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艾灸后脚底出汗好吗

时间: 阅读:5685

艾灸后脚底出汗好吗


最佳回答

六月雪

六月雪

2023-06-29 09:37:11

没有图片不能具体分析,这种情况属于正常现象。有助于排除掉体内的寒气,有一定的疏通淤堵作用。夏天出汗好处有很多,油条和阴阳可以打破外界阳气对体内寒气的禁忌。

最新回答共有3条回答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6-29 12:12:13

      艾灸出汗的原因

      1、太热就容易出汗,这是人的正常生理反应。如果天气很热,再加上我们艾灸,这样就更热了,这种热的出汗,应该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2、人虚会出汗,我们会看到,阴虚的病人会出汗,但是很多人不仅仅是阴虚同时伴有阳虚的症状。所以我们有时会看到上热下寒的,这样的病人具有阴阳俱虚的症候。

      3、艾灸患处出汗,出水,应该是在排寒湿。

      4、艾灸后,和艾灸器件出汗,应该是病邪在找通路,艾灸患处有出汗应该是好消息,有可能是寒湿,在这里找通路。

      5、灸出汗,自我感觉很累,很乏力,表示正不胜邪,此时应该结合一点食疗,吃一点补气血的食物或药物。

      6、还有,如果自身患有结核病,甲亢,免疫力低下等疾病也会有自汗,盗汗症状。

      自己分析一下,您属于那种出汗,可以针对性的治疗。

      艾灸出汗的原理

      在艾灸中的这种现象是艾灸改善体质、扶正祛邪、祛病疗疾的效果反应,无需顾虑继续施灸,随着施灸的药力不断增强,排出的浊水、浊气、废血越来越多,脏腑逐渐恢复功能,许多患者伴随疲劳、头晕、失眠、旧病复发、疼痛、上火、长痘、起泡、全身长红疹、肌肤瘙痒、发烧、长时间类似感冒症状、怕冷、全身浮肿、脾气越来越急躁??等许多不舒服的难受症状,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正所谓《扁鹊新书》所说:?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

      用艾之火力艾灸,能透入到肝脏、脾脏、肾脏、心脏、肺脏,能温通人体十二经络,经络通畅,气血运行,病邪自然退去,身体康复如同反手掌一样简单。

      艾灸疗法使人体大量出汗,排出的是脏腑、血液和细胞里的浊水,与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汗完全不同,排出的汗水深度位置完全不同。而汗蒸、桑拿、烤电、泡浴、运动?等发热出的汗表层肌肤的汗水,这种汗出的太多会耗损人体的精、津、液和元气,人体会虚脱。

      艾灸疗法作用是,恢复并强大脏腑功能,此时占据脏腑的病邪(浊水消耗人体血液,是上火、炎症的主因;浊气消耗人体元气,阻塞经脉,是肿瘤、肌瘤、结块的主因)被强大的正气赶出脏腑,排出体外,这就是患者施灸时大汗淋漓的表现。所以,在艾灸疗法的作用下排汗越多,效果越好。

      另外,艾灸疗法是先补充脏腑正气,艾灸到一定时间和数量后,脏腑元气充足,功能恢复,人体元气和艾的纯阳之火联合作用,使体内病邪(浊水、浊气)通过经络、血管、关节、皮肤毛孔,使体内的病邪之气以汗液和放屁、打嗝的形式不断地排出,这就是施灸时许多患者,特别是风湿,心脑血管,肝胆病,糖尿病、胃肠病、哮喘、肺病、肾病、妇科、男科、三高、肿瘤、贫血、虚寒体质、长期吃药、激素药?等慢性病的好转反应。

      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6.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7.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8.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9.防止晕灸晕灸虽不多见,但是一旦晕灸则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面色苍白、心慌、汗出等,甚至发生晕倒。出现晕灸后,要立即停灸,并躺下静卧,再加灸足三里,温和灸10分钟左右。

  • 李雲松
    回复
    2023-06-29 11:11:03

    艾灸具有 养生 保健的功效,所以现在越来越多人喜欢去艾灸了。但有一些人艾灸完之后会出一身汗,这到底是因为什么?有人担心是不是因为身体出现了问题导致艾灸结束才会出一身汗。但其实不需要太担心,艾灸完出一身汗是正常现象,而艾灸后出汗也可以反映身体上的情况。

    艾灸后为什么会出汗?

    艾灸出汗其实是件很正常的事情。首先因为人们都会在夏天艾灸,尤其是气温较高的三伏天,本身就是比较容易出汗,并且艾灸的过程带有一定的温度,会引起体温的升高,时间长了自然就会出汗。

    并且艾灸是一个排除寒湿的过程,即将人体的寒气和湿气排出体外,从而让身体的气血运行得更加通畅,最终达到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的结果。可见,艾灸出汗是一件难得的好事,反而一些艾灸后不易出汗的人群,也说明其身体处于正气不足或是淤堵比较严重的情况。

    虽然艾灸后出汗是件正常的事,但是出汗的情况不同,也代反映出身体的不同状况,具体情况有哪些?今天就帮大家好好分析一下。

    艾灸后出汗反映身体什么状况?具体而言有4个

    第一, 艾灸后出的汗是清汗。 如果说艾灸后出的汗是跟水的形状一样,清澈不粘手,说明身体内的气血是比较虚弱,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点灸的穴位有足三里、血海、关元、气海等,因为这些穴位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

    第二, 艾灸出汗后身体会发冷 ,那么需要留意,可能说明身体内的寒气比较重,这个时候我们需要重点灸的穴位有肾俞、神阙、命门等,这些穴位有驱寒化瘀的功效。

    第三, 艾灸后出的汗是粘汗或是黄汗 。如果说艾灸后出完汗之后身体是黏黏的,或者发现汗液是黄色的,通常说明你的身体目前处于湿热较重,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先灸脾俞、丰隆等穴位祛除湿气然后再灸气海、关元、足三里等穴位补充气血。或者还可以通过一些运动来排湿气,散步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一个就是酸汗 ,当你发现艾灸后出的汗带有酸味,也可能是提示你的脾胃和肝脏都有一定的问题,适当的运动可以起到排酸汗的作用,所以坚持锻炼是非常重要,当然也可以加强对肺脏功能的调理。

    艾灸前后也有一些注意事项,比如艾灸前适当喝温开水,但切忌喝冰冻的饮料,艾灸后切忌吹冷风等。艾灸对身体有一定的作用但也要理性看待艾灸的功效,保持 健康 的饮食以及保证适量的运动对身体 健康 都是很重要的。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电休克可以重新启动大脑吗

少商穴放血血是黑的是什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