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看结核性胸膜炎症状怎样
中医看结核性胸膜炎症状怎样
最佳回答
如果出现了结核性胸膜炎的这种疾病,需要使用中药对于结核性胸膜炎进行治疗,可以选择口服月华丸进行治疗,但是疗效一般的情况下并没有抗结核药物更为明确。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武汉-严**
回复胸膜炎最常见的症状为胸痛。胸痛常突然出现,程度差异较大,可为不明确的不适或严重的刺痛,可仅在患者深呼吸或咳嗽时出现,亦可持续存在并因深呼吸或咳嗽而加剧。胸痛为壁层胸膜的炎症所致,通常出现于正对炎症部位的胸壁。亦可表现为腹部、颈部或肩部的牵涉痛 。胸膜炎
由于深呼吸可致疼痛,故常引起呼吸浅快,患侧肌肉运动较对侧为弱。如果发生大量积聚,可致两层胸膜相互分离,则胸痛可消失。大量胸腔积液可致呼吸时单侧或双侧肺扩张受限,发生呼吸困难。 这个胸膜炎的治疗是很主要的,只有能正确的辩证治疗,对这下药,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的。像椒目葶苈汤就是不错的办法的
-
匿名用户
回复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概述4疾病名称5英文名称6分类7ICD号8流行病学9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10发病机制11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12结核性胸膜炎的并发症13实验室检查14辅助检查 14.1胸膜活检14.2X线检查 14.2.1叶间积液14.2.2肺下积液14.2.3包裹性积液14.2.4纵隔积液 14.3超声波检查 15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16鉴别诊断 16.1细菌性肺炎16.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16.3恶性胸腔积液 17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 17.1一般治疗17.2胸腔穿刺抽液17.3抗结核药物治疗 18预后19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 19.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19.2普及卡介苗接种19.3预防性化疗 20相关药品21相关检查附:1结核性胸膜炎相关药物 1拼音
jié hé xìng xiōng mó yán
2英文参考tuberculous pleurisy
3概述当肺部炎症累及胸膜时引起的胸膜炎症称为胸膜炎。在某些情况下胸膜炎是通过血行感染而致病的,也有部分是与机体的变态反应有关。因机体反应性不同,临床可出现干性和渗出性胸膜炎两种状况。
胸膜炎可由一般的细菌感染或特殊的细菌感染引起,常常伴有胸腔积液。由于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感染引起的胸腔积液称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parapneumoniceffusion);需行胸腔内插管引流治疗的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称为复杂性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plicated parapneumonic effusion)。胸膜炎常为单侧,双侧者常提示为血行播散性结核所致。积液少量至中等量,由于结核性胸膜炎渗液中的蛋白质较高,易引起胸膜粘连及肥厚。
结核性胸膜炎须与细菌性肺炎和胸膜炎,以及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
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抽取胸液和抗结核治疗。其化疗原则与化疗方法和活动性结核相同。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预后多良好,如病程迁延常至胸膜粘连、包裹,造成营养不良等,影响预后。
4疾病名称结核性胸膜炎
5英文名称tuberculous pleurisy
6分类呼吸科 > 胸膜疾病 > 胸膜炎
7ICD号A15.9
8流行病学结核性胸膜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于青壮年时期最多见。在美国,类肺炎性胸腔积液为胸膜炎的主要病因,结核性胸膜炎每年仅1000例左右。艾滋病患者也常发生结核感染,但发生胸膜炎并不多见,主要是其免疫系统受损所致。在我国,结核性胸膜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胸膜炎,约占渗出性胸腔积液的54.8%。大约每30例肺结核中有1例是结核性胸膜炎,国内报道结核性胸膜炎占肺结核4.7%~17.6%。
