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江姓的来源,江姓的人口分布,江姓名人,江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2:18:18

江姓简介

“江”字拼音:jiāng、gāng,“江”属于常用字,“江”字部首是:氵,构造是:氵工,繁体字和笔画为:江:7;江的五行属性是水

江姓全国人口约 38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75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江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江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东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楚国灭江国,并将江人强迁至楚国江亭(今湖北)。战国时,江姓一部分人向南方迁移,在广西形成了一个重要聚集中心,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

秦汉时期,江人主要活动于河南、山东、湖北地区,后来向西、北、南发展,河北、山西、安徽等地也有了江姓的足迹。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政权频繁更迭,江姓向东南的浙江等地迁移。唐宋之际,随中原居民的多次南下移民,江姓进入了赣、浙、闽广大地区。

唐宪宗元和年间,因淮西蔡州节度使吴元济僣叛割据,州郡纷乱,宰相裴度用李塑统兵讨征,徽调严急,避乱移徙,遂南迁入闽,始居汀州宁化石壁乡。一支转徙上杭绵村九磜,南宋绍兴迁至永定金丰苦竹大溪衍成“江氏金丰祖派”,开基祖百四郎公。一支迁至上杭三坪,衍成“江氏三坪祖派”,开基祖号八郎公。

1996年10月出版的《中华姓氏大辞典》将江姓列为中国名义上第79大姓;2006年1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的新的百家姓顺序中,江姓列居名义上第52位。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西、浙江、安徽三地,以广西最多,名义上约占江姓总人口的12.4%。

2014年6月,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与国家公安部身份证管理研究部门合作进行研究,新版百家姓排行榜随之出炉,江姓名义上排名为第74位。

江姓起源(来源)

江姓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

江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公元前624年古江国(河南省正阳县县城东南40公里涂店,位于淮河北岸1公里)为楚国所灭,后裔世代以国号为姓.

江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141位。当代,江姓总人口约为362万,排在74位,约占总人口的12.4%。。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福建、湖南南部等,其中以广西最多。

江姓起源:

1、源于嬴姓,《史记 秦本纪 第五》:伯翳 “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由于伯翳助舜帝治水有功,舜帝将其姚姓女儿赐伯益为妻,舜帝赐姓给他的女婿伯益姓为嬴,嬴姓开始。舜帝,姚重华。江姓出自颛顼裔孙伯益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为氏。

江国为殷商至春秋时期中原民系在河南一带建立的一个诸侯国。国名又作“鸿国”、“邛国”,古读“gāng”音。这个国家以“鸿鸟”做为图腾。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江元仲,名恩成,字元仲,为伯益之三子,侍夏帝启为大理(主掌刑名之官),公元前1101年受封于江邑,并建立了江国。周代江国国都则位于今河南正阳县东南、淮水北岸1公里。这里发现有江国故城,平面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时代为东周至汉代。

春秋中期的35年间,江国采取或联姻、会盟的方式,先依附于楚国,以图复兴。后又与齐、宋伐楚。在东周时,江国位于楚、齐、宋等大国之间,又常受淮河水患侵扰,一直没能发展起来。

公元前624年,楚穆王出兵伐江,晋国出兵为江国解围;次年,楚再次出兵,江国势孤力弱,援军不继,终被楚灭。江国国君贞带领族人外逃,为纪念故国,国人以江为姓。从江济受封,到江贞国灭改姓,江国共存十七君近500年。

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后,一部分江人被楚国强迁于楚国内地的江亭,今湖北江陵南的江北,成为楚的臣民;一部分江人北逃入陈国,今河南准阳地区,后由淮阳为中心向四方散迁,其中一支向东北方迁移到齐鲁大地。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江姓。

参考文献:《元和姓纂》:“商周时国,系柏翳之后,以鸟为图腾的东夷人,商时立国,灭于刑国。西周初重新立国,先依附楚,后亲齐国,终为楚穆王灭。”伯翳幼子玄仲在夏初被启封于江国,商末周初其后人再次被封。因地处楚、宋、齐三国之间,加之淮水泛滥,所以一直没能强盛起来,公元前623年被楚穆王灭掉。江国灭亡后,贞公带领部分族人迁居河南北部,济水源头之北岸,子孙以国为氏,形成后来的济阳堂。而部分仍遗留于原江国遗址的子孙同样以国为氏,建立郡望一般为淮阳堂;由此可见,济阳堂与淮阳堂子孙均为原江国族人。江,同邛、邛 通用

