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男孩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易冲动、打
BR>
在杭州、无锡附近寻名中医治
目前一般情况: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完成学习,自控力极差,骂脏话,易发脾气打人砸东西,不会与人相处,认知差,睡眠不好,有时反复说一些无聊的话、做一些无聊的动作。发脾气时还咬自己的手。
病史:已有七、八年了,看了许多地方,吃过中药,现在吃西药,效果不明显。先是说抽动秽语综合症,后精神分裂症可能。治疗主要是控制症状。
最佳回答
那是个人素质问题、,关键是在于家长的教育。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较为正常的一种用游戏激发孩子兴趣点。给孩子营造安静的环境。让孩子有规律地生活。别强求孩子专注一件事。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很大原因在于其大脑皮层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6岁前的孩子,他们不能将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1、 学会等待 。如果是因为年龄的问题导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那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家长会说我哪里等得及?但是,等不及也得等,很多家长都犯了等不及的错误。
有些家长在孩子才一两岁的时候就着急让孩子进行专业化的注意力培训,殊不知这样是在扭曲孩子成长的自然法则,反而有可能起到相反的作用。
2、 尽量减少无关刺激的干扰 。当孩子从事某种活动时,我们应该尽量给他创设一个比较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刺激物尽量减少,比如玩具,每次只拿出一两个供其玩,其他的都收起来。这样无论是从视觉还是听觉上,都尽量减少无关刺激,孩子就比较容易精力集中地干自己的事情。
3、 正确引导孩子 。最初孩子可能还不会精力集中的做事情,他不知道身边的工具该怎样使用,东戳戳、西戳戳,就是没法安下心来做一件事情。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了,你可以跟孩子一起玩,用“你看,这里有一个洞呢!”, “我发现这些积木可以建一座楼房”“你能帮我找到绿色的纸牌吗?”……之类的引导语很自然地将孩子带入到活动中去。久而久之孩子的注意力就培养起来了。
4、 不打扰孩子 。在孩子投入地活动时不打扰他,若是孩子无法独立完成学习,家长可在旁陪伴、协助,但切忌给予过多指导。
5、 家长提的要求要合理 。给孩子提的要求不能太高或太低,而且语言要简单明了,孩子能理解并记住。一次提的要求不要过多。
6、 建立秩序感 。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落,从学习物归原处、整理个人物品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作息上也要有规律,生活规范要建立。在执行过程中,家长要严格而不严厉。
7、 培养孩子的自我约束力 。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是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有新异刺激出现时,家长可以约束自己不去关注它,但孩子却很难做到。因此,为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创设情景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
8、 看电视的时间不宜过长 。
9、 保证睡眠 。有规律的生活。孩子一日生活的节奏以及各种活动的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他的注意力。因此,家长应当注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作息。让孩子的生活有张有弛、动静交替。不同性质活动之间的转换要平和,给孩子一个过渡准备。
10、 经常给孩子正向刺激 。每当孩子做完一件事时家长要即时鼓励:“哇!孩子,你真了不起,你昨天才画了4分钟,今天安静的画了5分钟画啊!”这样积极的刺激会让孩子大受鼓舞,他下次会更努力去做好以再获得表扬。
11、 灵活地交替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完成有目的活动所必须的,但有意注意需要意志努力,时间一长,孩子就疲劳了,注意力开始不集中,特别是学龄前的孩子,由于注意力发展水平所限,很难长时间保持有意注意。
家长必须灵活地掌握方法,不断交替运用孩子的这两种注意,使大脑活动有张有弛,既能保持有意注意完成某些事情,又不会太疲劳。
12、 加强体育锻炼 。感统失调往往会造成孩子动作笨拙,注意力不集中,而解决感统失调的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运动。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怎么办
1、 培养兴趣
解决孩子上课走神,首要的是想办法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一是让孩子把学到的东西及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孩子感觉知识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和有意思的,通过知识的运用过程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注意力服从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可以通过让孩子在一段时间内专心做一件事入手,如做作业、绘画、练琴、手工制作等等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从开始的十分钟,慢慢过渡到四十分钟,也就是一节课。要循序渐进,一次增加五分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让孩子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地点,完成固定的任务,以便形成一种心理活动的定向。
3、 注意劳逸结合
学习是脑力劳动,大脑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家长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控制看电视和玩电子游戏的时间,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养成劳逸结合的好习惯。这样,孩子才能有充足的精力专心听课。
4、 和老师沟通
孩子上课走神,请老师帮忙配合效果应该是最好的。家长要耐心和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帮忙,课堂上如发现孩子走神能及时提醒,或有意识的安排孩子上黑板做题、回答老师的提问等具体任务,帮孩子尽快把心收回来。
5、 专业指导
如果孩子是因为营养方面或心理因素导致的上课走神,家长就要请专业孩子教育的专家和医生,对孩子进行综合考察、诊断,然后再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和矫正。
如何给孩子进行注意力训练
孩子越小注意力越短,新生儿注意力是5-10秒,3个月宝宝注意力1-2分钟,6个月是2-3分钟,1岁半是5-8分钟,两岁是10-12分钟。2-3岁时最长的时间是10多分钟,3岁左右能够坚持20分钟左右。3-4岁的幼儿是培养其逻辑思维和注意力的重要时期,那么家长们在生活中应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和注意力呢?