9结核性胸膜炎的病因原发性结核病是结核杆菌首次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疾病。结核杆菌有4型:人型、牛型、鸟型和鼠型。而对人体有致病力者为人型结核杆菌和牛型结核杆菌。我国小儿结核病大多数由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结核杆菌的抵抗力较强,除有耐酸、耐堿、耐酒精的特性外,对于冷、热、干燥、光线以及化学物质等都有较强的耐受力。湿热对结核菌的杀菌力较强,在65℃ 30min,70℃ 10min,80℃ 5min即可杀死。干热杀菌力较差,干热100℃需20min以上才能杀死,因此干热杀菌,温度需高、时间需长。痰内的结核菌在直接太阳光下2h内被杀死,而紫外线仅需10min。相反在阴暗处可存活数月之久。痰液内的结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则需24h方能生效。
10发病机制引起结核性胸膜炎的途径有:
①肺门淋巴结核的细菌经淋巴管逆流至胸膜;
②邻近胸膜的肺结核病灶破溃,使结核杆菌或结核感染的产物直接进入胸膜腔内;
③急性或亚急性血行播散性结核引致胸膜炎;
④机体的变应性较高,胸膜对结核毒素出现高度反应引起渗出;
⑤胸椎结核和肋骨结核向胸膜腔溃破。
以往认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系胸膜对结核毒素过敏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针式胸膜活检或胸腔镜活检已经证实80%结核性胸膜炎壁层胸膜有典型的结核病理改变。因此,结核杆菌直接感染胸膜是结核性胸膜炎的主要发病机制。
早期胸膜充血,白细胞浸润,随后为淋巴细胞浸润占优势。胸膜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继而出现浆液性渗出。由于大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可形成包裹性胸腔积液或广泛胸膜增厚。胸膜常有结核结节形成。
11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表现大多数结核性胸膜炎是急性起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结核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胸腔积液所致的局部症状。结核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畏寒、出汗、乏力、食欲不振、盗汗。局部症状有胸痛、干咳和呼吸困难。胸痛多位于胸廓呼吸运动幅度最大的腋前线或腋后线下方,呈锐痛,随深呼吸或咳嗽而加重。由于胸腔内积液逐渐增多,几天后胸痛逐渐减轻或消失。积液对胸膜的 *** 可引起反射性干咳, *** 转动时更为明显。积液量少时仅有胸闷、气促,大量积液压迫肺、心和纵隔,则可发生呼吸困难。积液产生和聚集越快、越多,呼吸困难越明显,甚至可有端坐呼吸和发绀。
体征与积液量和积聚部位有关。积液量少者或叶间胸膜积液的胸部体征不明显,或早期可听到胸膜摩擦音。积液中等量以上者患侧胸廓稍凸,肋间隙饱满,呼吸运动受限。气管、纵隔和心脏向健侧移位。患侧语音震颤减弱或消失,叩诊浊音或实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语音传导减弱。由于接近胸腔积液上界的肺被压缩,在该部听诊时可发现呼吸音不减弱反而增强。如有胸膜粘连与胸膜增厚时,可见患侧胸廓下陷,肋间隙变窄,呼吸运动受限,语音震颤增强,叩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干性胸膜炎患侧呼吸运动受限,局部有压痛,可触及胸膜摩擦感,听诊有胸膜摩擦音。
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时,患侧胸廓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动度、语颤减弱,气管和心脏向健侧移位,液平面以下扣诊浊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液平面上方可有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偶有小水泡音。右侧胸腔积液时肝浊音界消失。如有胸膜粘连肥厚局部胸廓下陷,呼吸运动受限扣诊浊音,呼吸音减弱。
12结核性胸膜炎的并发症结核性胸膜炎可形成叶间胸膜炎、纵隔胸膜炎,包裹性积液和肺底积液等。
