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百家姓

沈姓的来源,沈姓的人口分布,沈姓名人,沈姓百家姓排名

国学梦 2023-06-08 21:35:02

沈姓简介

“沈”字拼音:shěn、chén,“沈”属于非常用字,“沈”字部首是:氵,构造是:氵冘,繁体字和笔画为:沈:8;沈的五行属性是水

沈姓全国人口约 600 多万,属最常见姓氏,最新统计的人口排名排在第52位,本姓氏人口在历史的排名位置

沈姓各个时期人口排名走势图

说明:本统计根据网友访问查询名字测试排名进行的统计,和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不完全一致,本数据每周更新一次。

沈姓人口在各个省市的最新分布

在近600年期间,沈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区别,向北、中、南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沈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沈姓是江浙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苏浙皖、闽台、山东东南部、河南东南角、湖北东部、江西大部、广东东部、云贵大部、广西西北部、黑吉东段、内蒙古东北,沈姓占当地人比例在0.39%以上,中心地区达到2.3%以上,上述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9%,居住了大约66.3%的沈姓人群。在粤桂大部、湖南、江西西南、贵州北部、四川大部、湖北中部、重庆南部、河南东部、山东中部、青海东部、甘肃中部、辽宁东部、黑吉中西段、内蒙古东部,沈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26%一o.39%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8.4%,居住了大约20.3%以上的沈姓人群。

沈姓起源(来源)

沈姓主要源自:姬姓、芈姓、姒姓、嬴姓。

一、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季载(文王第10子)因平叛有功,被周公举荐为周天子的司空,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季载又称冉季载。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子逞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二、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今湖北省荆门市钟祥区一带),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楚有沈邑。楚庄王之子公子贞封于沈鹿,故为沈氏。”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沈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门沈氏。

三、出自姒姓:春秋时沈子之后,以祖名为氏。

四、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五、源于嬴姓,出自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左传·昭公元年》、《姓氏考略》等记载,少昊金天氏的裔孙中有台骀氏(台胎氏),台骀氏之后建立了古沈国。古沈国于夏、商时期,一直在今山西省西南部的汾河流域一带活动。到西周初期,古沈国之地被初建的晋国霸占,第二任晋国君主姬燮父干脆吞并了古沈国,其台骀氏遗族即以故国名为姓氏,称沈氏,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是为汾阳沈氏。

六、源于蒙古族,出自金国时期女真山只昆部沈谷氏族,属于以氏族名称汉化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蒙古族沈谷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山只昆氏,后融入蒙古族,以姓为氏,世居喀喇沁。后有满族再引为姓氏者,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沈氏;蒙古族森吉德氏,主要分布于鄂尔多斯大草原地区,在明、清之际就已经多冠汉姓为沈氏。

七、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满族都善氏,源出金国时期女真徒单氏,世居黑龙江,晚清时多冠汉姓为沈氏、杜氏、单氏等;满族颜济哩氏世居沈阳、伯都讷(今吉林松源、扶余)等地。晚清后多冠汉姓为沈氏、阎氏、杨氏、韩氏等;满族申佳氏祖先原为汉族,东汉末期被辽东鲜卑乌桓部虏携,后逐渐融入鲜卑族,后逐渐演化为辽东女真,世居乌喇(今吉林永吉乌拉街至辉发河口、拉发河流域、双阳县境),后多冠汉姓为沈氏、申氏。

八、源于锡伯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清康熙年间三百余锡伯族将士携家属随清军驻守于辽宁丹东,晚清时族人后裔一致取汉字“沈”为姓氏,称沈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凤山沈氏。

九、出自少数民族汉化改姓为氏。今朝鲜族、土家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沈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沈氏、或受赐沈氏,世代相传至今。

沈姓郡望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吴兴郡:周朝始置县,三国时期吴国宝鼎元年(丙戌,公元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取吴国兴盛之意,其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至江苏省宜兴一带。东晋朝义熙初年(乙巳,公元405年)移至吴兴(今浙江吴兴),当时辖地在今浙江省临安市、湖州市、余姚市、杭州市、德清县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一带县地。隋朝仁寿二年(壬戌,公元602年)因地濒太湖而改名湖州。唐朝时期亦曾改湖州为吴兴郡。

