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烟雾病吃中药可以吗

时间: 阅读:8099

烟雾病吃中药可以吗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3-07-31 04:59:07

你好,烟雾病吃中药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够治愈。烟雾病,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治疗或者是根据烟雾病的程度定期观察。烟雾病是血管畸形的一种疾病,一般情况下是先天性的,中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缓解不适的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31 07:07:34

    脑血管瘤出血是脑血管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多由高血压引起。而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头痛的程度与血压的高低有关。血压突然上升时,头痛剧烈;血压正常时,头痛自然缓解。因此,头痛可以作为血压高低的“晴雨表”。如果高血压病人头痛的程度突然加剧,而且伴有血压突然升高,常常是脑出血的先兆。据报道,80%~90%的脑出血病人都是以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其头痛的原因,是由于血液直接刺激脑膜和脑的疼痛结构所引起的。同时,脑出血还往往导致颅内压增高,颅内血管和神经受到压迫和牵拉,也可使头痛加重。
    头痛还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突出症状。因为颅内动脉和血管畸形突然破裂,使大量血液流入到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脑膜而引起剧烈头痛。头痛部位以枕部为主,低头时加重。头痛严重时伴有呕吐。头痛减轻,提示症状好转。如果头痛又突然加重,往往是再出血的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抢救治疗。
    不仅出血性脑血管病可引起头痛,而脑动脉硬化,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等缺血性脑血管病,也可引起病变局部疼痛,只是比较少见,痛的程度较轻,一般不伴有呕吐。
    可见,头痛是脑血管病的常见症状,而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病人,一旦出现剧烈头痛要高度警惕脑血管病的发生。

    正常的意识状态依赖于脑组织的正常结构和机能完整。而昏迷则是脑部受到严重而广泛损害的结果,是病情危重的表现。脑血管病引起昏迷者,常见于脑出血和大面积脑梗塞,多由于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受到压迫和损害而引起。
    昏迷按其程度的深浅,通常分为浅昏迷和深昏迷两种。
    (1)浅昏迷 在行为上无反应,只有在较强的刺激下才能被唤醒,停止刺激,患者又回到无反应状态。但瞳孔无变化,各种反射均存在,生命体征稳定。
    (2)深昏迷 为病理性无意识状态,对外界任何刺激均无反应。各种反射,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都消失了。四肢肌肉松弛,呼吸不规则,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仅有呼吸和心跳。出现这种情况,常常危及生命,医生和家属应全力抢救。
    昏迷病人能否清醒过来,是否还可以抢救?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
    (1)取决于疾病的性质。一般而言,脑梗塞引起的昏迷时间多较短暂,而脑出血引起的昏迷持续时间较长,常危及生命。
    (2)取决于出血的多少、速度和部位。若出血量大而快,血液流入侧脑室、中脑、桥脑,则昏迷重、预后差;反之,若出血量少而慢,位于大脑半球的白质,则昏迷较轻,预后良好。
    (3)取决于病人的年龄和体质情况。患有相同的疾病,用同样的治疗方法,年龄较小者清醒较快;年老体弱者恢复较慢。因此,对后者更应积极治疗。
    昏迷是病重的标志,但并不意味着所有昏迷病人都必定死亡。实践证明,很多昏迷病人,经过正确及时的抢救,仍可使其清醒,因此,对昏迷病人应全力抢救。

