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能推拿治疗么
手足口病能推拿治疗么
最佳回答
手足口疾病的话确实也是能够推拿的,尤其是在手足口疾病得到有效良好的治疗情况下,而且还是出现了这种身体的乏力感,或者是出现了疼痛情况这个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推拿的方式来调理这种情况,比如说在清天河水或者是在手三里穴,足三里穴进行按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一)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重症病例。
1、神经系统受累治疗。
(1)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积极给予甘露醇降颅压治疗,每次0.5-1.0g/kg,每4-8小时一次,20-30分钟快速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噻米。
(2)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泼尼松龙1mg-2mg/kg·d;氢化可的松3mg-5mg/kg·d;地塞米松0.2mg-0.5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个别病例进展快、病情凶险可考虑加大剂量,如在2-3天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10mg-20mg/kg·d(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g)或地塞米松0.5mg-1.0mg/kg·d。
(3)酌情应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
(4)其他对症治疗:降温、镇静、止惊。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密切监护。
2、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2)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3)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 20 -30cmH2O,PEEP 4-8cmH2O,f 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4)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5)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
、导尿管。
(6)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
(7)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8)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9)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胃粘膜保护剂及抑酸剂等。
(10)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3、恢复期治疗。
(1)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2)功能康复治疗
(3)中西医结合治疗。
(三)中医治疗。
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
主症:发热,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咽红、流涎,神情倦怠,舌淡红或红,苔腻,脉数,指纹红紫。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透邪
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连翘、金银花、黄芩、青蒿、牛蒡子、藿香、佩兰、通草、生薏米、滑石(包煎)、生甘草、白茅根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
加减:
(1)便秘加大黄;
(2)咽喉肿痛加元参、板蓝根;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
主症:高热,疹色不泽,口腔溃疡,
>,精神萎顿,舌红或绛、少津,苔黄腻,脉细数,指纹紫暗。
治法: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连翘、栀子、黄芩、黄连、生石膏、知母、丹皮、赤芍、生薏米、川萆薢、水牛角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
主症:高热不退,易惊,呕吐,肌肉瞤动,或见肢体痿软,甚则昏蒙,舌暗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燥,脉弦细数,指纹紫滞。
治法:解毒清热、熄风定惊
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羚羊角粉(冲服)、钩藤、天麻、生石膏、黄连、生栀子、大黄、菊花、生薏米、全蝎、白僵蚕、生牡蛎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100—150毫升,分3—4次口服,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
4、危重型病例:心阳式微肺气欲脱证
主症:壮热不退,神昏喘促,手足厥冷,面色苍白晦暗,口唇紫绀,可见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舌质
紫暗,脉细数或沉迟,或脉微欲绝,指纹紫暗。
治法:回阳救逆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味
人参、炮附子、山萸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浓煎鼻饲或结肠滴注。
中成药: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
5、恢复期:气阴不足余邪未尽
主症:低热,乏力,或伴肢体痿软,纳差,舌淡红,苔薄腻,脉细。
治法:益气养阴,化湿通络
基本方药:生脉散加味
人参、五味子、麦冬、玉竹、青蒿、木瓜、威灵仙、当归、丝瓜络、炙甘草
用法用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等酌定药物用量。日一剂,水煎分3—4次口服。
针灸按摩:手足口病合并弛缓型瘫痪者,进入恢复期应尽早开展针灸、按摩等康复治疗。
6、外治法
口咽部疱疹:可选用青黛散、双料喉风散、冰硼散等,1日2—3次。
-
江苏-吴**
回复孩子近期刚得了手足口病,但只是手上、腿上、口里有疱疹,有时伴有发烧,不知道这手足口病早期要怎么治疗呢?作为家长要如何护理初期手足口病孩子呢?
第1步:判断病情当家长们发现小孩有手足口病的一些症状时,如:口痛、莫名的流口水、手足臀部长疹子、口里有疱疹或口腔溃疡的,需要赶紧去医院诊断病情,看是否是因手足口病引发的症状,还是其他病因导致的症状表现。
第2步:了解病情轻重当医生告知我们孩子是患有手足口病时,作为家长还需了解孩子手足口病的轻重程度,一般对于病症轻微的手足口病来说,大部分孩子只需做好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即可自愈;而若是重症手足口病的患儿,则最好是住院观察治疗,因为重症引起的手足口病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严重的可导致孩子死亡,需警惕!
