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合肥首次发现大规模史前凹穴岩画群

5000年文化 2023-09-21 07:02:53

一、发现凹穴岩画群

2021年2月3日,中国美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艺术家王艾石先生首次在合肥市肥东县棋盘山附近发现大型、大规模史前凹穴岩画群。

岩画遍布棋盘山附近几片山林,其中在西盘石西边的一个山头周围,几乎所有的中大型石块上均有凹穴岩画的痕迹,令王艾石震惊不已。

此次发现并非偶然,2020年4月,王艾石于棋盘山写生时在一块叫做西盘石的石块上发现数十枚史前的凹穴组成的岩画,根据他对岩画方面的研究及在河南具茨山等地考察凹穴岩画的经验判断,肥东棋盘山凹穴岩画不会是孤立出现的。由于当时山中林木茂密,棘刺丛生,春夏季节不便深入考察而暂停搜寻。进入冬季后,王艾石于2021年2月3日、4日再次进入棋盘山的密林中进行考察搜索,结果令人即震惊又兴奋,按照王艾石的原话:“惊的我目瞪口呆”。

需要强调的是,这次考察中,王艾石经过对国内国际已知的凹穴岩画进行搜集对比,至少发现了预估的3个世界之最和1个第一:(具体需要进一步论证)

1、 最长的单体凹穴岩画,长度约700厘米。如此之长的单体凹穴形式在国际国内没有发现过;

2、 最大的单体凹穴岩画,直径约70厘米。根据国际国内的考察数据,凹穴大小一般在2至20厘米之间;

3、凹穴形式多样性最强,有圆形、椭圆形、长条形、不规则圆形、槽形、水波形、连穴形、锅穴形、块面形、U穴形、连珠形、联排形、王字形、N形、眼状形、蜂巢形、楔形、扁槽形、等等,穴口朝向有俯视、平视、仰视,其中平视居多。

4、第一次发现与非洲、美洲、澳大利亚完全相同的凹穴形式。例如,在棋盘山发现的平视凹穴中,大部分磨刻在石块的阳角面,与非洲纳米比亚、澳大利亚的阳角面岩画完全相同;棋盘山发现的密集蜂巢式岩画与纳米比亚蜂巢形式完全相同。

注:本文所有图片中的凹穴经论证均为人工所为,并非自然形成。

王字形

长椭形

联排形

蜂巢形

长条形

水波形

U槽形

连珠形

大尺寸单体凹穴

三字形

块面形

眼状形

扁槽形

楔形

疑似透过颜料的凹穴

棋盘山的象形符号与图案

二、凹穴岩画的制作工艺

凹穴岩画起源于旧石器时期的史前人类,早期的制作方法是用坚硬的石器敲打钻磨而成,进入新石器晚期后,青铜器的出现代替了石器工具。

三、凹穴岩画的意义与价值

凹穴岩画是近现代国际岩画研究的热门学科,是文字之前的象征符号系统,是早期的一种艺术形态。由于当时制作工具比较落后,在石头敲打凹穴非常困难,需要消耗大量的事件与精力,所以,凹穴岩画与具象岩画对比,就显得更为神秘,更具魅力,更有价值。

在棋盘山的凹穴岩画形式上,王艾石发现了多处凹穴形式与非洲、澳洲、美洲的凹穴形式如出一辙,佐证了分子人类学的人类起源说。分子人类学认为,今天世界上所有的人类均来自非洲的某一个部落,后逐步迁徙到世界各地。

至于凹穴岩画的象征意义是什么?目前国内国际仍无确切答案。在2020年4月,王艾石首次于棋盘山发现的凹穴岩画中,所有穴口均朝向天空,有联排形状,有分散的独立形状,凹穴旁边刻画有类似棋盘的古代星象推演图。所以,王艾石猜测为史前人类观测天象所使用的推演记录。但在2021年2月3日与2月4日的多次考察中,发现了大量大规模形态不一、大小不一,穴口朝向不一的凹穴岩画,记录天象的猜测被推翻。

凹穴岩画是世界性的、文字发生之前的人类表达方式,也是史前的艺术作品,在非洲、美洲、澳洲、欧洲、以及中国的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均有发现,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国内学界对凹穴岩画解读大致分为祭祀崇拜说、生殖崇拜说、抽象文字说、星象示意说,其中,生殖崇拜的解读被广泛关注,支持这一学说的学者认为,大小不一的凹穴是女性的生殖器,凹穴的数量多,意味着女人多产。据网络消息,今天美国的印第安女人在生小孩前,仍然会到山中祈祷,并制作凹穴岩画。

