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品到一杯好凤凰单枞茶,那就必须要有好水和好的茶具,但是如果只有这些,而没有掌握好泡茶技术,还是品不到想要的凤凰茶。
冲泡单枞茶和其他茶有一定区别,而且冲泡难度要大一些,手法上也更加讲究,如果冲泡不如法,容易苦涩,有违茶道。 冲泡单枞茶的最大特点,可用一个“快”字来总结:投茶快,洗茶快,出汤快。
1.单枞的投茶量一般应控制在盖碗6—7分满(初喝凤凰单枞,建议还是使用盖碗,不建议紫砂壶,紫砂壶需要更高难度的冲泡技巧),水沸后冲瓯烫盏,然后投茶。
水量跟着茶叶量,刚刚好盈过茶面即可。洗茶两次,每次冲泡沥干,不留茶汤。
2.单枞茶出汤也要快。前5次加水后,2到3秒出汤,10次水后可以顺延5到8秒,水保持沸腾,可冲泡十几次至更多。这样冲泡出的茶汤不苦不涩,品饮最宜。
3.冲泡过程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水必须保持沸腾,不能闷。另外,三水后可翻一下茶瓯。
4.基本要领:
A)洗茶最好用盖碗盖滚动,使茶转圈,让它活动;
B)每次盖碗茶要滴干,免得有余茶;
C)在公道杯里同样不要留有余茶,要将它分完或倒掉,不可和下一泡相混只要方法得当,才能有最佳的体验。
如果不能适应,多冲泡几次,便能得心应手,按着感觉走。以不苦涩为准,自己控制浓淡程度。
文章来源:茶园世家
功夫茶,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 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关键在于日常多冲泡多品饮。慢慢就能掌握其中的诀窍。要决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点,它体现在烹制、品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而不仅仅是“器具更为精致”而已。 1.治器 </B>泥炉起火,砂铫掏水,煽炉,洁器,候火,淋杯。 2.纳茶 </B>静候砂铫中有松涛飕飕声,初沸出现鱼目时(以意度之,不可撒盖看也),即把砂铫提起,淋罐、淋杯令热。再将砂铫置炉上,俟其火硕(老也,俗谓之“硕”),一面打开锡罐,倾茶于素纸上,分别粗细,取其最粗者填于罐底滴口处,次用细末,填塞中层,另以稍粗之叶撒于上面。如此之工夫,谓之“纳茶”。纳茶不可太饱满,约七八成足矣。神明变化,此为初步。 3.候汤 </B>汤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 </B>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入壶心,不可断续,也不可迫促。铫宜提高倾注,称“高冲”,始无涩滞之病。首次注入沸水后,应立即倾出茶汤,以去除茶叶中所含杂质,这就是“洗茶”。倾出的茶汤废弃不喝。 5.冲点 </B>冲法同上。 6.刮沫 </B>冲水必使满而忌溢;满时,茶沫浮白,凸出壶面,提壶盖从壶口平刮之,沫即散坠,然后盖定。 7.淋罐 </B>壶盖盖定后,复以热汤遍淋壶上,俗谓“热罐”。一以去其散坠余沫;二则壶外追热,香味充盈于壶中。 8.烫杯 </B>淋罐已毕,仍必淋杯,俗谓之“烧钟”。淋杯之汤,宜直注杯心。“烧钟(钟即茶杯的俗称)热罐,方能起香”: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后洗杯,倾去洗杯水。 9.洒茶 </B>茶叶纳入壶中后,淋罐、烫杯、倾水,几番经过,正洒茶适当时候。因为洒茶不宜速,亦不宜迟。速则浸浸未透,香味不出;迟则香味迸出,茶色太浓,致茶味苦涩,前功尽废。洒必各杯轮匀,称“关公巡城”;又必余沥全尽,称“韩信点兵”;壶宜放低洒茶,以避免茶香飘散、泡沫丛生,称“低洒”。 10.品茶 </B>捧起小杯,慢饮细酌,啜毕还以杯口移近鼻孔,品其香味。功夫茶因杯小,香浓、汤热,故啜后杯中仍有余香,这是一股比从茶汤上溢出的香气更深沉、更浓烈的“山韵气”,“嗅杯”因此为工夫茶所独有的雅趣。
工夫茶的八个过程
茶叶、茶具、水、火之后就是冲工了。如果烹茶没有工夫,那也不能叫做"工夫茶"。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冲茶之法。
大约有八个过程:
第一、治器
治器包括:起火、掏火、扇炉、洁器、候水、淋杯等六个动作。好比打太极拳中的"太极起势",是一个预备阶段。前面四件事不必多说,这"候水"、"淋杯"都是初试工夫。大约起火后十几分钟,砂铫中就有声飕飕作响,当它的声音突然将小时,那就是鱼眼水将成了,应立即将砂铫提起,淋罐淋杯,再将砂铫置炉上。这时就是第二件事开始了。
