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道德经注解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三十一章(1)

德玄 2024-12-10 20:14:28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1009.jpg

这一章是接着军事哲学再加以引申。历代有很多注释名 著,对这一章并不下注解,不愿意下注解,因为帝王的时 代,多半是“以兵强天下”。所以,大家第一个原因是怕谈 这件事,第二个原因是这篇文字很容易懂,不必注解。现在我们大概解释一下,说明这个道理。

但是,老子的哲学——道家的哲学,在道德的后面,是有武器做后盾的哦!试看每一个寺庙,不管是道家、佛家的,中间坐的是“”,旁边站的都是拿了武器的四大金刚。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光讲道德仁慈也是不行的,这是道家的奥秘之处。

兵不血刃而取胜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这是中国古代的礼仪,中国古代的军事制度。君子是道德修养高明的人,上古传统的制度,以正治国,喜欢在左边;用兵的时候,喜欢在右边。左右是两个代号,右则属阴,用兵的时候,非用“阴谋”不可,敌人如何准备来打你,你准备如何去打敌人,不使用阴谋诡诈不足以取胜。

于是,就有人去向皇帝进谗言,不过他在家打坐就知道了,便跑去见皇帝说:“我法和是修道的人,帝释天王亦不愿为,何况是人间的虚浮富贵。我与你父亲两人,本来是当年在释迦佛前灵山会上的同参道友,因为化堕落到人间来当皇帝,我是他师兄,愿意助他一臂之力,你却反而怀疑起我来。现在我把将军的大印支还给你,我要走了。”说完他就走了,一个人到四川峨眉山去了。

为什么每一次打仗,敌人一看到他的影子就害怕,没有办法与他作战呢?据说他是用神通来打仗的,也根本没有杀人,所谓兵不血刃而取胜。只是写历史的人认为这是神话,不愿意写进历史,事实上却是具有其人,真有其事。你们研究历史,在南北朝那一段,就知道真有这么一个将领,他的一切就是如此淡泊的。

为何以丧礼纪念胜利

胜而不美”,战争是不得已的事,纵然打了胜仗,也不值得颂扬。“而美之者,是乐杀人”,所谓战胜的美,只是喜欢杀人而已。“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一个喜欢杀人的人,终归是要失败的,所以,不可能得志于天下。

中国的古礼,尊崇左方,所以说“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拿现代的军事组织来说,总司令在右边,副总司令在左边。因为,当一个作战命令颁下以后,打起仗来,成千上万的生命就会牺牲,这是凶事。“言以丧礼处之”,应该怀着丧事一样的悲痛心情去处理。“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对死伤的敌人,也要有哀痛悲伤之情。“战胜以丧礼处之”,即使战胜了,也不应该骄矜得意,还是要怀着丧礼哀痛的心情,来处理战后的一切。

我们晓得道家军事哲学的思想,很多是引用《阴符经》的道理。道家与老子有关的典籍,太上十三经之一是《阴符经》。其中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星辰隐伏;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天性人也”,人代表大地之中心。“人心机也”,人的心理与宇宙相通,是心物一元的基础。“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人的思想和心理不能随便动一个杀念,或动一个恶念,那是与仁爱的天性相反的。

天发杀机,星辰隐伏”,这是说上天发动了杀机,便要摧残人类万物,或刮台风,或下暴雨,日、月、星、辰都要隐伏起来看不见了。“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甚至发生地震、火山爆发种种的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地下的一些生命,就从地下钻了出来。举例来说,在夏季的时候,虽然是个好天气,如果突然看到蚂蚁搬家,一定会下大雨,涨大水的。有很多的动物,都有预感,这就是“地发杀机,龙蛇起陆”的道理。

军事哲学的另一面观点

大地杀机一来,虽然是那么可怕,但是,人若发动了杀机,比天灾地变还更可怕。“人发杀机,天地反覆”,人若有发动战争的心态,那太可怕了,天地都要为之变色。但是人的杀机起了以后,发动的战争是不是一定不好呢?那又不尽然,因为革命以后,才有真正好的建设,这是军事哲学另外一面的说法。

比如佛家讲的劫运到了,在劫难逃,但是一个劫运过去,好的就会兴旺起来;所以,“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一个新的局面,才能开始。就像一个人生了重病,或得了癌症,非开刀不可,开刀一定上麻醉药,上手术台,是生是死并不一定,就看运气如何。如果一刀下去能起死回生,就是“天人合发,万化定基”,重新开始一个新生命了。

《阴符经》上又说:“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宣,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生万物,新的生出来,又要老化死去,绝不会让它常留不走,这是天地万物之道。“”即“”,修道之道,亦即偷盗之盗。修道的人,在那里打坐,以为不会或不是偷盗,殊不知正是在偷盗天地日月之精华。为什么我们静坐一阵,会觉得精神更好呢?因为静坐把天地日月的精华盗取到我们自己身上来了。“天地万物之盗”,天地偷盗了万物之精华,而构成了天地的精神。“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人更可恶,大至声光日月,小至青菜萝卜,人都要偷来给自己,使自己生活得更好,是万物之盗。天地偷万物,人偷天地;天也偷,地也偷,人也偷,真是天地之间一大偷。“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人这三个大强盗,每个都得到满足以后,天下就太平了。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道家主张“吞吐万物”,把天地的精华归于自己,但是时间要把握得好,身体百骸才会健康长寿。只不过这天地的精华、生命的根本又在哪里呢?首先就要把“”找到,找到了“”,只要“”一动就好了,也就万化安而天下太平了。这是唯心的,不是唯物的。

《阴符经》又告诉我们:“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其盗机也”这个“”,是唯心的,与佛家所说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一样,是心识的作用。“天下莫能见,莫能知”,既不能见到,也不可能知道。“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修道不能乱修,真懂得修道的君子,能把握住这个“”,就可以健康长寿。如果不懂修道的小人,“”把握不住,修得不好,反而会慢慢地死亡,这是《阴符经》上讲生杀的道理。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71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