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脓胸用中草药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760

脓胸用中草药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3-08-01 12:22:46

一般情况下脓胸是可以用中草药治疗的,具体药物需要根据病情轻重以及个人体质来判断,在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这个时候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患者身体恢复是有好处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
    2023-08-01 15:15:35

    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化脓性胸膜炎的病因5化脓性胸膜炎的分类 5.1病程长短和病理反应分类5.2按病原致病菌分类5.3按胸膜腔受累的范围分类 6临床表现7化脓性胸膜炎的诊断8鉴别诊断9化脓性胸膜炎的治疗 9.1治疗原则9.2抗感染治疗9.3排脓9.4全身支持治疗9.5手术治疗 10注意事项11参考资料附:1脓胸相关药物2治疗脓胸的穴位3治疗脓胸的中成药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化脓性胸膜炎的内容。 1拼音

    nóng xiōng

    2英文参考

    empyema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empyema of the chest [朗道汉英字典]

    empyema pleurae [朗道汉英字典]

    purulent pleurisy pyothorax [朗道汉英字典]

    suppurative pleurisy [朗道汉英字典]

    thoracic empyema [朗道汉英字典]

    3概述

    化脓性胸膜炎(purulent pleurisy)又称脓胸,是胸腔细菌感染,多源于周围邻近器官感染蔓延(如肺、食管、腹腔)或感染血行播散而致[1]。化脓性胸膜炎多由多种细菌所引起[1]。多数化脓性胸膜炎继发于肺部感染。在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更是常见原因。部分也可因开放性胸外伤、胸内手术、膈下脓疡或败血症所引起。

    急性化脓性胸膜炎(急性脓胸)是严重感染,需要积极救治,以免迁延不愈成为慢性化脓性胸膜炎,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急性化脓性胸膜炎主要治疗原则为抗菌治疗与引流,慢性化脓性胸膜炎以手术治疗为主[1]。基层医疗机构在短期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情况下,应转三级综合医院或专科医院治疗。[1]

    从新生儿到老年人,任何年龄均可发生脓胸。

    4化脓性胸膜炎的病因

    化脓性胸膜炎多由多种细菌所引起。常见的病原菌在婴幼儿(<5岁)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5岁、发生于急性肺炎后者,多为肺炎链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在亚急性和慢性患者,多为厌氧链球菌、拟杆菌属、肠杆菌科细菌。[1]

    5化脓性胸膜炎的分类5.1病程长短和病理反应分类

    根据病程长短和病理反应,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事实上这两者无明确的界限。按病程长短分类不确切。在治疗上仍应根据病理反应和临床表现来分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

    如排除脓液,肺能扩张的脓胸为急性脓胸,以内儿科治疗为主。急性脓胸大部分继发于各种肺炎。

    如排除脓液,肺仍不能扩张的脓胸为慢性脓胸,则应由外科手术治疗。慢性脓胸绝大部分由急性脓胸转变而来的。慢性脓胸的主要原因有:

    (1)急性脓胸没有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

    (2)脓胸合并支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经常有污染物或细菌进入脓腔;膈下脓肿引起的脓胸,膈下感染如未彻底清除或胸内有异物残留等,均可因感染源未清除,而形成慢性脓胸;

    (3)合并特异性感染,如合并结核杆菌感染的脓胸。

    脓胸如为肺脓疡破裂所致,或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则有气胸同时存在,称为脓气胸。

    脓胸未进行引流,脓液可穿向胸壁皮下组织(称自溃性脓胸),溃破后形成脓窦,或向肺部穿破形成支气管胸膜瘘,脓液经支气管胸膜瘘流入对侧肺内引起感染。

    脓胸还可并发纵隔脓肿、肋骨或胸骨骨髓炎、败血症等并发症。

    5.2按病原致病菌分类

    按病原致病菌的不同,分为化脓性、结核性及其他特异病原性脓胸。

    5.3按胸膜腔受累的范围分类

    根据胸膜腔受累的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包囊性)脓胸和全脓胸。

    6临床表现

    1.急性脓胸: (1)高热、胸痛、气促、咳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有 *** 性咳痰; (2)患侧胸部呼吸受限,胸廓饱满,气管移向对侧,肋间隙增宽,叩诊浊音或实音(脓气胸叩诊上部鼓音,下部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2.慢性脓胸: (1)反复发热(低热)、食欲不振、胸部隐痛,气促、咳嗽、伴支气管胸膜瘘者咳大量脓痰; (2)慢性消耗性病容、消瘦、贫血、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患侧胸壁塌陷,气管向患侧移位,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叩诊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脊柱侧弯,杵状指(趾)。

