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闵姓的来源,闵姓的人口分布,闵姓名人,闵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2:14:54

闵姓的来源,闵姓的人口分布,闵姓名人,闵姓百家姓排名

闵姓简介

“闵”字拼音:mǐn,“闵”属于非常用字,“闵”字部首是:门,构造是:门文,繁体字和笔画为:閔:12;闵的五行属性是水

闵姓全国人口约 68 万,属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195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闵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闵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闵氏或是比较典型的汉族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九十三位,人口约六十四万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4%左右。闵姓也是韩国人得姓氏。

上古周朝时,鲁国的鲁庄公死后,他的儿子名叫“启”,当了国君,当时还很年轻,只过了两年,就被人杀害了。后来王室追加封号给他,称为鲁闵公。闵,就是怜悯,可惜,痛心的意思。好在鲁闵公已经有了独生子,后来他的子孙,就取闵字作为姓。闵姓来源于鲁国公族,而鲁国公族又来源于周朝王族,因为周朝刚建立时,周王族中有一位叫伯禽的,被分封到鲁地,建立了鲁国。而再追溯上去,周朝王族又是黄帝中重要的一支,周的始祖叫后稷,后稷就是黄帝嫡传后代。闵姓后来在陇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陇西望。闵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闵氏源于鲁国国都——今山东济宁曲阜。战国时鲁地先为楚国所灭、后为齐国所据。闵氏子孙散居山东。秦汉之际,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迁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春秋时周大夫闵子马封地陇西,历两汉四百余年,为陇西望族。东汉中叶,陇西闵氏部分后人西迁山西太原,昌盛为太原郡大族。西汉光武中兴,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运动之一开始了,闵氏后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避乱进入今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湖北等南方省份。唐宋之际,逐渐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播迁开来。北宋年间,闵称道出使高丽。后定居朝鲜骊兴。宋末元初,有避乱进入今广东者。明初,山西闵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甘肃、山东、河南、宁夏、北京、天津、陕西等地。明中后期,大槐树河南洛阳一支迁徙山东青州、临朐交接地(青州支-闵广祯补充)。明末,有沿海之闵姓渡过台湾海峡,播迁于台岛,也有飘洋过海,远徙东南亚及欧美各地。历有清一代至今,分布区域更广,今东北三省、内蒙、云贵高原等地均有入迁,可谓开枝散叶,四处有籽。

今江苏省的泰州市、仪征市、苏州市、如皋市、扬州市、扬中县,辽宁省的锦州市、辽阳市、彰武县,山东省的曲阜市、滕州市闵楼村、费县、青州市,安徽省的宿州市、六安市金寨县、宁国市港口镇,河北省的博野县,上海市,北京市通州区,陕西省的商洛市、安康市,湖北省的武汉市武昌区、黄陂区、麻城市、汉川市、仙桃市、孝昌县、房县、通城县,大冶市,江西省的南昌市、鹰潭市、永修县、九江市、赣县、德安县,浙江省的嘉兴市、桐乡县、湖州市吴兴区,贵州省的贵阳市、瓮安县、毕节市、锦屏县,四川省的泸州市、新都县,河南光山县、许昌市、桐柏县,香港特别行政区,陕西省的商洛市,重庆市的万州区、彭水县,台湾省的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均有闵氏族人分布。

补充:安徽无为县的闵姓族人,为明朝末年从江西东北部接近福建处移民濡须,即今无为县。族人大约有数千人,现居住无为的就有千人,至今仍保留民国初期的族谱,其中有祖坟分布图。在闵姓的60来万人里,无为闵姓算是繁衍茂盛了。当属闵姓的最重要一支了。无为的闵姓应来自于魏晋时期的江南移民。

闵姓起源(来源)

闵姓主要源自:姬姓、芈姓。

闵(mǐn)姓源出有:

闵姓起源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春秋时期的周惠王姬阆十三年(公元前663年),鲁国君主鲁庄公姬同逝世,其子公子启继位为君,是为鲁湣公。姬启继位不到两年,便被叔叔庆父所弑,因年纪尚轻,因此谥号为“湣”,意思就是“光彩相耀、幽蔼炫乱”的年华,因此史称鲁湣公。春秋战国时期,“闵”、“愍”、“湣”、“锉”等字义相通,都有在大门口吊孝、怜惜、痛心之意,因此,鲁湣公又称为鲁愍公、鲁锉公、鲁闵公,但是,绝不能写作“鲁泯公”,“泯”如果用作谥号,那就是被水淹死的意思。

闵姓起源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闵马父,又称闵子马,春秋时期的鲁国大夫,主要活动年代在(公元前550~前520年)前后,他留有一句千古传诵的至理名言:“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十年之后的周景王二十四年(鲁昭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21年),世为周王室卿士的原氏家族在王朝的“铸无射变法”、“庶孽之祸”、“王子朝之乱”等一系列政治内乱中,遭到了彻底的灭门之灾,果然让闵马父说中了。

