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机制初探

道医 2023-06-25 21:22:47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情易于反复,迁延难愈。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確。西医对此病除对症治疗外无其他特效治疗方法。中医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经典名方痛泻要方在临床上更被广泛应用于此病的治疗。笔者从其整体功效、拆方配伍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四气五味归经等方面探讨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

【关键词】痛泻要方;溃疡性结肠炎;机制;中医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临床上以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辨证要点。中医称之为“肠澼”、“久泻、”“久痢”、“便血”。中医认为其病位在肠,病机与脾、肝密切相关,脾虚伴随其发病的始终 [1]。痛泻要方为《丹溪心法》所载名方,由白芍、陈皮、白术、防风等组成,主要用于治疗腹痛、腹泻、粘液便及血便等脾虚肝旺之腹泻。原书主治痛泄。其在《医方考》云:“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是谓痛泻”。汪昂在《医方解集·和解之剂》中云“次足太阴、厥阴药也。白术苦燥湿,甘补脾,温和中;芍药寒泻肝火,酸敛逆气,缓中止痛;防风辛能散肝,香能疏脾,风能盛湿,为理脾引经要药;陈皮辛能利气,炒香尤能燥湿醒脾,使气行则痛止。数者皆以泻木而益土也” [2-4]。本方主要辨证要点是脾虚、肝旺,主要功效为补脾柔肝、祛湿止泻。

1 痛泻药方方解

在痛泻要方中,白术主发挥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功,《本草通玄》云:“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者。土旺则能健运,故不能食者,食停滞者,有痞积者,皆用之也。土旺则能胜湿,故患痰饮者,肿满者,湿痹者,皆赖之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其具有利尿、抗肿瘤、抗菌消炎、降血糖、抗衰老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消化道、子宫平滑肌也有一定作用,还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缓急止痛,《神农本草经》云:“主邪气腹痛,…止痛,利小便,益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6]其具有镇痛、镇静、抗惊厥、抗炎、调节免疫、保护肝脏、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神农本草经》云:“主胸中瘕热,逆气,利水谷,久服去臭,下气”。现代药理研究表明[7],其煎剂有较强的消炎杀菌作用,提取物可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有明显清除氧自由基功能,起到抗疲劳、抗衰老作用。陈皮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癌作用,可用来有效预防乳腺癌,对直肠癌、肺癌、肾癌等有显著的抑制功能。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泻,《名医别录》云:“胁痛,胁风头面去来,四肢挛急,字乳金疮内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8],其具有调节肠道蠕动,抗过敏,抗肠道细菌,炎症组织修复,镇痛等作用。全方配伍具有健脾补脾、疏肝和脾、燥湿、祛湿止泻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主要有镇痛、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等作用[9]。

此方中的经典配伍为白术与白芍,具有健脾柔肝作用。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而调血,如肝气不舒,则易于乘土。白芍酸甘而养血柔肝,白术健脾益气而使血化有源,两者配伍具有健脾养血柔肝之功。《傅青主女科》云:“用芍药以平肝,则肝气得舒,肝气舒自不克脾土,脾不受克则脾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 [10]。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可以调理气机的运动,配伍白术,具有健脾燥湿、理气化痰之功;白术配防风具有疏肝健脾和中,益卫固表御风之功。全方配伍,共凑补脾、燥湿、祛湿,调理肝气之功,且补脾而不滞脾,调肝而不忘补脾,是治疗脾虚肝旺之痛泻的经典方剂。

2 痛泻药方四气五味、归经

将此方输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在“统计报表”模块进行统计,结果显示本方是纯温性的。

