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一生中最大的错误就是选错了主人。很多人可能不同意这种观点,但我会用以下几点来分析。
一、诸葛亮一生抗曹失败多于胜利。先说两次胜利,一次是烧新野。曹操军队到达前,曹军先锋急功近利,中了诸葛亮的火攻之计,战术上胜利。然而,几十天后,曹操率领军队碾压。刘备只能逃离新野。从战略上讲,诸葛亮只赢了一次。
第二,赤壁之战。严格来说,在周愉的全局指挥下,诸葛亮只是一个帮手。然而,刘备获得了最多的好处。从表面上看,如果从后期形势的发展来看,它占据了荆州和大便宜。整个蜀国的失败也从这个时候开始。
关于这一点,毛主席的评论是,守荆州导致蜀军因守地而分兵,其主力队伍无法相互支持,导致后来失败。凤雏庞比诸葛亮看得更清楚这一点。荆州的土地在魏武的攻击下,实际上是无用的。
如果能和东吴结成坚定的联盟,也许关羽不会死,张飞不会死,也不会有夷陵之战。刘备不会死,80万蜀国正规军也不会死。那么,后来打魏胜利的概率就会增加。
这些主要是由于刘备和诸葛亮的战略规划错误造成的。诸葛亮曾建议刘备不要攻击吴,刘备不听,在重大战役中不能采纳诸葛亮的意见,这表明诸葛亮错了主人。
二、诸葛亮跟错了主公的第二点。刘备在伐宜州时,军师是庞通。可以看出,刘备在军事规划上并不完全信任诸葛亮。汉中之战是法正的军事规划。法正和刘备在取西川时,刘备更依赖法正的策略。就连诸葛亮自己也说,如果法正在,他会说服刘备不要攻击吴。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法正不早逝,诸葛亮会成为托孤的重要大臣吗。我觉得有点悬。此外,刘备托孤是提防诸葛亮的一种安排,让他成为刘禅的“相父”。赵云和李燕的工作安排打破了诸葛亮的非分之想。
诸葛亮在内外绞杀下,只靠自己的一点智慧与泰山等魏国力量作斗争,结果可想而知。六出歧山的失败,是诸葛亮身心崩溃,他随后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血肉之躯,怎能无限透支,虽然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和品德都很出色,但跟错人,就是选错了路;失败了。
诸葛一生谨慎,走错一步陷终身。
诸葛亮可以称得上三国的顶级谋士
年轻时候在司马徽那里求学时就已经得到了卧龙的称号,司马徽称他有平定天下的才能。后来辅佐刘备,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实际掌权人,他以个人能力弥补了蜀汉和曹魏的短处,多次北伐都占据战略主动权,曹魏为此苦恼不已。
当年曹操南征荆州时杨仪跟随刘综一起投降了曹操
后来曹操经过赤壁战败后荆州被刘备所得,于是杨仪到了刘备手下做事。关羽镇守荆州时发现了他有点才华,在军事上和政务上都有自己的见解,但人品不好,属于墙头草,于是就是写信给刘备推荐了杨仪,希望蜀汉可以让他改了这个毛病。杨仪在刘备这里果然收到重用,很快就做到了尚书令这个官职。
诸葛亮明知道杨仪是个小人,但想到朝中没有人才,所以选择培养他。北伐时期诸葛亮还带着杨仪参与,临终前还把军权交给杨仪和姜维,这样的小人就这样放过了,导致最后的蜀汉逐渐的灭亡。
魏延很早就加入荆州军队而且立下很多战功,但因为没有政治背景,只能做一个小小的长沙守将,这样他很不甘心。后来刘备攻打长沙,魏延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挟持长沙太守并开城投降。此时诸葛亮认为魏延人品有问题,让刘备杀掉,刘备没听。
诸葛亮北伐时期魏延作为他的副手,魏国拉锯战的时候魏延提出奇袭长安的计划
诸葛亮觉得过于冒险当场拒绝。魏延认为诸葛亮不懂兵法,错失蜀汉翻盘的大好机会,于是经常和下属诋毁诸葛亮的能力并认为军权应该由自己掌握。后来被诸葛亮知道。命令他断后,魏延不听诸葛亮的安排提前带着部队撤回,杨仪和姜维掌军权后就把魏延斩首。这可谓是蜀汉的损失!
诸葛亮最大的失败在于没有成功地说服刘备夺取刘表治下的荆州。 当初诸葛亮在草庐之中,对刘备侃侃而谈,提出了三分天下的战略主张。这就是“隆中对”。隆中对力主联孙抗曹,但其能够得以施行的基本前提就是取得刘表治下的荆州。 同样的一块土地,什么时候夺取,从谁手上夺取,就战略价值而言是完全是不一样的。当时,曹操尚未进兵,孙权与刘表相持不下。如果这个时候,刘备从刘表手中得了荆州,就是自家独立的地盘,和外界不会有领土纠纷。这样,曹操不能见刘备坐大,也会前来攻打。此时,联孙抗曹,就顺理成章。击败曹操之后,东吴也不可能提出荆州归属的疑问。这样,诸葛亮的“隆中对”战略才是真正得到了贯彻实施。 而这个最好的时机错过之后,荆州的归属就有了很大的争议。现在,诸葛亮靠着阴谋诡计,借着东吴之力,取了荆襄,但也为双方今后的领土纠纷留下来隐患。这一刻,诸葛亮虽然靠“借荆州”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此后,他再三抵赖不还荆州,在道义的对立面上越走越远。当关羽镇守荆州后,其实已经不能心平气和地与东吴建立联盟了。道理很简单,你刘备是得利一方,当然是想维持现状,保持和平合作的。但东吴这方连续吃亏,心理怎么能平衡呢?必然要想方设法,夺回荆州的。所以,关羽与东吴的交恶,其罪责也不能全部归结于他心高气傲,目中无人。真正的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没能合理合法地早早夺取荆州。 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诸葛亮不想早取荆州。他多次劝刘备趁早下手,只是刘备囿于道德约束,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但说而不服,说而不从,正是诸葛亮的缺陷与失败。刘备并不是不能违背道德,只是你必须给他一个足以违背道德的理由。诸葛亮没有找到这个理由,所以,错失良机。而另外一个与他齐名的庞统,就帮刘备找到了这样的理由,让刘备克服了道德障碍,直取西川。 所以,责任还是要归结到诸葛亮身上。诸葛亮对刘备说的那句“早晚让主公在南郡城中高座。”看似自信自得,其实却是错误可笑的。早晚有别,领地的战略意义是必须考虑时间价值的。选自《心理诸葛》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fengshui/284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破财消灾是真的吗(谁能破财消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