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偏方秘方

温中补脾汤加减治疗慢脾风

道医 2023-06-24 23:30:54

阳微欲脱慢脾风,正气极弱微抽搐。额出冷汗面青晦,昏睡摇头微哭声。口鼻气冷手足蠕,斜视天吊脉沉弱。温阳救逆培元气,温中补脾参芪术。茯苓山药干姜桂,炮附白芍生龙牡。

方药:

温中补脾汤加减:

党参10g 炙黄芪15g 白术10g 茯苓10g 山药10g 炮附子8g 干姜6g 肉桂5g 生龙骨15g 生牡蛎15g 白芍10g

注:病到慢脾风时,已经正气耗竭,阳微欲绝了。面色青晦,哭声微弱,抽搐微弱无力,为正气虛弱告竭的表现。口鼻气冷,额出凉汗为阳微欲脱之危候。

治宜温阳救逆,培元固本,峻补元气。

党参,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大补元气,健脾益胃;肉桂,附子,干姜温阳救逆;龙骨,牡蛎,白芍敛气固脱。

固真汤简介

目录1拼音2《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2.1处方2.2功能主治2.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2.4摘录 3《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3.1处方3.2功能主治3.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3.4固真汤的临床应用3.5摘录 4《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4.1处方4.2功能主治4.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4.4摘录 5《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5.1固真汤的别名5.2处方5.3制法5.4功能主治5.5固真汤的用法用量5.6摘录 6《古今医鉴》卷十四 6.1方名6.2组成6.3主治6.4固真汤的用法用量6.5制备方法 7《准绳·幼科》卷四 7.1方名7.2组成7.3功效7.4主治7.5固真汤的用法用量7.6附注 8《万氏家抄方》卷五 8.1方名8.2组成8.3主治8.4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附:1古籍中的固真汤 1拼音 gù zhēn tāng

2《医宗说约》卷三:固真汤

2.1处方

莲蕊、石莲、芡实、枣仁、远志、茯神、天冬、麦冬、桔梗、车前、龙骨各等分,甘草减半。

2.2功能主治

无梦而遗之滑精。

2.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上加灯心,水煎,调辰砂末服。

2.4摘录

《医宗说约》卷三

3《活幼心书》卷下:固真汤

3.1处方

人参(去芦)2钱半,附子(汤浸,炮裂去皮)2钱半,白茯苓(去皮)2钱半,白术2钱半,山药(去黑皮)3钱,黄耆(蜜泡涂,炙)3钱,肉桂(去粗皮)3钱,甘草(湿纸裹,煨透)3钱。

3.2功能主治

小儿慢脾风,四肢厥冷者。小儿吐泻痢后,胃虚脾慢,四肢口鼻寒冷,沉困不省人事。小儿阴痫。身无烧热,手足青冷,口噤惊啼,吐舌摇头,面色黯晦,或从夜发,病在五脏骨髓者。闭目,面唇青黯,额汗昏睡,舌短声哑,频呕清水。

3.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7分,空心温服。

3.4固真汤的临床应用

慢惊:余 *** 子王寅冬,麻症有失经理,冷泻成慢,眼闭不开约十余日,幸吮乳不辍,面上宝色有存。予用固真汤加附子五分,服三剂,眼一开,顷又闭,揣之药力未及,连服十剂愈。

3.5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4《幼科直言》卷四:固真汤

4.1处方

人参、黄耆、白术(炒)、白芍(炒)、陈皮、甘草、归身、丹皮、五味子少许、山萸肉、补骨脂少许(盐水炒)。

4.2功能主治

小儿痢疾日久,面白作渴,津液枯干,肢体瘦弱,粪门不收,兼无股肉。

4.3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方中人参、黄耆、白术、白芍、陈皮、甘草、归身、丹皮、山萸肉用量原缺。

4.4摘录

《幼科直言》卷四

5《兰室秘藏》卷下:固真汤

5.1固真汤的别名

正元汤

5.2处方

升麻1钱,羌活1钱,柴胡1钱,炙甘草1钱5分,草龙胆1钱5分,泽泻1钱5分,黄柏2钱,知母2钱。

5.3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分作2服。

5.4功能主治

两丸冷,前阴痿弱,阴汗如水,小便后有余滴,尻臀并前阴冷,恶寒而喜热,膝下亦冷。

5.5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普济方》有苍术;《证治宝鉴》有汉防已。

5.6摘录

《兰室秘藏》卷下

6《古今医鉴》卷十四

6.1方名

固真汤

6.2组成

黄耆、人参、甘草(炙)、陈皮、白术、木香、白芍(炒)、白茯苓、诃子(煨,去核)、肉豆蔻(面裹煨,纸包捶去油)各等分。

6.3主治

小儿痘疮,虚泻。

6.4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加粳米30粒,水煎,温服。

6.5制备方法

上锉。

7《准绳·幼科》卷四

7.1方名

固真汤

7.2组成

绵黄耆2两(蜜炙),酸枣仁4两,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

7.3功效

敛汗补肝。

7.4主治

小儿身发火热,自汗不止,眼睛昏花,呵欠啼叫,未愈而痘随见。

7.5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生姜煎服。

7.6附注

方中人参、白芍、当归、生地黄、茯苓、甘草、陈皮用量原缺。

8《万氏家抄方》卷五

8.1方名

固真汤

8.2组成

人参5分,黄柏(炒)1钱,黄芩(炒)1钱,白葵花1钱,干姜3分,甘草(炙)3分,郁李仁8分,柴胡7分,陈皮5分。

8.3主治

妇人气滞白带,临行时脐下痛甚。

8.4固真汤的用法用量

水1钟半,煎7分,空心服。

古籍中的固真汤 《女科证治准绳》:[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另有补剂,故止著葵花、郁李仁之例于此条耳。补经固真汤白文举正室白带常漏久矣,服诸药不效。诊得心胞尺...

《幼科心法要诀》:[卷六杂证门]囟陷 目青黄四肢凉,六脉沉缓神惨淡。补中益气汤最宜,固真汤进有奇验,外用乌附膏摊贴,温中理脾功无限。【注...

《医宗金鉴》:[卷五惊风门]慢脾风 阳为主,吐泻亡阳者,温中补脾汤主之,大病后成、固真汤主之,四肢厥冷者,理中汤加附子主之。(温中补脾...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二·肝脏部惊]慢脾风 散等调之。曾氏用青金丹、天麻饮灌服,或六柱散、固真汤。〔钱氏方〕栝蒌汤栝蒌(二钱)白甘遂(末,一钱...

《证治准绳·女科》:[卷之一调经门]赤白带下

中草药名方:温中补脾汤的功效与作用

温中补脾汤
【来源】《医宗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人参黄耆(蜜炙)白术(土炒)干姜陈皮半夏(姜制)附子(制)茯苓砂仁肉桂(去粗皮,研)白芍(炒焦)甘草(炙)丁香
【用法】上药用煨姜为引,水煎服。
【主治】小儿慢脾风,闭目摇头,面唇青黯,额汗昏睡,四肢厥冷,舌短声哑,频呕清水者。

提醒您:温中补脾汤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pianfang/857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