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过程中,脾虚贯穿疾病始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化生人体的气血津液,脾胃虚弱,则气血少,正气不足,气血运行失畅,则体内的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日久则伤阳气,所以此方为纯温性。说明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不仅仅是脾气的虚弱,而且还有脾阳的虚弱。另外,在《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气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由此可以看出,选择温性药进行加减辨证是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应该考虑的。五味辛、苦、甘味比例相等。其辛味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之功。溃疡性结肠炎为本虚标实的疾病,临床迁延难愈,长久会致气虚而运行不畅。苦味能泻能燥,泻有降泻和清泻之分,燥能燥湿,脾虚日久必然导致腹泻,脾主运化,脾虚运化无力则体内病理性的水湿会增加,故用苦味。甘味能补、能和、能缓,具有补益和中之功。《金匮要略》云:“补用酸,助用焦枯,亦用甘味之药调之”。在驱除病体产物的同时,也不忘顾护脾胃,再者,本病属脾虚,故用甘味之药以补虚。另《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既病防变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治疗疾病的始终 [11]。

本方主归脾经。李东垣是“脾胃学说”的创始人,又被称为“补土派”,其提出“土为万物之母,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说明脾胃是人体生长的根本。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只有脾胃功能正常,气机才有可能调畅。本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归脾经主要有两方面的特点,其一为补益中焦,长期脾虚导可致气血虚弱,故应补脾健脾;其二,从李东垣的《脾胃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等观点出发,“扶正祛邪”为本病的治疗大法,治脾是治疗本病的根本。本方归膀胱、肝、肺、胃的比例相等,说明调理这些脏腑主要是调节气机的运行。另外,肝主疏泄,调节人体的情志活动,因本病的病程长且迁延难愈,难免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困惑和精神压力,故情志也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痛泻要方可调肝以调节气机,从而调节人体的情志 [12]。

3 小结

痛泻要方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其全方具有疏肝和脾、健脾、祛湿止泻之功。大量临床报道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是治疗脾虚肝旺之痛泻的经典名方[13-15]。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变在脾,脾虚贯穿溃疡性结肠炎病变的始终。其与肝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调节人体气机的运动,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畅达,人体经脉气血畅通才有助于正气驱邪。另外,肝调节人体的情志活动,溃疡性结肠炎病变易于反复,迁延难愈,给患者造成身心的极大伤痛,日久则导致肝气郁结,调肝则有助于情志的疏泄。全方补脾之中调理肝气,调理肝气而不忘补脾,正切合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临床病机,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典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颜丽花, 王小娟.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6):55-56.

[2] 刘海涛, 张丽. 痛泻要方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IL-6、IL-4 mRNA血清含量的影响[J].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16, 31(2):4-6.

[3]李春雷, 陈治水. 陈治水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8, 16(2):112-114.

[4] 张丽娜, 王俊华. 痛泻要方的应用体会[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1, 22(4):55-56.

[5] 凌宗全. 白术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内蒙古中医药, 2013, 32(35):105-106.

[6] 张利. 白芍的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29):25-26.

[7] 欧立娟, 刘启德. 陈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药房, 2006, 17(10):787-789.

[8] 冯文林, 伍海涛. 防风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2):425-426.

[9] 章宸, 刘斌, 郑虎占,等. 痛泻要方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概况[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0, 16(7):223-226.

[10] 付山. 傅青主女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8:2-3.

[11] 范永升.金匮要略[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23.

[12] 罗凌燕, 刘建丽, 阳辉兵,等. 从《脾胃论》浅析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 37(4):17-18.

[13]宋小莉. 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4,30(8):712-712.

[14]颜丽花, 王小娟. 痛泻要方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34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 2016, 32(6):55-56.

[15]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86.

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结肠炎是怎么回事 结肠炎的症和治疗方法是什么

1 结肠炎是怎么回事结肠炎是一个比较笼统比较模糊的一个诊断,根据发生部位的不一样可以分为直肠炎、结肠炎、大肠炎等等这些。根据病情缓急的不同,可以分为急性的肠炎、慢性的肠炎。根据发病原因的不一样可以分为非特异性的肠炎,像溃疡性的结肠炎,克隆恩病,和特异性的肠炎比如放射性肠炎等等这些。

