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 大话道德经

傅佩荣教授讲解《道德经》第四章:老子是怎么解释“道”的(上)

荆十三 2024-11-03 15:37:36

第四章:老子是怎么解释“道”的(上)

            我们这一集的主题是:用疑似法来想象。我们要介绍《老子·第4章》,第4章是描写“道”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是他的核心观念。在《老子》81章里面,专门讨论“道”的占了将近20%,大约每五章就有一章讨论“道”的。我们既然避不开,就好好把它了解。我们在第1章读到“道,可道,非常道”,接着是就人的认知能力来说明,对“道”有一个“名”上的理解,然后出现人的“欲”的问题。到了第4章,讲“道”就值得注意了,为什么? 因为它专门就“道”来加以描述。

eeb88387bfc51b95-0208b2ba6b7ef312-39585ce43d48e3f6835c0f586366fba4.jpg

原文内容不长,我们先念一遍:

《老子·第4章》原文: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这么短短的一句话对“道”加以描述,有什么特色呢?就是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他用了几个词:“或”“似”“似或”“象”等等。所以我们先把这段翻译成白话,就知道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特别的字挑出来。“道,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是那么渊深啊!像是万物的本源。它收敛锐气,排除纷杂,调和光芒,混同尘垢。是那么沉静啊!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我不知道它是由谁产生的,好像在上帝之前就已经存在了。”这里第一句他说的是,  空虚而作用似乎没有极限。这个“极限”是专门就“空间”上没有限制来说,“道”的作用没有任何限制。接着说它像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的本源”代表在“时间”上的最早,而它本身似乎一直是存在的。接着四句话是从“人”的角度来观察,这个“道”是怎么回事呢?它收敛锐气,不会凸显自己;排除纷杂,不会纷乱杂多;调和光芒,不会让人觉得耀眼;混同尘垢,同万物混同在一起:这是人对“道”的观察。尤其是后面两句“和其光,同其尘”后来成为成语了,叫做“和光同尘”,代表一个人不会自命清高或孤芳自赏,而可以和众人打成一片,互相尊重,互相欣赏。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1e72b8bb38b826af2f8a78eea1fb344d.jpg

            老子的这番话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简单对照一下。以西方哲学来说,从古希腊开始,经过漫长的中世纪,对于宇宙万物的来源与归宿有一个大致的说明。最早在希腊时代找不到神的名字,又觉得好像神也有他的限制,那怎么办呢?比如天神宙斯,“宙斯”原意是指明亮的天空,而“海神波塞冬”是指海水震荡,摇撼大地。所以就给每个神取一个具象的名字,但这些神并不等于创造天地万物的力量。到了中世纪,主要的信仰是基督宗教,相信上帝创造世界。在这段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对上帝的描述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否定法。“否定法”就是说上帝“不是”什么,因为你一说上帝“是”什么,立刻就出现问题。你说上帝是高山,是大海,是父亲,是母亲,这样就陷入一个狭隘的情况,完全不能表达上帝本身是什么。所以他们只能用“否定法”,说上帝不是什么,不是高山,不是大海,不是宇宙,不是父亲,不是母亲,这样的描述反而都是正确的。但是西方这种否定法有一个问题,就是它让你无法思考到底上帝是什么。

           我们中国的老子不一样,老子用“疑似法”,用怀疑、相似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显然要比纯粹的否定法更好。所谓“疑似法”就是说,我没有办法直接告诉你“道”是什么,但是我让你知道:它的作用似乎没有极限,这是指在空间上,你就可以想象什么是没有极限的样子;接着,它非常的渊深,像是万物的本源,“像是”就代表不是真的是。这一来的话,一方面说疑似,一方面让你知道作用没有极限,像是万物的本源,就让你在空间、时间两方面做一种想象。接着他说,像是若有若无地存在着,你说它是若有若无地存在,代表它的存在“不是”我们所见到客观世界的存在。比如我们说太阳存在,月亮存在,但你说“道”存在,这种“存在”的用法就不一样了。所以相对于我们一般人所说的存在,“道”的存在是若有若无的,是“似或”。最后,要强调不知道“道”是怎么产生的,就说“好像”在上帝之前已经存在了。为什么要说在“帝之先”呢?因为“帝”是一个名称,而任何名称都是在“道”之后出现的。我们记得《老子·第1章》说过,“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所以万物在开始的时候是无名的。

abe1eea3ca79fc28-c577ebdcb0f3dbcc-4ffeaaeb72dbd6b7699b30fcb4239916.jpg

            那么在中国古代的《诗经》《书经》里面经常出现“上帝”这个词,以它代表宇宙万物的最高主宰、宇宙万物的来源。但你一说“上帝”的话,“上帝”是一个名称,而那个“道”是还没有定名字的,也就是在上帝之前就有了。换句话说,一切名称都属于人类出现之后语言使用的范围。所以老子用疑似法来描写“道”,这个方法要胜过西方的否定法。因为西方人用否定法的话,等于让你无从想起。而用疑似法的话,给你一些暗示,让你知道说,作用好像没有极限,好像是作为万物的根源,好像是若有若无的存在着,好像在上帝之前就有了。他给你四个方向去思考。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8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