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宗祠传统

奚人张姓后裔在山东

网络 2023-06-14 21:58:11

转自公众号:东北弓长张

□张炳旭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家族文化是一面镜子,从家族历史中,能够更好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认识自己;家族文化也是一位智者,让我们能够更好认识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近代以来的文化家族如梁启超家族、俞平伯家族、陈寅恪家族等,由于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下,薪火不绝,因此更是发人深思。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历经数百年,沧桑几经变幻,时代沉浮更新。家族文化不但能够记录每个人的生前身后,还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用以激励后人,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也是一个家族发展发展繁荣变迁的文献史,也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家族文化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与升华,文化的发展需要有历史的沉淀。家族文化见证了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在尤其重视家庭教育的中国,文化传承对于一个家族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因此,做好家庭教育和文化积淀是从一个家庭升华到一个家族并且长盛不衰的最重要原因。

一、青岛松山张远祖是北宋时期张宏

考证青岛松山张氏是奚人后裔,首先要把松山张氏,与北宋初期大臣、文学家、御史中丞,加工部尚书张宏(939-1001年)连接起来。

青岛松山张,明初由潍县迁到胶州南乡松山子村,称松山张。这个家族迁胶650余年,支系庞大,主要分布青岛胶州市、西海岸新区、黄岛区、城阳区、即墨区、平度市、诸城市、高密市、安邱市,以及吉林省,辽宁省、黑龙江省、内蒙古等地200余个村庄、社区,现已达10多万人口,并有大批在国外的侨民。

松山张成为明清时期胶州的名门望族,先后出5进士,举人16人,贡生、秀才二百余人,这个家族出现张铭、张汝元、张懋熺,张大年等历史文化名人,这个家族影响最大的是康熙年间在经学家、文学家、诗论家、志书家、古文家、诗人等方面颇有贡献的,担任雍正的老师张谦宜。

康熙26年松山张八世祖懋煌顿首撰中记载松山张氏,“我张氏,自潍阳马按潍之,张初分脉于青州,相传为枣国张丞相后代,系不可考,不知何年一支入辽东,张登举、张登选两进士,是其后裔;另一支入潍土著,张中丞尔忠孝廉率祖嫡派,元末居潍,到明而迁胶。”由此可见松山张,是张中丞后代。

枣国张丞相是谁?要考证到潍坊松山张氏关联家族。

在潍坊市高新区十甲谱,光绪28年清明前二日,十七世有道、十八世志千,谨识;“我祖谱序,相传,山西小云南人,宽、宏、海、量四祖,自宋朝迁潍,居城东南白杨埠。宽祖又自白杨埠移居胶州松山子,海无传,量祖移居京东。惟有宏祖在此。”作者到过十甲村,这个村原在凤凰山北麓,张面河以南。张氏家族迁入后,分居为十甲、九甲、三甲等等,现在同宗很多。谱书序中的小云南,应该指河南宋代开封府,张宏做官之地,也可能是奚人在云冈以南奚人主要生活活动的地方。

十甲张氏谱书记载:村周围筑有高八米,顶宽约三米的围墙,村内有两条大路,全村有四个围墙大门楼,并按有大门大门上面还修了炮楼。每个炮楼有两门火炮(土镏子)长约1.3米,炮身底座粗约0.3米,大炮口径 约6公分,用生铁铸成。四个围墙大门都有命名,东门“望溪”,门外有溪河和大湾,西门“映日”门外有大湾,南门“朝风”面朝凤凰山,后街北门“涌泉”,门外有眼八米的大井。大门名字用楷书书写,宽约1.2米,高约0.6米的抛光方石雕刻而成,镶嵌在拱形大门上端中央门内门外各有一块,远远就能望见。可见十甲张氏势力很大。现在此地成为潍坊市高新区繁华街道,潍坊中心地段。

寒亭区一空桥谱书,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岁次己丑仲春夏历二月,十八世孙国卿谨志,张氏通谱联宗考中记载;“常疃先祠立于清初,以始祖文友为始祖,以白羊埠始祖讳宏为远祖,盖宏祖自宋由青州迁潍,雍熙间官至枢密副使。白羊埠墓碑载有‘相府张公讳宏之墓’字样。不知几世传至。文友祖于洪武初年迁居常疃,福禄坦三祖迁居省庄一带。文友祖后代,彦礼祖迁居寿光泊头子,彦成祖迁昌邑密城,士宽祖迁居胶州松山子庄。皆以常疃文友祖为第二世。自寿光以西,博兴、阳信、海丰、沧州、南皮、河间皆系宏祖之系。昌邑以东平度、掖县、莱阳、皆密城外迁,胶州以西若高密、安丘、皆自胶州外迁。。”