但是,王艾石在棋盘山发现的大量长条形凹穴岩画挑战了生殖崇拜学说的“生殖器”之说。最长的长条凹穴约7米,长条凹穴有一个共性,即全都沿着石块经脉打磨而成。王艾石说:“如果美国印第安女人生小孩前上山祈祷的习俗是真实的,我们可以猜测制作凹穴的目的应该是母亲祈祷孩子出生后受天佑护,像石头一样平安永生。要知道,史前时期的婴幼儿存活率非常低,人口增长又是保障部族生存的主要力量”。

至于凹穴岩画的真实寓意是什么,王艾石倾向星象崇拜。根据史料记载,远古人类认为每一个人的生命对应天上的一个星星,所以,王艾石猜测古人为了祈祷生命能够像星星一样永恒,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在象征永恒的、坚固的石头上打磨出星星状的凹穴,祈求长命百岁、健康幸福。关于棋盘山发现的长条凹穴,很可能对应的是银河。但是,王艾石补充道:“如果是星象崇拜,那么,大量长椭圆形、扁槽形、王字形、U形、块面形的凹穴又无法解释。”

神秘的凹穴岩画到底寓意着什么,有待解惑。

非洲凹穴

美洲凹穴

国际岩画组织联合会罗珀特教授在河南考察凹穴岩画

四、棋盘山其它凹穴岩画照片

人类是怎么起源的?摘自王艾石新艺术定义理论

本文摘自《新艺术定义》,原作者王艾石,中国美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

理清人类起源问题,是理解新艺术观点的关键。

关于人类起源,学界和民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版本,但从未达成统一的认知。下面,我们列罗5个不同的流传学说进行探讨,相信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人类生命起源演化学说

追寻生命的起源,就必须从与生命有关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及化学分子谈起。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发生一次大爆炸,爆炸产生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形成了太阳系,地球在太阳系中形成的时期约在于46亿年前。

在地球进入约38亿年前时,陆地与海洋板块呈现基本稳定状态,海洋里的液态热能与相关物质化学反应促生演变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在经历37亿年的不断演变进化后,于大约距今300万年前,具有明显人类特征的生命物种初步演化成型,学界定义为类人猿。类人猿能够直立行走,制造简单工具等;在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类人猿的脑容量变大,开始制造石器工具,掌握用火技能;在距今约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与现代人体基本接近;距今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已经具备了成熟高超的雕刻与绘画的艺术能力,这种艺术能力是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逐步演化产生的本能性的一种优化生命基因生存力的本原性能力。


二、现代人类源自非洲学说

早期的人类学家们追寻人类起源的主要方向和依据是研究人类各个时期、各个区域的骨骼化石和石器等。中国人一度认为自己是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等类人猿独立演化的后代,欧洲人认为他们是尼安德特猿人的后代。但是,线粒体夏娃学说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之前的认知。

什么是线粒体夏娃学说?198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称,根据对线粒体DNA遗传研究发现,当今世界人类是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某一个女性的后代。后经科学家追踪线粒体基因谱系发现,14万年前是一个交叉点,故将现代人类的祖先定格在14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身上,并称其为线粒体夏娃说。学界将这位女性的后代称其为“非洲智人”。

1999年,中国遗传学家对国内28个群体的人类DNA进行研究,证实中国人源于非洲。

可是,在最新的研究发现中,欧洲人的基因中存在一组非常微弱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人类学家推断,非洲智人在向外迁徙中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及其他类人猿产生过混交行为,并最终取代或消灭了其他人种。非洲智人的脑容量比其它类人猿大很多,达到1300毫升,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差无几。脑容量大的优点是智力比其他类人猿高,相对的,智人的生存能力也比其他类人猿高。所以,智人的子孙后代在十余万年的时间里迁徙到世界各地,统治了地球。智人的发展壮大,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其他类人猿的灭绝。学界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它类人猿的灭绝与气候或大规模火山运动有关。