    脑血管病是指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从而引起颅内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的一组疾病。临床上常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和偏瘫为主要表现。
    脑血管病按其进程,可分为急性脑血管病(中风)和慢性脑血管病两种。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慢性脑血管病包括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病性痴呆、脑动脉盗血综合征、帕金森氏病等。我们通常所说的脑血管病,一般指的是急性脑血管病,发病急,常危及人的生命,因此,也易引起人们的重视。而慢性脑血管病病程长,易被人忽视。
    脑血管病按其性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较多见,约占全部脑血管病人的70%~80%,是由于脑动脉硬化等原因,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血流减少或完全阻塞,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脑组织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另一类是出血性脑血管病,多由长期高血压、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等因素所致。由于血管破裂,血液溢出,压迫脑组织,血液循环受阻,病人常表现脑压增高、神志不清等症状。这类病人约占脑血管病的20%~30%左右。
    此外,70年代以来,由于CT和核磁共振的广泛应用,临床上又发现一些出血和梗塞并存的脑血管病,即混合性脑卒中,这种病,有人报道占同期各种脑血管病住院人数的2.67%。其病因和发病机理迄今尚不完全清楚,多认为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重要原因,并与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据国内外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血管病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常见病。据北京市1994年统计资料表明,脑血管病发病率居首位。脑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据我国1991年统计资料报道,每年脑卒中发病数达150万之众,是许多地区人口死亡的第一位原因。
    脑血管病不仅死亡率高,残废率也很高。一部分病人病情危重,经抢救脱险后遗有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失语或痴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二) 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 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2)糖尿病;(3)冠心病;(4) 家庭倾向,等等。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家庭发病率高的特点,是家庭急救的重点。
    脑血管病通常分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和出血性脑血管病两大类。
    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又叫小中风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 ,其病因与脑动脉硬化有关,是脑组织短暂性、缺血性、局灶性损害所致的功能障碍。(2) 脑血栓形成,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各种动脉炎、外伤及其他物理因素、血液病引起脑血管局部病变形成的血凝块堵塞而发病。(3)脑栓塞,可有多种疾病所产生的栓子进入血液,阻塞脑部血管而诱发。临床上以心脏疾病为最常见的原因;其次是骨折、或外伤后脂肪入血;虫卵或细菌感染;气胸等空气入血,静脉炎形成的栓子等因素,栓塞了脑血管所致。
    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1)脑出血,系指脑实质血管破裂出血,不包括外伤性脑出血。多由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肿瘤等引起。(2)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表面和脑底部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常见原因有动脉瘤破裂、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等。
    据国外统计资料,脑血管病以缺血性为多见,脑梗塞占59.2%~85%,脑出血除日本外,一般在20%以下。我国1984年农村调查新发完全性卒中28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占3.9%,脑出血占44.6%,脑血栓占46.4%,脑栓塞占2.5%,难以分型者占2.9%。从上述资料可以看出,我国与外国情况不同,脑梗塞虽然发病率较多见,但脑出血所占比例为44.6%,显然比国外高,其原因尚待进一步探讨。
    脑血管病可有诸多因素引起,最常见的除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及气候异常外,目前,还发现一些药物,如降压药、镇静剂、利尿剂等,也是诱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因素。
    (1)降压药 脑组织的血流量主要是靠血压来维持,若使用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服用降压药剂量过大,致使血压骤然大幅度下降,从而影响了大脑血液供应,脑部血流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睡前更应忌服大剂量降压药。人在入睡后机体大部分处于休息状态,新陈代谢减慢,血压也相对降低,若再服用大量降压药,势必会使血压更低,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血流缓慢,血粘度增加,瘀积在脑血管形成血栓,而发生脑血管病。
