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不喝茶不足以谈人生

品茶 2023-11-13 15:25:40

不喝茶不足以谈人生

“未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为世人熟知,不深入体味人生的苦痛,难以言明人生的滋味。而不喝,亦不足以谈人生。

林清玄曾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过,在通化街巷里有一个小摊,摆两个大缸,右边一缸卖“蜜茶”,左边一缸卖“苦茶”,有人爱苦茶,有人爱蜜茶。老板说,也有一种人先喝一杯苦茶,再喝一杯蜜茶,可就没看过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可见世人都爱先苦后甘,不喜欢先甘后苦吧!


后来,林清玄成了第一个先喝蜜茶,再喝苦茶的人。“喝苦茶时,特别能回味蜜茶的滋味。”

喝茶一如品人生滋味,入口微苦,后有回甘,这是一杯茶常有的姿态,亦符合中国传统的价值体认: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过程的苦涩是为了结果的甘美,先苦后甜能得善终,是普遍的期待。


林清玄做了一番有趣的尝试,先喝苦茶,后喝蜜茶,冥冥应合了太多人的人生。多少身居高位的人一落千丈,帝王将相沦为阶下囚自是先甘后苦,富贵荣华一朝家道中落,亦是如此。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后主李煜一曲绝唱,凄凉哀婉,在苦楚中回忆往昔荣华,愈加增添一份苦痛和愁绪。


曹雪芹又何尝不是呢?半部《红楼梦》倾吐不尽的前尘绮丽,那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都在荒凉的现实处境中愈发光彩夺目。

倘若没有后来的苦楚,李煜大概只能是一位善于辞令的君主,而曹雪芹亦无法成就红楼一梦,功成名就后回忆往昔,那是要铭记过去,珍惜当下;可落魄飘零时回忆繁花似锦,却往往没入人生黑暗深处的亮光,于漫漫人世,给苦海中难逃命运的人以慰藉。


不喝茶,不足以谈人生,不品透茶的甘苦,又怎么参透人生苦乐。用心喝茶,茶中自有人生。


你不喝茶不懂茶,即便再成功也依然很土很孤独(内附速成茶知识)

我是瓶子,一名管理咨询师,现为某茶企提供战略咨询服务。

持续两个多月高负荷地对茶行业接触研究,茶文化茶历史茶意境确实深深吸引了外行的我,在此闲暇期间也成为了一名中级评茶员。

现为各位普及一下茶行业常识(限于职业要求,内容不涉行业研究或企业咨询报告)。

原文出自国学大师翟鸿燊《大智慧》,用禅语来解释人生的起起落落,就像喝酒一样,第一杯清醒时豪情万丈,喻青年,第二杯微醺,但还想喝,看世间朦朦胧胧的似醉非醉,是中年,到第三杯酒就醉了,醒来后悔,即老年。 而千秋大业一壶茶,创业维艰,茶开始略带苦涩,到创业中期苦尽甘来,至老年一切皆归于平淡。成也好,败也好,谁都逃不过三尺黄土。

一壶茶,茶壶有量,茶味无量,需细细品味。红尘之事纷纷扰扰,在三杯两盏淡酒里谈过;世上任何的霸业雄图,午后一壶茶里消磨。 这杯酒该让谁喝,这壶茶又该与谁饮?心中自有掂量。

根据茶的色泽及制作工艺可分为6个茶类:绿茶、黄茶、白茶、清茶(又称乌龙茶)、红茶、黑茶。

1、绿茶: 不发酵的茶(发酵度为零)。如日照绿茶、六安瓜片、龙井茶、碧螺春、蒙洱茶、信阳毛尖。绿茶具有香高、味醇、形美、耐冲泡等特点。

2、黄茶: 微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20m)。如霍山黄芽、蒙洱银针。在制茶过程中,经过闷堆渥黄,因而形成黄叶、黄汤。

3、白茶: 轻度发酵的茶(发酵度为20~30m)。如白毫、银针、白牡丹。它加工时不炒不揉, 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

4、青茶(乌龙茶): 半发酵的茶(发酵度为30~60m)。如铁观音、大红袍、冻顶乌龙。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一种茶类。它既有绿茶的鲜浓,又有红茶的甜醇。

5、红茶: 全发酵的茶(发酵度为80~90m)。如祁门红茶、荔枝红茶。红茶加工时不经杀青, 而是萎凋,使鲜叶失去一部分水分,再揉捻(揉搓成条或切成颗粒),然后发酵,使所含的茶多酚氧化,变成红色的化合物。

6、黑茶: 后发酵的茶(发酵度为100m)。如普洱茶、六堡茶、湖南黑茶等。原料粗老,加工时堆积发酵时间较长,使叶色呈暗褐色,压制成砖。黑茶原来主要销往边区,是藏、蒙、维吾尔等兄弟民族不可缺少的日常必需品。

