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按病索方:解密中医处方

道医 2023-06-25 19:06:04

内容提要

本书主要读者对象是需要制定中医汤液处方的临床医师及有志于此的医学生。因此本书所选处方中,除去有些不宜作汤剂者外,所载药物剂量均为汤剂用量。

本书处方中所标明的剂量是一般剂量,临床可根据医师经验和患者情况适当加减。

中成药成分、剂量及加工方法等已属现代中药加工业专门技术,因此本书从略,只重点讲授其组成、功效及应用等。

有些古方组成中含有犀角、虎骨等违禁药物,本书中均用他药代替,如犀角用水牛角代,虎骨用鹿角代。

成药用量、服法等问题,因生产厂家不同而各异,本书一律未注明,服用时可参照药厂说明书或遵医嘱。

本书各方所列“方证”一项系指中医辨证诊断,“应用”一项系为西医病名诊断,临床需二者互相参照,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本书每方方解中所列之“要点”多为药物配伍之精华,处方之核心,尤当细心领悟。

本书“类方”所列诸方,或组成相类,或功效相似,以供拓宽思路,探明源流,于临证处方定会多有裨益。

 目录

第1章 呼吸系统疾患处方

1.止嗽散

2.神秘汤

3.贝母瓜蒌散

4.清肺汤

5.滋阴降火汤

6.滋阴至宝汤

7.百合固金汤

8.保和汤

9.月华丸

10.十灰散

11.防风通圣散

12.五积散

13.通宣理肺丸

14.胸膜炎汤Ⅰ号

15.胸膜炎汤Ⅱ号

第2章 循环系统疾患处方

1.镇肝息风汤

2.建瓴汤

3.钩藤散

4.当归龙荟丸

5.七物降下汤

6.降压汤

7.益气养阴汤

8.降脂通脉饮

9.冠心Ⅱ号(冠心片)

10.强心饮

11.心衰合剂

12.整律合剂

13.宁心汤

第3章 消化系统疾患处方

1.安中散

2.当归汤

3.丹参饮

4.真人养脏汤

5.木香槟榔丸

6.枳实导滞丸

7.温脾汤

8.润肠丸

9.黄连汤

10.驻车丸

11.乙字汤

12.升阳益胃汤

13.荆蓬煎丸

14.胰腺清化汤

15.阑尾化瘀汤

16.胆道排石汤

17.舒肝饮

18.复肝丸

19.食道炎丸

20.润燥养胃汤

第4章 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处方

第5章 神经、精神系统疾患处方

第6章 内分泌·代谢·血液系统疾患处方

第7章 妇科疾患处方

第8章 儿科疾患处方

第9章 骨科、外科疾患处方

第10章 皮肤科疾患处方

第11章 耳鼻喉科疾患处方

第12章 眼科疾患处方

第13章 癌症、艾滋病处方

第14章 外用方及其他

十七,白术及白术泽泻类方

白术类方

东子:

白术之长:白术茯苓为药对,治小便不利,水饮头痛。白术茯苓桂枝为药对,治头晕。白术附子桂枝为药对,治关节疼痛。白术泽泻为药对,治久苦头晕。术分白术与苍术,白术量大则通大便,苍术不通大便。

白术之短:白术性温,量大易致炎症。

蓝莲花:白术的作用并非单一,要根据其配伍来考虑。白术配茯苓是张仲景治疗水饮最为常用的药对。从条文来看,它们的出现有以下规律。一是小便不利;二是心下满;三是多见口渴;把这三个症状联系起来看,病变的实质便是水饮停留在心下部位。心下部位即是现代医学所说的胃。水分停留于此,不能进入小肠得以吸收入血,导致机体缺水,从而小便量少,其人口渴索水。虽饮水多却不解渴,甚至胃不受纳而被迫吐出。水饮所停,只能在胃,而非膀胱。而所主小便不利则多为脱水症状,而非膀胱或尿道症状。由此可知,白术配茯苓乃逐心下停水。古人认为白术有“生津”功效。其实就是白术促进胃肠内水液吸收入血,解除机体缺水状态的结果。和人参麦冬地黄沙参这些滋阴药物的“生津”有所不同。后者大多是以胃肠内干燥无水液潴留为前提,胃肠的吸收机能不存在太大障碍。另外,白术配黄芪主治汗出而肿。《神农本草经》谓白术主“止汗”,黄芪证也是汗出而肿,两者配伍是取其合力所在。白术配伍麻黄附子也治疗肿,但其肿的同时伴随疼痛。配伍麻黄治疗的多为肾脏病之水肿,为肾脏排泄之促进药。

