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裘姓的来源,裘姓的人口分布,裘姓名人,裘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2:28:30

裘姓简介

“裘”字拼音:qiú,“裘”属于非常用字,“裘”字部首是:衣,构造是:求衣,繁体字和笔画为:裘:13;裘的五行属性是水

裘姓全国人口约 14 万,属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373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裘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裘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裘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一百七十一位,当今裘氏人口约十三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075%左右。

在古代,裘氏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渤海。渤海郡治所在今天的河北省、辽宁省渤海湾沿岸一带。

裘氏人口并不多,却分布广泛,尤以浙江、江西为多,这两省裘氏人口约占中国裘氏人口的60%以上。主要聚居在浙江嵊州崇仁、白竹、雅璜、裘岩,浙江天台,浙江萧山,浙江永康,浙江兰溪,浙江东阳,浙江温州,浙江丽水;江西南昌新建;其他还有河北行别营,河北献县,江苏南京,江苏宿迁,江苏淮安,安徽广德,安徽宣城,湖南醴陵,贵州思南,辽宁清原,山西太原、大同、运城,福建福鼎等地。

裘姓起源(来源)

裘姓主要源自:子姓、姬姓。

裘姓起源多种,但据近来几年中华裘氏宗亲联谊总会考证,较为公认的说法为仇氏仇牧而来,推叔丰公(字温仲)为姓氏始祖距今约2700多年

裘(Qiú)姓来源有:

裘姓起源一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贵族大夫仇牧,属于避难以先祖名字谐音为氏。据典籍《广韵》中注裘氏“本仇氏,避雠改裘。望出渤海”。这在史籍《姓源》中亦注有:“宋大夫仇牧之后,望出南阳(今河南沁阳)。又后魏仇洛齐本姓侯,改姓仇。见《魏书》。”仇牧,为著名的宋国大夫。周庄王姬佗十五年(宋湣公子捷十年,公元前682年),在“南宫之乱”中被南宫万所杀。仇牧之子仇仲当时奔往宋国的附庸萧国。次年,宋桓公子御说立,诛南宫万,将为仇牧立后。当时萧国大夫推荐仇仲入朝为大夫,但仇仲不愿再做官,遂隐居于今河南沁阳一带,并改姓为裘氏,故裘氏奉仇仲为始祖,仍尊称为仲子。仲子的第十六世孙裘寿为西汉中郎将,其子裘法仁以文学起家,汉武帝、汉昭帝时曾出任华阴县令,后世居渤海,遂以渤海为地望。仲子的第二十五世孙裘睿,在晋朝“八王之乱”后随晋元帝司马睿南渡,后隐居于浙江金华一带,逐渐形成了浙江裘氏大宗。

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修纂的浙江嵊州甘霖镇求家村《求氏宗谱》记载:“宋仇牧之后,子孙避难改仇为裘,居山东青州,始祖裘恭为车骑将军,因触怒汉明帝,被贬为民,谕‘裘’去‘衣’,改姓‘求’。于是裘恭离山东隐浙江青田,转隐会稽剡南山,最后扶母携幼入剡(今浙江嵊州、新昌)定居。”在新昌《剡南求氏宗谱》中,亦记载有汉裘恭改姓为“求”的相似说法。今除嵊州外,浙江的绍兴、新昌等地亦有求氏族人分布。会稽义门裘氏一脉,瓜瓞绵延,繁荣昌盛,故裘氏向有“渤海震家声,会稽世泽长”之称誉。

子姓仇氏、裘氏、求氏三支同宗同源。

裘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食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候,卫国有一位大夫名叫食,他被分封在裘邑(今河南夏邑),称裘侯,其后世子孙便以居住地为姓,遂成裘氏一族。故裘氏后人尊裘侯为裘氏的得姓始祖,史称裘氏正宗。

裘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官名为司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裘,又名裘官,专职负责制作皮质。在典籍《周礼·天官·司裘》中记载:“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中秋献良裘,季秋献功裘。救寒莫如重裘。”古时候中原地区冬季十分寒冷,王室宫廷里面保存了大量的皮裘衣裳。周王朝为了便于管理这些衣裳,设立了一种官职叫作司裘,专门司职宫廷衣裳制造、等级鉴定、库藏保管、论功行赏等方面的工作。

在这些司裘、裘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裘氏,成为裘氏的另一支主源。

裘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菟裘,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菟裘,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邑名,在今山东省泰山南部的梁父山脚下,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在史籍《左传·隐公十一年》中记载:“隐公,使营菟裘,曰吾将老焉。”指的就是鲁隐公姬息姑(公元前722~前712年在位)曾想归老于菟裘。鲁隐公是鲁惠公姬弗涅的庶子,非嫡出,按照鲁隐公先祖周公旦所制定的周朝礼法,立嫡不立庶,立长不立贤。只因鲁惠公逝世时太子姬允(后来的鲁桓公)还太小,于是由鲁隐公上台摄政,等太子长大成人之后,必须要把政权还给太子。因此,鲁隐公能够成为鲁国君主,实属过渡性质,一如他的祖先周公旦辅佐周成王的历史。鲁隐公在位十年,一直担心自己的君位不稳,很早就萌发了引退以求安的想法,因此曾大力营造菟裘,建有菟裘城,想以后在菟裘养老。菟裘后成为一个小小的方国,一直依附于鲁国,史称菟裘国。菟裘城遗址在今山东省新泰市楼德镇。

居于菟裘城之鲁国军民,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菟裘氏、裘城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裘氏,世代相传至今。

裘姓起源五

源于锡伯族,出自清朝时期官吏裘骑都尉,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裘骑都尉,是清朝时期八旗军制中的一种官位,为隆冬季节专职司察满清皇帝狩猎地以及边境的骑兵统领,通常由正白旗属下负责担当。在满洲正白旗中,有一名叫格济勒·伊巴罕的锡伯族人。格济勒氏,亦称葛济勒氏,满语为Gejile Hala,汉义“捕鸟笼的木框”,祖居雅兰(今俄罗斯雅兰河流域),承袭伯父格济勒·书裘骑都尉世职,仕至盛京将军、正白旗前锋统领,后因功加为一等轻车都尉兼一等云骑尉。其子格济勒·苏克则承袭裘骑都尉世职。

在格济勒·苏克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世袭官职称谓为姓氏者,汉化称裘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满族裘氏。

裘姓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渤海郡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裘姓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敦睦堂:来源于一个和睦的家庭。宋朝时期的裘承询一家,居住在云门山的前面,他们一家相处得很和睦,从来不闹分离。十九代没有分过家。

裘姓源流

一、qiú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上海之松江,河北之景县,辽宁之清原,山西之太原、大同、运城,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卫大夫食采於裘,因氏焉。”此以邑为氏。

2、又云:“本求氏,改为裘。望出勃海、虢略。”

3、《广韵》注云:“本仇氏,避雠改裘。”

4、《姓氏考略》据《周礼·贾公彦疏》注云:“官有世功,若韦氏、裘氏、冶氏之类,以官为氏。”唐代有裘甫;宋代有裘万顷,新建人;元代有裘廷举,会稽人;清代有裘尊生,钱塘人。

裘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裘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qiú,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裘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裘姓裘笔画有13画,笔画数较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如果名字中的笔画太少,会很不协调,如果名字中笔画太多,写起来会很麻烦。

3、裘姓五行属水,裘姓吉凶寓意为吉,裘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裘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裘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31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