一空桥谱书说的省庄指的是十甲、九甲、三甲、省庄等村庄,是文友的兄弟迁入此地。

张氏通谱联宗考中又记载:“考宏祖为懋昭之五世孙。”并有张孝忠、张懋昭、张宏祖的简要介绍。

寒亭区常疃张氏乾隆重修谱书载有:“以史记考,我常疃张氏之源,远祖为宏公,宏祖乃宋太宗时(976年-997年)为枢密使,以丞相致仕,由青州府遣潍东南乡隐居白羊埠,历传十数代,至我祖文友,文友兄弟五人,文友居常疃、文举从军不记,文全、文伸、文明分别居省庄、河北、河南等地。我祖文友公,自邑东南白羊埠遣居常疃,二世祖兄弟三人,士礼公居常疃,彦礼公遣居北京海岱门,彦成公遣居昌邑墨城,凡居南皮、寿光与我同族的,皆彦礼后裔,凡居墨城以及自墨城外迁,与我同祖的皆彦成的子孙,昔键堂公党东至昌邑墨城,胶州松山等处,西至寿光、博兴以及南皮等县,.。”

明初省庄以后分甲,后有十甲、九甲、三甲、省庄等村庄。明初河北、河南是现潍坊高新区省庄附近的几个村庄。

以上谱书载明,这几支都是张宏之后。

二、张宏墓地在潍坊

以上谱书载明,青岛松山张与十甲张、寒亭区常疃张是同宗并很近的关系。常疃张确定从白羊埠迁入。白羊埠分东白羊埠、西白羊埠,现为潍坊市坊子区,坊子区政府机关大楼坐在东白羊埠的地盘上,在白羊埠社区办公楼前,潍坊市人民政府立张宏碑记。

张宏墓地,现地址在潍坊高新区凤凰山北麓。乾隆40年冬中旬,寒亭区常疃十一世孙绪英,十四世孙戒三在谱书中记载重修远祖墓说:远祖迁到白羊埠,不知多少年墓依然存在,在村西约有里许,墓地四亩,当地姓邓人家,将其墓地占用,破坏墓碑,九世祖张顺率众多家人,让其赔还,修复。并立墓志,刻有始祖相府张公之墓,张顺、张整、张秉正、张尔鉴、张尔锴、张则民、张尊圣、张说、张尽美、张钦、张虎同立,顺治18年3月初四。在一侧又一石刻,痒生讳峨四祖张公之墓,张秉度、张尊圣、张度、张化龙(化龙系白羊埠派)等同立。顺治18年三月季春吉旦。旁边碑刻,墓地四大亩,不许地邻侵占,峨乃七世祖,自常疃还葬.。

以上可以看出张宏墓地,清初后人重新修复,解放以后张宏墓地依然存在,潍坊张宏后代经常去祭祖。

从以上谱书记载看出,张宏后人在潍坊众多,张宏墓地在潍坊确凿。

三、张宏家族传记及家世

寒亭区常疃张、一空桥张家谱中记载,北宋张宏的上五代高祖是张懋昭,天祖张孝忠。

下面分列张孝忠、张懋昭、张宏史书传记。

《唐书列传·张孝忠传》这样记载,译文:

“张孝忠,原本出身于奚人种族。开元年间率领部队归顺朝廷。授予鸿胪卿同正,因为张孝忠显贵,又授予户部尚书。张孝忠因为勇敢在燕、赵一带闻名,身材高大健壮,身高六尺多,性格宽厚,侍奉父母恭敬孝顺。天宝末年,因为擅长射箭授官内供奉。担任副将,攻破九姓突厥,冲锋陷阵,因为军功授予果毅折冲。

上元年间,李宝臣上奏朝廷任命他为左领军郎将。李宝臣认为张孝忠谨慎稳重,勇猛善战,委以重任很信任他,将妻子的妹妹昧谷氏嫁给他,还将易州各镇兵马全部交给他统领。在城镇先后任职十多年,声威惠政都十分闻名。

