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中医基础常识 >> 经方与应用

黄芩汤方歌,功效主治,临床运用医案

道医 2023-06-24 17:55:40

【原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172)

【组成】

黄芩10g 白芍6g 甘草6g 大枣5枚

【煎服】

水浸20分钟,煎30分钟,约600ml,分昼二、夜一三次服

【功效主治】

泄泻,痢疾。

【加减】

1. 兼呕吐者,加半夏生姜(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2. 腹痛拒压者,加大黄。

3. 舌质红赤,发热不退者,加银花。

【禁忌】

无口苦思冷者,忌之。

【类方】

1.葛根芩连汤:同可治湿热下痢。不同者,葛根芩连汤证兼有表邪,且热象较本证为甚。

2.葛根汤:同为治下利之方。然葛根汤所治之下利,属表邪内逼,必有恶寒、发热、脉浮等症状。

3.大承气汤:同可治下利。不同者,大承气汤所治之下利,属内有宿食或燥屎,必有腹痛拒压等里实症状。

【临床运用】

1.凡下痢、头痛、胁满、口干,或寒热胁痛,不时呕吐,其脉浮大而弦者,皆治之。黄芩加半夏汤治胆腑发咳,呕者水如胆汁。(《薛立斋医书十六种》)

2.泄痢腹痛或里急后重,身热久不愈,脉洪疾,及下痢脓血稠黏。(《皇汉医学·济生拨萃方》)

3.急性肠炎有特效。(《三部六病精义》)

【浅议】

此为清热燥湿,止痛止利之方。临床使用以下利腹痛,肛门灼热,口苦,思冷,舌红,苔黄腻,脉象滑数为目标。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临床所见,以少阳症状居多,为少阳火郁,内迫阳明所致。故凡下痢、泄泻属湿热内蕴,症见泄下黏秽,赤多白少,脓血黏稠,肛门灼热,脐周疼痛,里急后重,小便短赤,心中烦热,思冷,口苦,咽干,目眩,舌边尖红赤,苔黄腻,脉象滑数者,即可投本方治之。

下利为肠炎、痢疾之症状。其治须彻底,不可以利止为愈。临床观察,许多慢性结肠炎,前列腺炎,及长期头痛,牙痛,脱发,失眠,心悸患者,有下利病史。病利后,邪未尽而滞留肠内,尤其升结肠皱褶处积聚甚多,为致病菌潜藏寄生之地。一旦条件成熟,病菌便大量繁殖,此结肠炎缠绵不愈、反复发作之故也。病邪滞留体内,致升降失调、浊气上逆而见头闷,头痛,牙痛。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云:“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黏液依附肠壁,吸收热量,故病人腹部怕冷、腹胀、腹痛;黏液覆盖肠黏膜,机体吸收功能减低,表现面黄、肌瘦、神疲乏力,多方进补(食补、药补),终归不生力气不长肉;黏液被吸收入血,皮肤萎黄干燥,晦暗失泽,甚者形成晦斑;肠道黏液积聚,系某些皮肤病,过敏性疾病之根源。故治疗下利,务使黏秽排出体外,以绝日后死灰复燃。药后排出粪便或如鱼脑,或如烂肉。陈腐尽后,病者一身轻松,如释重负,日趋健壮。

黄芩汤为治痢祖方,热甚者黄芩可用至30克。曹颖甫云:“重用黄芩可令人泻。”因肠炎、痢疾初期,病变在肠黏膜,肠壁血管因发炎而扩张,细菌及毒素可进入血液,形成败血症、菌血症、毒血症;肠黏膜大量渗出,致下痢不止或泄水如注。黄芩苦寒,既可收缩血管以拒病邪深入,减少炎性渗出,又可促进肠蠕动,排脓血于体外。脉不弱者,更加大黄,使病邪尽快彻底以出。

