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泉丸对成人遗尿有效果吗
缩泉丸对成人遗尿有效果吗
最佳回答
如果出现了成年人遗尿的这种现象,那么对于这种疾病,如果辨证准确使用缩泉丸对于疾病进行治疗是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的,但是如果没有辩证,单纯使用缩泉丸,疗效并不是特别确切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xuzhujun728
回复版本: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7年公布的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
说明:缩泉丸说明书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7年01月31日国食药监注[2007]54号《关于公布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的通知》发布。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缩泉丸汉语拼音:
【成份】
【性状】
【功能主治】
补肾缩尿。用于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规格】
每20粒重1克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克,一日3次。
【不良反应】
【禁忌】
【注意事项】
1.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2.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3.本品宜饭前服用。4.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5.服药2周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6.儿童、孕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7.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8.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10.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11.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藏】
【包装】
【有效期】
【执行标准】
【批准文号】
【说明书修订日期】
【生产企业】
企业名称:生产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传真号码:网 址:如有问题可与生产企业联系
-
周口-李**
回复缩尿丸和缩泉丸是同一种药,是一种药,两个名称,中成药名。为固涩剂。成分为由乌药、山药、益智仁组成,有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的功效。主治肾虚所致的小便频数,夜间遗尿。
方中山药补肾固精;益智仁温补肾阳,收敛精气。以盐炒,入肾经;乌药温肾散寒。三药合用,肾虚得补,寒气得散,共奏补肾缩尿之功。
质量控制
1、本品为淡棕色的水丸;味微咸。
2.显微鉴别山药、益智仁、乌药。理化鉴别挥发油。
3.应符合丸剂有关的各项规定。
【使用禁忌】肝经湿热、阴虚之尿频、遗尿不宜使用。服药期间,饮食应清淡,忌饮酒,忌食辛辣食物。
扩展资料
遗尿症(Enuresis)俗称尿床,通常指小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一般至4岁时仅20%有遗尿,10岁时5%有遗尿,有少数患者遗尿症状持续到成年期。
没有明显尿路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者称为原发性遗尿,占70%~80%。继发于下尿路梗阻、膀胱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病变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等疾患者称为继发性遗尿。患儿除夜间尿床外,日间常有尿频、尿急或排尿困难、尿流细等症状。
原发性遗尿的主要病因可有下列几种:
①大脑皮层发育延迟:不能抑制脊髓排尿中枢,在睡眠后逼尿肌出现无抑制性收缩,将尿液排出。
②睡眠过深:未能在入睡后膀胱膨胀时立即醒来。
③心理因素:如患儿心理上认为得不到父母的喜爱,失去照顾,患儿脾气常较古怪、怕羞、孤独、胆小、不合群。
④遗传因素:患儿的父母或兄弟姐妹中有较高的遗尿症发病率。
参考资料
——缩泉丸
-
北京-梁**
回复遗尿,又称尿床,是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多发生在3岁以上的儿童,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但不包括有器质性病变的遗尿症患者。中医认为多由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不摄,或有不良习惯所致。非处方中成药选用应按以下二型辨治: 1.若表现为夜间遗尿、怕冷喜热、面色苍白、体弱多病、夜间不易叫醒、小便清长、舌淡等,此为肾气不足遗尿,治宜补益肾气、温肾散寒。可选用缩泉丸(由益智仁、乌药、山药组成),每次3~6克,1日2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也可选用遗尿散(由萆、益智仁、朱砂组成),每天1次,3~6岁小儿每次3克,7岁以上每次5克,均用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 2.若表现为小便次数多、面色黄白无光泽、易于感冒、体弱无力、爱长出气、食欲差、腹胀、大便偏稀或有脱肛、舌淡等,此为脾肺气虚遗尿,治宜健脾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组成),3~6岁小儿每次3克,7~11岁每次6克,12岁以上每次9克,均为1日3次,温开水送服,3岁以内小儿酌减。也可选用参芪膏(由黄芪、党参组成),3~6岁小儿每次5克,7岁以上每次9克,用温开水化服,3岁以下小儿酌减。
-
姜齐
回复缩泉胶囊是传统的经典名方缩泉丸的改变剂型,主要由乌药、山药和益智仁几味药物组成。缩泉丸的主要功效是温肾祛寒、缩尿止遗。现代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性尿频、尿崩症等属于膀胱虚寒者。
建议高血压者不要服用缩泉胶囊,以免出现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的现象。另外,其他病人在服药过程中,也要做到,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辛辣难消化的食品,以免加重病情;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紧张、兴奋和疲劳,重视心理治疗,消除患儿紧张、恐惧情绪。只有做到这些,用药的效果才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