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鼻穴别名外膝眼穴。
1、犊鼻。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该穴名意指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故名。
2、外膝眼。外,外部。膝,膝部。眼,凹陷之处。外膝眼名意指本穴为膝外凹陷处,无它意。
犊鼻穴,俗称外膝眼。属足阳明胃经。犊即小牛,鼻即鼻子,穴在髌韧带之侧,韧带形似小牛之鼻,故名犊鼻。
犊,牛子也,即小牛。穴在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犹如牛犊鼻孔,故名犊鼻。膝眼,在膝头骨下,两旁陷者宛宛中。原指有内外两穴,现以犊鼻称外膝眼,在内侧者称内膝眼。
《说文》:“犊,牛子也。”鼻指呼吸兼嗅觉器官。足阳明胃经属土,以其牛为坤为地,穴当膝髌骨旁,是处形同牛鼻。《医宗金鉴》:“此处陷中两旁有空,状如牛鼻。”因名犊鼻。
犊鼻穴,顺势而为之牛鼻
犊,小牛也,脾土也。鼻,牵牛而行的上扪之处。
犊鼻,名意指流过的胃经经水带走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本穴物质为梁丘穴传来的地部经水,为从梁丘穴的高位流落本穴的低位,经水的运行如瀑布跌落,本穴的地部脾土微粒被经水承运而行,如被牵之牛顺从而行,故名犊鼻。
另外,犊鼻穴,又称外膝眼。外,外部,位于人体的外侧。膝,膝部。眼,凹陷之处。外膝眼,名意指本穴为膝外凹陷处,无它意。
犊鼻穴又被称为外膝眼,那肯定还会有内膝眼。看下面的图就知道了,只不过,内膝眼并不在12正经上,而属于经外奇穴。
为啥叫犊鼻呢?大家看到上面的图就明白几分了,内外膝眼,其状如牛鼻子。而犊鼻穴的经水,又来自于梁丘穴,梁丘穴其所处的位置,就尤如河道上横亘的一条门梁,而其下行的方向,刚好又遇到了膝盖膑骨,当其蓄积的经水足够大之时,其翻越膑骨下泄状就尤如瀑布猛烈但却有序,其势就好比我们牵住了牛鼻子,再暴烈的牛也会老老实实,故称犊鼻。
犊鼻穴意义:胃经经水由此经过并带走脾土微粒。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经水循胃经下流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屈膝时,犊鼻穴位于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快速取穴: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盖下面外侧凹陷处即是。
功能作用:清刷膝关穴节中的脾土微粒,保证膝关穴节的伸缩自如。
主治疾病:膝痛,下肢麻痹,屈伸不利,脚气。
穴位配伍:
犊鼻配阳陵泉、足三里,治膝痛。犊鼻配梁丘、内膝眼、委中,治膝关节炎。犊鼻配梁丘、阳陵泉、内膝眼、膝阳关、委中,治经脉痹阻之膝关节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犊鼻配膝阳关、足三里、阳陵泉,温经通络,治膝及膝下病。犊鼻配梁丘、阳陵泉,舒筋活络,治膝关节炎。犊鼻配阳陵泉、委中、承山,行气活血,治髌骨脂肪垫劳损。临床运用:膝关节炎、膝盖部神经痛或麻木、脚气等。
艾灸法:用艾条回旋灸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屈伸不利、脚气。
刮痧法:用角刮法刮拭犊鼻穴,以出痧为度,隔天一次,可以治疗膝盖痛、下肢麻痹。
犊鼻穴,治疗膝关节痛之要穴
很多人膝关节都有问题,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膝关节疼痛常常困扰着我们。中医认为,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我们之所以膝关节疼痛,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经络堵住了,气血无法到达濡养其组织造成的。
我们都吃过大棒骨,在关节部位,我们会发现有一层白色的软骨(脆骨),这是什么东西呢?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半月板。半月板的目的,主要是在股骨和胫骨之间起一个缓冲和润滑的作用,以防止我们二者之间的直接摩擦。而半月板要想发挥作用,是需要气血来濡养的。很多上岁数的人,都会有膝关节退行性病变,如果膝关节腔长期无法得到充足的气血濡养,半月板就会逐渐磨损变薄,最后势必导致骨头之间的干磨,疼痛由此发生。大家看看下面这个膝关节的核磁影响图:
为什么刺激犊鼻穴,可以缓解膝关节疼痛呢?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胃经是多气多血之经,而犊鼻穴的位置刚好是经水翻过梁丘穴和膑骨之后如瀑布般下泄而形成的,其势能是很大的。我们刺激它,就是将其“窝”处的经水,向周围的组织缝隙中挤压,以濡养关节腔里的组织,以此达到缓解关节疼痛的目的。
很多老年人,关节疼痛了,往关节腔里注射“油(药液)”,以此来进行所谓的润滑。注射后,当时肯定会有作用。但随着注射的药液代谢掉,关节腔依然的缺“油”,这种作法,无异于治标不治本。
而正确的做法,是恢复人体自供“油路”,一方面要打通膑骨之上的各条经络,保证上游来“水”充沛,另一方面,刺激犊鼻,将经水挤压到关节腔中以濡养各个组织,这就是刺激犊鼻穴的作用。
按摩手法:
用手掌小鱼际敲击3~5分钟,长期敲击,可改善下肢麻痹、屈伸不利。
揉按犊鼻5分钟,可减轻剧烈运动造成的膝关节疼痛。
用中指指腹按摩犊鼻,每次3~5分钟,可以改善膝部疼痛、酸软等症。
《内经》曰:『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又曰:『胃为黄肠。』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原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
辰时吃早餐,营养身体安;-人在此时段吃早餐最容易消化,吸收也最好。早餐可安排温和养胃的食品如稀粥、麦片、包点等。过于燥热的食品容易引起胃火盛,出现嘴唇干裂、唇疮等问题。不吃早餐更容易引起多种疾病。