【黄芩汤医案】

痢疾

赵某,女,61岁,醋厂家属。今年夏秋之季,饮食不洁,祸起萧墙,感染鱼腹之疾。几经治疗不愈,延期已逾三月。一日临厕五六次,腹痛不爽,脓血杂下,赤多白少,以致阴血大亏,脾胃损伤,生化障碍,茶饭不思,精神疲惫,日益不支。舌红少津,口干口苦。诊其脉,弦细略数。触其腹,腹壁柔软,无压痛。

观其脉症,此湿热久稽,损伤脉络,阴血亏虚之证也。其治疗,单纯清热燥湿,或滋阴,或止血,均非确当。因苦寒之品败胃伤阴;纯予止血亦属舍本求末;单一滋阴救液,徒有恋邪之弊。证情若此,何以为治?将三法共冶于一炉,方取黄芩汤清热燥湿,三七参化腐生肌,逐瘀止血,生山药滋阴健脾。意在诸药合用,则邪可去,正可复。拟:

黄芩10g 白芍20g 甘草10g 三七3g 生山药15g 红枣6枚 三剂。

二诊:下痢日减为二至三次,血大减,腹痛亦轻。仍口苦,纳谷不馨。舌红无苔,脉象弦细。药已中的,紧守原法。

上方加焦三仙各10g 三剂

三诊:大便日行一二,无脓血,腹痛止,知饥思食,此湿热已清,阴液得复之象也,如方再服三剂。

鼻孔里长浓疮怎么办?

鼻疮 病名。系指鼻窍中生疮,状中粟粒,干燥疼痛,甚则鼻外色红痛似火炙的病证。见《诸病源候论》卷二九。本病之病因,《医宗金鉴》卷六五认为:“由肺经雍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治宜清热解毒,可服黄连解毒汤加紫花地丁等。反复发作者,可用六味地黄汤加减。也可外涂黄连膏、美蓉膏。 中医治疗鼻疮 : 鼻疮并鼻痔浸淫破烂,俱生鼻孔,难以除尽。鼻疮肺热生鼻中,燥干如火微肿痛,内服黄芩外定痛,燥干黄莲膏润灵。注:此症生于鼻窍内,初觉干燥疼痛,状如粟米,甚则鼻外色红微肿,痛似火炙,由肺经雍热上攻鼻窍聚而不散致成此疮。内宜黄芩汤清之,外用油纸拈粘辰砂定痛散送入鼻孔内,若干燥者黄莲膏抹之立效。 黄芩汤黄芩酒炒,甘草生,麦冬去心,桑白皮生,栀子连皮酒炒,连翘去心、赤芍、桔梗、薄荷、荆芥穗。水煎,食后服。 方歌:黄芩汤医肺火盛,鼻内生疮赤肿痛,芩草麦冬桑栀翘,赤芍桔梗薄荷荆。 辰砂定痛散辰砂末五分,冰片,胡黄莲末,石膏煅。共研细末。 方歌:辰砂定痛鼻疮干,冰片胡莲膏煅研,油纸拈药入鼻内,消疼散热效通神。 黄莲膏黄莲,当归尾,生地,黄药。香油十二两将药炸枯捞去渣下黄蜡四两溶化尽,用夏布将油滤净倾入磁碗内以柳枝不时搅之,候凝为度。 方歌:黄莲训润诸燥疮,归尾生地药姜黄,油炸去渣加黄蜡,布滤搅凝涂抹强。 鼻疮还有好多种类: 1、鼻疮。用玄参末涂搽,或把玄参在水中泡软后塞入鼻中。 2、鼻疮脓臭。用百草霜二钱,冷水冲服。 3、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随时滴疮上。 4、鼻中生疮。用黄蘖、槟榔,共研为末,调猪油涂搽。 5、鼻中生疮。用杏仁研为末,调乳汁敷涂。 6、鼻疮的治疗。用生大黄、杏仁捣匀,加猪油调涂。又方:用生大黄、黄连各一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重油调涂。 7、鼻内生疮。用桃叶嫩心捣烂塞鼻内。无叶可用枝代。 8、鼻疮的治疗便方。用密陀僧、香白芷,等分研末,蜡烛油调涂患处。 9、小儿疳疮(肾疳,鼻疳,头疮,耳疮等)。用绿青、白芷,等分为末。先以甘草水洗疮,再搽药。 10、口鼻疳蚀,穿唇透颊。用银屑一两,放入三升水中,在铜器内煎成一升,一天洗三、四次。 11、口鼻疳疮。用铜青、枯矾等分,研细敷疮上。又方:用人中白一钱、铜青三分研细搽抹。