线粒体夏娃说虽然有凭有据,但随着对世界各地的凹穴岩画的研究逐渐明朗,我们发现,人类来自14万年前的非洲可能是一个错误。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凹穴岩画位于阿舍利文化区的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印度著名史前学家、岩画学家、国际岩画联合会会刊编委吉日拉吉.库马尔教授在《印度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制作技术的试验考古研究》一文中论述,经过古地磁学断代,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可追溯到距今约140万年前,另一种学说认为是190万年前。我们查阅各种史料证据后表明,阿舍利直立人于大约190万—170万年之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及世界各地的,这与世界各地发现的凹穴岩画在时间节点上没有发生冲突。但是,著名的线粒体夏娃学说却受到了凹穴岩画研究的质疑。夏娃学说中的14万年前与140万年前的达拉奇.查丹凹穴文化产生巨大冲突,依据达拉奇.查丹凹穴年代分析,人类在14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迁徙。或许,有人会推测, 140万年前的凹穴岩画可能是非现代人类祖先的其他直立人所为。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去解释凹穴岩画的形式为什么在世界上高度的统一?如何解释距今最近的凹穴年代只有3000年左右?如何解释在中国发现的凹穴岩画体系中与中国棋盘文化、星象文化、占卜文化非常接近的凹穴岩画?

从中国高密度的凹穴岩画文化、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9000年的贾湖文化中,我们认识到世界人类起源于非洲是一个严重错误,人类在数百万年间或已在地球时转了N个圈,具体起源于哪里,我们无从所知。关于凹穴岩画、河姆渡、贾湖文化,在后面的第二章节有进一步论述。


三、人类生命可能来自宇宙学说

近年来,地球生命源自宇宙的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生命来自宇宙很可能是成立的。试想,如果月球上有水,按照人类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和航天能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动植物的基因编辑为适合在月球上生存的物种,改造月球环境,为人类殖民月球铺路。大家知道,早期的地球与月亮一样荒凉,那么,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是不是外星智慧生物改造的呢?地球生物的基因是不是外星智慧物种编辑的?或者,地球物种的基因种子是不是碰撞地球的陨石或彗星带来的?

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先论证一下今天主流的物种起源学说达尔文进化论。按照达尔文理论,地球物种是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所以,所有物种终究会脱离原始形态,在脱离的过程中也一定会留下过度痕迹。然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 探索 ,无论是远古的恐龙,还是今天的人类,都没有找到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完整过渡生物的有力证据,人类就像突然降生到地球上的生物。再看数亿年前的海星化石与今天的海星,数亿年前的蟑螂化石与今天的蟑螂,以及银杏、水杉等植物,与数亿年前均没有质的变化,而人类仅仅追溯到数百万年。因此,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全面正确性,我们有理由怀疑地球生物来自宇宙。

讨论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人类已知的最早文明—苏美尔文明。苏美尔就像一个空降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在 7000年前,苏美尔 就已经拥有系统的文学、数学、医学、天文、地理、生物、艺术、农业、商业等知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是非常先进的。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其他文明仍处于石器时代时, 苏美尔人就十分了解太阳系,掌握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运转规律,并知道海王星是蓝色的。而近代的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飞行12年后,于1989年才发现海王星是蓝色。我们在惊叹苏美尔发达程度的同时产生一种疑问,苏美尔文明来自哪里?难道是如同苏美尔王表记载的一样来自宇宙?为什么在苏美尔千年之后的古希腊文明、古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没有继承与发扬苏美尔文明,反而远远质落于苏美尔?

据苏美尔王表记载,第一代王叫阿卢利姆,从天而降,在位28800年;第二代王叫阿拉尔加,在位36000年;第三代王叫恩门卢安纳,在位43200年; 到了第八代王之后发生了 历史 性质的大洪水,大洪水之后的苏美尔王表上的王在位时间越来越短,直至接近常人的统治时间,分别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并与后来的古巴比伦文明记载精确的连接到一起。经考古认定,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后期的王均真实存在,包括王表提到的大洪水事件在中西方的古籍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学者们认为苏美尔早期的每一位王之所以能够统治几万年的时间,因为他们是来自其它星球的外星人。关于外星人,在苏美尔文献故事中也有直接的记载,记载中写道,一颗叫尼比鲁星球的大气层出现一个破洞,需要大量黄金粉修复,于是,尼比鲁人派遣 阿努纳奇 来到地球开采黄金( 与中国女娲补天神话非常相似 )。由于采 金需要大量劳动力,阿努纳奇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采金工作,重新编辑了地球上类人猿的基因,赋予智慧,令其为之开采黄金等工作。之后, 尼比鲁星球的外星人离开了地球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 我们就可以解释苏美尔千年之后的古希腊文明、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为什么都远远落后于苏美尔。