2 结肠炎的症和治疗方法是什么结肠炎起病一般多缓慢,病情也轻重不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左下腹或者是整个小腹部频繁的隐痛或者是绞痛、腹泻、黏液便或者是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等等这些症状,常常还伴有一些消瘦乏力等等这些疾病。

左下腹可有压痛,有时医生触诊的时候还可以触及到痉挛的结肠。

全身的症状主要是表现有发热、贫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等这些。

部分的病人病情突然恶化的时候或者是初次发病就呈现暴发性,表现有严重的腹泻,便中带血,并且还有高热、呕吐、心动过速、脱水、电解质紊乱、神志不清,严重的可以导致结肠穿孔,严重会造成患者的死亡。

结肠炎的治疗相对来讲也是一个长期的而且复杂的过程。

患者应该有一个心理准备,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临床上常用这些方法,大致是先用止泻药缓解患者的痛苦,控制饮食,然后配合一些药物,像这个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等等,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一些常规治疗,对于一些急性重症的患者要采取手术治疗措施。

结肠炎的治疗疗程比较长,而且效果有可能达不到非常理想,有可能反复发作,少部分病人还有癌变的风险。所以有结肠炎的患者,要定期的复查。对于结肠炎的治疗,首先要注重检查,只有明确结肠炎的病情以后,才能够对症的下药治疗。

3 溃疡性结肠炎有什么症状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起病大多数是比较缓慢的,当然了,也少数的患者可以呈现一个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性的。一般来讲,多呈慢性的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交替出现,少数患者症状持续并且呈逐渐加重。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有以下一些症状和表现:

第一、腹泻和黏液脓血便:大多数的患者都可以见到这个症状。因为黏液脓血便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排便次数和便血的程度反映了我们这个疾病病情的轻重。

第二、腹痛:一般的患者都有轻度到中度的腹痛,多表现为左下腹或整个下腹的阵痛,当然了,也可以涉及到整个腹部。大多数的患者都有疼痛随着大便以后疼痛缓解的这么一个规律,多伴有里急后重的感觉。

其他的一些症状还有腹胀,严重的患者可以伴有食欲的减退、伴有恶心呕吐。

在体征检查方面,多数的患者在左下腹有轻度的压痛,重型和暴发型的患者常常有明显的压痛和鼓肠。

如果是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等,就要注意中毒性的巨结肠、肠穿孔等等这些并发症。

前面讲的是消化系统的表现,那么全身的表现则有以下一些:

一般中度的、重型的患者活动期通常都有低度到中度的发热,如果是出现高热多提示合并症或者是见于急性的暴发型。

重症的或者是病情持续的可以见到全身的衰弱、形体的消瘦、贫血的症状和低蛋白血症,水及电解质的平衡紊乱等等一些全身的表现。

溃疡性结肠炎还可以见到一些肠外表现,可以伴有多种肠外的表现,包括了外周的关节炎、结节性的红斑、口腔复发性的溃疡等等这些,在肛门还可以出现肛周脓肿、肛瘘等等。

暴发型或者是重症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以产生中毒性的巨结肠。有的时间长了以后可以产生结肠癌的病变等等这些,如果是幼年起病而且病程比较长的话。肠道大出血、肠梗阻、肠穿孔这些并发症也可以经常发生。

4 溃疡性结肠炎大便特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便的特点是什么呢,黏液脓便血就是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重要表现,是粘膜炎性渗出、糜烂以及溃疡所致。大便次数和便血的程度与病情的轻重密切相关。

轻者,患者一天排便2~3次3~4次,大便中可有夹杂一些少量的血丝或者是血块,中度的患者血量逐渐地增加,甚至呈片条状的鲜红或暗红色的血丝或者是血块;重症或者是暴发型的患者排便的次数一般一天大于10次,脓血便比较明显,甚至是出现大量的便血。粪质多表现为糊状,重症的患者可以呈稀水样的大便,这类表现在中青年人群中比较多见。

老年的患者大便多表现为稀水样或者是水样便,大便中夹杂白色或者是黄色的黏液,脓血便相对比较少。"

