谵妄症家属怎么配合
谵妄症家属怎么配合
最佳回答
家属需要耐心的配合,促进病情的康复,这种病主要是指定向力和自制力受损患者,无法与外界正常接触,容易出现错觉,幻觉等,所以说家属要,细心的照顾,耐心的配合患者给予细心的呵护,饮食中要给患者多做一些清淡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避免给患者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
平淡之
回复据统计;老年性痴呆发病率升高,一般是在70岁以后。60~69岁发病率为2%,70~74岁为2?6%,75~79岁为6?1%;80~84岁为13?7%,85岁以后约为27?8%,即大约每4个人中就有1人以上患这种病。
长期以来,医学界一直认为,老年性痴呆是由于老年人脑都血循环障碍所引起,是人衰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1906年,德国神经科专家阿尔茨海默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病例:病人为女性,年龄虽只有50岁,却有严重的痴呆症状——记忆力丧失、不辨方向、常有幻觉。病人死后,阿尔茨海默解剖了她的尸体,发现大脑中有不少缠结成块状的神经纤维,也就是他所称的“神经纤维缠结”。阿尔茨海默所发现的这类病例就被命名为“阿尔茨海默病”。在将近50年的时间里,阿尔茨海默病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疾病,主要发生于40~50岁的中年人之中,因此它又被称之为“早老性痴呆”。20世纪60年代末,借助于电子显微镜,研究人员在老年痴呆病人的脑组织中发现了同样的神经纤维缠结,医学界才弄清楚阿尔茨海默病既不是“早老性”的,也不罕见。因此,有些人也把老年性痴呆通称为阿尔茨海默病。但近期文献报告,特里发现临床上诊断为老年性痴呆的死者中有30~40%经尸检并未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典型病变。日本的村上元孝等人将老年性痴呆分为脑血管障碍性痴呆和脑萎缩变性痴呆,而将阿尔茨海默病归为与老年期痴呆相类似的脑变性疾病。
记忆力衰退是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患者记不住人名,常常是刚介绍之后,又重新问起对方的名字。很简单的事也记不住,有时出了门,又不知为什么外出。发展下去以至保持功能也发生障碍,即过去的记忆难以再现,忘记自己的出生地,甚至连朝夕相处的亲人都无法辨认。语言也失去了流畅性,常好哪哝一些词义不明、前言不搭后语的话。不能正确地进行运算,就像1+3这样简单的算题,有时会答成100。记忆力的衰退影响到工作,影响到社交活动与日常生活时,往往这是一种危险的不祥之兆。
此外,还有些病人因看不下去书而抱怨自己眼睛出了毛病,想到厨房拿杯牛奶,却不知怎么身不由己地走进了卧室,有些病人在做机械性动作时,如梳头,也感到力不从心,动作不协调,这就是所谓的“失用症”。波士顿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约翰·克劳顿博士指出:早期症状表现形式的不同主要在于大脑受损害部位的不同。
早期症状出现之后,病人就会日渐痴呆。首先是判断力失常。在隆冬时节病人却要穿起盛夏的服装,这是一种比较典型的表现。病人在淋浴时,可能会把冷水开关与热水开关弄混,自己烫伤自己。有时会把农药误认为啤酒喝下去。病情进一步恶化,病人就会随地大小便,不知该到哪里上厕所,不知自己的家在哪里,弄不清现在是什么季节,甚至想不起自己的老伴到底是谁。部分病人可能变得易激动,怕见生人。有些还进行偷窃、乱打人,在公共场所裸露阴部,玩弄自己的大小便。病情发展到这种地步,病人就需要全天护理。
到晚期,有的病人几乎完全丧失说话和行动能力,终日卧床不起,面部、臂部、腿部肌肉、皮肤抽缩。在临死前的阵痛中,有的病人全身卷曲如胎儿状。病情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最初发病的速度,发病快,病情恶化得也快,发病慢,恶化则也慢。导致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常常是肺炎(食物被吸进肺而引起的肺炎)。
老年性痴呆除了智能衰退,还伴有意志减退和主动性降低,以及各种精神症状,呈现夜间谵妄症状为多(在夜间发作的一时性意识障碍,呈现错觉、幻觉、错乱等)。还经常可见忧郁、徘徊、多疑、焦躁不安等状态。据调查,痴呆伴有精神症状的比例如下:
夜间谵妄24?2%忧郁状态12?1%幻觉妄想14?8%徘徊11?1%多疑10?1%弄火3?9%不安焦躁9?9%不洁行为2?2%攻击行为4?4%自杀企图1?1%痴呆老人多见于脑卒中(即脑出血,俗称中风)后遗症,继之是高血压。日本东京都调查认为,痴呆老人中有脑卒中后遗症的占45%,高血压的占34%,半身不遂的占30%,还有嗜睡、或者忽睡忽起的占60%多,大小便失禁的占40%左右。
-
就是那个人
回复家中有长辈的人要注意了!他们是否有记忆力下降、晚上不睡觉,以及老是怀疑家人偷拿自己东西的情况呢?精神科医师提醒,这有可能是「谵妄症」,是失智症的前兆!
陈抱寰医师指出,记忆力与认知功能未能恢复而持续退化,是失智症的临床表现。(图片/仅供示意,非事件本人)不认得家人、时地混淆?恐是谵妄症所致
台北医药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主治医师陈抱寰日前收治的一名婆婆就是谵妄症的病患。家人表示,婆婆前年跌倒导致髋骨骨折,住院治疗,当时的精神状况就不太稳定,晚上还会大吼大叫,不认得家人,时间地点混淆等,但因出院时稍有好转而没有留意,直到最近,婆婆一直怀疑东西被别人偷拿,对亲人发脾气,甚至晚上不睡觉,家人才寻求医师救助。
陈抱寰医师指出,上述症状正是在高龄长者健康照护中很典型的急性谵妄(delirium)表现,若仍持续忽视其严重性,在记忆力与认知功能未能恢复而持续退化的状况下,将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
高龄者持续追踪 避免影响生活
目前老人医学研究已发现失智症和谵妄症有着密切的关联,且两者皆会对高龄长者产生莫大的负担,特别是65岁以上、患有多重或严重身体疾病、视听觉障碍(如:白内障、重听)与接受多种药物治疗者。无论是住院率以及死亡率都会有显著的增加。同时,因生活失能,家人的医疗支出与照护负担也会相对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