第3步:对症治疗孩子手足口病出现的以下病症表现,可以采取下列措施进行对症护理治疗:
1、退热要及时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通常会持续2—3天。在宝宝体温38.5℃以下时,可以给予物理降温;体温高于38.5℃时,应给予退热药处理。
物理退烧方法(1)解开衣物
儿童腋下温度量了是发烧的话,这时可解开儿童领口、外层的衣物,或者换上轻薄的衣服,有利于儿童散热,儿童也会舒适一些,减少哭闹。
(2)多喂水
儿童处于发烧的情况下,体内水分容易流失较多,家长可时不时的给儿童喂食一些凉白开,补充体内水分。另外多饮水也能带走一些热量,调节体温,让儿童舒适一些,还能促进排尿,排出毒素。
(3)通风散热
发烧的情况下,还要保证房间多通风,注意散热,衣着宽大,忌用棉被包裹。夏天可使用空调,室温控制在27℃左右,注意定时开窗通风,使房间空气对流。
(4)冷溼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溼,拧成半乾,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5)贴退热贴
儿童在发烧的情况下,还可使用退烧贴进行降温,一般家长给儿童贴一片退热贴粘在儿童的额头上即可起到降温的效果。
(6)小儿推拿退烧
功效:清热解表、发汗、退烧。
适宜对象:适宜100天—6岁儿童。
1.一窝风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 *** 作者左手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2.推三关300次
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直推至肘部(单向推不来回)。
功效:能培补肺气,发汗解表
3.揉外劳宫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 *** 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
功效: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将气血往内调配。
4.清天河水500次
操作: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 *** 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
功效:清热解表。
2、进食有讲究宝宝口腔的疱疹通常会持续1周左右。在此期间,家长可以用杯子、勺子甚至注射器来给宝宝喂奶,减少奶嘴对口腔疱疹的 *** 。注意选择温和的果汁,避免柑橘、西红柿等太酸的果汁,以免增加唾液的释放,加重疼痛。
如果口腔疱疹较多,宝宝出现完全无法吞咽的情况,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一些缓解疼痛的漱口水。在进食前使用,减缓疱疹的疼痛。
3、皮疹防抓挠宝宝所穿的衣物要柔软,避免粗糙的布料划破皮疹。另外,宝宝的指甲要剪短,如有必要用纱布包裹手指。另外,注意不可戳破皮疹,以免感染。对于小婴儿加强臀部的清洁、干燥护理,尽量避免使用纸尿裤,降低红臀的发生率。
4、疱疹适当用药对于口里长有口腔溃疡的患者,可以用维生素B2粉剂、鱼肝油、西瓜霜等直接涂于宝宝口腔糜烂部分,帮助病症快速痊愈;另外给宝宝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也能起到缓解疼痛,促进口腔溃疡快点好起来。同时注意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温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宝宝,可以用棉棒蘸生理盐水轻轻地清洁口腔。
第4步: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隔离护理居家隔离时限为患儿全部症状消失后1周,此期间患儿尽量避免外出,更不要去幼儿园和人羣聚集的公共场所,避免与其他孩子接触玩耍。注意戴好口罩,避免飞沫传染,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空气传播病毒,室内温度与溼度适宜。
注意
手足口病痊愈后还具有传染力,需要继续隔离一周,一般来说整个隔离期有14天左右。
2、消毒措施患者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可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不宜浸泡的物品可放在日光下曝晒。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若是幼儿的话,还需做好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的工作。另外患者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
孩子近期刚得了手足口病,但只是手上、腿上、口里有疱疹,有时伴有发烧,不知道这手足口病早期要怎么治疗呢?作为家长要如何护理初期手足口病孩子呢?
第5步:观察病情变化如手足口病的小孩出现下列病情变化的,家长需要带宝宝及时就医:
1、持续高烧不退;
2、频繁呕吐;
3、四肢抖动、瘫痪或者抽搐;
4、精神差,白天过度睡眠、容易惊醒、烦躁不安;
5、呼吸心率增快、呼吸困难,口唇发紫;
6、面色苍灰、皮肤出现花纹、四肢发凉,出冷汗;
7、其他家长觉得需要就医的情况。
备注:3岁以下的宝宝,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的,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症,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松柏友
回复5 掐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推拿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300次。
6 清天河水200次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推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要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7 退六腑300次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自肘推向腕,推200-300次。
8 按揉合谷1-3分钟位置: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3分钟。
-
就是那个人
回复清天河水500下
手法: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沿手臂内侧从手腕推向手肘。
操作 :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100~200次。
功效: 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清肺经500次手法:沿无名指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100~300次。
功用 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要领 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200~300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清肝经500次位置:食指指掌面。
手法: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食指内侧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心经500次位置:中名指指掌面
手法: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中指内侧。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统称推心经。
应用:清心经能清热推心火。常用于心火旺盛而引起的高热神魂、面赤口疮、小便赤短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等合用。
本穴宜用清法,不易用补法,恐动心火之故。若气血不足而见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证,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或以补脾经代之。
掐揉小天心100次位置: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
手法:先用大拇指指甲掐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凹陷中的小天心,再用大拇指指腹揉。
按揉合谷穴1-2分钟位置:往食指方向按揉拇指和食指指骨交接的地方。
手法:用大拇指按揉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功效: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手足口病注意事项1、当宝宝出现任何不适时,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不要仅凭自己的经验推断。现在很多疾病都有变异,及时的去医院确诊病情最重要。一个朋友的宝宝发烧2天不退,去医院检查才发现白细胞指数高的吓人,是正常值的许多倍,医生都说从来没见过这么高的白细胞指数。
2、如果宝宝有手足口或其他传染性疾病,要及时的通知学校和经常一起玩的小朋友家长,这样学校和家长才能采取措施,及时处理。
3、手足口更容易侵犯那些内热重的孩子,所以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少油腻,保持饮食清淡为主
4、宝宝患病后要及时的隔离,家里的玩具、用品等也要及时的消毒,并在阳光下暴晒。
5、患了手足口也不用太过担心,手足口是一种自限行疾病,大多数孩子一周左右就能恢复。观察宝宝的精神状况,只要宝宝精神状况好,就没什么问题。如果宝宝精神状况不好,就要及时去医院。
相关文章
宝宝手足口病初期表现
手足口病潜伏期表现
幼儿手足口病如何治疗
相关百科
小儿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