溃疡性结肠炎该怎么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在进行中医治疗的时候,应该侧重在清热燥湿,健脾止泻,而西医治疗则注重消炎,所以专家们都提出用中药灌肠配合口服美沙拉嗪肠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用这种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很不错,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方。

中药疗法,用白术、陈皮、白扁豆、党参、黄芪水煎,分3次服,每日服用1剂,该药方具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有很好的效果,能够有效的缓解腹泻反复发作和面色苍白,体乏无力及四肢酸软等症状。

用白头翁、蒲公英、黄连水煎服,分三次服用,每日服用一剂,因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于大肠湿热,所以这种药方具有清利湿热的作用,对于腹痛腹泻和肛门灼热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用党参、茯苓、肉豆蔻、乌梅水煎,分三次服用,每日服用1剂,该药方具有温肾健脾固泻的作用,用于治疗脾肾阳虚型的溃疡性结肠炎,能够有效的缓解腹痛腹泻和面色少华、形寒肢冷和头晕耳鸣的症状,服药期间忌吃生冷。

以上就是给大家分享的关于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药疗法,希望大家能够有所了解,出现了溃疡性结肠炎,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在生活当中也要做好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不要吃生冷刺激性和油腻的东西避免结肠出现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适当的参加 体育 锻炼,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果对水果果糖不耐受,可以适当的服用VC片,都能够有效的预防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有特效药么?

一.溃结的药物治疗

1.柳氮磺胺吡啶(SASP)类SASP治疗溃结已多年,口服4~6g/日,64%~77%患者疗效良药苦口好,症状缓解后以2g/日维持,至少1年,89%的患者可保持无症状。SASP用量大时疗效提高,但副作用亦增加。SASP到结肠后被肠内细菌偶氮还原酶裂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和磺胺吡啶,前者为有效治疗部分,后者为引起副作用因素。若仅服5-ASA因被上消化道吸收,无足量药物到达结肠,而难生疗效。近年研制了5-ASA口服新剂型如潘他沙(Pentase)、Ascol、奥柳氮(Olsalazine)、Poly-5-ASA、Balsalazide等,由于不含磺胺吡啶,副作用降低。近年不少学者注意到局部给药能减少副作用,如应用SASP或5-ASA肛栓或灌肠剂,局部药物浓度提高并维持时间较久,使疗效提高。尚有报告局部用药与全身治疗,有协同作用,可减少SASP口服量。其治疗机制与抑制白三烯、前列腺素等的产生,亦可抑制自由基等有反应,尚有皮疹、粒细胞减少、肝肾损害及胰腺炎等,其发生率与用量成正相关。

2.4-氨基水杨酸(4-ASA)又称PAS,系一抗结核药,以2g溶于100ml水中,每日保留灌肠1次,治疗8周有效率达83%。Ginsberg等报道4-ASA每日分次口服4g,经12周治疗,55%患者疗效良好。4-ASA对溃结治疗的机制尚不明。

3.肾上腺皮质激素 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稳定细胞及溶解体膜,调节免疫功能,减少巨噬细胞及中性白细胞进入炎症区。能阻滞白三烯、前列腺素、血栓素等形成,降低炎症反应,而使溃结临床症状迅速改善。一般活动性溃结口服的松40~60mg/日;病情重口服疗效不佳者,可静脉滴注琥珀酸氢化考的松200~300mg/日,或以琥珀酸氢化考的松100mg加入100ml液体中直肠滴注,优于保留灌肠。

糖皮质激素长期应用,易生副作用,故待症状好转后应渐减量,经2~3个月停药,对溃结缓解率约为55.7%~88.2%,长期持续应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并不能防止复发。近年一些新型皮质激素如丁地去炎松(Budesonide)、巯氢考的松(Tixoctopivalate)等,无全身副作用,灌肠治疗溃结,疗效优于其他皮质激素。有人用丙酸氟替卡松(FluticasonPropionate)系一口服后全身生物利用度低的含氟皮质类固醇,具有不易被吸收,大部到达结肠的特点,以每次5mg每日4次口服,共4周,其疗效因用量小较泼尼松稍差,如提高用量疗效亦提高,但很少有副作用。尚有糖皮质激素泡沫剂(Foam),小剂量直肠注入与大剂量氢化考的松保留灌肠疗效相等,较灌肠方便。