1、 多给孩子念图画书和说话
家长必须注意在生活中尽量多地对孩子讲话,就象对家长一样,用正确且条理清晰的语言对他们说话,使他们能够由此产生逻辑性的思维。除了对孩子说话,父母应多给他念图画书。要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培养他对文字的兴趣,使他自发地产生想读书的兴趣,念图画书使最好的。
2、 单纯的玩耍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因为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的第二把手个高峰期,如果外界给予发育中的大脑以各种刺激,一方面可使大脑的发育更快更好,另一方面大脑优秀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又会反过来作为其智能发育的基础,表现为孩子的高智能。如果孩子只是单纯的玩耍将会错过大脑发育的这个高峰时期,由此导致孩子将来的智能打不到应有的程度。
3、 重视家庭对孩子注意力的影响
在家里,要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避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长无论是教孩子收拾,放置物件,或是使用各种劳动工具,都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并且给予具体的指导,使他做事有始有终,作出结果。
4、 在游戏中培育孩子的注意力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爱的一种活动。游戏不仅可以寓教于乐,还可以通过家长的参与,增进亲子关系。就培养孩子的注意力而言,游戏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有规律的生活:简单而有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好处。每天起床、吃饭、做游戏、睡觉、讲故事的时间都应该安排得较为固定。对于注意力不易集中的孩子,尤其需要父母帮助建立规律的生活。
5、 营造安静整洁的环境
安静整洁的环境能够让孩子少受外界干扰,更好地保持注意。比如,家中物品的摆放不杂乱,孩子的用品和玩具收在固定的位置,每次不给孩子过多的玩具,家长在家里不大声说话和看电视等等。
6、 限制孩子看电视和电子游戏
如果孩子习惯了充满声光影的刺激,就不容易静下心来看书、思考和学习。所以,要限制孩子对电视和电子游戏的使用时间,平时尽量让孩子多看书、多接触大自然。
训练孩子注意力的注意事项
1、刚开始训练时,可能孩子并不合作,这时切忌打骂是关键,否则他们会对训练产生厌恶情绪,导致训练无法深入进行。
2、训练内容一定要围绕着“玩”字,切忌认字、写字或课堂式教育。
3、训练的时间长短一定要根据孩子的年龄与特征决定,不要用家长的标准去衡量与要求小孩子。
培养孩子注意力的游戏
游戏是儿童玩具最喜欢的方式。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训练,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好的成效。方法是或比赛,或陪玩,贵在孩子的坚持,重在大人的参与。在训练次数的安排及学习材料的内容应遵循的原则是:从小到大、从短到长、从少到多、从易到难。以下几个活泼有趣的方法,不妨一试:
1、 玩扑克
可锻炼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能力。取三张不同的牌(去掉花牌),随意排列于桌上,如从左到右依次是梅花2,黑桃3,方块5、选取一张要记住的牌,如梅花2,让她盯住这张牌,然后把三张牌倒扣在桌上,由家长随意更换三张牌的位置,然后,让她报出梅花2在哪儿。如她说猜对了,就胜,两人轮换做游戏。随着能力的提高,家长可以增加难度,如增加牌的数量,变换牌的位置的次数和提高变换牌位置的速度。
2、 “开火车”
这种游戏要三人以上。以三人为例:三人围坐一圈,每人报上一个站名,通过几句对话来开动“火车”。如,父当作北京站,母当作上海站,孩子当作广州站。父拍手喊:“北京的火车就要开。”大家一齐拍手喊:“往哪开?”父拍手喊:“广州开”,于是,当广州站的儿子要马上接口:“广州的火车就要开。”大家又齐拍手喊:“往哪开?”儿子拍手喊:“上海开”。这样火车开到谁那儿,谁就得马上接得上口。“火车”开得越快越好,中间不要有间歇。这种游戏由于要做到口、耳、心并用,因此能让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也锻炼了思维快速反应能力。
3、 顶乒乓球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往往是孩子抗干扰能力较差。要保持注意力集中本不容易,若旁边再有人故意制造干扰源,进行人为干扰,你会觉得更难以集中注意。然而正因为有干扰,有难度,才能在人为设置的更困难更复杂的情境中,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以和孩子顶乒乓球来说明:让孩子把球放在球拍上,顶住它不让它掉下来,绕桌子行走一圈。大人在旁边进行有意捣乱,可以拍手跺脚,大喊大叫,可以故意用语言刺激:“掉了!就要掉了!”但不能碰及孩子的身体。这样,孩子为了不让乒乓球掉下来,必须保持镇定和注意力集中,等绕完一圈才算胜利。接下来可以互换角色玩。
4、 指读数字
画一张有25个小方格的表格,将1-25的数字顺序打乱,填在表格里面,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从1数到25,要边读边指出,一人指读一人帮忙计时。这个心理学上的注意力训练小游戏,曾有研究表明:7-8岁儿童完成时间是30-50秒,平均40-42秒;正常成年人看一张图表的时间大约是25-30秒,有些人可以缩短到十几秒。可以多制做几张这样的训练表,每天一练。
5、 复述数字
大人一开始先报简单的几位数,让孩子复述,大人再不断地增加一位数,让孩子复述。每次只增加一位数。比如,大人报“256”,孩子重复一遍,大人再报“2568”,孩子再重复,大人再报“25681”,孩子再重复,以此类推。孩子能记住的越长越好,但也要看程度适可而止。坚持每天一练。孩子在不断复述当中,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从而即锻炼了记忆力,又锻炼了注意力。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有哪些