田承嗣进犯冀州的时候,李宝臣派张孝忠率领精锐骑兵数千人抵御他。田承嗣看到张孝忠的军队阵容整齐严肃,感叹道:“张孝忠在这里,冀州不容易谋取了。”于是烧毁营寨连夜逃跑了。

不久,李宝臣死了。他的儿子李惟岳拥兵自重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朝廷命令幽州节度使讨伐他。朱滔认为张孝忠是一名有经验的老将,善于作战,又在易州统领八千精兵,担心兴兵之后张孝忠从背后袭扰,于是派判官蔡雄劝说张孝忠说:“李惟岳这小子位尊而骄横,不懂人情世理,总是抗拒朝廷命令。使君如果能够离开李惟岳效忠朝廷,必定受到朝廷重用,并有率先归国的功劳。”张孝忠赞同他的意见,于是派遣衙官跟随蔡雄报告朱滔,又派遣易州录事参军董稹入朝。德宗嘉奖他,授予张孝忠检校工部尚书,还赏赐实封二百户。

等到朱滔叛乱,将要到魏州去救田悦,担忧张孝忠背后袭击,朱滔的军队将要出发,又派遣蔡雄前往劝说。张孝忠说:“李惟岳背弃朝廷叛乱,孝忠选择归顺朝廷,现在是朝廷忠臣。孝忠生性正直,已经选择效忠朝廷,不会去帮助叛臣了。”朱滔又用金帛引诱他,(他)始终拒绝不听。易定处于两个叛贼的辖地之间,四面受敌,张孝忠深挖壕沟、高筑堡垒,感召激励将士,最终没有受到两个叛贼的诱惑,议论的人称赞他。

贞元二年,河北发生蝗害旱灾,一斗米售价一千五百文,又经战争之后,百姓没有粮食储备,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张孝忠的饭食,也只有磨碎的豆子而已,其部下都甘心吃粗粮,人们都佩服他的勤俭,张孝忠堪称一代贤将。贞元三年,加封检校司空,并让他的儿子张茂宗娶了义章公主。张孝忠遣其妻子邓国夫人昧谷氏入朝,奉行亲自迎接的礼仪,皇帝赞赏他,赏赐非常丰厚。七年三月去世,享年六十二岁,朝廷停止朝会三天,追封为上谷郡王,追赠太傅,再次追赠魏州大都督,册赠太师,谥号为贞武。”

《唐书列传.张茂昭传》译文: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给今名,字丰明。年轻时沉着刚毅,很精通书传。张孝忠在世时,几次升迁担任检校工部尚书。张孝忠去世后,皇帝授任邕王李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张茂昭为留后,封为延德郡王。两年以后,任节度使。他的弟弟张昇璘鄙视王武俊的为人,在座上谩骂,王武俊大怒,袭击义丰、安喜、无极,掳掠一万多人,张茂昭环城固守,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过了很久,张茂昭入朝,向皇帝从容谈论河朔的事情,皇帝听到很震动,说:“只恨见卿太晚了!”在麟德殿设宴召见他,赐他良马、上等宅第、优美的器用珍币,诏令他的儿子张克礼娶晋康郡主为妻。皇帝正要依靠他统管北方,适逢皇帝去世,因此张茂昭每次入朝,总是哀痛不能自禁。

顺宗即位,张茂昭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派遣他去节镇,赐给他女乐二人,他坚决推辞,送女乐的车到了家门口,张茂昭对诏使推辞说:“天子的女乐,不是臣下所应见的。过去汾阳王、咸宁王、西平王、北平王都立有大功,所以应当接受这样的赏赐。如今臣下在朝廷供职,怎么能滥用赏赐呢?以后有立功之臣,陛下用什么奖赏他们?”又赐给安仁里宅第,他也辞让不接受。宪宗元和二年,张茂昭请求朝见,五次上奏才被允许。请求留在京城,皇帝不允许,加兼太子太保。