    (2)镇静药 一些作用较强的镇静药,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硫酸镁等,也可使血压在短期内急剧下降,使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导致脑血栓形成。
    (3)止血药 一般中老年多伴有血管硬化,血脂偏高,血粘滞性增加。若使用大剂量止血药,如安络血、止血芳酸等,可增加血液的凝固性,使血液缓慢,促使脑血栓形成。
    (4)利尿药 中老年人应用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由于大量利尿,失水过多,血液浓缩,粘滞性增加,也易形成脑血栓;同样道理,发烧时过量使用阿斯匹林、复方氨基比林等发汗退热剂,或过量使用中药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剂时,均可致大量出汗,乃至失水过多而发生脑血管病。
    (5)避孕药 据报道,一些避孕药能增加血液的凝固性。口服避孕药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高于对照组5~8倍,其服药到发病的时间最短者数天,长者5年,故在服用避孕药的过程中,应经常进行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异常者应停药,对有脑血栓形成倾向的人,则应停用避孕药。
    (6)抗心律失常药 服用剂量过大或静滴速度过快,可使血压下降,传导阻滞,心动过缓,促使脑血栓形成。
    可见,药物引起的脑血管病不可忽视,而老年人在使用上述药物时,更应慎重。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切忌血压骤降,强烈镇静,大量利尿,发汗过度,以及过量使用止血剂,以预防药物引起脑血管病。
    核磁共振诊断急性脑血管病较头颅CT 有哪些优点?
    (1)核磁共振主要靠氢原子核成像,对梗塞区水肿的改变较敏感,故可较早地显示梗塞灶。一般在发病后1~2小时,作核磁共振检查,就可显示信号较强的病变特征。而CT却往往需等24小时才能显影,过早检查常为阴性。
    (2)核磁共振对腔隙性脑梗塞显示优于CT。CT只能进行横断面扫描,核磁共振不但能从横断面上,还能从矢状面、冠状面上显示病变,所以,对于在10毫米以下的腔隙性脑梗塞CT往往无能为力,而核磁共振对直径2毫米以下的病灶即可显示。
    (3)CT难以显示后颅窝,尤其是脑干病变,而核磁共振对检查后颅窝的脑梗塞,具有重要意义,正好填补了CT的不足。
    (4)对脑出血伴梗塞的病灶,核磁共振比CT灵敏度高。
    (5)在脑出血的亚急性期,CT呈现等密度或低密度影,诊断困难;而核磁共振可显示血肿特征性形态。
    (6)对于脑动脉瘤和血管畸形,核磁共振诊断高于CT。CT需要靠注射碘剂方能显示,而核磁共振不仅能清楚地显示病变的部位和范围,而且不需要注射药物显示,这给显影剂过敏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7) CT是利用X线成像,对人体有一定损害,核磁共振是利用电磁场成像,对人体不产生不良反应。
    总之,可以这样认为,核磁共振对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较敏感,不仅发现病灶早,而且对小梗塞灶,尤其对脑干和小脑梗塞灶的诊断,是CT不能替代的。但CT对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较敏感,而且较省时省钱,尤其是对意识障碍者更为适用。
    脑血管病人由于唾液分泌减少,唾液粘稠或因面瘫残渣易在病变侧面颊内停留,常导致细菌或霉菌感染,而发生口腔溃疡、腮腺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因此,应注意口腔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护理方法: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并用冷开水、1%双氧水、0.2%呋喃西林液或3%硼酸溶液作口腔擦洗。同时注意面瘫侧颊部粘膜的清洁,以免食物残渣滞留而发生口腔感染。
    如有口腔粘膜糜烂,可用1%龙胆紫涂抹,或用冰硼散、锡类散涂抹。口唇干裂可涂甘油或防裂油。如口腔粘膜及舌面上有片状或点状的白膜,提示霉菌感染,可轻轻拭去白沫,露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再涂上制霉菌素甘油或制霉菌素麻油。此药可自己制作,将制霉菌素片压成粉状,拌在甘油或麻油中即成。
    有假牙的患者,每次吃过饭,要将假牙取下,用牙刷刷干净,待口腔清洁后,再带上,以免挂带食物。
    吞咽困难留置鼻饲管者,也必须注意口腔卫生,一般每日应清洁口腔两次。
    昏迷是意识障碍的严重阶段,也是病情严重的信号。表现为对各种刺激失去正常反应。多数病人伴有大小便失禁,是最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阶段,所以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是使病人转危为安的重要一环。对脑血管病人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
    (1)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尤其是出出血性脑血管病人,头部略抬高,呕吐时头取侧位,可防止吸入性肺炎。
    (2)昏迷病人加用床档,以防坠床,剪短指甲,去除头发夹,以免损伤皮肤,取下假牙,可防止其误入气管或吞入胃内。
    (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应注意意识,瞳孔、呼吸、脉搏,血压的变化。例如,病人血压急骤上升,脉搏缓慢和呼吸加深,多为脑疝的早期症状;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表示病情十分严重。护理人员应将病情及时向医生汇报,以便采取抢救措施。
    (4)昏迷病人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又因脑血管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脑缺氧,故应给予氧气吸入,并注意鼻导管通畅。
    (5)做好口腔护理,昏迷病人常张口呼吸,可经常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口腔,每日2~3次,并用二层湿纱布敷于口鼻部,以湿润吸入的空气,口唇干裂者可?F8ED?石腊油。
    (6)昏迷病人眼睑常闭合不全,角膜可因干燥而发生溃疡,可定时冲洗点眼药或?F8 ED?眼药膏保护,也可用浸过生理盐水的无菌纱布遮盖眼部。
    (7)为保证昏迷病人的营养和水分的摄取,可给予鼻饲,即将鼻导管插入胃内。脑出血病人2 ~3天后可给予鼻饲,并记录每天液体出入量,以便了解液体是否平衡。最初几天入液量应控制在2000毫升左右,以免加重脑水肿。