1、 容易分心 :不能专心做一件事,注意力很难集中,做事常有始无终。
2、 学习困难 :上课不专心听讲,易走神,学习成绩不稳定,健忘、厌学,作业、考试中经常因马虎大意而出错。
3、 活动过多 :在任何场合下都无法安静,手脚不停或不断插嘴、干扰家长的活动,平时走路急促,经常无目的乱闯乱跑,不听劝阻。
4、 冲动任性 :情绪不稳定,易变化,常常不假思索就得出结论,行为不顾忌后果。
5、 自控力差 :不遵守规章秩序,不听老师、家长的指示,做事乱无章法,随随便便,一切听之任之,不能与别人很好合作,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
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
1、 孩子身心特点决定的 。在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自控能力较低,环境的各种刺激就容易导致他兴奋,加上孩子能量较多,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会表现出上课时坐不住,爱说话、爱动。孩子这种对一些新鲜事物特别感兴趣,喜欢围观触摸,这也是孩子爱探究的表现。
2、 环境的转变 。孩子园的教育是以游戏为主,在玩的过程中汲取各类知识,相对较随意较松弛;而到了小学以后,教育是以学为主并强调纪律,相对较严格。一年级是孩子从孩子园到小学的过度,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通常6岁孩子的注意力能保持15-20分钟。
3、 学习内容的难度与孩子不符 。如果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对孩子来说太难或者太简单,孩子也会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做一些与上课无关的事情。
4、 吸引注意力 。有的孩子也会为了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也会表现出好动、爱说话。有一些孩子对被关注的需求非常强烈,而老师的关注会分配给全体孩子,他会感觉到自己不被瞩目。所以,他会用获得批评的方式引起大家的关注。
5、 讨厌老师 。有的孩子因为受到老师批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讨厌老师,进而通过上课开小差,甚至是捣乱来表达心中对老师的不满情绪。
6、 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 。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注意力缺失是最常见的多动症的表现,多动症的孩子会做事不专注,容易冲动,做事情有始无终,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良影响
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多动主要考虑是否符合他的年龄特点,如果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应该考虑是否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英文缩写是ADHD既往称为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和青少年中最常见的神经精神性障碍之一,发病率约为4.3%到5.8%,主要集中表现为注意短暂以及活动过度等综合症,症状发生在各种场合,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如果有这种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医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做出注意力方面的测试进行诊断,对于轻度没有功能损害的注意多动的孩子可以进行行为干预,对于重度的孩子应该到医院进行系统治疗。
-
就是那个人
回复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对不同年龄段的处理方式会不同,家长可投入一定精力进行规范的引导训练,切勿过度要求其达到某一个目标,以免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家长在训练孩子集中注意力之前,首先明确不同年龄阶段注意力可以集中的时间是不同的,年龄较小的孩子本身注意力集中时间就会比较短,要适应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训练。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降低外界环境对孩子的干扰,然后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注意力训练,引导孩子集中注意力做感兴趣的事,如做手工、画画、玩游戏、拼图等,训练时间由5~10分钟开始,之后逐渐延长。家长在进行注意力训练过程中还应适当进行语言和物质鼓励,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但不宜采取粗暴、歧视、冷淡、责骂、惩罚措施。除此之外,家长还应注意培养孩子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带孩子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若孩子注意力持续不集中,并且伴有情绪障碍、学习困难、行为异常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排除疾病引起的注意力缺陷,及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在我国称为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类心理障碍。表现为与年龄和发育水平不相称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品行障碍和适应不良。国内外调查发现患病率3%~7%,男女比为4~9:1。部分患儿成年后仍有症状,明显影响患者学业、身心健康以及成年后的...