张茂昭回到节镇后,王承宗反叛,皇帝下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并军力为恒州北道招讨,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以等待西军。王承宗派騎兵两万越过木刀沟逼近官军交战,张茂昭披上甲胄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王承宗几乎覆灭。正值有诏令班师,张茂昭加任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张茂昭于是请求让自己整个家族还朝,表章几次递上,皇帝才允许。北方军镇派人私下游说,他都不听从。下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从驿道乘马前往替代张茂昭。张茂昭奉上两州符节、钥匙、图书簿籍交给他。张茂昭先让妻子、儿女上路,告诫说我让你们离开容易,希望后代不被污俗熏染。”走到半路,朝廷派人迎接他授任兼中书令,充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到了京城,(皇帝破例)双日开延英殿,接见张茂昭五刻才停止。张茂昭又上表请求将祖坟迁到京兆,得到允许。第二年,他头上患疮疽去世,终年五十岁,册命追赠太师,谥号叫献武。皇帝思念他的忠诚,将他的儿子们都提拔担任重要职务,每年赠给绢两千匹。”

《宋史·张宏列传》注释译文

“张宏,字臣卿,是青州益都人。他的高祖张茂昭,曾任唐朝易,定节度使。他的曾祖张玄,曾任易州刺史。他的祖父张持,曾任蒲城令。他的父亲张崤,以传授《春秋》为业,第一次参加科举没考中,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知道任平利令。张宏,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考中进士,任将作监丞,赴宣州任通判。改任太子中允,直史馆。升任著作郎,赐绯鱼(官服式样),参与修订《太平御览》,历任左拾遗。(太平兴国)六年,(张宏)出任峡路转运副使,就加左补阙,会省副使,任遂州知州,凭借勉政干练闻名,入京城任度支员外郎。

雍熙中(984-993年),吕蒙正、李至、张齐贤、王沔推荐张宏的文章和德行,改任主客郎中、史馆修撰。几天后,凭借本官充任枢密直学士,皇帝赏赐紫金官服。太宗在便殿召见他对话,对张宏说:“成都是重地,请你替我镇守这个地方。”于是丰厚的赏赐(给他)礼物,派遣他(去成都)。到达郑州紧急召见他回京城,任命他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恰逢太宗亲自面试吏部不合格的贡生,让枢密院给出文书。于是对张宏说:“我自登上帝位以来,亲自选拔诸多人才,大才者成为国家栋梁,小才者成为国家支柱(与栋梁相对)。你和吕蒙正都符合我的选拔标准,但当时大臣们有一些阻挡与非议。如果不是我力排众议,(你)怎能到这个职位呢?”张宏叩头感谢。当时对河朔一带用兵,张宏居位没有什么建树。御史中丞赵昌言多谈论边事,就任命赵昌言为副枢密使,张宏任御史中丞,两人更换了任职。

端拱初(988年),(张宏)改任工部侍郎,第二入次任枢密副使。淳化二年(901年),在吏部侍郎职位上罢职。不久担任判吏部铨一职,代理开封府知府。宋太宗亲自在便殿讯察记录囚犯的罪状,因为开封府的案件有很多悬而未决,诏令弹劾开封府的官属,张宏等人叩头请罪,宋太宗才释放了他们。真宗任京城府尹,张宏免于定期参加朝会。至道初(995年),出京任潞州知州。二年,就转任右丞。真宗即位,加领工部尚书。咸平初(998年),张宏还朝,掌管审官院、通进银台封驳司。二年,宋真宗因为宋太宗封赏的官员太多,考虑他们的考核留任,命令张宏和王旦掌管登闻鼓院,第二次掌管吏部钦选。四年,张宏去世,年六十二。真宗废朝表示纪念,还赠张宏右仆射,让中使亲临葬事。录用他儿子张可久任大理评事,张可道任太祝,张可度任奉礼郎。张宏循谨慎坚守本职,不谋求显赫的声誉。历次亲任通达显位,从没有败事。张可久后来任职到虞部员外郎,张可道任国子博士,张可度任太子中舍。”

查证,张孝忠、张茂昭家族墓志中明确记载家世。

河北收藏唐代墓志“唐易州都钾衙朝散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上谷郡故张府君墓志序”;西安市博物馆收藏有一方墓志,墓志主人为张茂宣,墓志文标题为“唐故银青光禄大夫检校户部尚书兼 光禄卿上柱国上谷郡开国赠陕州大都督上谷张府君墓铭并叙”。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李宗俊、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张天虹专门对两墓志进行考究。