4.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剂 当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佳或不能耐受其副作用时,可选用硫唑嘌呤、环磷酰胺、6-MP等;近年应用氨甲喋呤、环孢素-A(Cyclospin-A)10mg/kg,有时获良好疗效,但这类药均有一定副作用应慎用。亦有报道应用青霉胺、左旋咪唑、干扰素、7S-γ球蛋白等,有一定疗效。

5.鱼油(Fishoil)为白三烯合成抑制剂,口服鱼油辅助治疗轻、中度活动性溃结,可获临床改善。有报道在用糖皮质激素、SASP治疗的同时,辅以口服鱼油5.4g/日,可提高疗效。

6.灭滴灵 可抑制肠内厌氧菌、减轻溃结症状。另外,灭滴灵有影响白细胞趋化性及某些免疫抑制作用,对溃结有一定疗效。但用量大、用时较久,易生胃肠反应。

7.色甘酸二钠 能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脱颗粒,抑制组织胺、5-羟色胺、慢反应物质等介质释放,减轻抗原-抗体反应对肠壁损伤。200mg/次,每日3次餐前服;或600mg保留灌肠,有报道与强的松20mg疗效相似。

8.抗感染药 对有并发感染者,应有针对性选用抗生素,但不宜作为常规用药,以免改变患者对SASP的疗效和反应。

9.其他药物①可乐定(Clonidine)有抑制肾素及一些神经介质释放作用,口服0.15~0.225mg/次,每日3次,对溃结有疗效。②钙通道阻滞剂如异搏定、硝苯吡啶,具有止泻、止痛和抑制分泌等作用。桂利嗪50mg,每日口服4次,亦有较好疗效。③甲氰咪胍、雷尼替丁等H2受体阻滞剂,通过抑制肠壁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减少溃结便次等症状。④氯喹可能减慢抗原反应,促使肠上皮细胞功能正常,可使溃结症减轻。此外,自由基清除剂超氧化物歧化酶、5-脂氧合酶抑制剂Zileuton(A-64077)、酮替芬(Ketotifen)等,均可使溃结症状缓解。

二.中医治疗

溃结石在中医应属于“泄泻”、“肠”、“休息痢”等范畴。其治则为中医辩证和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整体观念”为指导。因此,治宜攻补兼施,祛邪为主,兼顾培土扶正。以健运脾胃,利湿热为主。祛邪应清热消炎,可选用黄连、黄芩、白头翁、马齿苋、蒲公英、败酱草等;扶正健脾、利湿,可选用党参、黄芪、茯苓、山药、扁豆、苡仁、白术等。再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有报道参苓白术散合连理汤加减、白头翁合霍朴夏苓汤加减或痛泻要方合白头翁汤加减,治疗溃结,均取得较好效果。

中药灌肠治疗①湿热实证者以黄芩15g、10g黄连、秦皮10g、白皮翁30g、白芍15g、白芨15g、石榴皮15g。②脾虚夹温证者以黄芪30g、黄连10g、黄芩10g、马齿苋30g、白芨10g、苍术50g、五倍子5g。上二方均为水煎50~100ml,待冷,每晚睡前保留灌肠1次,半个月为1疗程。亦有用锡类散、黄连素、苦参、云南白药,保留灌肠者。

亦有用中成药如结肠宁、补脾益肠丸、结肠炎丸等与西药配合治疗溃结,取得良好效果。

三.手术治疗

当并发肠穿孔、中毒性巨结肠、脓肿与瘘管形成、顽固性全结肠炎、内科治疗无效或有癌变者,应行手术治疗。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pianfang/88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