抽动症如今我22岁,将过去治疗抽动症的情况慢慢说给你听
小时候确诊的起因是嗓子里总发出咳嗽声,家里没注意,也缺乏医学常识,以为是咽炎之类的病。确诊的道路上走过许多弯路,以为是眼部疾病,到医院挂眼科,滴消炎眼药水;做过脑部CT,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但当时的一些症状,例如不自觉的咳嗽声,摇头,基本可以确定为抽动症。加上家里父亲、奶奶小时候曾经有多动症,所以应该是遗传因素导致的。
抽动症5岁宝贝抽动症的治疗恢复日记
宝宝是2015年的生日,男孩,性格开朗,心思敏感细腻,感情丰富,想象力丰富,学什么都很快就会了;不爱吃菜和米饭,喜欢吃面食和零食以及外边的东西!身高偏矮,脑子转的快很聪明,能举一反三!从发现到现在历时七个月,虽有反复,但是越来越平稳,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抽动症三岁女儿只用十一天治疗抽动症,效果很好
女儿今年三岁多一点,一直挺活泼的,而且大家都夸她特别懂事乖巧,谁能想到,就是“懂事乖巧”让她患了抽动症呢。大部分时间我对她都算是个温柔有趣的妈妈,但一到学习上就变得无比严厉,字母认错了会凶她,单词认错了也会凶她,她的性格又比较敏感,伤心了也是憋在心里不说,后来我感觉这些是导致她抽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抽动症4岁宝宝嗓子有声音,眨眼1年半确诊抽动症
知道他是抽动症的时候,我感觉天都塌了;看到说抽动症没有特效药的时候,那段时间很绝望,哭了很多次。后来慢慢发现除了基本的药物之外,情绪的控制也很重要。起初是2018年年底开始有轻微眨眼,眨眼反反复复1年半。
抽动症从小多动,家长不重视,20岁女孩大学确诊抽动症
真正的确诊是在大学。那阵还是有抽动的表现,喜欢甩头,有不少人跟我说过,我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恢复是自己去的正规医院,大学在北京,医疗条件很好,自己也有了权利和意识。先是去协和吃的硫必利没啥用,然后去的北医六院儿童科开的阿立哌唑,吃好了,恢复了80%,现在仔细看还是能看出我有时会发抖。但仍在治疗中,相信能痊愈。
-
平淡之
回复良好的专注力是孩子今后学习的有力保障,而专注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所以,让孩子投入地“学习”,家长们不妨试试以下方法。
方法一: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阅读一本书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要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他的注意力呢。方法二: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
当老师告诉你孩子上课不专心听讲、做作业拖拉时,要尽量减少对孩子的唠叨和训斥,可以给孩子买一个沙漏,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孩子学人自己掌控时间,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方法三: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专注力
家长应该尽量排除外界环境的干扰,给孩子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另外也要对孩子的注意力进行有意识的训练,“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中就有“舒尔兹表格”,将一系列数字随机放在表格中,让孩子按顺序找到这些数字,长期以往的训练能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其次对阅读理解思维、记忆力也有具体的训练,训练后对学习中速度慢、理解慢、记不住等问题会有明显的改善。
方法四:让孩子复述所学内容。
找到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喜欢的一门学科,让孩子每天回家给你当老师,把他听到的和学会的都告诉你,不会的可以打开书读给你。以此类推,慢慢顺延到其他学科。
当然,培养孩子的专注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具体实施方法也不尽相同。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特质,在培训孩子的专注力时,父母不宜把他和别的孩子比较,反而要从他的专注力基线(他对事物的平均专注时间)开始,耐心地加以培训才是成功之道。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训练和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要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努力去做,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
逍遥子
回复孩子最害怕什么?玩具丢失了?还是好吃的没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担心最害怕的都与父母有关,你们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担心的事,然后以后注意不要再犯,别再伤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妈妈吵架了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
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爸爸妈妈又发脾气了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
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
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
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偏心,对孩子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前几年热播的电影《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
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
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
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
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父母失信、撒谎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
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
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
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
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
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忽视孩子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从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难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应该有友爱、轻松、宽容、民主和活泼的气氛。相反,他们最头痛的是气氛冷淡、紧张、沉闷、专横、毫无生气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