沈姓堂号

汝南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着有《梦溪笔谈》。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其他堂号:三易堂、九思堂、肃雍堂、承裕堂、忠清堂、树本堂、文肃堂、永思堂、聚顺堂、叙伦堂、敦伦堂、憩石堂、六宜堂、三善堂、清俊堂、享睦堂、四支堂、八韵堂、敦睦堂、追远堂、聿怀堂、渊源堂、诵芳堂、余庆堂、世德堂、师俭堂、务本堂、有余堂、友善草堂。

沈姓源流

一、shěn

现行常见姓氏。分布很广:今北京,内蒙古之乌海,河北之固安,山东之平邑、东平,山西之太原,湖北之监利,四川之合江,云南之陇川、泸水、河口,广东之新会等地均有。汉、满、鲜、回、瑶、撒拉、土家、布依等多个民族皆有此姓。《郑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1、郑樵注云:姒姓。子爵。春秋有沈子逞、沈子嘉,定四年蔡灭之。其地,——杜预云:“汝南平舆县沈亭(按:平舆故蔡州汝阳县东北)——沈,国也。子孙以国为氏。”

2、《姓氏考略》据《姓谱》注云:“沈姓出吴兴。本周文王子聃季食采于沈,即汝南平舆沈亭。以国为氏。与郑樵所注不同。或据《唐表》云:‘沈氏出自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叔季字子揖,食采於沈,成八年为晋所灭。沈子生成,字循之,奔楚,遂为沈氏。生嘉,字惟良,二子:尹丙、尹戊,戊子仲达,奔楚,隐於零山,为楚司马,生诸梁。’据《春秋释例》:沈,国。今言‘食采’,则邑耳。又,《释例》所记沈子揖,沈子嘉,沈子逞,皆本《春秋》,不知《唐表》言‘聃季字子揖’何所本也?‘逞字循也’,‘嘉字惟良’,此非正书之言,不足取也。”

3、郑樵又注:“楚庄王之子公子正封於沈鹿,其后以邑为氏。”(按:《姓氏词典》引作“公子贞封于沈,故为沈氏。”)《姓氏考略》亦注:“楚有沈尹戌(按:《唐表》引作‘尹戊’)、沈诸梁(按:《唐表》以其为姬姓之后。)并公族,以封于沈鹿得姓,则系芈姓。非一族。”

4、《姓氏考略》引《左传》“沈姒蓐黄”(注)云:“四国台骀之后,系出金天氏。”金天氏即古帝少昊,相传台骀即其苗裔,世为水官之长,颛顼封之于汾川,后为汾水之神。

5、清代高丽族亦有沈姓,世居得州地方。《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一音chén,亦姓。三国时吴有沈友,曾注《孙子兵法》;宋代有沈括,科学家;明代有沈周;清代有沈德潜;当代有沈雁冰。

沈姓起名的基本原则和起名原理

1、沈姓用字含有2个读音,分别是:shěn、chén,起名字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音,避免沈姓的2个读音和名字中发音相同或相似的声母韵母放在一起作为名字,这样读起来很拗口,比如:南兰倪、孙存春等。

2、沈姓沈笔画有7画,笔画数较适中,名字中可以用和沈笔画相近的字为名字,这样比较匀称!

3、沈姓五行属水,沈姓吉凶寓意为吉,沈姓宝宝起名字应该从寓意出发,这样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4、沈姓宝宝起名字最好结合孩子的生辰八字,这样起的名字更符合五行数理,如需根据生辰八字免费起名,可以参考“生辰八字起名”。

总而言之,起名的基本原则是:念着好听、写着好写、有意境和寓意、符合五行数理。

沈姓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baijiaxing/2804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百家姓

《百家姓》是一篇中文姓氏的文章,据文献记载,最开始收集了411个姓氏、后补充道568个,包含单姓444个,复姓124个。该文章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整齐的排列,每一句都押韵,并非按人口多少排列,尽管百家姓内容没有文理,但是对于中国的姓氏文化的认识有很大作用,所以才会流传成百上千年。《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我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