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宗祠传统

张栻后人到家谱中寻根!

网络 2023-06-14 22:09:14
“你爷爷是谁?”人们几乎可以脱口而出。“你爷爷的爷爷是谁?”这恐怕就要去查谱了。日前,“有谱——湖湘家谱家训纵览”在长沙图书馆展出,从另一个角度揭秘湖南姓氏源流,讲述湖湘文化世家。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姓氏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大书。尽管有人对家谱是否“靠谱”存疑,当下,悄然兴起了修谱热潮。
长沙晚报记者 范亚湘
去找家谱找“我”
“退休以后,我一直在做一件事,那就是寻找我的根!”今年69岁的张新泽是一位中学历史退休老师,刚一见面,他就掏出一叠厚厚的书稿给记者看,“这么多年了,总算没有白费,硬是把自己的祖先给找到了!”
“那您是不是张栻的后人?”记者打趣地问。
不怕您笑话,我还真是张栻的后人!”张新泽展开书稿,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张氏这一支的来历。还未退休以前,他就开始研究家谱,千方百计地打听有关张氏家谱的消息。
张姓是当今中国第三大姓,根据公安部2007年对中国户籍人口统计分析,张姓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6.83%,总人数约为8750万。湖南图书馆收藏了湖南300多个姓氏的近7000部家谱,共数万册,其中张氏家谱有200多部。该馆研究人员馆藏张氏家谱及“湖南氏族概况调查表”的张氏部分进行了梳理,找到了358支湖南张氏。研究发现,从江西迁徙来的有171支;明代迁湘的有161支,清代迁湘的有91支。湖南的张姓人口除汉族外,还包括苗族、土家族、侗族、瑶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据考证,我们这支张氏是清朝初年从新邵迁徙来长沙的,但人丁一直不大兴旺。具体到了我们家,由于家境极度贫寒,就剩父亲一人了。父亲十几岁就要自己谋生活,压根就不知道他祖父祖母的名字,更不知道自己的上一辈在哪里生活?2001年,父亲明显意识到身体不行了,临终前,他郑重其事地交代我,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张家的来历!”
但真正促使张新泽“发奋”研究家谱的人却是他的小孙子,“我小孙子经常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爷爷的爷爷是谁’?直到这个时候,我才感觉根断了,找不到了!根断了,就找不见、接不上了,家谱是什么?我觉得,就是给每个人一个位置,在繁衍百年千年的家族史中,给自己留下一个位置。”
“其实就是那个著名的哲学问题:我是谁,从哪里来?”张新泽说。“小孙子其他的问题可以胡编乱造去应付,但先祖的名讳事关重大,来不得虚的,可又能到哪里去查找?”张新泽想到了修谱。
在探究中,张新泽感到,自己身边似乎好多人都在寻亲建谱。“不少年过半百的人,都希望能重修家谱,他们有一种给自己和后人有所交代的感觉。”
年龄偏大,又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士,他们更愿意修缮家谱。”长沙县一号称可提供修家谱服务的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富裕,如果一个家庭内部出现一位高官、富商,他们更愿意将个人的辉煌写成传记,记录在家谱中。“不过,现在少有年轻人对修家谱感兴趣的。我们的客源大都是6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这位负责人说,目前长沙从事专门修谱的机构还不多,“但邵阳、郴州、怀化等地,专门为他人修谱的公司不少。我发现,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修谱的需求量越是不大,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们对修谱的热情要高得多!”
“老家谱中,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文言文,引经据典,涉及中医、风水学、科举考试等,现代人能读懂家谱的越来越少了。”张新泽认为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姓氏家族成员之间血缘关系兼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是一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大书,“正因为如此,我不能把这个事情交给其他人做!”
湖南2116个姓氏都有“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等,记录的是一个家族的繁衍变迁、世系传承。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谱与正史、方志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三大支柱。“举办‘有谱——湖湘家谱家训纵览’这样一个展览,就是要沿着历史的轨迹,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文化思想,剖析家谱家训文化传承的意义。”长沙图书馆馆长王自洋表示,家谱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作用,对研究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化、民俗等均具有很高的价值。
从上世纪50年代起,湖南图书馆就重视家谱的收藏,至今已收藏湖南家谱5200多种,涉及300多个姓氏,共5万余册,其中以湖南名人家谱入藏较为完备,如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曾国藩、谭嗣同等。
湖南图书馆宗谱专家刘微表示,湖南图书馆曾经多次举办过有关“家谱”的展览,向读者展示了家谱的产生与发展、湖南姓氏家谱、湖南名人家谱等内容,并展出过毛泽东、曾国藩、刘少奇、周立波、魏源、何键、杨昌济、胡林翼、陶澍等多位名人家谱,“很多人从这些家谱中找到了‘根’”。