白术还是治疗“眩”的要药。请看泽泻汤、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五苓散、桂枝芍药知母汤、真武汤以及《近效方》术附汤等条文中都有“眩”。后世治疗眩的处方也常配伍白术,如半夏白术天麻汤。《千金方》里有一些治疗头眩的处方也含有白术。古人认为眩与“水气上冲”有关。“水气”居何处?最常见的部位是心下。张仲景说的“心下”多指今天的“胃”。“心下有水气”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胃内有过多的液体潴留”。需要注意,“心下有水气”不是一个纯粹的病机词汇,而是医者确确实实探测到胃内有较多的水液停留。这种腹证即是胃内振水音。那么,发生于上部的“眩”和存在于中部的心下水气两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内在联系?古人的解释是“水气上冲”。但“水气上冲”只是从哲学上宏观上进行的推理,其实质又是什么?著者认为白术主治的“眩”应该与胃源性眩晕有关。其机理可能是胃内潴留液刺激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脑部血液流变学发生障碍,影响脑供血所致。当然,不能否认白术治疗诸如梅尼埃氏病、低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等导致的眩晕。白术治疗眩常配伍附子、茯苓和防风等。

愿为良医。:历代经方家对于伤寒论中的术是用白术还是苍术,芍药是用白芍还是赤芍争论不休,有学者更是拿出各种资料,从地理位置,时代背景多角度试图分辨出仲景所用,但都没有定论。

? ? 近代经方大家胡希恕胡老更是主张将所有白术改为苍术,刚开始读胡老讲座时我也相信苍术比白术好,可后来自己开始理解伤寒论原文时,发现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

? ? 其实只要熟读伤寒论原文,这一争论在经文中早已言明。

? ? 首先对于“术”,仲景原文“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其人大便硬,小便自利这,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从这条可知,仲景所用术可治疗大便硬。临床上白术若用到一两以上可以治疗大便硬,而苍术并没有此效果,因此可知仲景所用的是白术。

? ? 对于“芍药”,经文中有“脉促胸满,去芍药”的论断,临床上白芍性收敛,赤芍性发散,只有白芍会加重胸闷的症状,赤芍相反能宽胸,因此可知仲景所用的是白芍。

? ? 因此我认为林亿的校正并没有错。

......

白术散

注:金匮要略:见《外台》

原文: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原方:白术 芎穷 蜀椒三分(去汗) 牡蛎(分量缺)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药;心下毒痛,倍加芎穷;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大者二十枚。服之后,更以醋浆水服之。若呕,以醋浆水服之;复不解者,小麦汁服之;已后渴者,大麦粥服之。病虽愈,服之勿置。

......

麻黄加术汤

原文:湿家身烦痛,可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不可以火攻之。《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原方:麻黄三两 去节 桂枝二两 去皮 甘草一两 炙 杏仁七十个 去皮尖 白术四两 上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

注:杏仁七十个约30克。

......

天雄散

原文:有方无证。

原方:天雄三两(炮) 白术八两 桂枝六两 龙骨三两? 右四味,杵为散,洒服半钱匕,日三服,不知,稍增之。

......

泽泻类方

......

泽泻汤

原文: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泽泻五两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注: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1、苍术在中药理论中被认为是燥湿药,但燥湿二字除了中医学理论和法相药理,有没有客观依据。从这个实验中看出,有的!

i 苍术会导致颌下腺腺泡萎缩,唾液分泌量减少,引起口干的症状,饮水量增加

ii 苍术会引起血清中cAMP/cGMP,Na+-K+-ATP酶含量升高,人体机能进入亢奋状态

iii? 苍术引起肾脏水通道蛋白2降低,肾脏对水液的重吸收减少,尿量显著增加,血液黏度显著增加

上述这些变化或许就是中医“燥”理论的代表性生物学基础。

2、苍术的主要燥性部位是挥发油部位,因此苍术麸炒可减燥,其机制不仅与挥发油的总含量下降有关,还可能与挥发油中的燥性成分转化有关。

经方循证情报速递:古医书常用“术”笼统称呼苍术和白术这两种功效相近的药物,虽然对二者功效的区别有一定认识:“凡欲补脾,则用白术,凡欲运脾,则用苍术《本草崇原》”。但落实到具体的运用环境(患者、方剂),是否虚证用白术,实证用苍术,尚缺乏事实依据。

柴苓汤是日本治疗自身免疫相关的习惯性流产的首选汉方,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成功案例(我们整理发表在即将出版的《黄煌经方使用手册·第四版》中)。《丹溪心法》记录的柴苓汤组成为:柴胡一钱六分,半夏(汤泡七次)七分,黄芩六分,人参六分,甘草六分,白术七分半,猪苓七分半,茯苓七分半,泽泻一钱二分半,桂五分。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黄煌经方使用手册》推荐的处方为:柴胡20g,黄芩 10g,姜半夏10g,生晒参5g,生甘草5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5g,泽泻20g,干姜10g,红枣20g。以水800mL,煮取汤液400mL,分2~3次温服。药后避风,忌食冷物,如饮热水,让微微汗出,更佳。中国医生使用柴苓汤时大多用白术。而日本的柴苓汤有两种组成,分别用了苍术(津村公司)和白术(Kracie公司),本文中姑且称之为苍术方和白术方。日本过去对于复发性流产的研究使用的均为苍术方。