13实验室检查结核性胸膜炎初期,血中白细胞总数可增高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占优势,尔后白细胞计数正常,并转为淋巴细胞为主。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胸液外观多呈草黄色,透明或微浊,或呈毛玻璃状。少数胸液可呈黄色、深黄色、浆液血性乃至血性。比重1.018以上,Rivalta试验阳性。pH约7.00~7.30。有核细胞数(0.1~2.0)×109/L,急性期以中性粒细胞占优势,而后以淋巴细胞占优势。蛋白定量30g/L以上,如大于50g/L,更支持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葡萄糖含量<3.4mmol/L,乳酸脱氢酶(LDH)>200U/L,腺苷脱氨酶(ADA)>45U/L,干扰素γ>3.7μ/ml。癌胚抗原 (CEA)<20μg/L,流式细胞术细胞呈多倍体。目前有报道测定胸腔积液的结核性抗原和抗体,虽然结核性胸膜炎者其胸腔积液的浓度明显高于非结核性者,但特异性不高,限制其临床应用。胸腔积液的结核杆菌阳性率低于25%,如采用胸腔积液离心沉淀后涂片、胸腔积液或胸膜组织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可以提高阳性率。胸腔积液间皮细胞计数<5%。
14辅助检查14.1胸膜活检针刺胸膜活检是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重要手段。活检的胸膜组织除了可行病理检查外,还可行结核菌的培养。如壁层胸膜肉芽肿改变提示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虽然其他的疾病如真菌性疾病、结节病、土拉菌病(tuaremia)和风湿性胸膜炎均可有肉芽肿病变,但95%以上的胸膜肉芽肿病变系结核性胸膜炎。如胸膜活检未能发现肉芽肿病变,活检标本应该做抗酸染色,因为偶然在标本中可发现结核杆菌。第1次胸膜活检可发现60%的结核肉芽肿改变,活检3次则为80%左右。如活检标本培养加上显微镜检查,结核的诊断阳性率为90%。也可用胸腔镜行直视下胸膜活检,阳性率更高。
14.2X线检查胸腔积液在300ml以下时,后前位X线胸片可能无阳性发现。少量积液时肋膈角变钝,积液量多在500ml以上,仰卧位透视观察,由于积聚于胸腔下部的液体散开,复见锐利的肋膈角。也可患侧卧位摄片,可见肺外侧密度增高的条状影。中等量积液表现为胸腔下部均匀的密度增高阴影,膈影被遮盖,积液呈上缘外侧高,内侧低的弧形阴影。大量胸腔积液时,肺野大部呈均匀浓密阴影,膈影被遮盖,纵隔向健侧移位。
干性胸膜炎患侧仅肋膈角变顿,渗出性胸膜炎中等量以上积液可见大片均匀致密影,其上缘呈从外上向内下的弧形,肋膈角消失,膈影及心影不清。大量积液时纵膈向健侧移位,肋间隙变宽,膈肌下降。
结核性胸腔积液有些可表现为特殊类型,常见的有:
14.2.1(1)叶间积液液体积聚于一个或多个叶间隙内。表现为边缘锐利的梭形阴影或圆形阴影,在侧位胸片上显示积液位置与叶间隙有关。
14.2.2(2)肺下积液液体主要积聚于肺底与膈肌之间,常与肋胸膜腔积液同时存在。直立位时,表现为患侧膈影增高,膈顶点由正常的内1/3处移到外1/3处,中部较平坦。左侧肺底积液表现为膈影与胃泡之间的距离增大,患侧肋膈角变钝。如怀疑肺下积液,嘱患者患侧卧位20min后作胸透或胸片检查,此时液体散开,患侧肺外缘呈带状阴影,并显出膈肌影。带状阴影越厚,积液越多。
14.2.3(3)包裹性积液系胸膜粘连形成的局限性胸腔积液。肋胸膜腔包裹性积液常发生于下部的后外侧壁,少数可发生在前胸壁。X线征象直立位或适当倾斜位时可显示底边贴附于胸壁,内缘向肺野凸出的边界锐利、密度均匀的梭形或椭圆形阴影,阴影边缘与胸壁呈钝角。
14.2.4(4)纵隔积液系纵隔胸膜腔的积液。前纵隔积液表现为沿心脏及大血管边沿的阴影,右前上纵隔积液阴影颇似胸腺阴影或右上肺不张阴影。取右侧卧位,左前斜30°位置20~30min后,摄该 *** 的后前位胸片,显示上纵隔阴影明显增宽。前下纵隔积液须与心脏增大阴影或心包积液相鉴别。后纵隔积液表现为沿脊柱的三角形或带状阴影。
14.3超声波检查超声探测胸腔积液的灵敏度高,定位准确,并可估计胸腔积液的深度和积液量,提示胸腔穿刺部位。亦可以和胸膜增厚进行鉴别。
15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临床表现,结核性胸膜炎一般可确诊。临床表现主要为中度发热、初起胸痛以后减轻、呼吸困难。体格检查、X线检查及超声波检查可作出胸液的诊断。诊断性胸腔穿刺、胸液的常规检查、生化检查和细菌培养等为诊断的必要措施,这些措施可对75%的胸液病因作出诊断。
16鉴别诊断干性胸膜炎应与肋间神经痛、流行性肌痛相鉴别。渗出性胸膜炎要与风湿性疾病和恶性肿瘤引起的胸腔积液相鉴别。
结核性胸膜炎须与细菌性肺炎和胸膜炎,以及恶性胸腔积液进行鉴别。
16.1细菌性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的急性期常有发热、胸痛、咳嗽、气促,血白细胞增多,胸片X线表现高密度均匀阴影,易误诊为肺炎。但肺炎时咳嗽多有痰,常呈铁锈色痰。肺部为实变体征,痰涂片或培养常可发现致病菌。结核性胸膜炎则以干咳为主,胸部为积液体征,PPD试验可阳性。