中草药名方:桂枝黄芩汤2的功效与作用

桂枝黄芩汤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组成】柴胡36克黄芩人参甘草各13.5克半夏12克石膏知母各15克桂枝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每服15~21克,水煎,于疟发前服之。
【主治】疟疾,太阳、阳明、少阳三经合病者。

提醒您:桂枝黄芩汤2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仲景用芍药的临床体会(下)

芍药的配伍运用
芍药加桂枝
代表方桂枝汤。方中芍药、桂枝各三两,《医宗金鉴》:「桂枝辛温,辛能发散,温通卫阳;芍药酸寒,酸能收敛,寒走阴营。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旨;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 「芍药配桂枝,以桂枝发汗,散太阳之风,芍药和营兼以敛汗,使不致发散太过,一散一收,刚柔互济,相须为用,以达解肌表而通阳气,和营卫而不伤阴。」桂枝是辛温阳药,辛甘通阳;芍药是酸甘化阴,和其营卫。戴北山《广瘟疫论》云:「寒热并用之谓和。」 芍药配桂枝,一阴一阳,相反相成,极尽和法之道。其类方有桂枝加芍药汤,治疗「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太阳病应用解表,不该用下法,误用下法导致腹痛,用桂枝汤加芍药,这里的芍药主要是止痛。
芍药加甘草
代表方芍药甘草汤。从头痛到脚痛,可以治疗一切疼痛。程钟龄《医学心悟》说:「芍药甘草汤治腹痛如神」,各种腹痛,包括妇科腹痛,内外科的腹痛,神经科的腹痛,精神性的疼痛,肢体的疼痛,头痛和脚痛,都可以用此止痛。类方包括芍药甘草附子汤,用来治疗风湿病属于阴阳两虚经脉失养者。
原来此方是治疗阴虚引起的足挛急,若阳虚引起的足挛急可以配用桂枝、附子等。 现代临床甘酸化阴缓急止痛广泛应用于各个系统的病症,不管痛在表面,痛在里面,不管是平滑肌肠痉挛,或是肌肉痛、神经痛,都可以用。现代临床报道芍药可以用于腓肠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血管性疼痛等。笔者曾治疗一腹型癫痫患者,重用芍药至45克,佐以甘草而得以控制癫痫的发作。实验研究证明芍药甘草汤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芍药甘草比例为2:1。若方中炙甘草用生甘草代替,则镇痛作用消失。
芍药加大黄
代表方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既有寒热往来,又有阳明腑实痛。小柴胡汤加枳实、大黄,加重芍药的剂量,芍药既可通便,又可止痛。其类方有柴胡加芒硝汤,治疗少阳经阳明腑实证,其大便干结更加严重,用芒硝咸寒软坚,通便的作用更强。现代临床大柴胡汤可以治疗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肠胃炎、胆道蛔虫、胆石症、痢疾等。胰腺炎疼痛剧烈,芍药可以重用。大便通、胆汁排泄流畅,胰管的水肿、痉挛都可以缓解。实验证明,大柴胡汤可以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尚有抗炎、利胆、解痉的作用。
芍药加附子
代表方芍药甘草附子汤,针对寒性腹痛。腹痛属阴阳两虚者,芍药甘草加附子一起用。笔者曾治一患者,夏天怕热,但是肚子怕冷,一冷就痛,用芍药甘草加附子一起用,效果很好。南方医生夏天不太敢用干姜、附子、肉桂。笔者发现夏天用干姜、附子、肉桂、荜拔治疗因冷饮、空调引起的胃痉挛、肠痉挛腹痛、腹泻效果很好,不过剂量要适可而止。如果既有热郁、又受寒疼痛,可以黄连与干姜、肉桂一起用。《黄帝内经》讲春夏要养阳,春夏要保护人体的阳气,为什么?春夏最容易损伤阳气。人体代谢,气化功能依靠阳气来温煦推动,保护好阳气,很重要。因此,芍药、甘草甘酸化阴,附子、甘草辛甘通阳,一个化阴,一个通阳,两者相互制约,相反相成,对于胃肠病效果很好。临床运用治疗外感汗多阳虚恶寒者,或用于治疗风寒湿痹阳气虚弱关节酸痛者,或用于肠痉挛、腓肠肌痉挛等有良效。
