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骆姓的来源,骆姓的人口分布,骆姓名人,骆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2:21:46

骆姓简介

“骆”字拼音:lào、luò,“骆”属于常用字,“骆”字部首是:马,构造是:马夂口,繁体字和笔画为:駱:16;骆的五行属性是火

骆姓全国人口约 15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30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骆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骆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今河北省的保定市,廊坊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防城港市、桂林市、合浦市、柳州市、恭城县,福建省的泉州市惠安县、漳州云霄县、莆田市,河南省的开封市、潢川县、光山县、桐柏县,广东省的广州市白云区、花都区、湛江市、高要市、河源市、信宜市、汕尾市陆丰县、珠海市、乐昌市、河源市龙川县、徐闻县、蕉岭县,甘肃省的天水、民勤县、武威市,湖南省的岳阳市、桂阳县、永州市新田县,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义乌市、丽水市、安吉县,江苏省的无锡市、盐城市、宿迁市、连云港市、苏州市、南通市、泰州市、徐州市丰县、南京市句容县、泗洪县、兴化市,湖北省的鄂州市、阳新县、蕲春县、黄石市、大冶市、增城市、浠水县、应城市、十堰市、赤壁氏、宜昌市、宜城市、黄梅市、麻城市,贵州省的普定县、兴义市、盘县、都匀县、普定县,安徽省的六安市寿县、宿州市、繁昌县、舒城市、无为县、定远县、泗县、庐江县,江西省的南昌市、德安市、赣州市于都县、抚州市,黎川县。崇义县、遂川县,山东省的济南市、长岛县、邹城市、济宁市、梁山县、鱼台县、菏泽市、齐河县,河南省的夏邑县、四川省的成都市、峨眉山市、泸州市古蔺县、安岳县、资中县、广安市岳池县、珙县、峨眉山市,云南省的昭通市,吉林省的长春市,辽宁省的葫芦岛市绥中县,重庆市的万州区、巴县、忠县,陕西省的西安市,天津市的宝坻县,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的淡水县、宜兰县,越南,朝鲜、韩国,日本,美国等地,均有骆氏族人分布。

骆姓起源(来源)

骆姓主要源自:姜姓、嬴姓、姬姓、姒姓。

骆姓起源一

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姓谱》、《元和姓纂》等的记载,在周武王姬发病逝之后后,继位的周成王姬诵在镇压了三监之乱以及东夷部族的反抗后,为了更好第控制和同化东夷部族,敕封姜太公于齐地,建齐国,公爵,立都于营丘(今山东淄博),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正确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二

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史记》的记载,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叫嬴成,建有大骆国。到了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878~前828年,公元前878年继位,公元前841年被国人驱逐),西周王朝内乱频繁,大骆国被西戎民族乘机攻灭。亡国之后,大骆国王族子孙和部分国人以故国名为姓氏,称大骆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

嬴姓骆氏族人皆尊奉嬴大骆为得姓始祖,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郑国有一位大夫名叫姬骆,为王孙贵族,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至今。

姬姓骆氏族人皆尊奉嬴姬骆为得姓始祖,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四

骆氏出自姒姓,出自先秦时期古越国及两汉越王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据史籍《史记·东越列传》记载:“越国东海王姒摇,驺氏,驺一作骆。”在史籍《史记·南越王佗传》中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骆,越也。索隐曰:姚氏按广州记云:交址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后蜀王予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尉佗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眞二郡,即瓯骆也。”在姒摇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之氏称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姒摇是越王勾践后裔。

瓯骆国灭亡之后,其国民中多有以先祖名氏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称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至今,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五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他骆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代北人复姓佗驼拔氏,亦称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泛指汉朝、晋朝时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广大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县以西,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五台山东北一带地区。其间主要为鲜卑拓拔部的活动和控制地区,其中有佗驼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之后,佗驼拔氏族随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姓为骆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六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大荒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大荒骆,亦称大驾、大荒辂、大荒落,就是为周王朝历朝历代君主驾车的车夫,即御用司机。这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有记载:“大荒骆,岁阴在巳。又作大荒落。与辂同。”司马迁在《史记·秦本纪》中还特别加以说明:“非子为周大骆是也。古驾辂皆同骆字,骆主车驾,故字可互用,犹甸之与椉也。”在大荒骆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后省文简改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