16.2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发生于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支气管扩张伴有胸腔积液者,患者多有肺部病变的病史,积液量不多,见于病变的同侧。胸液白细胞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胸液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
16.3恶性胸腔积液肺部恶性肿瘤、乳腺癌、淋巴瘤的胸膜直接侵犯或转移、胸膜间皮瘤等均可产生胸腔积液,而以肺部肿瘤伴发胸腔积液最为常见。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肿瘤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要点见表1。结核性胸膜炎有时须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胸膜炎、类风湿性胸膜炎等伴有胸腔积液者鉴别,这些疾病均有各自的临床特点,鉴别不难。
17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抽取胸液和抗结核治疗。其化疗原则与化疗方法和活动性结核相同。
17.1一般治疗体温38℃以上可卧床休息,一般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可以适当起床活动。总的休息时间大约以体温恢复正常,胸液消失后仍须持续2~3个月。
17.2胸腔穿刺抽液由于结核性胸膜炎胸液蛋白含量和纤维蛋白含量高,容易引起胸膜粘连,故原则上应尽快抽尽胸腔内积液,每周2~3次。首次抽液不要超过700ml,以后每次抽取量约1000ml,最多不要超过1500ml。如抽液过多、过快,可由于胸腔内压力骤降发生复张后肺水肿和循环衰竭。若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脉搏细弱、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等反应,立即停止抽液,皮下注射0.5%肾上腺素0.5ml,同时静脉内注射地塞米松5~10mg,保留静脉输液导管,直至症状消失。如发生肺复张后肺水肿,应进行相应的抢救。
胸腔抽液有以下作用:
①减轻中毒症状,加速退热。
②解除肺脏和心脏血管受压,改善呼吸及循环功能。
③防止纤维蛋白沉着所致胸膜粘连肥厚。目前也有学者主张早期大量抽液或胸腔插管引流可减少胸膜增厚和胸膜粘连等并发症。
17.3抗结核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链霉素(SM)、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或链霉素(SM)、异烟肼(INH)、乙胺丁醇(EMB)联合治疗结核性胸膜炎。链霉素(SM)0.75~1.0g/d,肌内注射,疗程2~3个月。异烟肼(INH)0.3g/d,顿服,利福平(RFP) 0.45~0.6g/d,顿服,乙胺丁醇(EMB) 0.75g/d,顿服,上述口服药物均连续服用1.0~1.5年。治疗过程必须注意抗结核药物的副作用,如听力的变化、视觉的变化和肝功能等,发生时应根据情况减量或停用。
结核性胸膜炎不主张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因为有许多副作用。当大量胸腔积液、吸收不满意或结核中毒症状严重时可用泼尼松30mg/d,至胸液明显减少或中毒症状减轻时每周减少5~10mg,一般4~6周停药。减药太快或用药时间太短,容易产生胸液或毒性症状的反跳。
胸腔内注射抗结核药物或皮质激素没有肯定意义。抗结核药物在胸液的浓度已经足够,胸腔内注射药物对胸液的吸收及预防胸膜增厚与不用药物者没有显著差异。
18预后对结核性胸膜炎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预后多良好,如病程迁延常至胸膜粘连、包裹,造成营养不良等,影响预后。
19结核性胸膜炎的预防19.1控制传染源,减少传染机会结核菌涂片阳性病人是结核主要传染源,早期发现和合理治疗涂片阳性结核病人,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婴幼儿患活动性结核,其家庭成员应作详细检查(摄胸片、PPD等)。对小学和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能有效地减少感染结核的机会。