芍药加黄芩
代表方黄芩汤。治疗太阳少阳合病下利,如夏天受暑热之邪,容易腹痛、腹泻,用芍药、黄芩,如稍有寒邪,加肉桂、干姜,效果很好。黄芩汤是下利的祖方,黄芩清热治利,芍药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可以治疗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急慢性肠炎、胃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药理研究证明,黄芩甙具有非常明显的抗炎、解痉、镇静、止痛的作用。笔者体会到治疗胃肠病黄芩、黄连、干姜、肉桂一起用,既不会太苦寒伤阳,又不会太热伤阴,寒热并用,相反相成,相得益彰。
芍药加半夏
代表方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伤寒论》:「太阳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吐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黄芩、芍药、甘草,加半夏、生姜,这是太阳少阳合病中的变证。笔者认为,辨六经就是辨病,然后再辨经证、腑证、变证、坏证。整个《伤寒论》就是一部医案,六经病就讲了六个病。六个病当中有经证、腑证,这是我们现代讲的辨证论治的方案,然后讲变证和坏证怎么处理,可以说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典范,故可示人以规矩。
芍药加当归
代表方当归芍药汤。有养血和营作用,《金匮要略》治疗妊娠胎动不安,辨证属于肝脾失和者。方中用当归、芍药、茯苓、白术、泽泻、川芎,川芎要用的少一点,川芎有活血作用,要注意。芍药敛养肝血,缓急止痛,当归补养肝血。有安胎和营止痛,对妊娠胎动不安有腹痛者,用当归芍药汤。另一方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妇人妊娠,宜服当归散主之。」妇科如胎位不正,加川断、菟丝子、桑寄生、大腹皮、苏叶、陈皮等;先兆流产加川断、菟丝子、桑寄生、苎麻根;功能性子宫出血加茜草、仙鹤草、蒲黄炭等。
芍药加柴胡
代表方四逆散。由于气机被阳气所郁遏,气机不畅,而导致的四肢厥冷。此四肢厥冷不是虚证是实证。仲景书中的厥症都是实证,一是气机不能舒展,外邪侵犯,气机不畅,用四逆散。如果外邪侵犯导致上下不通畅,上下气不想顺接,用三承气汤。四逆散中用甘草、枳实、柴胡、芍药疏理气机,它是调理气机的祖方。柴胡疏肝解郁,透达郁阳,芍药苦泄破结,通络止痛。四逆散现代临床用于治疗胆囊炎、肋间神经痛、肝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胃炎、便秘、月经不调、乳腺炎等。
芍药加枳实
代表方枳实芍药散。《金匮要略·妇人篇》中讲到,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产妇腹痛,法当枳实芍药散。用枳实、芍药理气缓急止痛。枳实要烧黑,芍药要等分。临床对气滞血凝,恶露不尽,产后郁滞腹痛者有效。《金匮要略·疮痈肠痈篇》有排脓散(枳实、芍药、桔梗等),现代治疗疔疮痈疡及各种无名肿块等,有一定疗效。