    (8)应保持大便通畅,有尿潴留或尿失禁的病人,应留置导尿管,同时,避免尿液浸渍皮肤。大便秘结者,应定期通便,但脑出血病人急性期,有颅内压增高者,不宜灌肠。
    (9)注意皮肤护理,要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更换体位,用50%酒精,滑石粉?F8ED?擦皮肤和按摩受压部位,以防止褥疮发生。
    (10)高热昏迷者,头部应给予冰帽或冰袋冷敷,或冷毛巾进行降温。降温可降低脑的基础代谢,减少脑耗氧量,并有降低颅内压作用。
    发生脑血管病后,除应及时请医生诊治外,而家庭护理也是治疗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那么,家庭护理应做些什么呢?
    (1)家属要多方耐心关照病人,积极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中风病人常表现烦躁易怒或悲观失望,家庭要经常开导病人,使之心情开朗,消除顾虑,保持乐观情绪,以利于病情好转。
    (2)注意饮食,保证足够的热量供给。中风病人宜食清淡、易消化而富有营养的食物,可让其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豆制品。忌食过咸、过甜及辛辣、油腻等食物,并应经常保持二便通畅。
    (3)要常更换体位,预防褥疮、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家属要鼓励或帮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避免患肢受压时间过久而发生褥疮。一般可每2~3小时翻身一次。还应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皮肤有轻度破溃时,可用滑石粉或涂些龙胆紫药水治疗。破溃严重或局部发黑,可在患处放置气圈,避免局部受压,并注意敷药,使之早日痊愈。
    经常更换体位,也有利于痰液咯出及改善肺部血液循环,故可有效地预防肺炎的发生。
    (4)加强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促进功能恢复。当病情稳定时,家属应及早帮助病人进行语言训练及被动活动患肢。也可以自己用健侧肢体帮助患侧肢体活动,防止瘫痪侧肢体肌肉萎缩或关节强直,以促进早日恢复语言和运动功能。
    (5)细心观察病情变化,当发现患者的神志、语言或患肢功能渐重时,要及时请医生治疗。
    如何控制血压以预防脑血管病?
    高血压病大多进展缓慢,对心、脑、肾以及血管的侵害是“逐级”的,其危险程度与高血压的高低成比例地增加,据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在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的自然史中,从发现高血压至脑血管病平均病程为15年左右,但也发现不少高血压病人虽然病程已达20~30年或更长,但并一定因高血压并发脑血管病而死亡。这是因为长期防治的结果,因此对绝大多数高血压病人来讲,必须坚持长期的治疗和控制高血压,偶尔治疗,会使血压忽高忽低反复波动加重对脑血管的损害。有的人因症状不多而没有认真治疗,对这些病人来讲,病情变化将悄悄地发展,逐步升级,并引起心、脑血管病,国外有人选择舒张压大于105mmHg的高血夺病人条件相同,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降压治疗,另一级不采取药物治疗,经过3年的随访,结果治疗组仅有一人发生脑血管病,不治疗组11人发生脑血管病。还发现不治疗组比治疗组发生脑血管病的机会高4倍。所以对于已经确定为高血压病者,应该认识到治疗将是长期的,甚至是终生的。那么,怎样进行长期治疗呢?治疗包括药物和非药物两种方法,药物主要指各种降压药,非药物疗法包括:低盐饮食、控制肥胖、减轻体重、停止吸烟、减少饮酒、避免激动等。体育疗法(如气功、太极拳等)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等,都是比较理想的方法。
    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降压药物治疗,一般情况下,舒张压12 0kPa(90mmHg)以上时就开始用药物治疗。应该明白对高血压的治疗只是达到控制而不是治愈。一次血压测量降至正常就以为病已好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长期治疗最好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以小剂量多种药物联用比较好。一种药物疗效不好应更换另一种药物,治疗的方式可以是逐步升级,直到把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常用的是作用缓和、副作用小的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或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如心得安),再升级就用利尿剂加β受体阻滞剂,或加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吡啶肼苯哒嗪等。一些复方的降压药物,如复方降压气,珍菊降压片,复方罗布麻片等,降压作用缓和,副作用小,对Ⅰ期或Ⅱ级高血压病人较为适宜。降压治疗后血压已基本控制时,就要用维持量以巩固疗效,根据血压水平适当调节药物剂量和用药次数。如用两种药物减少为一种。1日3次改为1天2次。但不要随便停止治疗,吃吃停停,反而使血压波动甚至出现反跳现象影响脑血流。当血压升高或因紧张激动,气候转冷,血管收缩时药物剂量可适当增加。当血压已正常或天气转热,血管扩张,药物剂量可适当减少,也有的人隔日服药以巩固疗效。对老年高血压病人,因常合并血管硬化,对药物的反应又比较敏感,在使用降压药物时更应慎重,剂量不宜太大,否则因血压下降太快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影响脑血流,并有发生缺血性中风的危险。
    为减少高血压引起脑血管病的危险,长期控制高血压会给病人带来很多好处,也是预防脑血管病的有效措施,不过要长期坚持服药治疗是不容易的。据粗略统计在高血压病人中能够坚持长期治疗药只占25%左右,只经治疗,但控制不彻底,治疗不理想者又占25%左右,因此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除了病人坚持外,医生的合理治疗方案也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应该改变,那种认为血压虽高,但并没有什么不知症状,而放弃治疗的不正确的看法,而要面对科学,长期的进行治疗。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31 07:07:34