    7化脓性胸膜炎的诊断

    [1]

    1.急性起病、发热、胸痛、咳嗽、脓液量大时,可有胸闷和呼吸困难;单纯脓胸者咳痰较少,并发支气管瘘者咳嗽剧烈,咳出脓痰或脓血痰;体检为胸腔积液体征,如叩浊、呼吸音减弱、语颤减弱。

    2.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增加、中性粒细胞核左移;X光胸片发现胸腔积液;B超可探及积液,可以通过B超定位进行穿刺抽脓。

    3.胸腔穿刺抽得脓液可以确诊。

    8鉴别诊断

    注意与其他胸腔积液鉴别,如结核性胸膜炎、肺癌、胸膜间皮瘤等[1]。

    9化脓性胸膜炎的治疗9.1治疗原则

    急性化脓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是抗菌、排脓、促进肺复张[1]。

    9.2抗感染治疗

    对血源性感染脓胸,致病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可考虑头孢唑林(2g,每8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苯唑西林(2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阿米卡星(0.2g,肌内注射,每日2~3次)或庆大霉素(8万单位,每8小时1次,静脉或肌内注射);如果继发于肺部感染,参考各种肺部感染情况用药,一般可以选用头孢曲松(2g,静脉滴注,每日1次)+克林霉素(600m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抗菌药物疗程3~6周。[1]

    我国基本药物目录所列抗菌药物可能不能满足急性化脓性胸膜炎的治疗需要[1]。

    9.3排脓

    急性化脓性胸膜炎需要积极排脓,可以采用穿刺冲洗、闭式引流等措施。穿刺引流脓液应进行微生物检查,包括培养与细菌涂片检查;抗菌药物治疗需要根据细菌培养结果进行调整[1]。

    排尽脓液促使肺早日扩张。及早反复胸膜腔穿刺,抽除稀薄脓液,于胸腔内注入抗生素或溶纤维素药物(如胰蛋白酶、链激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对经反复穿刺后效果不佳者应及早行胸腔闭式引流。对小儿葡萄球菌肺炎引起的脓胸多主张早期作胸腔闭式引流,可获较好效果。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改进脓腔引流,以利于控制感染和改善全身情况。

    9.4全身支持治疗

    全身支持治疗包括加强营养、补充能量和蛋白,必要时可多次间断给予输血。

    9.5手术治疗

    消除致病原因,消灭脓腔和恢复肺功能。病程不长,肺内无病变,可行脓胸纤维板剥除术。病程 长,肺内有病变或支气管胸膜瘘,可行胸膜肺切除,如一侧肺完全毁损,可行胸膜全肺切除。病程长,肺组织已严重纤维化或肺内有病变不宜膨胀者(如空洞型肺结核),以及胸膜剥除术失败者。如脓腔容量在150毫升左右可用大网膜填塞,消灭脓腔。如脓腔较大,可行胸膜内胸廓成形术,消灭脓腔。

    10注意事项

    1.急性化脓性胸膜炎是严重感染,需要积极救治,以免迁延为慢性,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1]。