在学术界,有一部分学者并不认同苏美尔文献中外星人来到地球的记载,否认地球人基因被外星人编辑过,甚至质疑苏美尔的考古数据,但一致认为地球物种的基因种子 很可能是陨石或彗星撞击地球时带来的。

如果说人类真的来外星球,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人与某些动物、植物的基因高度相似?又如何解释人类与动物在生理上的共性?比如人与动物的五脏六腑、四肢五官等。


四、人类起源于基因偶合学说

每一个生命形式都是由基因编码规定的,难道基因编码真的是传说中的外星人编辑的吗?在这里是否定的。

我们看一个实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与育种专家刘少军教授研究发现,鲤鱼为母本,团头鲂鱼为父本,杂交产生的第二代不是鲤鱼,也不是团头鲂,居然是鲫鱼。鲤鱼与团头鲂鱼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基因交合后,形成鲫鱼的基因编码。

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新物种的诞生是其它物种的基因在特定物种间、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偶发交合产生的,好比英语单词,是由单独字母组合而成的,字母是人类设计规定好的,单词是在规定的字母系统内交合完成的。需要强调的是,基因交合是在宇宙规定性下进行的,每一组基因形态都是宇宙设计好的,物种形成的从小到到,从弱到强,都是由基因偶合程度决定的。不同的基因交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物种只是表象,其内质一定是宇宙规定性的。基因规定性与科学发明是同样的道理,人类没有发明,目前也没有能力发明一个宇宙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所看到的新发明,仅仅是一个表象。

再从物种总属上看人类,无论人类是基因交合起源,还是其它起源,人与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均属于同一个物种,这一点我们在人类的构成与动植物的构成中、以及生命规律和基因里都可以找到明显的证据。单拿基因作比较,人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人与老鼠基因的相似度约有85%,与老鼠骨骼的相似度高达99%,有一种老鼠的大脑几乎接近人脑;人与猪、猫、牛等哺乳动物的基因都非常接近,体内的五脏六腑及体外的四肢五官构造几乎完全相同。匪夷所思的是,人类基因与香蕉相似度居然高达60%。所以,我们很难否定人类基因编码的形成源自自然偶合。


五、地球人类文明循环学说

从玛雅文明出土的文献记载,地球上曾出现过四次史前文明。第一个文明叫根达亚文明,是由根达亚人建立的地球上第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距今约3亿多年。根达亚人与现代人类差异极大,平均身高一米,额头有第三只眼,拥有超能力,能够预知未来;第二个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根达亚文明幸存者所建立的, 米索不达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磁极转换 ;第三个文明为姆里亚文明,也称生物能文明,会制造 利用植物能的机器,并能够放大能量,该文明毁于大陆沉没 ;第四个文明为亚特兰蒂斯文明, 拥有利用光的能力,曾与 姆里亚文明发生过核子战。根据 柏拉图的记载,亚特兰蒂斯文明距今约1万年前,毁于一场大洪水。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苏美尔文献、圣经及中国神话 都有相同的记载,说明大洪水灾难极有可能是真实的。由于亚特兰蒂斯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文明,人们一直在寻找亚特兰蒂斯遗址,学者普遍猜测著名的“撒哈拉之眼”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遗址。

目前的人类无法证实玛雅文献所记载的史前文明是否真实存在过,但从地球形成的时间及海陆变迁规律与星球碰撞概率推算,史前文明有存在的可能。在近现代的考古中,也隐隐约约的发现一些疑似史前文明的遗迹。1817年,考古学家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脚印,脚趾分散,脚掌平展,脚印自然,经鉴定距今约2.7亿年;1938年,美国地质学家柏洛兹在纪砂岩中发现了10个约2.5亿年前的人类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为人类行走时留下的;1968年,在美国犹他州寒武纪沉积岩中的三叶虫化石上发现一个成人脚印和一个小孩脚印,三叶虫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为6亿年前至2.8亿年前之间,而类人猿的 历史 仅仅数百万年而已;1844年,在英国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岩石中发现一条金线;1845年,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的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岩床中发现两块金属碎片,合拢后形成一个钟形器皿,表面铸刻有花纹图案; 1852年,在马萨诸塞州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发现了一个金属花瓶。