    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这不能算病,所以也不必要看医生。

    为什么会打嗝呢?

    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称为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

    连续性或顽固性的呃逆,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还有许多严重疾病也可引起顽固性嗝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病情危重的人出现顽固性嗝逆,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横隔膜的收缩做成打隔、只要:深深吸气再放气、再深吸气再放反复几次便不打隔了、与胰腺无关、肾病、高糖尿才与胰腺有关!

    什么原因引起打嗝呢?其解释众说纷坛,但大部分专家认为,吃太快,以致于咽下过多空气是主因。大部分的打嗝会在数分钟后,自动停止。

    下列提供一些方法,或许可帮助你尽早结束打嗝。

    吃一茶匙糖

    杜柏医师说:我发现吃一茶匙糖,干吞(不配水),是有效方法。可以在数分钟后止住打嗝。糖在口腔里可能改变了原来的神经冲动,以阻挠横膈膜的肌肉作间歇性地收缩。至于婴儿打嗝,可以将半茶匙糖溶解在100摄氏度的水中,让婴儿试试。

    弯身喝水

    打嗝时,我都倒一大杯水(满杯),身子向前弯,然后从杯子的另一边喝水。这方法颇有效,我经常向身体健康的打嗝者推荐。麦考林教授说。

    憋气或吐气

    有些人尝试短暂的憋气,也有些人作缓慢且稳定的吐气,不妨试试。

    吃饭不说话

    当你进食时,最好安静地吃,这样就不会引起打嗝。但对于已出现打嗝的人,可以尽量地憋气,且在你觉得下一个打嗝来临时,把食物吞下。如此作2~3次,然后,深呼吸一下,接着重复前述动作。

    憋气喝水

    将一纸杯填满水,放在桌面上。将两只食指各插入左右耳内。弯腰,以双手的拇指及小指将杯子夹起,憋气后,立即将水一饮而尽。

    医生们解决打嗝的方法

    下列提供更多可能的办法,不妨试试。

    用力地拉舌头。

    用汤匙抬高小舌头(uvula,位于口腔后面)。

    用棉花棒刺激上颌硬部和软部的交界处。

    咀嚼并且吞咽干面包。

    抱双膝并压胸。

    用水漱喉咙。

    憋气。

    吸吮碎冰决。

    在横膈膜处放冰敷袋。

    为什么我喝啤酒多了就打嗝?

    从迷信的角度来看,这就说明有人在说你的坏话,但大部分专家认为,吃太快,以致于咽下过多空气是主要原因。
    你可以试试这个方法吃饭不说话因为当你进食时,最好安静地吃,这样就不会引起打嗝。但对于已出现打嗝的人,可以尽量地憋气,且在你觉得下一个打嗝来临时,把食物吞下。如此作2~3次,然后,深呼吸一下,接着重复前述动作。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不仅大人打嗝,小孩打嗝,甚至在妈妈腹内的胎儿也会打嗝。更有趣的是,小狗小猫也会打嗝。 打嗝虽是小事,但假如连续不停地打下去,恐怕谁也受不了。轻者影响睡眠,吃饭,工作,重的则可能使心肺原有的疾病加重,引起食管粘膜撕裂而致消化道出血……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在基层医院,可采用眶上神经或双眼球按压法;颈交感神经封闭法;穴位(指足三里、内关穴)封闭法,应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B12,爱茂尔、阿托品等;肌肉注射尼可刹米、利他林、华蟾素等。有效的口服药物有:可待因、多虑平、心痛定、苯妥因纳、乙酰唑胺等。由于这些药物可能产生某些不良反应,所以应由医生进行操作或处方,患者自己不可贸然行之,以保证安全。