笔者经验,白芍加川芎,治疗各种原因的头痛,包括三叉神经痛,效果很好。芍药可以用到30~50克,川芎可以用到12~30克。白芍加防风,治疗各种过敏性结肠炎,这是取痛泻要方意,对肠易激综合症这一类效果很好。白芍和赤芍一起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活血加养阴柔肝一起用。白芍加荜菝,治疗脘腹疼痛,脾胃病用得比较多。芍药加黄连,腹痛腹泻,是黄芩汤的用法。芍药加白术,治疗脘腹疼痛、泄泻。白芍加木香、槟榔,治疗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用于直肠炎,乙状结肠炎,或者是结肠癌手术后的后遗症,里急后重,用木香、槟榔、青陈皮、黄连再加白芍,效果满意。白芍加干姜,治疗胃寒腹痛。白芍加麻仁,治疗便秘效好。
赤芍的运用
以上重点谈白芍的功效与配伍运用,现代用赤芍主要在以下三种情况:1赤芍与生地、丹皮合用,清热凉血解毒,如犀角地黄汤,犀角可以用水牛角来代替。温病热毒深入营血,血热妄行,出现吐血,出血,斑疹,舌绛起刺的情况。笔者经验治疗糖尿病足、丹毒、亚急性甲状腺炎等效果很好。2赤芍与桃仁、红花同用,活血化瘀,通畅血脉,治疗经闭、痛经。3赤芍与金银花、菊花同用,清肝热,风热,治疗风热头痛。
芍药的剂量
仲景在54个用芍药方中注明用量的有42方,用三两的9方,用二两的2方,六两、五两、四两各1个方。用于桂枝汤调和营卫的用3两,用于养血养阴的如当归四逆汤有3两到4两,用于止痛的当归芍药散汤剂用6两。古今剂量有别,一般用量在9~15克,用于止痛可稍增加,特别是严重的疼痛,如三叉神经痛、血管性疼痛、腹型癫痫、坐骨神经痛等,可用30~60克。加甘草,既加强缓急止痛作用,又有监制其阴柔之性,没有发现有副作用。
用芍药禁忌
凡是胸阳不足引起的胸满、惊悸、卧起不安者禁忌,如胸痹桂枝生姜枳实汤,乌头赤石脂丸不用芍药。引起胸痹的主要原因是心阳微,阴邪上乘,故阴药慎用。由此反推,胸阳不振,不用白芍,可用赤芍。里寒过甚的,如真武汤,方后有一句话,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2两。真武汤本身用于肾阳不足,阳虚水泛引起的水肿,用阴药不合适,要去芍药加干姜。
芍药的炮制
仲景对芍药未论炮制。现代用炒白芍加水炒,酒白芍加酒炒,醋白芍加醋炒。酒白芍药止中寒腹痛,醋白芍药敛血止血,土炒白芍,健脾止血。《药性切用》:「泻火生用,敛阴炒用,酒炒和血,醋炒止血。」概括得很好。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生用芍药,反对滥加炮制。
病案举例
季某某,女,56岁。有偏头痛史多年,经常发作,尤其是在月经期或者疲劳过度时容易发作。近值更年期,头痛发作频繁,伴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心绪不宁,睡眠不佳,胸闷叹息,口干舌燥,大便干结不爽。来诊时头痛剧烈,呕吐2次,眩晕不支,诊舌质微红,苔薄微腻,脉来微数。患者平素经常服用西药止痛药缓解头痛,故胃中经常不舒。此心火旺、肝阳亢、阴分亏。治宜清心火、平肝阳、滋肾水、止头痛。处方:知母12克,黄连6克,山栀12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20克,珍珠母30克,麦冬12克,玉竹12克,柏子仁15克,女贞子15克,远志9克,7剂。药后头痛稍缓解,不再呕吐,上方白芍改30克,加羚羊角粉0.6g×2支(分2次早晚冲服),14剂。三诊头痛平定,潮热汗出好转,睡眠改善,再以滋水涵木、清心安神法善后。生熟地12克,知母12克,黄连6克,天麻12克,赤白芍(各)15克,珍珠母30克,麦冬12克,柏子仁15克,女贞子15克,酸枣仁15克,藿苏梗(各)12克,14剂。随访:近半年来头痛未再大发。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jingfangyingyong/844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