  • 艾江
    回复
    2023-08-01 15:15:35

    【中文名】蒲公英(《本草图经》)
    【类别】全草类
    【异名】凫公英(《千金方》),蒲公草、耩褥草(《唐本草》),仆公荚(《千金翼方》),仆公罂(《本草图经》),地丁(《本草衍义》),金簪草(《土宿本草》),孛孛丁菜、黄花苗、黄花郎(《救荒本草》),鹁鸪英(《庚辛玉册》),婆婆丁(《滇南本草》),白鼓丁(《野菜谱》),黄花地丁、蒲公丁、耳瘢草、狗乳草(《纲目》),奶汁草(《本经逢原》),残飞坠(《生草药性备要》),黄狗头(《植物名实图考》),卜地蜈蚣、鬼灯笼(《草木便方》),羊奶奶草(《本草正义》),双英卜地(《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花草、古古丁(《江苏植药志》),茅萝卜(《咽川中药志》),黄花三七(《杭州药植志》)。
    【来源】为菊科植物蒲公英的带根全草。
    【植物形态】蒲公英
    多年生草本,含白色乳汁,高10~25厘米。根深长,单一或分枝。叶根生,排成莲座状;叶片矩圆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倒卵形,长6~15厘米,宽2~3.5厘米,先端尖或钝,基部狭窄,下延成叶柄状,边缘浅裂或作不规则羽状分裂,裂片齿牙状或三角状,全缘或具疏齿,绿色,或在边缘带淡紫色斑,被白色丝状毛。花茎上部密被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单一,顶生,直径2.5~3.5厘米,全部为舌状花,两性:总苞钟状,总苞片多层,外层较短,卵状披针形,先端尖,有角状突起,内层线状披针形,先端呈爪状;花冠黄色,长1.5~1.8厘米;宽2~2.5毫米,先端平截,5齿裂;雄蕊5,着生于花冠管上,花药合生成筒状,包于花柱外,花丝分离,白色,短而稍扁;雌蕊1,子房下位。长椭圆形,花柱细长,柱头2裂,有短毛。瘦果倒披针形,长4~5毫米,宽约1.5毫米,外具纵棱,有多数刺状突起,顶端具喙,着生白色冠毛。花期4~5月。果期6~7月。
    生长于山坡草地、路旁、河岸沙地及田野间。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此外,尚有多种同属植物,如:碱地蒲公英、异苞蒲公英、热河蒲公英、西藏蒲公英等,均可同等人药。
    【采集】春、夏开花前或刚开花时连根挖取。除净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的根,略呈圆锥状,弯曲,长4~10厘米,表面棕褐色,皱缩,根头部有棕色或黄白色的毛茸,或已脱落。叶皱缩成团,或成卷曲的条片。外表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叶背主脉明显。有时有不完整的头状花序。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根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全国大部地区有产。
    【化学成分】蒲公英全草含蒲公英甾醇、胆碱、菊糖和果胶等。
    同属植物药用蒲公英的根中含蒲公英醇、蒲公英赛醇、ψ-葡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β-香树脂醇、豆甾醇、β-谷甾醇、胆碱、有机酸、果糖、蔗糖、葡萄糖、葡萄糖甙以及树脂、橡胶等。叶含叶黄素、蝴蝶梅黄素、叶绿醌、维生素C_50~70毫克/100克和维生素D_5~9毫克/100克。花中含山金车二醇、叶黄素和毛莨黄素。花粉中含β-谷甾醇、5z-豆甾-7-烯-3β-醇、叶酸和维生素C。绿色花萼中含叶绿醌。花茎中含β-谷甾醇和β-香树脂醇。又本品含考迈斯托醇、核黄素1.43微克/克和胡萝卜素7.7~8.8毫克%。
    【药理作用】蒲公英注射浓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亦有一定的杀菌作用。蒲公英提取液1:400在试管内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100亦无效。其1:80的水煎剂能延缓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取物31毫克/公斤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酋亦有抑制作用。小白鼠静脉注射蒲公英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58.88±7.94克/公斤,小鼠、兔亚急性毒性试验对肾脏可出现少量管型,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煎剂给大鼠口服,吸收良好,尿中能保持一定的抗菌作用。