张孝忠八代祖---奇,北齐时代的右北平太守、右北平王,齐季丧乱,开边隙,代有长技,轶於外区(根据张孝忠张茂昭墓志铭)。

曾祖:张靖,契丹乙失活部节度使。

祖父:张逊,契丹乙失活部节度使。

父亲:张谧,鸿胪卿,赠吏部尚书、右仆射。

兄弟:张孝节、张孝义,被李惟岳杀害。

妻子:昧谷氏,邓国夫人。

儿子:张茂昭,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太子太傅、义成节度使、延德郡王。

儿子:张茂宗,左卫将军、兖海节度使。

儿子: 张茂和,左武卫将军。

从《宋史》记载中,清楚记载张宏的家世。

他的高祖张茂昭,曾任唐朝易,定节度使。

他的曾祖张玄,曾任易州刺史。

他的祖父张持,曾任蒲城令。

他的父亲张崤,以传授《春秋》为业,第一次参加科举没考中,退居丘园,后唐天成中以贤帅后补协律郎,知道任平利令。

儿子张可久任大理评事。

儿子张可道任太祝。

儿子张可度任奉礼郎。

通过唐史、宋史,明确了潍坊张姓家族的远祖张孝忠、张懋昭、张宏的重要人物。

四、张孝忠家族的影响

从南北朝到唐末,再到元代,有大量的奚族人融入中华文明中。

张孝忠、张懋昭家族在奚族中,可以说是一个最强盛的家族,这个家族是奚人中可考的世系最长的,从北齐张奇开始,到唐代中期成德军、义武军节度使张孝忠、张茂昭家族(在今天河北中部、北部,正定县、定县、易州),以及北宋张宏多达15代之多。

从《唐书列传·张孝忠传》中明确定位,张孝忠在唐朝中后期的历史上是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两唐史都用浓重的笔墨为他及其儿子立传。安史之乱后,掌兵的将帅们雄镇一方,形成藩镇割据、藩镇林立的局面。他们争斗,内讧,反复无常,有的死无葬身之地,都成了历史的过客,张孝忠却以自己的睿智和忠诚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河北,张孝忠的义武军一直在担当唐王朝遏制“河北三镇”桥头堡的作用。

从张孝忠和张茂昭的传记中可以清楚看到:唐朝后期皇帝唐德宗(李适)的女儿郑国庄穆公主,唐德宗爱女,初封义章公主,贞元十三年八月下嫁张孝忠儿子张茂宗。唐顺宗(李涌)的女儿襄阳公主(晋康公主),下嫁义武军节度使张茂昭三子张克礼。

在家天下的时代,公主的婚姻不仅仅是两姓结好、两情相悦那样简单,往往有政治因素参与其中。唐公主出嫁功臣张孝忠家族,其目的在于加强李唐皇室与张氏家族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巩固大唐王朝的统治基础。特别安史之乱打破了公主们优裕恬静的生活,作为李唐皇室的家庭成员,她们要以女性特有的方式嫁给大臣为国分忧。以自己一生的幸福为代价,为维系大唐帝国的安危尽一份力。

唐书传记中载有对张孝忠家族评价:

唐德宗李适:恨见卿之晚!(《旧唐书》引)

白居易:陛下讨伐,本委承璀(吐突承璀),外则卢从史、范希朝、张茂昭。(《再言承璀疏》)卿亲率劲兵,誓平妖寇,竭股肱之力,中有奇谋,励父子之军,前无强敌,故能深入贼境,大破凶徒,杀伤既多,俘获亦广,具详奏报,备见忠劳,眷属之怀,发於寤叹。(《与茂昭书》)

唐朝宰相李绛:伏以茂昭举家朝觐,河北都无此例,虽本情自任不得,在外体殊可嘉称,须降恩荣,以存激劝。[(《李相国论事集·张茂昭 》)

唐宪宗李纯:张茂昭立功河朔,举族归朝,义烈之风,史册攸载。如闻身殁之後,家无馀财,追怀旧勋,特越常典。(《追(阙)张茂昭敕》)

领衔撰唐书刘昫评价张孝忠:

