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气胸
中医怎么治疗气胸
最佳回答
气胸这个病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可以根治的特别好的办法,至于中医疗法,重在后期的调理。气胸按中医辨证来讲就是属于肺气虚、肺阴虚证候范畴,所以补益肺气、滋养肺阴是中医治疗气胸的基本治疗原则。根据这个基本原则,我们临床上选择补肺汤与百合固金汤来加减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别看那些复制、粘贴的内容。毫无意义。其实楼主已经解释了自己胸闷、气短、心慌的原因,生活规律的改变和不正常,经常的熬夜和吸烟都可以造成这样的现象的发生。楼主很年轻,以前又没有其他的疾病,稍加注意,就会很快的调整过来。建议:适当的增加一些运动,特别是有氧运动。在清晨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减少吸烟的数量,多喝水。即便是非要夜间工作,白天也要保障睡眠,特别是保障睡眠的质量。如果最近感觉胸闷、气短、心慌的厉害,可以服用一些同仁堂制药厂的牛黄清心丸。它有益气养血,镇静安神、化痰熄风的功效,可预防和治疗胸闷、气短、心慌、心悸、心率不齐、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祝你快乐。
-
匿名用户
回复摘要:要在经过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卧床静养、穿刺或闭式引流排气以及胸腔镜下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针灸引起气胸的治疗,要在经过相关检查明确病情严重程度的基础上进行。行相关检查,根据胸膜腔积气量的多少、是否持续漏气、是否存在感染等并发症,
气胸的治疗可采用卧床休息、胸腔穿刺或闭式引流以及外科手术的方法,积气量大无法自行吸收,单纯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者,考虑行胸腔镜下手术治疗。
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手段,需要由专业医生操作施针。市面上许多打着针灸治病旗号的场所并没有相关专业资质,盲目去这些地方针灸,如果没有找准穴位,太过用力,扎针在胸背等部位时,有可能由于刺破肺部导致导致气胸的出现。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规范治疗,有时可能会引起血气胸等危险病症,应引起高度警惕。
通常而言,如果气胸患者不伴有肺大疱、慢性支气管哮喘等基础性疾病,单纯由于针灸不当引起气胸
,经治疗后复发的可能性是比较低的。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保养,健康饮食,远离烟酒,规律作息,避免咳嗽,适度运动,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遵照医嘱定期复查胸片,随着患者胸闷、胸痛、气急等症状的缓解,相信可以很快恢复。
综上所述,针灸引起气胸的治疗须在详细检查,了解病情的基础上进行。卧床静养、穿刺或闭式引流排气以及胸腔镜下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若患者不存在原发病,治疗康复后多可恢复正常生活。针灸治疗应选择在正规医院进行,否则很容易由于操作不当致使肺部被扎破,造成气胸
,导致不良后果的出现。
-
艾江
回复分类:医疗/疾病 >> 中医
问题描述:
中文名称: 百合枇杷蒌皮汤
来源: 广东省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介绍
介绍
Title 简介
[功能主治] 功能宽胸理气,滋阴润肺。主治自发性气胸。
[处方组成] 百合12克、麦冬12克、沙参12克、玄参9克、生地15克、芍药9克、桔梗9克、贝母15克、枇杷叶15克、瓜蒌皮9克、甘草6克,水煎服。
[临床疗效] 治疗11例,气胸消失、肺复张最快为2天,最慢为20天,平均11天左右。全部病例治疗前后都经X线检查确诊。
[处方来源] 广东省中山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按 语] 本方主要针对自发性气胸有肺阴虚火旺者。由于自发性气胸患者多见有干咳痰粘,口燥咽干,尿黄便秘,舌红干,苔少微黄,脉细数的症状,故认为肺阴虚火旺型为主。用生地、玄参、麦冬、沙参养阴润肺,滋肾壮水;桔梗、贝母、甘草、蒌皮化痰止咳,以利胸膈。如遇气急、紫绀明显者可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胸腔有脓液者可适当选用抗菌素治疗。
功效: 宽胸理气,滋阴润肺
主治: 自发性气胸
主题词或关键词: 中医方剂 气胸
栏目关键词: 中医方剂 内科 呼吸系统疾病
辅助分类项: 中医
出处: 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上册
这个方字可以食用吗?用法和用量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一名自发性气胸患者,自得病以后的日子真的好难受,经常复发,我很向往健康!希望专家老师能帮帮我。
解析:
气胸分很多型,而这个方子只是治疗阴虚火旺型气胸,如果你不是这一型的当然不可以用这个方子治疗了,这正是中医的辨证论治,如果你不确定是这一型的当然不能吃这个药了,而且中医方子每位药的药量也是因人而异的,也没法说具体的药量是多少,除非他在骗你,现在之所以那么多的中成药,只是为了方便罢了,效果肯定是没有汤药好的
-
逍遥子
回复①肝肺气郁:胸痛胸闷,咳嗽气促,呼吸困难,舌暗、苔薄白,脉沉弦。治宜疏肝理气、宣肺开郁。
方药:甘草6克,桔梗、半夏、郁金、川楝、柴胡、枳壳各10克,丹参、白发、白芍各30克。中成药:开胸顺气丸。
②胸阳不振:胸痛胸闷,气短,咳嗽,面灰肢冷,舌胎薄白,脉弦涩。治宜宽胸理气、通阳散结。
方药:全瓜蒌、白发各30克,枳实、薤白、郁金、半夏、桔梗各10克,丹参15克,甘草、桂枝各6克。
③上盛下虚:咳喘气短,呼多吸少,痰多色白,汗出肢冷,苔白,脉弦滑。治宜降气化痰、纳气定喘。
方药:苏子、半夏、橘红、当归、郁金、柴胡各10克,沉香、肉桂各3克,白芍15克,甘草6克,白芨30克。
④气阴两虚:呼吸困难,咳嗽痰少,气短乏力,心烦口渴,舌淡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方药:太子参、麦冬、玄参、沙参、丹参各15克,桔梗、杏仁、紫菀、五味子各10克,生黄芪30克。中成药:生脉饮口服液,养阴清肺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