    国外研究,蒲公英在动物身上有利胆作用,临床上对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也有认为它有利尿作用,特别是对门脉性水肿有效,可能是由于植物中含有大量钾的缘故。对离体蛙心,小量兴奋而大量则呈抑制作用。也有用其根及全草作苦味健胃剂或轻泻剂者。内服叶的浸剂可治蛇咬伤,也有用以促进妇女的乳汁分泌的。
    【炮制】拣去杂质,洗净泥土,切段,晒干。
    【性味】苦甘,寒。
    ①《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②李杲:"微苦,寒。"
    ③《本草述》:"甘,平微寒。"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苦甘,寒。"
    【归经】入肝、胃经。
    ①李杲:"足少阴经。"
    ②《本草衍义补遗》:"入阳明、太阴经。"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尿散结。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
    ①《唐本草》:"主妇人乳痈肿。"
    ②《本草图经》:"敷疮,又治恶刺及狐尿刺。"
    ③《本草衍义补遗》:"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解食毒,散滞气。"
    ④《滇南本草》:"敷诸疮肿毒,疥癞癣疮;祛风,消诸疮毒,散瘰疬结核;止小便血,治五淋癃闭,利膀胱。"
    ⑤《纲目》:"乌须发,壮筋骨。"
    ⑥《医林纂要》:"补脾和胃,泻火,通乳汁,治噎膈。"
    ⑦《纲目拾遗》:"疗一切毒虫蛇伤。"
    ⑧《随息居饮食谱》:"清肺,利嗽化痰,散结消痈,养阴凉血,舒筋固齿,通乳益精。"
    ⑨《岭南采药录》:"炙脆存性,酒送服,疗胃脘痛。"
    ⑩《山东中药》:"为解毒、消炎、清热药。治黄疸,目赤,小便不利,大便秘结。"
    ⑾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利尿,催乳。治疔疮,皮肤溃疡,眼疾肿痛,消化不良,便秘,蛇虫咬伤,尿路感染。"
    ⑿《上海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利尿,缓泻。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急性支气管爽,流火,淋巴腺炎,风火赤眼,胃炎,肝炎,骨髓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大剂2两);捣汁或入散剂。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本草衍义补遗》)
    ②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③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梅师集偏方》)
    ④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⑤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纲目》)
    ⑥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全展选编·五官》)
    ⑦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汉药、甘草,煎服。(《中医杂志》(11):31,1965)
    ⑧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救急方》)
    ⑨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⑩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⑾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⑨方以下出《南京地区常用中草药》)
    ⑿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现代实用中药》)
    【临床应用】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传统药物。近年来通过进一步研究,证明它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现已制成注射剂、片剂、糖浆等不同剂型,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多种感染性炎症。
    ①用法