“有谱——湖湘家谱家训纵览”把湖南姓氏源流梳理得简明直观,“让人一目了然”。姓氏,标志着人的血脉出身。据统计,20世纪八十年代末到90年代初,湖南境内共有姓氏2116个。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湖南人口最多的十个姓氏依次是:李、刘、陈、张、王、周、黄、杨、唐、罗。“这些大姓,还包括众多小姓,几乎都有‘谱’,只是有些‘谱’不是很全面,里面错误也多。”刘微说。
湖南人大多来自外省移民,其中来自江西的尤多。1990年,复旦大学教授曹树基在《湖南人由来新考》中论证:“湖南人口中63%左右为江西移民后代。”这在展出的众多家谱中可以得到印证,比如韶山毛氏,原籍江西吉州;长沙蒲塘杨氏,原籍江西庐陵;新化邹氏始祖,原籍江西吉州。
从所展示的韶山毛氏、道州何氏、湘乡曾氏、新化邹氏、湘潭黎氏和浏阳欧阳氏的族谱中,就可以读到这些家族的家族文化。《韶山毛氏族谱》创修于清乾隆二年,后失传,清光绪七年(1881)二修,宣统三年(1911)三修,1941年四修。在《韶山毛氏族谱》(1941年)四修版中,“泽东”一页里,注明“贻昌子三,长泽东”(毛泽东父亲名贻昌,字顺生),不仅详细记载了毛泽东生于“十一月十九辰时”,而且对毛泽东进行了中肯地评价:“闳中肆外国尔忘家”。时年,皖南事变发生,48岁的毛泽东正在延安应对这一棘手的事情,并着重思考如何扩大抗日成果这些普通人“不会去想的问题,确实是在为党为国‘忘家’了”。
“原本有很清楚的记载,但后来家谱被毁了,大家就都说不清楚了。家谱毁得比较厉害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然后是‘土改’,到了‘文革’,则被彻底毁掉。”《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钱文忠曾表示。
“《韶山毛氏族谱》(1941年)四修版等家谱能够完好保存,这说明湖南人有修家谱的传统和良好的民间基础。”刘微表示,家谱都不是官修的,而看似简单的修谱“其实十分繁琐,要将每一代人的姓名,按照血缘关系,画出世袭表。再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录家族的繁衍、迁徙。”
“我接触到的家族,最短的修谱时间尚需一年。”刘微举例说,“比如,查族谱理顺祖先的渊源,查书信、探访亲友听回忆,编写家族年度大事记,给重要的人物编写小传等。因此,一本家谱修十年二十年很正常。”
修谱一定要“靠谱”
日积月累,张新泽收集到的家族资料越来越多,“叠放一起怕莫有米把厚”。自此,他经常伏在案头整理资料,写注解,开始修谱,痴迷其中。
“透过那一行行文字,我仿佛看到了家族中故去的先人。读先人的故事,仿佛是在与他们对话。正史的记录是有限的,而族谱具有文学、社会、史料价值,可以作为历史的补充,很生动。年轻的时候不觉得,老了更能体会家谱对一个家庭的意义。”张新泽说,他搜集的这些家族资料“就像一盏指路明灯”,指引着他脚踏实地做人、做事。家谱中记录的家风,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承载着一个家族的文化。这种文化,作为标记血缘的符号,世代相传。
但也有人不太认同张新泽的这种观点,对家谱记载的真伪多有质疑。据记者观察,人们对家谱诟病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源头部分,即家族是怎么来的。“姓氏是一个家族的标志和名称。考证姓氏源流,就是考证始祖是谁,家族的根在哪里,说明家族的得姓缘由和姓义。姓氏源远流长,一个家族的得姓也很复杂,有的多途径得姓,有的因不同原因,使姓成为难解之谜,考证起来十分困难。”有专家坦陈,家谱中关于姓氏的来历这一部分“注水的地方很多,为此,这位专家呼吁:修谱不仅仅是‘有谱’,且一定要‘靠谱’”。
重视修谱,古已有之。陶渊明很重视家谱,曾在赠长沙公族祖云:“同源分派始出一祖,世远支疏原属至戚。何可以服之?远近问焉。当重源本以念先世骨肉,则动霜露而怀仁孝,辑宗谱而肃敦睦,亦且萃涣联宗厚风俗焉。”其《命子》诗曰:“悠悠我祖,爰自陶唐。”陶唐就是传说中的古代皇帝唐尧。
《三国演义》里,刘备差不多逢人就说:“想我刘备,中山靖王之后……”《汉书》云:“胜为人乐酒好内。”“好内”是一个文明的说法,粗鄙地说就是“好色”。据传,刘胜有120多个儿子。到了第九代刘皇叔这辈,“中山靖王之后”该有多少人啊?谁搞得清!
纵览家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李姓的先祖就是李世民,刘姓的先祖就是刘邦,朱姓的先祖就是朱元璋……再往前,李姓就是老子李耳了。草民出生的刘邦没找到可以靠的“家谱”,司马迁在写刘邦时有些眩晕。《史记·高祖本纪》一开始就指出刘邦不是他爹的儿子,而是龙的儿子:话说刘邦的母亲王氏有一天在河边睡着了,“梦与神遇”。此时电闪雷鸣,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出来寻找妻子,找到河边,看见有一条蛟龙伏在妻子身上。王氏回家后不久怀孕,生下了刘邦……
同时,史书记载,朱元璋本想认朱熹为先祖的,但挨得太近,只好作罢。
2010年由湖南图书馆编纂的《湖南家谱知见录》共收录273个姓氏,族谱8297部。其中,湖南现有“范氏”一姓家谱29部,差不多涵盖了湖南各地范姓人家。记者注意到,无论是清朝修的,还是近年修的,所有范姓无一例外地都是范蠡和范仲淹的后人,有家门考证,说记者是“范仲淹的第28代孙”,记者听闻后,只能用“呵呵”回应。
而且,有趣的就是,范氏名人莫不是范仲淹的后代。据2009年付梓的《长沙蛇嘴子范氏族谱》记载,范长江就是范仲淹的后人。有族谱说,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是范仲淹的后人,范文澜就不大相信,他说:“怎么可能北宋那会儿,别的姓范的都闲着,生孩子的事儿全让范仲淹家包办了。”
范文澜是历史学家,他这样说,不得不令人深思。
(作者:记者 范亚湘)

— END —

【版权声明】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载自长沙晚报。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swh/1339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