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化店镇郑喜艳)在平顶山高新区遵化店镇张寨村,有一处保存较完好的清朝建筑。即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余年历史的张氏祠堂,也是遵化店镇境内唯一的一座祠堂。祠堂在村庄东部,东临原张寨小学,坐北朝南,占地约6亩。祠堂的大门是仿古建筑,黄色琉璃瓦房顶,上面有龙兽。大门前铺有一块长3.5米、宽60公分、厚40公分的大青石。现任张寨村委委员的张占全介绍,这块大青石条原是村里寨子门楼的过门石。今年70岁的李营做过多年村主任,他说,张寨村在80年代前,村庄里有寨墙、寨河和东西两个寨门,祠堂在东寨门外,西寨门外有关帝庙。寨墙非常坚固,上面每隔100米有个垛口。寨墙门是用红石头建成的石拱门,上面有炮楼,寨门外有吊桥。寨子呈椭圆型,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50米,寨墙宽约5米,能躺在上面睡觉。解放前跑镗将(土匪)时,遵化店、石灰厂、杨古寺、大王庄附近这些村,村里没寨子,村民就跑到张寨村来避难。现在张寨的外姓,基本上都是跑镗将到张寨村投亲靠友而落户的,李营的父亲就是投靠张寨岳母家而落户。80年代后,因村民建房,寨墙逐渐被拆除,现在村庄北部还遗留有一段寨墙。从大门进入祠堂,仿佛进入另一个世界。满院青葱,草木的清香扑鼻而来,有松柏和梧桐树;建筑古色古香,透着岁月的厚重沧桑;两棵一搂多粗的梧桐树,树龄至少有五十年,树冠像巨伞一样撑起浓密的树荫,把炎夏的溽热隔在院外,清凉无比。村里的老会计张群说,1969年刮台风时,把祠堂里的两棵老梧桐树刮断了,祠堂堂屋的北坡也揭了。1971年,用老瓦重修北坡,现在屋顶的黄色琉璃瓦是2000年修缮祠堂时新换的。现在的两棵梧桐树,是在老树的位置自己发芽长大的。祠堂有正殿三间,偏房三间。除正殿屋顶黄琉璃瓦修外,其余皆为原来的建筑。正殿前墙东西侧均有精美的砖雕图案。正殿屋前有走廊,外侧有三根粗大的红漆圆木柱子,柱子上用黄漆书写的长楹联:“九州瑞气浓 万里春光美”“钟声两岸闻 晚露三春闻”。屋内也有两根红木柱子,屋顶的房梁是粗大的木头,大梁、二梁、三梁,三架梁结构,叫三梁起架。一般的民房用的是单架梁,可见其承重之坚固。出生于1937年的张元峰,今年84岁,退休后现居许昌。他说,小时候在祠堂里上学,院子里的柏树密密麻麻,有几十棵,大的直径有三四十公分,阴森森的,若是一个人在院子里待,很害怕。进大门是座青砖垒的影壁墙,长约四米,高六米。正殿前有一米高青砖铺的平台,平台前东西各有一通大石碑。东西各有一棵大梧桐树,直径约有六七十公分。正殿出前沿的廊子叫暖阁,暖阁外墙用木格围建。张元峰小时候就在正殿里读书。祠堂东侧,有一墙之隔的是张寨小学。院内,有一个大红石碾盘,有石磨,石鼓门墩,还有好多红石磙。张占全说,红石磙是从寨墙寨门的地基下挖出来的,一摞四个石磙做地基。一通大石碑,是断碑,碑座已没,题头刻的是“创建张氏祠堂碑记”。碑上记载,张氏本山西洪洞人,明时迁于叶,世居城北张家寨。诗书传家,代有闻人子姓依寨而居。族人九思始,纠集族人捐款准备修建祠堂。九思死后,儿子绍曾继承父志,经多年筹款,于乾隆丙寅年(公元1746)始建,完工于乾隆戊辰年春季(公元1749),建造时间3年。祠堂有三间堂屋,始祖牌位立于正中,后世牌位立于两侧。堂屋旁及屋后建有厨房及沐浴斋戒之所,有大门,四周有院墙,院子内栽种松柏。每年夏季伏日和腊月,家族长者率其族人依礼仪祭告祖先。张元峰听老辈人讲,解放前,每到清明节,张寨张氏后人,还有迁到外地的张氏,一家到一个人,到祠堂祭拜先祖后,一起吃饭。祠堂有100多亩公地,用于家族中的公益事业。碑的落款“乙卯科拔贡拣选儒学正堂龙山谱末可象沐手拜撰”。东赵村民说,清乾隆初年,东赵人赵恒在京城为官,驻上赐差。舞阳人张可象殿试考取一甲第三名探花,却久未封官。遂以乡亲名义求赵恒如愿,被封为舞阳县令。为谢赵恒,张可象在其故里东赵村东为赵妻建“节孝坊”。以此来看,碑落款中的“可象”,正是舞阳县令张可象。【版权声明】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载自平顶山高新区。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swh/135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这个能代表中国的标志,原来出自咱老张···
下一篇:
何士俊:张氏族谱源流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