    一注射:目前临床用于抗感染的多以注射剂为主。肌肉注射每次可用2毫升(相当于总生药10克),每日2~3次,也有用至每日总量相当于生药40~160克的;静脉滴注每次用含生药25~100克的注射液加入5~10%葡萄糖液250~500毫升中滴入。亦可根据病情需要作穴位注射(治疗脉臂炎)或胸腔注射(治疗脓胸)。二口服:除煎剂(大多配成复方使用)、片剂、糖浆外,尚有用于治疗乳腺炎的酒浸剂(蒲公英40克加50°白酒500毫升浸7天,过滤。日服3次,每次20~90毫升)等。三外用:蒲公英根茎研末,加凡士林调成膏剂,或用鲜草全株捣成糊剂敷于患处,治疗急性乳腺炎、颌下腺及颌下软组织炎,颈背蜂窝织炎等急性软组织炎症;用鲜蒲公英捣取汁滴耳治疗中耳炎,涂于创面治疗烫伤等;制成1%点眼液点眼,或配合菊花煎水熏洗患眼,治疗急性结膜炎、睑缘炎等;用蒲公英20~90克捣碎,加入一个鸡蛋的蛋清,搅匀,再加白糖适量,共捣成糊状,敷于患部,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等。
    ②应用范围与疗效
    临床应用蒲公英的范围较广。仅据上海市试用注射剂治疗的各种感染性疾病就达40种左右,计700余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56例,痊愈38例,有效13例;急、慢性支气管炎69例,痊愈19例,有效44例;肺炎43例,痊愈37例,有效1例;传染性肝炎97例,痊愈47例,有效19例;泌尿系痞染52例,痊愈25例,有效14例;各种外科疾患(包括疖肿、淋巴结炎、急性乳腺炎、急性胰腺炎、丹毒、阑尾炎、胆囊炎、脉管炎)184例,痊愈42例,有效31例;用于手术后预防感染39例,效果满意者33例,有效者5例;五官科炎症(包括急性和化脓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急慢性副鼻窦炎、急性耳廓软骨膜炎、牙周炎、眼结膜炎)194例,痊愈143例,有效41例;骨科炎症(包括开放性骨折炎症、骨髓炎等)12例,痊愈8例,有效2例;皮肤科炎症(多发性毛囊炎、传染性湿疹、脓疱疮、皮肤感染等)24例,痊愈23例,有效1例。其它如败血症、伤寒、胆道感染、腮腺炎、输卵管炎、附睾炎,以及肿瘤、结核等的继发感染,也有不同程度的疗效;但病例均很少,有待进一步观察。蒲公英制剂在一定程度上似可代替抗菌素使用,对某些疾病还表现出广谱抗菌素的作用;从治疗病毒性感冒、肝炎等的效果来看,可能还有抗病毒作用。
    此外,蒲公英还曾用于:一慢性胃炎:用蒲公英5钱,酒酿1食匙,水煎两次混合,早、中、晚饭后服;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用蒲公英根制成散剂,每日3次,每次5分,饭后服;三先天性血管瘤:取鲜蒲公英叶、茎的白汁,涂擦血管瘤表面,每日5~10次。
    ③副作用
    一般很少。但有个别病例静脉滴注后出现寒战、面色苍白青紫,或精神症状;部分病人服用片剂后有胃部发热感觉;服用蒲公英酒浸剂有头晕、恶心、多汗等酒性反应,少数病例出现荨麻疹,个别病例出现荨麻疹并发结合膜炎,停药后即消失。
    【名家论述】①《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乳痈属肝经,妇人经行后,肝经主事,故主妇人乳痈肿乳毒,并宜生啖之良。"
    ②《本草述》:"蒲公英,甘而微余苦,是甘平而兼有微寒者也。希雍有曰:"甘平之剂,能补肝肾。"味此一语,则知其入胃而兼入肝肾矣,不然,安能凉血、乌须发,以合于冲任之血脏乎?即是思之,则东垣所谓肾经必用者,尤当推而广之,不当止以前所主治尽之也。"
    ③《本草新编》:"蒲公英,至贱而有大功,惜世人不知用之。阳明之火,每至燎原,用白虎汤以泻火,未免太伤胃气。盖胃中之火盛,由于胃中土衰也,泻火而土愈衰矣。故用白虎汤以泻胃火,乃一时之权宜,而不可恃之为经久也。蒲公英亦泻胃火之药,但其气甚平,既能泻火,又不损土,可以长服久服而无碍。凡系阳明之火起者;俱可大剂服之,火退而胃气自生。但其泻火之力甚微,必须多用,一两,少亦五、六钱,始可散邪辅正耳。或问,蒲公英泻火,止泻阳明之火,不识各经之火,亦可尽消之乎?曰,火之最烈者,无过阳明之焰,阳明之火降,而各经余火无不尽消。蒲公英虽非各经之药,而各经之火,见蒲公英而尽伏,即谓蒲公英能消各经之火,亦无不可也。""或问,蒲公英与金银花,同是消痈化疡之物,二物毕竟孰胜?夫蒲公英止入阳明、太阴二经,而金银花则无经不入,蒲公英不可与金银花同于功用也。然金银花得蒲公英而其功更大。"
    ④《医林纂要》:"蒲公英,能化热毒,解食毒,消肿核,疗疗毒乳痈,皆泻火安土之功。通乳汁,以形用也。固齿牙,去阳明热也。人言一茎两花,高尺许,根下大如拳,旁有人形拱抱,捣汁酒和,治噎隔神效。吾所见皆一茎一花,亦鲜高及尺者,然以治噎隔,则有可得效之理也。"
    ⑤《本草求真》:"蒲公英,能入阳明胃、厥阴肝,凉血解热,故乳痈、乳岩为首重焉。缘 *** 属肝, *** 属胃,乳痈、乳岩,多因热盛血滞,用此直入二经,外敷散肿臻效,内消须同夏枯、贝母、连翘、白芷等药同治。"
    ⑥《本草正义》:"蒲公英,其性清凉,治一切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捷效。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