在闵马父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马氏、闵子氏,后皆省文简化为单姓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姓冉或是闵”,争论不已,当前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姓起源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记载:“闵、骞,仲尼弟子闵子骞之后。”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鲁国汶上人(今山东鱼台大闵村),是孔子高徒,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回并称,在著名的七十二贤人之中排列第二。闵损后来追随孔子去列国游学,病逝于泰山脚下(今山东长清)。闵损葬于何地尚无确址,但其儿子闵沃盈葬在闵家寨却是人所共知。闵家寨的闵子祠面积约有二十余亩,曾十一次重修,有碑碣百余通,正阳门三间,上悬清朝乾隆大帝手书“笃圣祠”三个金光大字,今尚有遗址,是海内外闵氏族人续谱和祭祀之处。

在闵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骞氏,世代相传至今。

闵姓起源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有缗国君主为姚姓,是虞舜的后裔,属于东夷族世系。在史籍《左传·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中记载:“椒举曰:‘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 在史籍《左传·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晋国的叔向对韩宣子曰:“桀克有缗,以丧其国。”在典籍《韩非子·十过篇》中记载:“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在史籍《史记·楚世家》中也记载:“伍举曰:‘桀为有仍之会,有缗叛之。’贾逵注曰:‘仍、缗,国名也。’”

在齐桓公吞并了缗邑(闵邑)之后,留居故地的原宋国遗民(有缗国遗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就是金乡闵氏。

闵姓起源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今山东曲阜古城),遂从长安迁居曲阜,肇基刘氏宗室的鲁藩王族。

只有末代鲁王刘闵家族,在以后的历朝历代皆抬不起头来,纷纷被迫改为他姓,如王氏、文氏、鲁氏等等,其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闵氏,世代相传至今。至于冉闵 姓冉或是闵,争论,如今多认为冉闵姓冉。

闵姓郡望

鲁 郡:亦称鲁国、鲁国郡。西汉朝初将秦朝原来的薛郡改为鲁国,治所在鲁县(今山东曲阜)。三国时期的曹魏及晋朝改为鲁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滋阳一带地区。南北朝时期的北齐又改为任城郡。另外,隋朝时期有个鲁州鲁郡,唐朝时期有个兖州鲁郡,其间虽然都辖有曲阜,如隋朝时期曾改鲁县为汶阳县,继而恢复曲阜原名,而治所均在兖州。唐朝时期鲁国郡在今山东省的滋县。

陇西郡:战国时期秦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甲子,公元前279年)置郡,因在陇山之西而得名,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以东的洮河中游、武山以西的渭河上游、礼县以北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东部,包括今甘肃省兰州市、临洮县、巩昌县、秦州市一带。西汉朝时辖地在今甘肃省东乡县东部的洮河中游、武山西部的渭河上游、礼县北部的西汉水上游及天山市的东部地区。三国时期曹魏国移治至襄武(今甘肃陇西)。北魏时期辖地在今甘肃省陇西县附近一带。

闵姓堂号

陇西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孝悌堂:闵损少时为后母虐待。冬天,后母以芦花衣损,以棉絮已所生二子。子骞寒冷不禁,父不知情,反斥之为惰,笞之,见衣绽处芦花飞出,复查后母之子皆厚絮,愧忿之极,欲出后母。子骞跪求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其父这才饶恕了后妻。从此以后,继母对待闵损如同己子,全家和睦。后人把这一故事称为“单衣顺亲”和“鞭打芦花”,孔子称赞闵损说:“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闵氏后世族人以孝悌为荣,立孝悌堂。

骊兴堂:朝鲜闵氏始祖闵称道为闵损的后代子孙,在北宋年间以使臣身份渡海,后来被高丽王朝挽留,定居在骊兴(今韩国京畿道骊州),成为朝鲜及韩国闵氏的始祖,因以为朝鲜、韩国闵氏堂号。

闵姓源流

一、(閔)mǐn

现行较常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河北之尚义、景县,山东之平度、平邑,江西之金溪、崇仁,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吴川,云南之河口、陇川,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土家族姓氏。”《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谥也,夭折而死於不道者,则谥之闵。望出太原、鲁国。”

2、《姓氏考略》注引《路史》云:“鲁后有闵氏。”则此当系出姬姓。

3、又注:“周大夫闵子马之后。”(按:或谓闵子马为春秋时鲁大夫)(4)清代高丽族亦有闵氏,世居易州地方。见《清通志·氏族略》。朝鲜族汉代有闵贡,太原人;晋代有闵鸿;唐代有闵顼;清代有闵贞,广济人。