对于证明史前文明是否存在,以上考古发现仍较为薄弱,真实性也有待论证。大家都知道恐龙时代,距今已有约 2.5亿年至6500万 年之久,却留下了大量的化石及活动遗迹,而我们并没有规模性的发现史前人类文明的痕迹,所以,地球是否存在循环文明我们不得而知。


具茨山岩画的专家对具茨山岩画的分析

李学勤(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具茨山岩画的发现和确认应该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重要发现。
李学勤说,判断一种文物遗迹是否属于文明,现在流行四大标准:
第一是要有城市,城市就是人类的文明。第二是要有文字。有文字是文明,没有文字只能说是原始、野蛮的状态。第三是有礼仪性的建筑,就是这个建筑物或者人可以居住或者死之后可以埋葬,这些建筑是礼仪性的,而不是作为一般生活区。第四是要有金属工具。
所以文字是文明最根本的,而岩画在一定意义上就跟文字的起源有关,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具茨山的岩画,以及在裴李岗文化里面看到的公元前6000多年的刻画符号,这个一定和我们中华文明的起源有重大关系。 黄帝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历史时期,而是代表了中华文明的萌芽形成时期,所以叫人文始祖。人文就是文明,所以有人文始祖,我们就认识到黄帝所代表的就是我们祖先的智慧和能力的结晶。
具茨山岩画的发现,我认为是对黄帝文化和中国远古传统文化认识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次论坛的标题“信心·创新·复兴”,我相信我们在座的各位一定会充满信心、继续创新,使我们的祖国文化得到更快地振兴。我也确切地相信通过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以及今后更多、更丰富的发现,今后越来越多的中外人士都会到新郑、到具茨山,因为这个地方是中华文明、黄帝文化的中心和发源地,这一定为新郑、为郑州、为河南带来新的进步和繁荣。 龚田夫(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岩画研究中心主任)认为:原始艺术作品包括岩画应该都是与原始巫术有关的,古人类为了制作这些道具可以说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其实像具茨山岩画就是古人类巨大的“三峡工程”。
具茨山岩画又为河南增添了一个亮点,不仅是新闻界和文化界的话题,也是新郑市奉献给全国人民的又一件新国宝。
我在具茨山看岩画的时间相当短,了解得还相当有限,所以在这儿只能提一些问题,或者提一些思路供大家参考:
(1)可否认为具茨山岩画不是单一文化时期的产物,其制作时间可能延续了数千年。因此具茨山岩画应该不是单一族群制作的。
(2)将岩画集中刻在某个山上,这种现象在国内并不少见。可否认为在具茨山岩画制作者的思维中,也许具茨山应该是能与天沟通的圣山。具茨山岩画特点是图形基本与天平行,国内其他遗址的岩画画面基本与天垂直,可否认为与天平行的画是给天看的,与天垂直的画是给人看的,因此具茨山岩画制作的内容可能是与天的对话。
(3)根据岩画的类型,中期的为连排的点状穴,晚期为方格,包括疑似古文字的图形。因为具茨山岩画断代肯定是一个大难题,但是并不妨碍对具茨山岩画进行分类和分期,用类层学的方法将具茨山岩画分期是十分必要的。
(4)从具茨山岩画文化形态来看,在岩画遗址附近还应该有祭坛崇拜,应将这些看作一个整体的文化作综合性的研究。经过来自西北大学、陕西考古研究院等文物研究部门和机构的十几位专家历经为期4天的科考后,认定具茨山岩画可上溯到史前时期,同时确认为中原地区比较完整的大规模古代石构遗址群。
受邀来到新郑具茨山上的专家们对岩画进行了科考。此后,专家们聚在一起对考察成果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得出了新郑具茨山岩画可追溯至史前时期的结论。
在对具茨山岩画的科考过程中,专家们都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考古类型学的比较研究来看,新郑具茨山上凹穴岩画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同类岩画非常相似,尤其是与江苏将军崖岩画和巨石遗迹有着考古类型学上的一致性。
专家们表示,下一步将对具茨山凹穴岩画进行更详细的研究,以确认岩画的相对年代。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3175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