    提醒您:蒲公英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 逍遥子
    回复
    2023-08-01 15:15:35

    慢性脓胸的治疗原则是消除致病原因,闭合脓腔。绝大多数患者需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注意全身情况,鼓励患者多活动,增强心肺功能。补充营养,提高血浆蛋白、纠正贫血,痰量及脓液排出减少至最低水平,方可进行较大的手术。1.改进引流对于已做了引流但引流管过细,或引流管位置不合适,长期潴脓影响愈合,则应重新置管引流。如肺内或邻近器官无病变,脓胸病期不过久,部分患者可随引流的改进而获得治愈。2.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范围较大的慢性脓胸,剥除脏、壁层胸膜上的纤维板,即彻底切除脓腔壁,解除纤维包膜对肺组织的束缚和对胸壁的固定,肺可重新扩张,脓腔消失,胸廓的呼吸运动亦可得以恢复。但手术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对于病程太久、纤维组织已浸入胸膜下使脓胸壁不能从胸膜上剥除,手术损伤大、出血多,如有继发性肺组织纤维性变时,术后肺仍不能膨胀,手术就达不到预期效果。如肺内有广泛破坏性病变、结核性空洞或支气管扩张时均不宜施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因此该手术适用肺内无明显改变、胸膜增厚明显的慢性脓胸,早期进行效果最好。3.胸膜内胸廓改形术(改良Schede术)切除脓腔外侧壁的肋骨和增厚的壁层胸膜,使其余的胸壁软组织(包括肋骨膜、肋间神经血管)塌陷并与脓腔内侧壁对合,并清除脏层胸膜表面的肉芽组织,以促进脓腔消失,若脓腔较大还可利用背阔肌、前锯肌等带蒂肌瓣充填。术后放置引流管和加压包扎,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方法适用于胸膜增厚比较严重的患者。对有支气管胸膜瘘的结核性或非结核性患者应用不锈钢丝缝合瘘口,再用肋间肌加固,然后作胸膜内胸廓成形术。4.胸膜外胸廓改形术切除患侧部分肋骨和增厚的脏层胸膜纤维板,使胸壁塌陷脓腔闭合,而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胸膜增厚不太严重而肺内又有病变,如活动性结核,或作包膜剥脱后肺不能膨胀的患者。胸廓成形可造成一定的胸廓畸形,并对患侧肺功能造成长期损害,但对病期已久,肺部不易复原的慢性脓胸患者,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根治方法。5.胸膜肺切除术如慢性脓胸同时合并有肺内广泛严重病变,如有结核空洞、支气管扩张或高度狭窄等,其他手术方法还不能根治,则为施行胸膜全肺切除或胸膜肺叶切除的适应证。但此类手术较为复杂,出血多,危险性较大,手术适应证应严格掌握。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8-01 14:14:25

