源四

源于姬姓,出自三国时期曹魏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三国时期,曹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魏明帝曹叡封其叔曹宇为燕王,改汉朝燕郡为燕国,都蓟城。

燕姓起源五

源于高阳氏,出自西晋时期司马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西晋王朝先祖司马懿,其先出自帝高阳之子重黎,为夏官祝融,历唐、虞、夏、商,世序其职。周朝,以夏官为司马,其后为程柏休父,到周宣王姬静时,以世官克平徐方,锡以官族,因而为氏,称司马氏。

燕姓起源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部四大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燕姓起源七

源于祁姓,出自唐末五代时期的桀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桀燕国,是唐末五代时期军阀割据之地,是原燕王、卢龙节度使刘守光割据的势力范围,故地位于今北京和河北北部,割据的时间为公元895~913年,正式称帝割据的时间为公元911~913年仅二年。

燕姓起源八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典·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燕济氏,亦称颜济氏、严穆吉氏,满语为Yangi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后多冠汉姓为燕氏、颜氏、严氏、杨氏、吉氏、穆氏等。

⑵.满族燕札氏,亦称颜扎氏、颜查氏、阎拉扎氏、颜之哈拉氏、库雅拉彦札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颜盏部,以姓为氏,满语为Yanja Hala,世居雅兰西楞(今俄罗斯滨海地区苏城东南一带)、叶赫(今吉林梨树)、哈达(今辽宁西丰小清河流域)、长白山区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民间多冠汉姓为燕氏、颜氏等,官家则多冠汉姓为阎氏、张氏等,其中的张氏为乾隆大帝赐姓。

燕姓郡望

上谷郡:战国时期,赵国公子嘉自立为代王,驻军上谷。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后置上谷郡,治所沮阳(今河北怀来),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西北部一带地区。

范阳郡:秦王嬴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初设范阳县,因在范水之北而得名(范水:今定兴县固城镇鸡爪河),辖区大约在今河北省定兴县境内,治所在固城(今河北省定兴县固城镇)。三国时期曹魏国魏文帝黄初七年(丙午,公元226年)改涿郡置范阳郡,其治所在蓟(今河北蓟县),其时辖地在今北京市昌平区、房山区及河北省涿州市一带。西晋时期改为范阳国,北魏时期复改回范阳郡。隋朝开皇初年废黜。唐朝时期的幽州范阳郡,本是幽州涿郡,唐天宝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置,治所在蓟县(今北京),又名为方镇。唐宝应元年(壬寅,公元762年)改幽州,并兼卢龙。唐大历四年(己酉,公元769年),与固安等县自幽州析出,置涿州,以范阳县为治所。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燕姓堂号

上谷堂:以望立堂。

范阳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召贤堂:战国时燕昭王想要振兴燕国,就以优厚的待遇向天下招贤。他拜郭隗为老师,为他筑黄金台,于是许多贤士从四面八方奔赴燕国,燕国于是得到振兴。

燕姓源流

一、y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度、东平、平邑,山西之太原,内蒙古之乌海,湖北之监利,安徽之泾县,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北燕也,旧幽州蓟县是也。……召康公奭,周之支族,食邑於召,武王灭纣,封召康公於北燕,成王以为三公,与周公分陕西治,决狱甘棠之下,后世思之,不忍伐焉,然其国僻小,不能通诸夏盟会,自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始见载籍。”《广韵》亦云:“燕,姓,召公奭封燕,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此乃姬姓之燕;

2、郑樵又注:“南燕,姞姓,伯爵,黄帝之后,实故国犹存於周者。”“南燕,今滑州胙城是也。”故址在今河南延津县东三十五里。望出上谷、范阳。

3、《姓氏词典》据《后汉书·鲜卑传》注云:“鲜卑有燕氏。”汉代有燕仓,宜城侯;后汉有燕瑗,中郎将;北齐有燕子献,右仆射;唐代有燕钦融;宋代有燕肃。

燕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燕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yān、yà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燕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燕姓燕笔画有16画,笔画数较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如果名字中的笔画太少,会很不协调,如果名字中笔画太多,写起来会很麻烦。

3、燕姓五行属土,燕姓吉凶寓意为吉,燕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燕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燕姓

“燕”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燕”姓在我们学校是没有几个的。除了与我关系亲切的人之外,我并不认识别的姓“燕”的人了。那姓这个姓的一共有多少人口呢?“燕”是怎么来的呢?有多少名人姓“燕”呢?于是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也得出了很多的结果。

历史名人:

燕文贵(967—1044),北宋的一位画家。燕文贵又名燕文季,吴兴人(今浙江湖州)。擅长画山水、屋木、人物。宋太宗看街头卖画,被这幅燕文贵画的画吸引住了,并夸奖了他。他画的所有景物清润秀雅,又善于把山水与界画相结合,将巍峨壮丽的楼观阁榭穿插于溪山之间,点缀以人物活动。刻画细致,笔法峭丽,境界雄浑,人称“燕家景致”。代表作有有《江山楼观图》、《溪山楼观图》。

现状:

经过我的一番计算,“燕”姓在2021年的百家姓里应该排第303名(不一定很准确)。姓“燕”的也是已有26.4万人,占全国的百分之0.021%。科学家们发现山东省姓燕的最多了。

起源:

燕姓起源有两点:

1、出自“姬”姓,是黄帝的后代。周武王打过了商朝之后,封了召公奭(shi,同“世”)于燕,建立了燕国,建都于蓟(今日的北京市),历史上与延津一带的燕国相区别,叫北燕。召公让大儿子去管理燕国那里的国政,自己留在国都镐京辅政。召公大儿子的后代世袭燕君共四十三代,后燕国被秦所灭,燕国公族子孙遂以原国名为姓,称燕姓。出自姬姓。

2、出自“姞”姓,以国名为姓氏。黄帝的后代中有个叫伯倏(shu,同“输”)的人,商朝时伯倏被封于燕(今日的河南省延津县东北),建立了燕国,历史上为与蓟地燕国相差区别,称作南燕。后来南燕灭国,伯倏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原国名命姓,称燕姓。

“ 燕”字的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558.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