    打嗝是由於胸腔与腹腔之间的横膈膜受到刺激,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会发出嗝嗝嗝的声因,这种刺激大多来自胃部胀大的压力或是腹中气体太多了,当然靠近横隔膜下方的肝脏、胰脏和胆囊有病变时,有时也会出现经常打嗝的现象。当然横膈膜的敏感性也会因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若是经常的打嗝或是打嗝时间超过两天以上者,最好前往肠胃内科或是家医科门诊就诊以防有其他原因。

    如果你偶尔出现这样嗝个不停,怕造成困扰,倒是有几个小妙方可以提供您试试:
    1. 喝水:最好的方法是将水先含在口里,等到嗝声后立即吞下,多喝几口后就好了。
    2. 憋气:大大的吸一口气然后憋住,直到无法忍受再放开,约反覆做3~5次通常可以改善。
    3.
    用一个塑胶袋,罩住口鼻呼吸,约3-5次的吸、吐即可,让吐出的二氧化碳重复吸入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浓度,调节神经系统。
    另一种是类似嗝气,当肠内气体过多的时候人体会自然的以打嗝、放屁等方式排出体外,也就是当你感到腹胀难受时,通常在打嗝或放屁后,就会感觉舒服许多。造成肠内气体过多的原因:

    1.
    吃进过多的气体:边吃东西边讲话、进食太快、喝碳酸饮料或嚼食口香糖等,这些都常会在不自觉的情况下吃进较多的气体。另外,精神容易紧张的人,常会有不自觉吞口水的动作,也会增加咽气的量。

    2.
    食用过多产气食物:容易产气的食物是豆类,纤维质如榖类、芹菜、白菜,甜食,另外蕃薯、马铃薯、芋头、香蕉、橘子也是属於产气食物,这些食物在进入大肠后,被肠中的细菌分解就会产生大量的气体。

    如何改善肠内气体堆积:
    ? 进食的速度慢一点。
    ? 吃八分饱或是采行少量多餐。
    ? 少吃甜食、发酵食物,豆类与高纤谷类食品要适量。
    ? 避免碳酸饮料或是用吸管喝饮料和尽量不要嚼食口香糖。
    ? 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
    ? 运动:帮助肠胃的蠕动消除胀气。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31 07:07:34

    中医认为高血压是由于患者平素嗜食膏梁厚味,或情志不安,肝气郁结,肝阳上亢引起的,可见,不少人的高血压开始是由于平时不注意饮食而引起的,因此高血压患者吃什么对自身的血压高低影响是很大的。高血压患者宜吃下面这些食物:高血压患者宜常食清淡而富营养,低胆固醇、低盐、低糖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C、B6、维生素PP、维生素P(路丁)等类食物,因为这些维生素都有软化血管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如各种豆类、豆制品、菠菜、茄子、芝麻、木耳、紫菜等,应还常吃一些具有降血压作用和降血脂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白菜、萝卜、胡萝卜、海蜇、海带、牛肉、表鱼、鳜鱼、黑鱼等。口味比较生的人要同时多吃些含钾多的食品,如卷心菜、桔子、醋、柚子、柠檬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盐份排出人体外

  • 艾江
    回复
    2023-07-31 06:06:24

    首先从饮食上,烟雾病人的饮食没什么禁忌的。但像前面提到的,吃面条、辣椒或是太热的食品时,因不断地吹气,容易导致过度换气,就会引起发病。另外从生活上,要注意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不要着凉,也不要热着。
    建议一是吃清淡饮食,二是少考虑问题,三是休息好保持心情舒畅,四是定期再次检查和预防性治疗!建议尽快手术治疗,金永健教授一直致力于烟雾病的治疗和研究,联合血管旁路,这是目前治疗烟雾病的先进方法中,效果优于以往的方法,手术风险概率可控制在百分之二左右,效果显著。祝您幸福安康。

烟雾病手术后可吃中药吗

烟雾病术后心悸能用中药调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