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宗祠传统

考城张氏古祠堂:宗谱对接,帮扶宗亲……

网络 2023-06-14 21:48:03

在滁州市凤阳县西泉镇考西村,远近几个村落的人都姓张,都是同一家族。这里的张氏家族发脉于明朝中叶,以“忠孝勤俭”为家风,团结、教化族人,促进了地方的和谐、稳定和发展。

考西村的张氏祠堂


1好家风源远流长

从家谱上看,凤阳县西泉镇考城张氏家族先祖原籍山东,后迁至浙江金华府兰溪县,明朝中叶,始迁祖张公智义,字德伍,从浙江兰溪先迁至定远炉桥镇,继至凤阳考城立足,娶始祖母梅老孺人。始祖母是怀远一大户人家女儿,赔嫁八十亩土地,始祖即以此八十亩地为根基地,把“忠孝勤俭”作为家风,克勤克俭,奠立张氏宗族基业,现已有十八世宗支。

凤阳西泉张氏祠堂四盒院外景

凤阳西泉张氏祠堂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5月,张氏家庭族员以书信形式与浙江兰溪县张氏家庭取得联系,7月,兰溪张氏找出了宗族相关资料,8月赶赴兰溪,完成了家谱对接。

张氏家谱历经几百年,中间因战乱,几乎失传,幸得家族中有人收藏,1993年1月,张氏家谱重修完成,再次明确张氏家族“忠孝勤俭”的家风。《重修宗谱序》中写道:“望吾后生千万珍惜此宗谱,更望后生对国家颁布法令,坚决遵守服从,处世以百忍为本,治家宜克勤克俭,做人应正心修身,爱国爱民,尊老爱幼,对子孙要严格教育,更希继续努力,光大吾族,勿失众望也。”

张氏家族成员到祠堂祭拜

在张氏家谱中,张氏家族立下了十则家训和十则家规。十则家训有,祭祖宗,孝父母,敬兄弟,尊长辈,慎交友,要诚实,谨言语,学勤俭,勿妄取与,勿耻衣食,这些就是族人做人的准则。核心家规有严治家,严教训,赡贫乏,和亲邻、戒赌博等,这些家规让族人在端正个人品行的同时,还要与人为善,睦邻友好,互帮互助。

2“百忍堂”和谐兴家

在考西村错落有致的居民住宅中,三间三进的古朴庭院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当地张氏家族的祠堂——“百忍堂”。张氏祠堂自清代建成以后,基本没受到破坏,现在这里已成为张氏家族的联系纽带。每逢重大节日或族中遇到重要事情,族人们就会聚集在祠堂,祭拜先祖,共商事情。很多外出学习、工作的张氏族人,只要回到家乡,第一件事就是到祠堂祭祖。

凤阳西泉张氏祠堂牌匾

祠堂三进房屋均为砖瓦结构,整体呈现灰色调,显得庄重而宁静。正门位于第一进正中,一对抱鼓石位于大门两侧,高约40厘米的门槛显得非常厚重,大门上方书写着“百忍堂”堂号,金黄色的大字显得非常醒目。

中间的明堂是木柱、木梁构架的单檐结构房屋,地面由灰色方块地砖铺成,屋中摆放有方桌和木椅,这里是家庭祭典的主场,也是家庭议事的重要场所。

第三进为寝厅,是安奉祖先灵牌的神殿。屋内正中墙上是张氏始祖的牌位,牌位前是奉先台,两侧墙面和山墙是历代先人的牌位,从上到下,从古到今,张氏家族已历经十多代,人口也越来越多。

凤阳西泉张氏祠堂院内

祠堂的“百忍堂”堂号就是这一脉张氏家族共用的,据说这堂号起源于唐代,唐高宗麟德年间去泰山封禅,路经寿张县,问此地的奇人奇事,有大臣说此地的张公艺能九世同居,帝诏其问由,张公请纸笔,书百余“忍”字,帝阅后甚幸,后张姓皆用“百忍”为堂号。

“共遵百忍训,同绘一张图。”在1993年重修家谱时,族人张汝贵写了这幅对联,与族人共勉。

凤阳张氏族人张汝廷

这“忍”字,也成了张氏族人共同遵守的成规,万事能忍则忍,族人之间和不同氏族之间,都要讲究团结。20世纪50年代,张氏家族与附近的王氏家族因为某件事情发生了纠纷,两个家族群情激奋,准备械斗。当张氏族人聚集到祠堂时,抬头看到那个“忍”字,马上火气顿销,主动派人与王氏家族握手言和,避免了惨剧的发生,两个家族以后永远修好。

3“忠孝勤俭”代代相传

“为官都廉”也是张氏家风中的重要一个方面。张氏要求家族中的官员,上至翰林,下至村官,都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张氏九世张敦厚,字崇礼,为清代进士,他虽然是翰林院京官,但是一生清贫,退休后回到家乡,在村里两间低矮的老宅居住,院子很小,门房狭窄。他家的宅子一直保存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现在仅遗存门前的抱鼓石,两个抱鼓石都很小,可以想像到张翰林家的宅子确实不上规模。

张氏家族张翰林老宅遗址所在地

张翰林为官时经常说,既然选择了做官,就得为民干事,更得为官清廉,干净做事,这才是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据说张翰林在告老还乡前,把自己的俸禄所得大多捐给了穷苦人,自己与家人仅携带随用物品回到家乡,以致连当地富户都不如。

在张翰林的老宅前,张氏族人原考城中心小学校长张汝廷感慨万分,他对张翰林的清廉品行大加赞赏,张汝廷说小时候看到张翰林老宅,感觉非常寒酸,真没想到张氏家族竟然有这样清正的官员,“张翰林官位显赫,但不贪不占,还救济穷人,是张氏廉洁朴实家风的体现,他是我们张氏家庭的楷模。”

张汝廷的儿子张学记是留美博士,他研究的纳米技术在世界领先,他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放弃了美国优厚的待遇,到中国科学院工作,曾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每次回家,张学记都会告诫族人,一定要规规矩矩作人,实实在在做事。

凤阳西泉张氏祠堂老宅

在张氏家族中,扶危济困也是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多年来,谁家有困难,大家伙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力求让受助者摆脱困境。

族人张学奎在上海做企业,每次回家,都到考城敬老院看望、慰问当地五保老人,给他们送上慰问金。张守勤,曾经开办过一个水泥厂和一个复合肥厂,他经常捐助水泥给学校建校舍、为村里修路,每次都是几十吨;他还为同村困难户捐助肥料,帮他们度过难关。

凡族人中考取大学的困难户,家族总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上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费用问题而辍学。曾受过帮助的张开运说:“族人的帮助,让我家多次度过难关,多亏我们张氏家族有个好家风啊!”

作者:陈友田 王娜

— END —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中国凤阳;整理编辑: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平台。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zswh/1327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