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犀角的功能与主治,升麻,玳瑁,水牛角代犀角的应用

道医 2023-06-25 07:09:29

作为清热凉血要药的犀角,在我国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首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中品。唐代甄权《药性本草》言其可“镇心神,导大热……疗时疾如火烦,毒入心,狂言妄语”。孟诜《食疗本草》臼:“磨汁,治吐血,衄血,下及,及伤寒蓄血,发狂谵语。”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谓其“能疗诸血”。可见,犀角总以清心、肝、胃三经大热,又凉血解毒,特别是清心凉营为其主要特点,且畏川乌、草乌。其又属稀有的珍贵药材,主产于国外,故多锉为细末冲服或磨汁服用,用量一般为5~6g。近200年来,由于世界上人口不断地增加。自然环境的改变,使犀牛的生息繁衍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之人类不断猎取,从而使犀牛更为稀有,犀角越来越短缺。20世纪80年代,根据联合国《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第五次成员国大会的决定,禁止国际间做商业性质的贸易,我国为保护野生动物,维护国际信誉,已不再进口。因此,寻找和研究犀角的代用品十分必要。在犀角的作用品上,历来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以升麻代者,有宋代朱肱、元代朱震亨及赵献可等人;以玳瑁代者,有明代李时珍;而近人则多以水牛角代之,现分述如下:

 1.升麻

性味甘、苦、平、微寒,归肺、大肠、胃经。具有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之功效。升麻代犀角,首见于宋代朱肱《类证活人书》,其言:“瘀血入里,吐血衄血者,犀角地黄汤,乃阳明经圣药。如无犀角,以升麻代之。二物性味相远,何以代之?盖以升麻能引地黄及余药同入阳明也。”元代朱震亨《丹溪治法心要》说:“衄血,大抵与吐血同。大概是血被热气所逼,而随气上行,以散气退热、凉血行血为主,方以犀角地黄汤入郁金同用。如无犀角,升麻代之。”至明代,赵献可《医贯》又说:“犀角、升麻气味形性迥不相同,何以代之?”曰:“此又有说焉。盖缘任冲二脉,附阳明胃经之脉,亦入鼻中。火郁于阳明而不得泄,因成衄者,故升麻可代。升麻阳明药,非阳明经衄者,不可代。"对此持不同见解者则如清代唐笠山纂辑的《吴医汇讲》中载唐迎川之论,曰:“夫犀角乃清透之品,升麻乃升透之味,一重于清,一重于升,其性不同,其用自异,未尝闻有异味而可代者也。”升麻代犀角自清代以后多不用,而今人则极少用之,仅在治疗因胃热、胃火引起的衄血、吐血时可代,取其清热解毒,引血归经、引药归经之功;此外尚可替代于治疗中气下陷之崩漏,取其升阳举陷之效。使用时均入煎剂,用量宜小,防止升发太过。

2.玳瑁

性味甘、寒,归心、肝经,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定惊之功效。玳瑁代犀角,最早见于《本草纲目》,其言:“玳瑁解毒清热之功,同于犀角,古方不用,至宋时至宝丹始用之也。”今人亦有以玳瑁代犀角者,如广东名医何炎桑在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肌衄时,常以玳瑁代之,取其清热解毒之功。可见,只有在治疗温病热扰心营引起的神昏谵语、斑色紫黑、痘疮黑陷或衄血尿血时,可以玳瑁代之,使用时多入煎剂,宜先煎,用量一般以3~6g为宜。

3.水牛角

性味苦、咸、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水牛角入药,其用已久,古籍中虽无以其代犀角之说,但因其功效似犀角,故有犀角之用。今人则多以其代犀角,如广东沈炎南教授擅用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大出血,并以水牛角30g代犀角;重庆名医龚志贤治疗鼻衄时常用犀角地黄汤加减,重用水牛角尖久煎以代犀角;北京名医王文鼎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治疗血液病出血时也以大剂量水牛角代犀角等。另据报道,广东、天津、江西等地用水牛角代犀角,治疗温病及小儿热证,效果良好,实验研究亦表明其药理作用与犀角相似,故1977年版《中国药典》始将其收载,作为犀角的类同品应用至今。可见,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提倡保护瀕危野生动物的今天,功效似犀角且不受资源所限的水牛角,是犀角较为理想的代用品。使用时锉碎先煎,亦可锉末冲服,煎剂用量一般30~60g。