    胸腔积液为胸部全身疾病的一部分,病因治疗尤为重要。漏出液常在纠正病因后可吸收。渗出性胸膜炎的常见病因为结核病、恶性肿瘤和肺炎。 一、结核性胸膜炎 多数患者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满意,少量胸液一般不必抽液或仅作诊断性穿刺,胸腔穿刺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可解除肺及心、血管受压,改善呼吸,防止纤维蛋白沉着与胸膜增厚,使肺功能免受损伤。抽液后可减轻毒性症状,体温下降,有助于使被压迫的肺迅速复张。大量胸液者每周抽液2~3次,直至胸液完全吸收。每次抽液量不应超过1000ml,过快、过多抽液可使胸腔压力骤降,发生肺水肿或循环障碍。此种由抽胸液后迅速产生的肺复张后肺水肿,表现为剧咳、气促、咳大量泡沫状痰,双肺满布浊湿啰音,PaO 2 下降,X线显示肺水肿征。应立即吸氧,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利尿剂,控制入水量,严密监测病情与酸碱平衡。抽液时若发生表现为头晕、冷汗、心悸、面色苍白、脉细、四肢发凉的“胸膜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抽液,使患者平卧,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ml,密切观察病情,注意血压,防止休克。一般情况下,抽胸液后,没必要向胸腔内注入药物。 糖皮质激素可减少机体的变态反应及炎症反应,改善毒性症状,加速胸液吸收,减少胸膜粘连或胸膜增厚等后遗症。但亦有一定不良反应或导致结核播散,故应慎重掌握适应证。急性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全身毒性症状严重、胸液较多者,在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通常用泼尼松或泼尼松龙25~30mg/d,分3次口服。待体温正常、全身毒性症状减轻消退、胸液明显减少时,即应逐渐关量以至停用。停药速度不宜过快,否则易出现反跳现象,一般疗程约4~6周。 二、脓胸 脓胸是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胸膜腔感染性炎症,同时伴有外观混浊,具有脓样特性的胸腔渗出液。细菌是脓胸的最常见病原体。大多数细菌性脓胸与细菌性胸膜炎未能有效控制有关。少数脓胸可由结核菌或真菌、放线菌、奴卡菌等所致。目前感染性胸腔积液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为革兰阴性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肺炎球菌。革兰阴性杆菌中以绿脓杆菌等假单胞菌及大肠杆菌较为常见。厌氧菌作为脓胸的常见病原体亦已被广泛证实。肺炎并发的脓胸常为单一菌感染。若为肺脓肿或支气管扩张并发脓胸,则多为混合菌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真菌及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甚为常见。 急性脓胸常表现为高热、消耗状态、胸胀痛等。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引流胸腔积液及促使肺复张,恢复肺功能。针对脓胸的病原菌尽早应用有效抗菌药物,全身及胸腔内给药。引流是脓胸最基本的治疗方法,反复抽脓或闭式引流。可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然后注入适量抗生素及链激酶,使脓液变稀便于引流。少数脓胸可采用肋间开水封瓶闭式引流。对有支气管胸膜瘘者不宜冲洗胸腔,以免引起细菌播散。 慢性脓胸有胸膜增厚、胸廓塌陷、慢性消耗、杵状指(趾)等,应考虑外科胸膜剥脱术等治疗。此外,一般支持治疗亦相当重要,应给予高能量、高蛋白及含维生素的食物。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维持酸碱平衡,必要时可予少量多次输血。 三、恶性胸腔积液 恶性胸腔积液多为恶性肿瘤进展所致,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症,如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已属晚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肺内及纵隔淋巴结等病变范围。鉴于其胸液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常因大量积液的压迫引起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导致亡,故需反复胸腔穿刺抽液,但反复抽液可使蛋白丢失太多(1L胸液含蛋白40g),故治疗甚为棘手,效果不理想。为此,正确诊断恶性肿瘤及组织类型,及时进行合理有效治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全身化疗对于部分小细胞肺癌所致胸腔积液有一定疗效。纵隔淋巴结有转移者可行局部放射治疗。在抽吸胸液后,胸腔内注入包括阿霉素、顺铂、氟尿嘧啶、丝裂霉素、硝卡芒芥、博来霉素等在内的抗肿瘤药物,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有助于杀伤肿瘤细胞、减缓胸液的产生,并可以引起胸膜粘连。胸腔内注入生物免疫调节剂,是近年探索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较为成功的方法,诸如短小棒状杆菌疫苗(CP)、IL-2、干扰素β、干扰素γ、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等,可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强淋巴细胞局部浸润及活性,并使胸膜粘连。为闭锁胸膜腔,可用胸腔插管将胸液引流完后,注入胸膜粘连剂,如四环素、红霉素、滑石粉,使两层胸膜发生粘连,以避免胸液的再度形成,若同时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及地塞米松,可减轻疼痛及发热等不良反应。虽经上述多种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预后不良。

嗳气胸口闷痛吃什么中成药

结核性胸膜炎用什么中药方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