只有该支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jià(ㄐㄧㄚˋ),今读音作luò(ㄌㄨㄛˋ)亦可。

骆姓起源七

源于鲜卑族,出自唐朝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吐谷浑,是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原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个分支。西晋末期,其首领吐谷浑率部西迁到枹罕(今甘肃临夏),后逐渐发展壮大,在最强盛时期曾一度统治了今青海、甘南和四川西北地区的羌、氐部落,建立了初级奴隶制国家,向西曾一度占有古安息国东部边沿地区(今伊朗),虏掠了一些古安息人。后唐末帝李从珂清泰三年(公元936年),燕云地区割属契丹辽国,吐谷浑族人皆臣役于辽国,后世最终融合于汉族、蒙古族、女真族。而留居在青海故地的吐谷浑族人,近代学者中有人认为其即今少数民族土族的先民。

在唐朝时期,吐谷浑部中已经存在有汉姓骆氏族人,其祖先即为吐谷浑部在强盛时期俘虏的古安息人。在唐代宗李豫执政时期(公元762~779年),这部分吐谷浑部族人中有人投靠了著名的大宦官骆奉先(今陕西富平人),随骆奉先之姓,成为冒姓的骆氏族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骆奉先的养子、唐军将领骆元光,唐德宗曾赐其姓名为李元谅,其后裔子孙世代相传骆氏、李氏至今,其骆氏的正确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八

源于姬姓,出自北宋理学家周敦颐之孙周坦,属于避难冒姓为氏。宋朝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字茂叔,公元1017~1073年)有个孙子叫周坦,于“靖康之难”(公元1127年)后扈跸南迁,并成为南宋王朝的第一位状元。周坦有五个儿子,散居各邑,其次子周永泰后来入赘浙江诸暨东郭王氏,成为迁诸暨始祖,改冠郭氏,称郭永泰。郭永泰的曾孙叫郭德荣,为了避权臣韩侂胄之难,奉祖母骆氏隐居于长宁洄溪,并冒其姓以自晦,改称骆德荣。

从骆德荣开始,其后裔子孙皆改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而祠名绍濂者,即含不忘本意。

骆姓起源九

源于女真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诸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金国时期,女真族中有两个部落,分别叫作散答氏族、独鼎氏族,后在元、明时期皆改汉姓为骆氏,大多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其正确的姓氏读音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十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洪骆氏,亦称洪罗氏、候勒氏、霍罗氏、洪克罗氏,满语为Honglo Hala,世居松花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骆氏、何氏、石氏等。

⑵.满族萨克达氏,原称巴雅拉氏,后有改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即改为萨克达氏,满语为Sakda Hala,汉义“悠久、苍老”,世居萨克达(今辽宁抚顺峡河流域)、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阿扈河(今黑龙江宁安南六十公里处)、叶赫(今吉林梨树)、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那木都鲁(今俄罗斯滨海地区)、德里倭赫(今辽宁抚顺浑河畔)、黑龙江流域等地,所冠汉姓为多为骆氏、苍氏、仓氏、麻氏、李氏、祖氏、高氏、海氏、萨氏、里氏、陈氏、罗氏、老氏、英氏、印氏、巴氏、色氏、臧氏、礼氏、佟氏、陀氏、翁氏等。

满族骆氏的姓氏读音皆作luò(ㄌㄨㄛˋ)。

骆姓起源十一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骆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骆氏,世代相传至今。