闵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闵姓用字只有1个读音mǐ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闵姓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闵姓闵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闵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闵姓五行属水,闵姓吉凶寓意为吉,闵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闵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闵姓

山东省泗水闵氏家谱辈分

闵氏嫡支通天谱字辈:“克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希(士)言(伯)公(文)彦(朝...
min.zupu.cn
?
大家还在搜
?
山东闵氏家族祠堂
闵氏家族的家谱
闵姓辈分表
闵氏字辈顺口溜
闵氏字辈大全
闵姓家谱家字辈
贵州闵氏字辈
闵姓家谱辈分排列
闵氏字辈顺口溜 - 星座网
2022年1月7日云南闵氏字辈: 怀丕松元,昌光书承。 河南新县闵氏 ;青本承家学 新元耀国光 四川遂宁闵氏字辈:秀.凤.学.大.正.以.承.维.体继.代.显...
星座网
?
闵氏文化 - 闵姓文化 - 闵氏家训 - 炎黄闵氏网
2019年8月24日闵氏字辈排行 2019-08-16 闵氏字辈排行,闵氏嫡支通天谱字辈:“克宗若端玉手元之水思希言公颜承宏闻贞尚衍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 ...
min.zupu.cn
?
全国各省闵氏辈分收集
2020年10月6日文致德崇先代纯孝绍前永贤重庆江津闵氏字辈:国正天心顺松柏照乾坤重庆奉节闵氏字辈:尚万任大永光忠仁义德启朝国昌兴富贵保平安 ...
个人图书馆
?
【百家姓】闵氏家族简介 - - 百家姓 - - 刘氏靠谱平台
1. 郡望 鲁郡:治所在今山东省曲阜、泗水一带。 陇西郡:秦代设置,治所在今甘肃省临洮县。据。《路史》记载:“鲁后有闵氏”。
2. 堂号(缺) 【闵姓宗祠通用对联】 〖闵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姬姓;
lskp.cvtvcn.com
?
百家姓闵,闵姓氏的历史起源、来源
?
?
?
2911次播放
?
02:16
哔哩哔哩
2021年12月12日
?
大家还在搜
?
闵氏家谱24个字辈
闵氏家谱字辈排序
正在加载

闵姓的来源和历史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庄公之子子开,属于以谥号为氏。

源流二: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闵马父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

源流三: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弟子闵损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四: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宋国闵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闵邑,是夏、商时期的古有缗国所在地。

源流五:

源于芈姓,出自西汉末期鲁顷王刘闵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西汉王朝的鲁国藩王族,发派祖名叫刘余,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四个儿子,他的生母是程姬。刘余于西汉前元二年被汉景帝封为淮阳王,第二年改封鲁王,建都鲁县。

闵姓历史名人

闵马、闵延言、闵顼、闵元衢、闵声等。1、闵马,又名闵子马、闵马父。春秋鲁国人。封地陇西(甘肃临洮)。博古善论,有明见。2、闵延言,洪州豫章人,文格高绝,有西汉之风。有《渔腹志》传世。3、闵顼,洪州豫章人,初为安南戍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钦化军节度使。

闵马、闵延言、闵顼、闵元衢、闵声等。

1、闵马,又名闵子马、闵马父。春秋鲁国人。封地陇西(甘肃临洮)。博古善论,有明见。

2、闵延言,洪州豫章人,文格高绝,有西汉之风。有《渔腹志》传世。

3、闵顼,洪州豫章人,初为安南戍将,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钦化军节度使。

4、闵元衢,乌程(浙江吴兴)人。明末清初学者。着有《罗江东外纪》、《欧馀漫录》、《增定玉壶冰》。编《吴兴艺文补》。

5、闵声,号雪蓑、泌庵。乌程(浙江吴兴)人,明末清初诗人。工书法、篆刻。复社名士,好苦吟,曾与吴敬夫批选唐诗名《嶙云集》,有集《泌庵小言》。

姓闵的祖籍在哪里,闵氏祖籍在哪里

1.姓闵的祖籍在山东曲阜。

2.闵姓发源于春秋时的鲁国,准确地讲闵姓源于鲁之国都,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曲阜”,在战国时被楚国攻灭,后鲁地为齐国所占领,闵姓子孙逐渐在今山东大地散居开来。

3.秦汉之际,闵姓因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分布于今陕西、河北、河南、山西等省,历两汉四百余年的发展,在今山西太原一带,闵姓昌盛为太原郡大族。

4.东汉中叶以后,有陕西一带之闵姓西迁甘肃,并在陇西郡繁衍滋长,后昌盛为闵姓陇西郡望。

5.东汉时,闵业因功受封为关内侯,子孙遂落籍于今陕西西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250.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