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微欲脱慢脾风,正气极弱微抽搐。额出冷汗面青晦,昏睡摇头微哭声。口鼻气冷手足蠕,斜视天吊脉沉弱。温阳救逆培元气,温中补脾参芪术。茯苓山药干姜桂,炮附白芍生龙牡。
方药:
温中补脾汤加减:
党参10g 炙黄芪15g 白术10g 茯苓10g 山药10g 炮附子8g 干姜6g 肉桂5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白芍10g
注:病到慢脾风时,已经正气耗竭,阳微欲绝了。面色青晦,哭声微弱,抽搐微弱无力,为正气虛弱告竭的表现。口鼻气冷,额出凉汗为阳微欲脱之危候。
治宜温阳救逆,培元固本,峻补元气。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胃;肉桂,附子,干姜温阳救逆;龙骨,牡蛎,白芍敛气固脱。
目录1拼音2《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2.4摘录 3《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3.4固真汤的临床应用3.5摘录 4《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4.1处方4.2功能主治4.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4.4摘录 5《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5.1固真汤的别名5.2处方5.3制法5.4功能主治5.5固真汤的用法用量5.6摘录 6《古今医鉴》卷十四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固真汤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 7《准绳·幼科》卷四 7.1方名7.2组成7.3功效7.4主治7.5固真汤的用法用量7.6附注 8《万氏家抄方》卷五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固真汤 1拼音 gù zhēn tāng
2《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3《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4《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5《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6《古今医鉴》卷十四
7《准绳·幼科》卷四
8《万氏家抄方》卷五
古籍中的固真汤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另有补剂,故止著葵花、郁李仁之例于此条耳。补经固真汤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服诸药不效。诊得心胞尺...
《幼科心法要诀》:[卷六杂证门]囟陷 目青黄四肢凉,六脉沉缓神惨淡。补中益气汤最宜,固真汤进有奇验,外用乌附膏摊贴,温中理脾功无限。【注...
《医宗金鉴》:[卷五惊风门]慢脾风 阳为主,吐泻亡阳者,温中补脾汤主之,大病后成、固真汤主之,四肢厥冷者,理中汤加附子主之。(温中补脾...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 散等调之。曾氏用青金丹、天麻饮灌服,或六柱散、固真汤。〔钱氏方〕栝蒌汤栝蒌(二钱)白甘遂(末,一钱...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温中补脾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白术(土炒)干姜陈皮半夏(姜制)附子(制)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用法】上药用煨姜为引,水煎服。
【主治】小儿慢脾风,闭目摇头,面唇青黯,额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呕清水者。
提醒您:温中补脾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天台乌药散(乌药散)方歌,功效与作用
下一篇: 十灰散方歌,组成与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