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姓简介
“甘”字拼音:gān,“甘”属于常用字,“甘”字部首是:甘,构造是:甘,繁体字和笔画为:甘:5;甘的五行属性是木
甘姓全国人口约 100 多万,属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65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甘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甘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说文解字》:“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属皆从甘。古三切”。可见,甘姓来源于职业。甘姓祖先是上古巫师,以占卜为业,所以说出来的话都是“道”。黄帝战胜炎帝、蚩尤,一统天下后,利用上天赐予的宝鼎,测定日月星辰的运行规律,制作干支;用占卜用的蓍草推算历法,预知节气日辰。按照节气教导百姓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鱼虫。黄帝将掌管天文历法占卜这一重大事件交给第十三个儿子,并封他在甘。后来子孙繁衍,以国为姓,是为甘姓祖先,研究天文历法占卜事。
甘姓起源(来源)
甘姓主要源自:姒姓、子姓、姬姓。
甘(Gān)姓源出:
1、出自姒姓,以国名为氏。夏朝时,有诸侯国甘国(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南),其君主家族在亡国后散居各地,以原封国名为姓,成为甘姓的一支。
2、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据《姓纂》、《姓谱》所载:“甘,武丁臣甘盘之后。”商朝时,高宗武丁曾就学于甘盘,后武丁为商王,遂用甘盘为相。甘盘的后代子孙以祖上的名字为姓,遂成甘姓。
3、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即周武王时,封同族人于畿内为诸侯王,其中有封于甘地者,称甘伯。后有甘伯恒公,其后代亦为甘姓。这一支甘氏,最初的发祥之地是在周天子的王畿之内。当时所谓的王畿,是指现在以陕西长安为中心的四周之地。根据考证,现在陕西省鄠县的西南,当时就是以甘为名,因此,陕西鄠县一带,一向就认为是甘氏的发源地,跟每一个甘姓人的关系,都极为深长。
4、出自春秋时甘国昭公之子带,其后人以甘为氏。
甘姓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相当于今河北省、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一带。
丹阳郡: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置郡,相当于今安徽省宣城地区。
甘姓堂号
旧学堂:商代甘盘为商王老师,被封为”旧学“。
五城堂:战国时期,秦国甘罗12岁被派出使赵国。赵王郊迎。通过甘罗的外交活动,赵国割了五城给秦,秦国封甘罗为上卿,并把他爷爷甘茂当左丞相的田都赐给甘罗。
甘姓源流
一、甘gā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景县,山东之平邑、龙口,内蒙古之乌海,山西之太原,江西之金溪、崇仁,广东之高要,广西之田林,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峨边等地均有分布。汉、壮、傣、彝、土、侗、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有此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夏时侯国。郦道元云:‘甘水东十里。洛阳南有故甘城,世谓之鉴城。’”其后或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注引《姓谱》云:“武丁臣甘盘之后。”
3、郑樵又注:“周武王封同姓於畿内,因氏焉。”《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引《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亦云:“(甘),周武王同姓。于畿内为诸侯,因氏焉,甘伯恒公是也。秦有甘茂、甘罗。”
4、《姓氏考略》注引《史记·索隐》云:“出春秋时甘昭公子带之后。”
5、为清代满族姓甘佳氏所改。见《满族姓氏录》。
6、壮族之甘姓,本“岩洞”之意。此以地居为姓。
7、土族之甘姓,因名改姓。元末百户“诺延”(官人)贴木录於明洪武四年(1371年)率部归附明朝,其孙甘肃,依汉族习惯称呼,取名之首字以为姓,称甘土司。
甘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甘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gā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甘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甘姓中甘字笔画只有5画,笔画较少,适合的汉字较多,会比笔画多的姓氏更容易取名字。
3、甘姓五行属木,甘姓吉凶寓意为吉,甘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甘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44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