骆姓郡望

内黄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内黄县。内黄历史文化悠久,属华夏文化发祥地。四千五百年前,华夏始祖高阳氏颛顼、高辛氏帝喾建都并安葬于此;距念三千多年前,殷商王朝的第十代王太戊、第十三代王河亶甲、第十四代王祖已均先后建都于内黄毫城,约百余年,称相土或故殷城,早于安阳殷墟;是春秋时期伟大大的政治家、改革家商鞅,南北朝时期冉魏皇帝冉闵和唐朝时期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是秦二世三年(甲午,公元前207年)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破釜沉舟”之地;是宋朝民族英雄岳飞童年时代居住读书的地方。汉朝时期,其地置内黄县。曹魏时期,称黄河以北为内,黄河以南为外,故有内黄、外黄之称。黄河南岸有外黄和小黄,黄河以北称内黄。1999年,内黄县辖四个镇、十三个乡。到2000年,内黄县辖六个镇、十一个乡。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己卯,公元前222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辖境包括有江南、浙江省大部及皖南一部。西汉武帝元封五年(乙亥,公元前106年),会稽郡受督于扬州刺史部,时领二十六县,在今浙江省境内有十八县。东汉朝永建四年(己巳,公元129年)分吴、会稽为二郡,会稽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有浙闽之地。西汉时期辖地在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省大部份(仅天目山、淳安县西部小部分地区除外)、安徽省水阳江流域以东及新安江、率水流域一带及福建全省。三国时期孙吴国分设临海(今浙江台州)等郡后,其辖境缩小。西晋朝太康二年(辛丑,公元281年),以会稽地封骠骑将军孙秀,以郡为国,称会稽国。隋朝开皇九年(己酉,公元589年)平陈,省郡县,废会稽郡为越州,后又分山阴县置会稽县。清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移治到山阴县(今浙江绍兴)。民国时期合会稽、山阴二县为绍兴县。今为浙江省绍兴市。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下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一带。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一直延续至今。

谯阳郡:亦称洛阳郡,主要是指今河南省的洛阳地区。殷商时期称谯阳。西周时期开辟为成周,成为王朝的辅都,在东周时期成为周王室的正式都城。战国时期,秦国的秦襄王始置洛阳县,县城以设在在洛水之阳(北岸)而名,当时属于三川郡。西汉时期,洛阳开始成为河南郡治。东汉时期建为都城。三国时期的曹魏国及后来的西晋、北魏、五代后唐皆建都于该地,治所均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东洛水北岸。南北朝时期的东魏政权正式设置为洛阳郡。东汉、三国魏、西晋、五代唐先后定都于此。新莽、唐、五代粱、晋、汉、周、北宋、金都以此为陪都。隋移治到汉城以西九公里处一带地区。唐朝时期,洛阳郡的辖境曾一度抵达今韩国汉城市以西九公里处,大唐王朝的大周皇帝武则天曾以洛阳为都城达十四年。由于东周、新莽、唐朝、五代后唐、后粱、后晋、后汉、后周、北宋、金国均以洛阳为都城或陪都,故而在中国历史上称洛阳为“六朝古都”。

辽东郡:在中国历史上,“辽东”这个称谓有四重意思:①郡、国名,战国时期燕国置郡,洽所在襄平(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大凌河以东一带地区;西晋时期曾改称辽东国;十六国时期的后燕国末期,其地归入东海郡;北燕时期又复置辽东郡于今辽宁省西部一带地区;北齐时期废黜;到东汉安帝时分辽东、辽西两郡地置辽东属国都尉,治所在昌黎(今义县),其时辖地在今辽宁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带;三国时期的曹魏改为昌黎郡。②都司名,明朝洪武四年(辛亥,公元1371年)置定辽都卫,明朝洪武八年(乙卯,公元1375年)改为辽东都司,治所在定辽中卫(今辽宁辽阳),其时辖地为今辽宁省大部地区;自明正统后期因兀良哈诸族南移,渐失辽河套(今辽河中游两岸地);从明朝天启元年~崇祯十五年(公元1621~1642年)期间,全境为后金(清)所并。③军镇名,明朝“九边”之一,相当于辽东都司的辖境,主要是镇守总兵官驻广宁(今辽宁北镇)明朝隆庆元年(丁卯,公元1567年)后冬季则移驻辽阳(今辽宁辽阳);明朝末期废黜。④地区名,泛指辽河以东地区。

骆姓堂号

内黄堂:以望立堂,亦称相土堂、殷城堂。

会稽堂:以望立堂,亦称山阴堂、绍兴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三川堂、河内堂。

谯阳堂:以望立堂,亦称洛阳堂、白马堂、东都堂、成周堂。

辽东堂:以望立堂,亦称扶余堂、襄平堂、辽阳堂、凌东堂。

骆姓源流

一、(駱)lào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北京、天津、河北之香河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骆”姓或音luò。音lào者,北方方音所致,当与luò同姓,或为其分族。

骆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骆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lào、luò,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骆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骆姓骆笔画有9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骆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骆姓五行属火,骆姓吉凶寓意为吉,骆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骆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骆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281.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