19.2普及卡介苗接种实践证明,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小儿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卡介苗为法国医师Calmette和Guerin在1921年所发明,故又称B.C.G,我国规定在新生儿期接种卡介苗,按规定卡介苗接种于左上臂三角肌上端,皮内注射,剂量为0.05mg/次。划痕法现已很少采用。卫生部1997年通知取消7岁和12岁的卡介苗复种计划。但必要时,对该年龄结素试验阴性儿童仍可给予复种。新生儿期卡介苗可与乙肝疫苗分手臂同天注射。
接种卡介苗禁忌证:阳性结素反应;湿疹或皮肤病患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1个月);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症或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患者。
19.3预防性化疗主要用于下列对象:
(1)3岁以下婴幼儿未接种过卡介苗而结素试验阳性者。
(2)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多系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
(3)结素试验新近由阴性转为阳性者。
(4)结素试验呈强阳性反应者。
(5)结素试验阳性需较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者。
20相关药品苯酚、葡萄糖、腺苷、干扰素、肾上腺素、地塞米松、链霉素、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泼尼松
21相关检查白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干扰素
结核性胸膜炎相关药物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
-
宁吉儿
回复1、结核性胸膜炎一般急性起病,症状轻重不一。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热、盗汗、乏力、胃纳差等全身不适,胸痛、干咳以及咳嗽、局部针刺样胸痛等。
2、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早期主要为轻中度发热、刺激性咳嗽和胸痛。疼痛与呼吸有关,于深呼吸或咳嗽加重时,暂停呼吸可减轻,患者被迫浅呼吸以减轻疼痛。多发生于胸廓扩张度最大的部位,如腋侧胸下部及季肋部。累及膈胸膜时,可放射至颈、肩或上腹部。疼痛的程度不一,其性质视患者的痛阈和个体差异而定。疼痛性质多为剧烈尖锐的针刺样疼痛,于深呼吸时加重。浅吸气、平卧或向患侧卧位,胸廓的扩张度减低,胸痛可减轻。
3、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胸痛减轻,但胸闷、气急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呈端坐呼吸。
4、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腔积液增多时可有气促、心悸,而局部胸痛可减轻或消失。少量积液时无明显体征,中或大量积液时,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消失,叩诊呈浊音或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纵膈均可移向健侧。
-
xuzhujun728
回复胸膜炎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膜壁层和脏层的炎症。大多为继发于肺部和胸部的病变,也可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临床上胸膜炎有多种类型,以结核性胸膜炎最为常见。本病属中医“咳嗽、悬饮、肋痛”范畴。 1)临床表现 1.病情轻者无症状。 2.主要临床表现为胸痛、咳嗽、胸闷、气急,甚则呼吸困难,感染性胸膜炎或胸腔积液继发感染时,町有恶寒、发热。 3.不同病因所致的胸膜炎可伴有相应疾病的临床表现。 2)诊断检查 1.一般分为以下十型: ① 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干性胸膜炎”,胸膜局部渗出少量纤维蛋白而无胸腔积液。多由肺部炎症蔓延至胸膜所致,多数无症状,少数病人有局限性针刺样痛。 ② 浆液纤维蛋白性胸膜炎:即“渗出性胸膜炎”,为浆液和纤维蛋白渗出积聚于胸腔内,常由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肿瘤性胸膜炎所致。胸痛气急为主要表现。 ③ 结核性胸膜炎:由结核菌从原发综合征的淋巴结经淋巴管到达胸膜,或胸膜下的结核病灶蔓延至胸膜所致。临床主要有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胸。常有胸痛,气急及结核中毒症状。 ④ 肿瘤性胸膜炎;由胸内或胸外癌肿,直接侵犯或转移至胸膜所致。