研究是这样做的:

研究者纳入了52例免疫相关的习惯性流产患者(表现为抗核抗体(ANA)或抗心磷脂抗体(ACLA)阳性,目前认为极有可能正是因为上述自身免疫因素,导致母体对胎儿的排斥,引起习惯性流产),先用苍术方,2月以上自身抗体未见下降即视为无效,经过2周洗脱期后改用白术方2月观察疗效。

研究者做了很细致的疗效统计,发现苍术方疗效不错,可以降低一部分患者的自身抗体滴度,让患者成功受孕分娩。但更值得注意的是,首先采用苍术方无效的患者,作为“挽救疗法”的白术方有效率很高,甚至高于一线苍术方的疗效,也就是说仅仅通过将苍术改为白术便可显著提高疗效。(具体数字见上表)

苍术方下调ACLA的IgG,白术方下调IgM。提示或可通过自身抗体特点选择中医处方。

虽然本研究中药物的使用完全未考虑辨证,但研究结束后对苍术方和白术方的有效例进行了证候分析和比较,发现白术方的消化道不良和虚证更显著,或许也可通过这两点鉴别白术方和苍术方。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柴苓汤中选择白术和苍术的不同处方治疗习惯性流产的临床实践,发现白术方疗效可能优于惯用的苍术方,尤其对于伴有消化不良、虚证、ACLA-IgM异常的患者应首选白术方。

东子:其人苦于冒眩,主诉头晕,问诊动静皆晕,或动时证轻,静时证重。白术比例大于泽泻,效更佳。

......

茯苓泽泻汤

原文: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外台)云:治消渴脉络胃反吐食之,有小麦一升)。《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方: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术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注:

东子:茯苓泽泻汤即泽泻汤合茯苓甘草汤合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增量茯苓生姜,减量泽泻。

......

治疗肾病中医见奇效



中医治疗肾病有奇效。肾病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即使发生了肾病,患者也会非常失望,健康也成了奢侈品。但是,患者不应该对生活如此绝望。其实治疗肾病会有很多有效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仔细看看。


肾病的发生是常有的事。要想及时避免,首先要做好疾病预防。关键是及时控制原发病。最常见的原发病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约占50%-60%。它经常导致各种肾小球疾病的发作,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其他还有慢性肾盂肾炎、狼疮性肾炎、尿路结石、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动脉狭窄、药物性中毒性肾病等。


慢性肾脏病可引发其他疾病,及时治疗为主。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它更常见于儿童。多发生于感染后,尤其是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通过免疫机制引起肾小球炎症改变。这种感染多发生在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和猩红热。


肾脏疾病的发生有时可以通过尿检发现,但是,如果肾脏疾病发生了,就要进行尿检,及时观察病情的发展。发生上述感染时,除积极治疗外,2-3周内应查尿常规。在肾盂肾炎的治疗中,一定要选择有效的抗生素和全疗程(急性肾盂肾炎2周,慢性肾盂肾炎2个月),联合应用抗生素。用药时应避免肾毒性药物(如链霉素)。


?因为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肾脏已经严重受损,肾功能即将下降,但肾脏本身却因为处于代偿期而感觉不到痛觉神经,有时往往会忽略很多重要信息,导致病情突然恶化。


肾病的中医药治疗


1.黄芪粥:处方为:生黄芪30克,生薏米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9克,金桔饼2块,糯米30克。将黄芪用600ml水煮沸20分钟,去渣,加入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再加入鸡内金、糯米,煮成粥。每天服用两次,吃完后嚼一片金橘饼。本方对慢性肾炎和肾孟肾炎的肾渣水肿有较高的疗效,并有消除蛋白尿的作用。


2、黄芪糯米粥:肾炎有什么偏方?方法是:黄芪30-120克,糯米30-50克。先将黄芪煎煮,取汁,再加入糯米,做成粥,每日食用。


3.黄芪蒸鸭:做法是活鸭1只(1kg左右),黄芪60g。先将鸭子宰杀洗净,用开水浸泡后捞出。将黄芪、生姜、葱白放入肚中,加入少量花椒,将小星水、酒放入肚中,用棉线缝好,放入锅中蒸2小时。去黄芪,吃肉喝汤。三天可以吃一只鸭子,可以作为慢性肾病的食疗。


中医治疗肾病有奇效。以上是应对肾病患者的最佳方法。虽然每一个患者只要发病都会患上肾病,但是患病后还是需要及时的疾病治疗。人只有一次生命,我们会为自己的生命而奋斗。此外,健康的生活和积极乐观的心态也会帮助患者及时康复。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pianfang/879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