“朝廷治乱,在法制当否,形势得失而已。秦人叛上,法制失也;汉道勃兴,形势得也。臣观开元之政举,坐制百蛮;天宝之法衰,遂沦四海。玄宗一失其势,横流莫救,地分于群盗,身播于九夷。河朔二十余州,竟为盗穴,诸田凶险,不近物情。而弘正、孝忠,颇达人臣之节,沂国力善无报,殆天意之好乱恶治欤!”[

纵观张孝忠一生,可以说以民族利益为重、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明方向,消除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这对今天的人有很强的借鉴教育意义。一个少数民族首领,在战乱中,顺应历史潮流站稳脚,不被潮流裹胁,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说是典型所在。

五、奚人张姓演变

为了研究奚人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人民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曲阜师范大学、赤峰学院的教授、专家对奚人遗址、环境、变迁文化进行挖掘和考证较多。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青龙县为中国奚人之乡。

日本学者对唐代及唐代张孝忠家族研究颇深。但我国学者对奚人后裔的研究缺乏。

奚是中国北方古代民族名。南北朝时自号库莫奚,六世纪下半叶(隋代),省去库莫,单称“奚”。自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起,直至十三世纪的元代消失,在历史上活动近千年之久,一直是我国北方一个重要的民族,对中国历史做出过突出贡献。

奚与契丹同是源出鲜卑宇文部的一支。早期为宇文部所控制,是个相对弱小的部落。东晋建元二年(344)﹐鲜卑慕容部北攻宇文部﹐俘其民5000余落,宇文部单于逸豆归走死漠北,其残部分为契丹与奚。

宇文部被击溃及东部鲜卑主力相继迁离故地后,奚逐渐壮大。契丹也源于东胡之鲜卑,奚与契丹语言相通、文化和生活习俗相近,是同族异部的兄弟关系。

奚人驻地大多处于契丹的南部,处于汉文化的影响之下,普遍采用汉姓汉名、使用汉文字等。因此奚人在辽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奚人张姓从这个时期开始形成雏形,由谁开始张姓需要进一步考证。在音乐领域,奚人发明的乐器“奚琴”,即为如今著名的“二胡”,在唐代时期已传入中原,这与张孝忠家族近皇宫有很大关系。

在潍坊昌邑密城新修张氏家谱序中手写稿,提到:“相传天授年间契丹南畧,兄弟四人各迁一方. 。” 契丹南畧应该指奚人在契丹族南面,靠近汉族人。

奚人善于造车并以此见称于历史。奚族属东胡一支,隋唐时活动在今该区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古时称饶乐水)。奚人以游猎、畜牧为主,兼营少量农业。唐时,奚族人首领曾被册封为王,还有少数人在唐政权及地方上做过官并立有战功。唐末时,有部分奚人西徙妫州(即今河北省怀来县),史称西奚,仍驻牧在原地的奚人称为东奚。

以上考证,张孝忠是奚人,张宏后代都是奚人后裔,自北宋到现在1000多年间,分支庞大,可以说遍布山东中部、北部、东部、河北、河南各地,民国以前在各地做官的难以统计,常疃、一空桥、松山、十甲谱书记载大量历史文化名人,如:寒亭区一空桥始祖布政使张西亭、胶州市的明代河间府知府张铭、寒亭区的明末将领张尔忠、昌邑市康熙年间都察院监察史张志栋,更有昌邑“一门四进士、四世七举人“美谈等等。民国以后,张宏后代各支人口众多,人才更旺,如:中国九三学社发起人、基督教领袖张雪岩等等。

常疃谱书说明张宏隐居白羊埠的原因:张宏被罢官,己任寇准,在宋太宗在任时,要官撤官频繁,曾出现“三日换三相“之事,致使忠心耿耿的为其卖命的近臣也难免遭遇不测,期间遇夏入侵频繁,君臣不睦,政局不和,张宏官居青州,当被罢枢密副使之后,为防朝廷复用遭不测。故隐居潍坊白羊埠,省庄、河北、河南等同族皆为宏祖之后裔

由于历史久远,宋、元、明、清时期战乱不断,特别南宋、到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山东战乱更多,张宏家族后代不敢承认自己的身份,到处躲藏,死亡人口众多,大部分谱书遗失,家祖宗亲难以确认。

庞大的奚人张姓,山东只是张孝忠后裔一支,上千年来张孝忠后裔,忠诚于民族国家,传承至今日,成为中华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凝聚。


注: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载自东北弓长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zswh/13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