脾与胃互为表里,胃的消化有赖于脾的作用,而脾的功能也离不开胃的支持。脾胃相互作用,才能够化生出足够的气血。很多胃不好的人,不但身材消瘦,精神也往往显得很萎靡,这就是身体气血化生不足造成的。
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两侧(迎香穴),上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向下沿着鼻的外侧(承泣穴),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承浆(任脉)处,再向后沿着腮后下方,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上行耳前,经过上关(足少阳经),沿着发际到达前额(神庭穴);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联络脾脏;缺盆部直行脉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再由此下行到髀关,直抵伏兔部,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厉兑穴);胫部支脉从膝下3寸(足三里穴)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足跗部支脉从跗上(冲阳穴)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足阳明胃经的流向从头到脚,头面、胸腹和下肢前外侧为主要的分布区。从两侧对称的循行图来看,它很像一把造型奇特的叉子,有战国时代青铜器的感觉。
足阳明胃经穴位有承泣、四白、巨髎、地仓、大迎、颊车、下关、头维、人迎、水突、气舍、缺盆、气户、库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满、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水道、归来、气冲、髀关、伏兔、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条口、下巨虚、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内庭、厉兑,共45穴。
1、承泣穴,根除黑眼圈
2、四白穴,眼保健操的主穴
3、巨髎穴,主治面神经麻痹
4、地仓穴,抚平口周皱纹
5、大迎穴,牙痛是病也不怕
6、颊车穴,预防面部皱纹
7、下关穴,治疗牙痛与耳鸣
8、头维穴,治疗面肌痉挛
9、人迎穴,双向调节血压
10、水突穴,治疗慢性咽炎
11、气舍穴,保养肺脏,预防感冒
12、缺盆穴,咳嗽、喘息不再愁
13、气户穴,止打嗝好帮手
14、库房穴,气喘按按它
15、屋翳穴,开胸顺气消炎症
16、膺窗穴,胸部保健穴
17、乳中穴,祛除目瘤,一个不留
18、乳根穴,让乳房更健康
19、不容穴,对付胃疾
20、承满穴,治疗胃痛胃炎
21、梁门穴,预防胃下垂
22、关门穴,胃肠不适就找它
23、太乙穴,恶心烦躁按太乙
24、滑肉门穴,身材美丽的诀窍
25、天枢穴,腹泻便秘全搞定
26、外陵穴,缓解下腹疼痛
27、大巨穴,关爱男人的保健穴
28、水道穴,关爱女人的保健穴
29、归来穴,对付男女生殖问题
30、气冲穴,男女生殖问题就找它
31、髀关穴,改善下肢麻木
32、伏兔穴,解除膝冷腰胯疼
33、阴市穴,降血糖好帮手
34、梁丘穴,对付顽固胃痛最有效
35、犊鼻穴,治疗膝关节炎
36、足三里穴,天然营养补品
37、上巨虚穴,艾灸可治胃肠病症
38、条口穴,让肠胃更强健
39、下巨虚穴,主治胃肠病症
40、丰隆穴,常刮痧可除湿化痰
41、解溪穴,促进血液循环
42、冲阳穴,除腹胀,增食欲
43、陷谷穴,治慢性胃炎胃下垂
44、内庭穴,治理口腔上火最有效
45、厉兑穴,快速止吐
循经敲打胃经能够刺激胸腹部的内脏,起到促进身体血液循环的作用,从而强化新陈代谢,避免因缺乏运动所致的经络不通的情况,还能减轻水肿、腹水等水液积滞的问题,从而促进身体的消化功能,让人的胃囗越来越好,人的气色也会变好,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效果。
养生之道:此时要吃早餐。如果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一直分泌胃酸。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囊炎等危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节胃肠功能。-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我给你介绍几个穴位,点穴属于中医,中医就是“中间的医学”的意思,所以穴位既可以调理饥饿也可以调理饱足,比如劳宫穴不仅可以治疗手干操又可以治疗出手汗等等。
一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也是胃气居会的地方,故名足三里。
位置:位于犊鼻穴直下三寸(四横指)距胫骨约一横指处。
主治:消化不良、胃痛、腹胀、呕吐、肠鸣、泄泻、痢疾、头痛、高血压、失眠、肠梗、下肢瘫痪。
二天枢“天”指上部,“枢”指枢纽。穴当脐旁,为胃肠气机之枢纽,故名天枢。
位置:位于肚脐旁开二寸(三横指)。
主治:腹胀、腹痛、绕脐痛、痛经、水肿、月经不调、肠梗阻、肠鸣等。
三中脘“中”意指中间,正中而言;“脘”指胃府,是胃的“募穴”,故名中脘。
位置:肚脐上4寸(一个手掌宽)。
主治:胃痛、腹痛、肠鸣、呕吐、泄泻、痢疾、脾胃虚弱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luo/573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足阳明胃经:足三里穴
下一篇: 足太阳膀胱经:脾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