主要表现为胸闷、进行性呼吸困难,并伴原发病灶的相应症状。 ⑤ 化脓性胸膜炎:多由肺、食道、腹部感染等蔓延至胸膜所致。表现为恶寒、高热、胸痛、咳嗽和咯吐脓痰。 ⑥ 真菌性胸膜炎:多由放线菌、白色念球菌累及胸膜所致。 ⑦ 结缔组织病胸膜炎: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以胸痛、气急及原发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 ⑧ 胆固醇性胸膜炎;为胸液中含有大量的游离胆固醇结晶,可能与脂肪代谢障碍有关,临床症状轻微。 ⑨ 乳糜胸:为胸液中含淋巴乳糜,多因肿瘤、淋巴结结核、丝虫病肉芽肿压迫或损伤胸导管和乳糜池所致。胸闷、气急为主要表现。 ⑩ 血胸:是指明显的胸腔内出血。是由于自发性气胸、含血管的胸膜黏连撕裂、或出血性胰腺炎等病因所致。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甚至休克等症状。 2.查体:干性胸膜炎:呼吸运动受限,局部压痛,呼吸音减弱,可闻及胸膜摩擦音。渗出性胸膜炎:积液量多时患侧呼吸运动受限,甚则强迫体位,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胸廓饱满,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实音,语颤、呼吸减弱或消失。 3.x线检查:于性胸膜炎病变局限者可无明显变化。胸腔积液较少时,见肋隔角模糊变钝。胸腔积液较多时,可见肺下野密度增加,阴影上缘自腋下向内下方呈弧形分布。 4.超声波检查:可发现透声良好的液性暗区,可提示穿刺的范围、部位、深度。 5.实验室检查: ① 胸腔积液常规、生化、培养可判断积液的性质,及发现结核菌或其他致病菌。 ② 结核菌素试验及结核杆菌抗体阳性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③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增高,血沉常加快。 6.本病应注意与支气管肺癌胸膜转移及肝、肾、心脏疾病所致的胸腔积液相鉴别。 3)一般治疗 1.西医: ① 抗生素治疗 A. 抗结核药物治疗:适用于结核性干性或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异烟肼每日300毫克、或利福平每日坝毫克、或乙胺丁醇每日0.75--1克,一次顿服,连续服药3个月。链霉素每日0.75--1克,肌注,1--2月,与口服药交替使用,总计疗程6--9月。 B. 非结核性胸膜炎:应针对原发病(如感染、肿瘤等)选择相应的药物治疗。 C. 化脓性胸膜炎或结核性脓胸伴感染者:青霉素C每日160--320万单位,分4次肌注,并可于胸腔内再加注807单位。 ② 缓解疼痛:口服阿司匹林0.6克或消炎痛50毫克,每日3次,或可待因15--30毫克,每日3次。 ③ 胸腔穿刺抽液:适用于渗出性胸膜炎胸腔大量积液,有明显呼吸困难,或积液久治仍不吸收者。每次抽液量不宜超过1000毫升,每周2--3次。 ④ 激素治疗:与抗结核药物联用,对消除全身毒性症状,促进积液吸收,防止胸膜增厚黏连,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可用强的松15--30毫克,分3次口服,待全身症状改善,积液明显吸收减少时,可逐渐减量,一般用药4--6周。 2.中医: ① 邪犯胸肺:恶寒发热,咳嗽痰少,胸胁刺痛,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数。 取瓜蒌、猫瓜草各30克,柴胡、赤白芍各15克,黄芩、半夏、枳壳、桔梗、桑白皮各10克,甘草6克。 本方和解清热,理气通络。 ② 饮停胸胁:咳唾引痛,呼吸困难,咳逆喘息不能乎卧,舌苔白腻,脉沉弦。 用百部30克,瓜萎、茯苓各15克,葶苈子11克,桑白皮、苏于、陈皮、半夏、椒目、薤白、橘红各10克,甘草6克。 本方逐水祛饮。 ③ 痰淤互结:胸痛胸闷,呼吸不畅,迁延经久不已,舌紫暗、苔白,脉弦。 取意苡仁30克,瓜蒌、赤芍、茯苓各15克,旋复花、苏于、杏仁、半夏、香附、陈皮、枳壳、路路通各10克,制乳没各6克(包煎)。 本方化痰活血,理气和络。 ④ 阴虚内热:呛咳少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形体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 用沙参、麦冬、玉竹、花粉、百部各15克,太子参13克,桑白皮、地骨皮、功劳叶、银柴胡、广郁金、杏仁各10克,川贝粉6克(冲服)。 本方滋阴清热。 4)预防调养 l. 注意休息,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2. 治疗应坚持、彻底。 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采纳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