《本草精荟》:凉血解毒:水牛角的功效与应用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因其功效与犀角相似,但药力偏弱,常作为犀角的替代品应用。其质甚硬,入药须锉碎或镑片。

一、水牛角的功效:

水牛角味咸,寒。归心、肝、胃经。功效能 清热解毒,凉血定惊 。尤善清解血分热毒及心经热邪。

常用于 温病高热,神昏谵语,发斑发疹,吐血衄血,惊风,癫狂 等证的治疗。

名家名著摘要:

《别录》:“疗时气寒热头痛。”

《日华子本草》:“治热毒风并壮热。”

《陆川本草》:“凉血解毒,止衄。治热病昏迷,麻痘斑疹、吐血、衄血、血热、溺赤。”

《本草拾遗》:“牛有数种,本经不言黄牛、水牛,但言牛尔。南人以水牛为牛,北人以黄牛、乌牛为牛。牛种即殊,入药当别。”

二、水牛角的配伍应用:

1.用于热病壮热、神昏及斑疹,热盛出血等证。水牛角功效与犀角相近,今常做犀角替代品。治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等证,常以犀角配伍生地、丹皮、赤芍等,即犀角地黄汤;今用水牛角代替犀角,则更名为 解毒地黄汤

犀角已被国家列为禁用之品,若需要时,除了用水牛角代替之外,还可用生石膏、丹皮、紫草、重楼四味药组方代替应用,即李可“ 犀四味 ”。中医之学,全在权变,能活学活用者,方为良医。

《圣济总录》:“牛角烧灰,酒服方寸匕,日五服,治石淋,破血。”

2.水牛角的其他应用。

治疗紫癜,水牛角粉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效果显著,不易复发,且安全无毒副作用。可参考解毒地黄汤用法,随症加减。

若治慢性胃炎有黏膜糜烂出血或充血者,于辩证方中加入水牛角,能起到止血并修复胃黏膜,促进胃炎痊愈之效。

若治糖尿病皮肤瘙痒或顽固性皮肤瘙痒症,可以解毒地黄汤为基础方,再配伍僵蚕、白蒺藜、地肤子等药。便干者加全瓜蒌、决明子、枳实;热盛者加龙胆草;手足麻木者加丹参、络石藤等。常有良效,可供参考。

若治银血病进行期,证见风燥、热毒者,辩证方中加入水牛角,可增加疗效。

如治血热型银血病,以水牛角配伍生地、丹皮、赤芍等,水煎服,即解毒地黄汤用法;或配伍生地、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鲜皮、重楼、赤芍、丹皮、苦参等药,亦为验方,值得学习。共奏养阴活络,清心经火之效。

《内经》:“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损其心者,调其营卫。”

三、水牛角的用法用量:

水牛角常入煎剂,也可做丸散。入煎剂常用量几克至几十克不等;丸散适量。

水牛角虽功效相似犀角,但药力较缓,故用量较大。入药需镑片,即水牛角丝,或锉碎先煎,或锉末冲服。

四、水牛角的应用注意:

水牛角味咸性寒,故 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服 。若大量服用,易引起上腹部不适,恶心,腹胀,食欲不振等反应。

~

——中医实战笔记20.10.2中午

#中医实战笔记#

犀角是不是水牛角,这两种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犀角就是犀牛角,不是水牛角。由于犀角明令禁用,故现金临床多以水牛角代替犀角。
两者功效相似,都是清热凉血药,其功效是:清热凉血,解毒消斑。
临床用于热入营血、血热吐衄、疮痈、喉痹等证。
水牛角与犀角功效相似,然水牛角较犀角气薄力逊,所以临床上需加量用之,方能凑效!
希望可以帮到你~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pianfang/86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