2001年美联社和《纽约日报》将黄山毛峰、洞庭碧螺春、蒙顶甘露、信阳毛尖、西湖龙井、都匀毛尖、庐山云雾、安徽瓜片、安溪铁观音、苏州茉莉花列为中国十大名茶。

1、黄山毛峰

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制作精细,认清明到立夏为采摘期,采回来的芽头和鲜叶还要进行选剔,剔去其中较老的叶、茎,使芽匀齐一致。

2、洞庭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茶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山,碧螺春茶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披茸毛,色泽碧绿。冲泡后,味鲜生津,清香芬芳,汤绿水澈,叶底细匀嫩。

3、蒙顶甘露

扬子江中水,蒙山顶上茶。蒙顶茶产于地跨四川省名山、雅安两县的蒙山。

4、信阳毛尖

素来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而饮誉中外。

5、西湖龙井

外形挺直削尖、扁平俊秀、光滑匀齐、色泽绿中显黄。冲泡后,香气清高持久,香馥若兰;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绿,匀齐成朵,芽芽直立,栩栩如生。

6、都匀毛尖

产地在团山、哨脚、大槽一带,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峡谷溪流,林木苍郁,云雾笼罩,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6 度。

7、庐山云雾

据《庐山志》记载,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当时庐山梵宫寺院多至300余座,僧侣云集。他们攀危崖,冒飞泉,竞采野茶;在白云深处,劈崖填峪,栽种茶树,采制茶叶。

8、安徽瓜片

采自当地特有品种,经扳片、剔去嫩芽及茶梗,通过独特的传统加工工艺制成的形似瓜子的片形茶叶。

9、安溪铁观音

安溪铁观音茶历史悠久,素有茶王之称。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达到1401.38亿元,列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地理标志茶叶品牌价值全国第一。

10、茉莉花茶

其茶香与茉莉花香交互融合,有“窨得茉莉无上味,列作人间第一香”的美誉。在清朝时被列为贡品,有150多年历史。

我的心愿是……心无旁骛地成长。

你若打赏,气质暴涨。

懂不懂茶不重要,每天喝茶才重要


好茶在手,一人得幽,二人得趣,三人成品。

于尘世偷来闲暇时光,不失为人生之乐事。


曾经遇到一些朋友,提及茶总是小心地说:自己不懂,即便是喝茶,也是随便喝喝。不管这谨慎的态度是不是谦虚,其实懂不懂茶对大多数人来说不那么重要。

喝茶本就是一种享受,在心情烦躁时,在身心疲乏之时泡一杯茶,慢慢地看着茶叶在水中舒展着曼妙的身姿,如仙女般轻摇,茶汤渐渐染透茶杯里的水。


一壶茶、一本书、一缕阳光、一丝清风,随性且自由,简朴且精致。以平常之心,喝盏中清茶,得惬意时光。

茶,不是功课,不是束缚,不是只有“懂”的人才有资格爱茶。喝茶是享受,本着享受和放松的心态去喝茶,静品清茗,体会茶水在口中的转化,把所有的心事,愉悦,委屈,思念全都稳妥地安放。情在心里,无言也温暖。


你或许认为,那些每天和茶打交道的人,或者那些一开口就很专业的人,肯定很懂茶。可真正追问起来,他们大多都会说自己——“所知有限”这不是谦虚。茶文化博大精深,每一种茶,都有自己的特性,宛如芸芸众生,有谁敢说:能看懂每一个人?

懂茶?不懂茶?有那么重要么?

其实懂不懂茶,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天喝茶。

中国有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代医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写道,“茶为万病之药”,神农以茶解毒,茶又能治愈众多病症,可见茶的药用价值非同一般。


唐代诗人顾况早在《茶赋》中写道,“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发当暑之清吟,涤通宵之昏寐”,让饭菜更有滋味,解肉食的膻腥油腻,解炎夏身体的燥热,解通宵达旦的困倦,说的正是茶的众多益处。

林清玄也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难怪他人说,喝茶的人心境都会开阔一些,与诗情画意之物所带来的境界并无二意,境界高的人当然是可以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


苏东坡就曾经总结出人生赏心十六事:清溪浅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话;暑至临溪濯足;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花坞樽前微笑;隔江山寺闻钟;月下东邻吹箫;晨光半柱茗香;午倦一方藤枕;开瓮勿逢陶谢;接客不着衣冠;乞得名花盛开;飞来家禽自语;客至汲泉烹茶;抚琴听者知音。

可见喝茶烹茶之乐,是一种纯粹的身心享受。都说,茶可清心,那么喝茶时,把身份放一边,把虚荣放一边,把贪欲放一边。

茶,看春花秋月和冬雪夏风,就让一切随风。不浮动,不慌张,闲淡岁月里,沏一壶故事与佳话,听一曲山高与水长,看茶叶翻转,由浓转薄,如午夜淡淡。

喝茶,真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文地址:https://dadaojiayuan.com/cha/244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