第二、纳茶
打开茶叶,把它倒在一张洁白的纸上,分别粗细,把最粗的放在罐底和滴嘴处,再将细末放在中层,又再将粗叶放在上面,纳茶的工夫就完成了。所以要这样做,因为细末是最浓的,多了茶味容易发苦,同时也容易塞住滴嘴,分别粗细放好,就可以使出茶均匀,茶味逐渐发挥。
纳茶,每一泡茶,大约以茶壶为准,放有七成茶叶在里面就很够了。如果太多,不但泡出的茶太浓,味带苦涩,而且好茶叶多是嫩芽紧卷,一泡以开水之后,舒展开来,变得很大,纳茶太多,连水也冲不进去了。但太少也不行,没有味道。
纳茶是冲功夫茶的第一步功夫。神明变幻,由此起矣。
第三、候汤
苏东坡煎茶诗云:"蟹眼已过鱼眼生",这就是指用这样沸度的水冲茶最好了。《茶说》云:"汤者茶之司命,见其沸如鱼目,微微有声,是为一沸。铫缘涌如连珠,是为二沸。腾波鼓浪,是为三沸。一沸太稚,谓之婴儿沸;三沸太老,谓之百寿汤;若水面浮珠,声若松涛,是为二沸,正好之候也。"《大观茶论》也说:"凡用汤以鱼目蟹眼连锋进跃为度。"
第四,冲茶
当水二沸,就可以提铫冲茶了。火炉与茶壶的放置处大约刚好走七步。提铫后走了七步,揭开茶壶盖,将滚汤环壶口,缘壶边冲入,切忌直冲壶心(如用盖瓯,只冲一角,然后再冲各角,可同样忌直冲壶心)。提铫宜高,所谓"高冲低酒"是也。高冲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使茶的香味更快挥发,由于茶精迅速挥发,单宁则来不及溶解,所以茶叶才不会有涩滞。至于走七步再冲,目的在于使滚水稍凉一点,以免破坏维他命C也。
第五、刮沫
冲水一定要满,茶壶是否"三山齐",水平面如何,这时要见功效了,好茶壶水满后茶沫浮起,决不溢出(冲水过猛过多,溢出壶面是另一回事),提壶盖,从壶口轻轻刮去茶沫,然后盖定。
第六、淋罐
盖好壶盖,再以滚水淋于壶上。谓之淋罐。淋罐有个作用:一是使热气内外夹攻,逼使茶香精迅速挥发,追加热气;二是小停片刻,罐身水份全干,即是茶熟;三是冲去壶外茶沫。
第七、烫杯
潮州土话说是"烧盅热罐",乃是冲工夫茶中的工夫要点。有一位吃茶专家,此老走遍东西南北,到处总结喝茶的经验,在他喝了工夫茶后说,工夫茶的特点就是一个"热"字。从煮汤到冲茶,饮茶都离不开这一个字,这可谓得其三味矣。
烫杯,在淋罐之后,用开水淋杯,淋杯时要注意,开水要直冲杯心。烫杯完了,添冷水于砂铫形态的动作,老手者可以同时两手洗两个杯,动作迅速,声调铿锵,姿态美妙。有一位外国朋友,也是一位茶迷,久闻工夫茶之名,不远万里,千方百计,到了中国一定要喝一次工夫茶。在他看到洗茶杯的动作时,不禁赞叹再三,说是比杂技团的工夫还要高明呢。确实,不会洗杯的人,一碰到杯便会给烫得要命,不打破杯子已是幸事,更不必说到"姿态美妙"了。
杯洗完了,把杯中、盘中之水倾倒到茶洗里去,这时,茶壶外面的水份也刚刚好被蒸发完了,正是茶熟之时。老手于此,丝毫不差,便可洒茶敬客了。
第八、洒茶
几经数度工夫,最后一手就是洒茶。洒茶也有四字诀:低、快、匀、尽。
"低"就是前面说过的,"高冲低斟"的"低"。洒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极不尊敬。
"快"也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可保持茶的热度。
" 匀"是洒茶时必须像车轮转动一样,杯杯轮流洒匀,不可洒了一杯才洒一杯,因为茶初出,色淡,后出,色浓。"匀"字是很重要的。
"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第一冲还可以留一点,二、三冲切切不可。洒完以后,还要把茶壶倒过来,覆放在茶垫上,使壶里之水份完全滴出,这是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就不会苦涩。
洒茶既毕,乘热而饮,杯缘接唇,杯面迎鼻,香味齐到,一啜而尽,三味杯底。据说是"味云腴,餐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吻,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神明变幻,功夫茶之三昧于此尽得矣。
本文导读:相信大家对功夫茶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其历史、好处喝泡法相信大家都不甚了解。下面我就来为您介绍一下。
功夫茶起源于宋朝,福建的铁观音、潮州的单枞茶和填完的东鼎乌龙都属于功夫茶。喝功夫茶的好处很多,下文会一一叙述。泡功夫茶也有很多讲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功夫茶?
