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称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沌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无声,无名无状。也只有道,它善于给予万物并且辅助万物。
上等的士,听了道的理论,便立即勉励研习,并毫不犹豫的运用到实践中去,这就是有了知,再有行,通过行的实践活动,再获取知识,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与理解,以此循环往复。正如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在知中行,在行中知。意思就是说:当知道这件事情是好的事情,就要去做和去行动,知道和行动的心要一致,要一心一意地去把它做好,不能有三心二意和半途而废。历史上的皇帝,并不是生来就是会做皇帝,有的是被动坐上皇帝位置的,坐在那个位置,慢慢学会了做皇帝。现在的职场也是如此,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够使用到,也并不是掌握单一的技能就可以了,比如一个普通的技术人员,不懂销售,不懂做CEO,也不是一辈子做不了CEO,如果给自己思维设限了,等于自己成长划上了句号。
在学习与做事的时候,你的高度决定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影响你的高度。例如学习这件事情,老师天天给同学们讲,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怎样怎样。有的同学态度认真,谨记在心,然后努力学习上进。有的同学,一只耳朵听一只耳朵仍,觉得有道理,但并不怎么上心,可学可不学。还有的同学,对好好学习这类的话很反感,自己不学习,反过来还对好好学习的人大声嘲笑,并给自己添加很多的歪理学说。做事情也一样。无论生活还是工作,自身都要不断提高认知水平,突破思维困局,使得自己越来越优秀。因为真正的学习如同学道,都不是一蹴而就,有时候看不清未来,有时候觉得自己是倒退的,有时候前面看似平坦,实则充满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有恒心和毅力,有丰厚的经历积累,终有一天会从量变飞跃到质变,达到目的。得道之人大多都是低调的,所谓真人不露相,平淡中有神奇。他们就像山川河谷一样,总是保持谦虚的心,不骄傲自满,做了好事也不居功自傲。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dahuadaodejing/55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德经》第四十章:对道的感悟
下一篇: 道德经中大器晚成的历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