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干姓的来源,干姓的人口分布,干姓名人,干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2:28:59

干姓简介

“干”字拼音:gān、gàn、hàn,“干”属于常用字,“干”字部首是:干,构造是:干,繁体字和笔画为:干:3;乾:11;幹:13;榦:14;干的五行属性是木

干姓全国人口约 28 万,属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273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干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干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干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七十位,人口约二十七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16%左右。

干姓起源(来源)

干姓主要源自:姬姓、子姓、赢姓、妫姓。

干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时期的古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邗国,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姬邗叔所建。古代的邗国,即今江苏省江都县濒临长江北岸的古邗城。根据史籍《左传·索隐》中按载:“云:邗、晋、应、韩,武之穆”,说明是周武王姬发之子邗叔所建。邗国后来被紧临的郑国所灭,变成了郑国的一个邑,灭国时间当在公元前711年以前。“邗”字,最初见于史籍《左传》中的记载:“鲁哀公九年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在典籍《辞海》中注“邗”时有两个义项:一是“古国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东北部,称作邗,春秋时期为吴国所灭,成为吴邑。”另一是“古城名,公元前486年吴国所筑,故址一说在今扬州市蜀冈上,一说在市东南濒江处。”邗国被吞灭后,在邗叔的后裔子孙以及国民中,有以故国名为姓氏者,称邗氏,失国后去“邑”为干,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干姓起源二

源于兵器,出自春秋时期神兵干将,属于以器物名称为氏。干将,是古代战国时期的神兵利器。“干将”一般被认为是越国名师欧冶子的别名,实际上是他所铸的一柄剑的名称。在史籍《吴越春秋》中记载:“干将者,吴人也。莫邪,干将之妻也。干将作剑,莫邪断发翦爪投于炉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古代,历来有以神兵名称为姓氏者,因有以干将为姓氏者,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干姓起源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夫干犨,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一大夫叫干犨,为人干练而稳重,很受人尊敬,但他当时属于当时权势熏天的华氏家族集团。干犨的祖先可以追溯到上古商代的开国君汤王。在干犨的后代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名字为姓氏,称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hán(ㄏㄢˊ),今音读作gān(ㄍㄢ)亦可。

干姓起源四

源于赢姓,出自春秋时期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道家鼻祖李宗子之后代,以封地名为氏。据《路史》载:“殷干氏初邑段,以邑干,因邑为氏。”《史记》中记载,春秋时道家鼻祖老子之子李宗,任魏国大将,先后被封地“段”、“干”两地,其子孙遂以段干作为姓氏,称段干氏。李宗又称段干木。从《路史》和《史记》上的记载可知,春秋时期老子的儿子宗,先封于魏国的段邑,后封于魏国的干邑,后来“以邑为氏”合其封邑名而称段干氏。段干氏得姓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的魏国在今山西省芮城以北地区,所以段干氏的发源地应该是山西,后来逐渐向东播迁。故段干氏后人奉李宗为段干姓的得姓始祖。

在段干氏族人中,有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段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五

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地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战国时候有个地名叫干隧(今江苏吴县),是物产丰饶的鱼米之地,当地人的工艺水平也高,多造有小城邑,其中就有干隧之邑,城邑中人取干字为姓氏,世代称干氏至今。据《姓氏考略》记载:“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氏,殪以邑为氏。干隧,战国时地名,越王擒吴王夫差之所,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六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有纥干氏、厘若干氏、干已氏、阿伏干氏,可地干氏等部落。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于太和十七九~二十年(公元493~49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这些氏族部落皆有改为汉姓干氏者,逐渐融合于汉族之中,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七

源于蒙古族,出自明朝蒙古族将军干八秃帖木儿,其后裔以干为氏,主要居住在福建省福州、泉州等地。干八秃帖木儿,明初蒙古族将军,信奉伊斯兰教,原居通州,洪武末年调任(泉州石狮)永宁卫指挥使,世袭指挥使。随郑和下西洋有功,封万户侯。见《泉州府志》、《晋江县志》、《卷之二十九职官志武秩》。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八

源于地名,出自汉朝时期地名长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长干,是古代民间称呼的一种地名。在典籍《左思·吴都赋》中记载:“长干延属。建业南五里有山冈,其闲平地,吏民杂居。东长干中有大长干,小长干,皆相连。地有长短,故号大小长干。韩诗曰考盘在干。地下而黄曰干。”建业,就是今江苏省南京市,当地人称狭长的地块类型为长干,实际上为一种小规模的河谷平原地貌。居住于长干的“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长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九