功夫茶原名为工夫茶。工夫茶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品茶风尚,其烹煎之法应是源于陆羽的《茶经》。功夫茶历来讲究“品饮工夫”。正因其是讲究品饮功夫的一种饮茶方式,故称为“功夫茶”。工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礼宾待客的第一道习俗。今天,海外潮汕华侨还以“工夫茶”作为认祖追宗的标志。
工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广东省潮汕地区,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等)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工夫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工夫。工夫二字,要在水、火、冲工三者中求之。水、火都讲究一个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诀。
功夫茶有什么功效?
1、清利头目作用 。因其气味轻薄,易于上达头目,消散蒙上之热,故可用于头目昏花之症。
2、清热作用 。因其性凉,凉则可泻其热,故可用于发热、烦躁等热性疾病。
3、明目作用 。因其气轻盈,能循肝经达目,扬其障目之邪热,故能疗目疾。
4、利尿作用 。因其味苦,其气可下行膀胱,以助气化行水,故能利尿。
5、消暑作用 。因其气轻浮发散,可发泄暑热之邪,又能下泻膀胱之水,以除暑湿,故可解暑。
功夫茶怎么泡?
1、温茶器
泡茶前先将沸水注入盖碗或茶壶,一来有清洁茶具之效能,二来能提高茶具之温度令其完全发挥茶叶之色、香,味的本质。
2、置茶
用盖杯的是侯可以直接用茶则置茶,投茶量则视乎所冲泡之茶类与及个人之口味。使用茶壶时则可能需要用茶漏帮忙置茶,再用手轻拍茶壶,令茶叶摆放得平均。
3、洗茶
茶叶是农产品,故此茶亦虽要清洗,只需注水于茶叶再实时倒出便可。
4、注水
注水时最重要是注意水温,因为不同的茶叶要不同的水温,如要降温则可能要用茶海/公道杯降温。注水于盖杯时可高冲,使茶叶滚动。注水于茶壶时切忌太速,以致茶叶冲出壶外。注入沸水后,高温会令茶壶产生泡沫,可用茶壶盖轻轻抹去。
5、浸泡
盖碗浸泡时可用盖来返动茶叶,使茶叶更易散开。用紫砂壶冲泡时则可再用热水温壶,用热力外内一起将茶味迫出来,但玻璃茶壶则不宜。
6、出茶
出茶时可先倒入茶海,再倒入饮杯。亦可直接倒入饮杯,先将茶杯整齐排列,以打圈式倒茶(亦叫作关公巡城),令每个茶杯都平均注满,直到后来每滴倒下时(亦叫韩信点兵)也要平均滴下,使每杯的茶色及茶味浓度亦能相等。倒出时要沉壶提手(即茶壶要自然垂低,手腕提高而手肘沉下),动作自然舒适为上。如果出茶不顺,可以使用茶通。
一:摆茶席
清洗冲泡茶所需要的茶器(红泥小壶、壶承、品茗杯、杯承、纳茶纸、茶仓、砂铫、红泥小火炉、建水)
列席(可根据需求来摆放,原则是顺手,易操作,整洁)
三只杯子摆成品字状
工夫茶茶席 一壶三杯在茶席中心
二:冲泡
一般来说冲泡工夫茶需要高温,砂铫里的水烧开了之后,先温壶、烫杯,滚杯(其中滚杯最为考验茶人的工夫了,大指抵住杯沿,中指抵住杯底其他手指乃至整个胳膊放轻松,掌心是空虚的状态,感觉可以握一个鸡蛋,然后大指轻轻往上捻)。
使茶器保持热量,有助于下一步茶叶的发香。纳茶:用左手取茶仓,右手掀盖。再用左手将正方形的小纸片置于掌心,纸片长度不能尽量不要超过指尖,大指尖扣住纸片外沿。这时右手就可以倒干茶了,为了把握量的精准度可以分为两次以上倒茶,然后置茶入壶。提铫注水,为了防止水洒到外面,先下注水,后提拉向上,有点像弹琴哦,按弦时,不直接按弦,有个滑弦的过程,、水快住满时,再渐渐把水流收回来,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圆,盖上壶盖,再淋壶身。注意冲泡工夫茶是没有公道杯的,小壶里的茶汤直接均匀快速的倒在品茗杯中,这个出汤的过程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冲完茶后向旁边的客人示意点头,用手做个请的动作。
客人喝完,把杯子收集回原位,再用开水再淋壶、烫杯、滚杯、泡茶、品茶……
72阅读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cha/301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牛抵茶
下一篇: 双井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