2、源于姬姓,为翁氏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孙受封于翁山,后代以邑名“翁”为姓。五代十国之一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乾度将军,在战场中与洪、江、方、龚、汪等五位将领义结金兰,战争中其余五名将领阵亡。翁乾度为缅怀结拜兄弟之英烈,不忍其无后,将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次子处恭,分姓江,他的子孙改姓江。据《六桂堂丛刊》等记载,唐德宗时期,翁氏有一个支脉何公卜居莆阳兴福里(今莆田市北高镇竹庄),为入莆始祖。传入第五世,生下翁乾度。翁乾度在闽国年间(936年)官拜郎中,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六子皆中进士,史称“六桂联芳”。长子处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员外郎;次子处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字伯简,宋太祖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字伯惇,宋太祖开宝六年进士,官都曹长判官;五子处廉,字伯约,宋太祖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司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这兄弟六人同列为进士,地位非常显贵,历史上有“六桂联芳”之誉。

3、源于子姓,出自唐朝末期宰相萧遘后裔,属于避难改姓为氏。唐末战乱不止,唐朝宰相萧遘次子萧祯举家从安徽徽州新安渡江而至先父的避居地歙县黄墩。并为了纪念此次避难,改萧氏为江氏,此后世代称江氏。

4、少数民族改姓而来:

①蒙古族改江姓:蒙古族江吉氏,世居布尔哈图城(今吉林 延吉),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拼音为Giyanggi Hala。蒙古族江吉氏在明朝时期冠汉姓为江氏,满族江吉氏则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江氏。

②藏族改江姓:清朝时期,四川明正土司名叫辖木坪,为藏族,父坚赞,氏族姓为坚赞,后改姓江。

③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土著曾使用日本姓荒本。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土著奉命废除日本姓,一律使用汉姓江。

5、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 婺源江湾。

6、.据福建连城等地族谱记载,清流县有鲁野一公,唐宣宗时进士,受建州刺史,从原居地江西 建昌县来闽地就任时,为祈求渡江平安而改姓江,后因有感于宦途险恶,弃官隐居于清流,其三世二十五郎江礼,宋出谥为“忠节”,其后繁衍为闽西部分江姓。

江姓郡望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前196年)置淮阳国,建都于陈(今河南 淮阳)。后一度改称陈州。惠帝后时为郡,时为国。成帝时相当今河南淮阳、鹿邑、太康、柘城、扶沟等县地。东汉章和二年(公元88年)改为陈国。隋及唐又改陈州为淮阳郡。

济阳郡:西汉治济阳县,治所在今河南 兰考县东北。晋惠帝时,置济阳郡,治所在济阳,相当今河南兰考东境、山东东明南境。东晋后此郡废。此下距今河南省境德正阳县不远。此支江姓,其开基始祖为东汉江德。

淮阳郡:汉高帝十一年(公元前196年)置淮阳国,为同姓九国之一,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江姓堂号

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

六桂堂:宋初,福建莆田人翁乾度有六个儿子,他们均考取进士。三科六进士,在同一朝代为官,满朝皆知,御赐“六桂坊”,被誉为“六桂联芳”。

江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馀庆堂”、“敦睦堂”(牌坊清晰记录:雍正癸卯恩科科举人江慕柳立)等。

江姓源流

一、jiāng

现行常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尚义,山东之平邑、龙口,广西之田林,四川之合江,云南之泸水、陇川等地均有分布。汉、回、鲜、水、苗、壮、土家、布依、仡佬、纳西等多个民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旧云:汝南安阳县江亭。”信阳县之东南、新息县之西安阳故城是也。赢姓之国,颛帝玄孙伯益之后也。(鲁)文四年(按:公元前623年),楚灭之,子孙以国为氏。

2、或为王姓所改。郑樵又云:“宋江万里无子,以蜀人王橚子镐为后,(王镐)遂冒姓江氏。”

3、清代高丽族之江姓,世居得州地方。当与汉族之江姓起源不同。战国时有江乙,原为魏国人,仕於楚;汉代有江充,邯郸人;南梁有江淹;清代有江昱,江都人,文学家。

江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江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jiāng、gāng,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江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江姓江笔画有6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江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江姓五行属水,江姓吉凶寓意为吉,江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江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江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26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