源于妫姓,出自夏王朝时期的古干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干国,是夏王朝时期即有的古诸侯国,在史籍《淮南子·道应训》中记载:“荆有佽飞,得宝剑于干遂。干国,在今临淮,出宝剑。”关于干国,在殷商卜辞中就有商末纣王田猎游幸的记载,所到的地方即有“干”。在史籍《路史·国名》中记载:“干,桀臣干辛邦也。”也就是说,干在夏王朝的时候是夏桀臣子干辛邦的封地。在史籍《大清一统志·大名府》中记载:“干城,在开州北,《诗·邶风》:‘出宿于干,饮饯于言。’《后汉书·郡国志》:‘卫国县有竿城。’盖即干城之讹也。今州北有干城村。”开州在今河南濮阳,在商都安阳的东南。古干国(今江苏扬州),在春秋末期被吴国所吞灭之后,其故国子民便以国名为姓氏,称干氏,并将这个姓氏带往分迁的各地,世代相传至今,文字改革中简化为干氏。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十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司干,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干,是西周初期设置的一种王室内宫官位负责掌管舞乐器具,为典礼重臣,隶属于天官府司管辖。在典籍《周礼·春官》中记载:“司干掌舞器。”在司干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干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干姓起源十一

源于地名,出自两周时期地名干,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干,就是国都的城郊地区,简称国郊,主要是由武将及其军队居住生活的地方,因武将不得居于城内,因此与公侯、臣子、庶支子孙们居与国郊,兼有防护守卫国都的作用。在典籍《诗·周南》中记载:“公侯干城。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为扞蔽如盾,为防守如诚然。”在居住于国郊的军民后代子孙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干氏,世代相传至今。

该支干氏正确读音作gān(ㄍㄢ)。

得姓始祖

干犨、邗叔、段干木(李宗)。

干姓郡望

荥阳郡:秦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原阳市。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河南省荥阳市东北部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荥阳县,其时辖地今河南省黄河南部、荥阳县至朱仙镇一带,包括今开封市、郑州市在内的八县。北魏时期移治到今荥阳县。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改为成皋郡。隋、唐两朝均为郑州荥阳郡。

颖川郡:战国时期秦国灭韩国后,以所得韩地于秦王赢政十七年(辛未,公元前230年)置颍川郡。之所以名为颖川郡,是因为有一条河,名为颖水,其上游支系流经郡中大部分地区。郡治设在阳翟(今河南禹州),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县、登封市、宝丰县以东,尉氏县、郾城县以西,密县以南,叶县、舞阳市以北一带的广大地区。南北朝时期东魏朝武定年间(公元543~550年)治所移至颖阴(今河南许昌),北齐则改为长社县。隋朝初期曾废黜颖川郡。唐朝时期复改为长社,后又曾改许州为颖川郡。

扶风郡:周朝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兴平县、咸阳市一带地区。汉朝武帝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置右扶风,与京兆、左冯翊合为三辅,治所在今陕西省兴平市,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以西、凤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名为扶风郡,治所在隗里(今陕西兴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麟游县、干县以西,秦岭以北、山东省平原县以南一带地区。五代时期后汉将其辖地定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一带地区。西晋朝时期移治到池阳(今陕西泾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移治所到好畴(今陕西乾县)。隋、唐两朝以今陕西岐州一带为扶风郡。

干姓堂号

荥阳堂:以望立堂。

颖川堂:以望立堂。

扶风堂:以望立堂。

良史堂:晋朝人干宝博览强记,做散骑长侍,著有《晋纪》,求实存真,人称良史。

干姓源流

一、gān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围场,山东之昌乐、平邑,山西之大同、长治,甘肃之舟曲,湖北之武昌,安徽之贵池,江西之宜丰,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宋大夫干犨之后。”望出荥阳、颍川。

2、《姓氏考略》注云:“吴有干隧之地,故多干姓。殆以邑为氏。”干隧,吴邑,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越王勾践擒获处。其地在今江苏吴县西此四十余里。

3、又据《魏书·官氏志》注云,“魏纥干氏改为干氏。”

4、其注“干类”据《路史》注:“青阳取干类氏,生少昊,后有干氏、类氏。”《中国姓氏大全》注云:“本作‘邗’,周武王子邗叔之后。”

干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干姓用字含有3个读音,分别是:gān、gàn、hà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干姓的3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干姓中干字笔画只有3画,笔画较少,适合的汉字较多,会比笔画多的姓氏更容易取名字。

3、干姓五行属木,干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干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干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31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