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微阳调理具体是什么

时间: 阅读:6312

微阳调理具体是什么


最佳回答

金钱草

金钱草

2023-07-30 15:03:59

微阳调理具体就是调理身体的乏力情况,尤其是出现这种虚弱,尤其是出现了肾阳虚,主要是为了使用一些滋补性的药物。平时的话你可以吃一些韭菜生蚝或者是使用一段时间的五子衍宗丸或者是配合金匮补肾丸一起使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30 18:18:16

    少阳包括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与手厥阴心包、足厥阴肝相表里。少阳属于太阳、阳明之间,又称半表半里。少阳病是外感病发展过程中,病邪已离太阳之表,而尚未入阳明之里,介于表里之间。其多由太阳表邪化热入里传变而来,亦可由少阳本经直接受邪而发病。其病证又称为“半表半里证”。

      少阳病证的症状为口干,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其病因病机为病邪侵于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以致枢机不利,胆火上炎,上扰空窍,胃失和降。
    少阳病辨证要点,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也,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阳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者,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与小柴胡汤主之。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衍文,已见太阳中篇半夏泻心汤条上)。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中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
    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30 18:18:16

    男性很容易出现体质虚弱啊或者是一些疾病的发生,比如说男性出现的肾虚啊或者是一些健康方面的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那么如何去调理这样的问题呢,下面的这些适合男性补肾壮阳的食谱是不能错过的哦,而且还可以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和效果哦。

    雀儿药粥

    就是以麻雀5只,菟丝子20克,覆盆子15克,粳米100克做成。先煮菟丝子、覆盆子,取汁去渣,麻雀去毛、翅、足、嘴、肠杂,斩碎炒熟,与粳米、药汁煮粥,粥成加葱、盐调味,空腹食。粥中麻雀肉壮阳益气,暖腰膝,强筋骨,益精髓;菟丝子、覆盆子补肾气,壮阳道,益精气。

    枸杞猪腰粥

    枸杞子10克,猪肾一个,粳米100克,葱姜食盐少许,同煮成粥。有益肾阴、补肾阳、固精强腰的作用,适用于肾虚劳损,阴阳俱亏所致的腰脊疼痛、腰膝酸软、腿足痿弱、头晕耳鸣等。

    芡实粥

    生芡实和麦麸各适量,先炒成黄色后,每次取20克。另选粳米或糯米30克,置砂锅内加水500毫升,用文火煎至微滚或沸腾,以粥汤稠而上见粥油为度。每日早晚空腹各服1次,趁温热时饮用。但在病人患感冒或发热期间宜停用。对有二便不畅利、痰多、胸腹满者也不宜服食。

    关于适合男性补肾壮阳的一些食谱大家是否学会了呢,方法其实一点都不难,如果你没有烹饪的技巧的话不妨按照小编给大家介绍的步骤吧,可以吃到美味的易消化补充营养,对于男性身体有一定的调理作用,营养丰富,赶紧试试吧。

  • 北京-梁**
    回复
    2023-07-30 18:18:16

    1、用药膳加热水泡脚泡手

    冬季用热水泡脚是补充阳气的好办法,泡脚水温度要以脚面红润为度,要注意的是,糖尿病人水温不宜过高,以免烫伤。

    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如果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水里可以加生姜或者干姜,让热力从脚底涌泉穴循经上行来补养阳气。

    2、注意保暖温暖寒冷部位

    补充阳气,借助外力也很重要。体质偏寒的人要顺应季节变化注意保暖。尤其是四肢关节这些薄弱的部位不能受凉。

    此外,脾胃虚寒的人可以平时用热源炙烤胃部、百会穴,下焦虚寒的小腹冰凉者可以炙烤小腹。远红外照患处,或做艾灸都能通过热力改善阳虚

    3、有氧运动

    慢跑、快步走、跳绳、跳迪斯科、打太极拳等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但不可运动过度,高强度的运动,大量地出汗,会“发泄阳气”,起到相反的作用。

    扩展资料

    日常生活中的调气养生方法

    1、保持心态平和,避免大喜大悲等强烈的情绪变化;适当放慢生活节奏,饮食清淡,保持充足的睡眠,此外,每天可午睡半小时;气温变化剧烈时注意添减衣物,避免受热受寒。

    2、深呼吸,要做到四个字:深、长、匀、细。深,就是一呼一吸都要到头;长,时间要拉长放慢;匀,要均匀;细,就是不能粗猛。

    3、按揉腹部,能平熄肝火,使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具体操作方法:可在夜晚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排空小便,洗净双手,取仰卧位,双膝屈曲,

    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按揉时,用力要适度,精神集中,呼吸自然。

    人民网——养生需知:手脚冰凉因阳气不足 4招补阳气暖身体

    人民网——百病生于气 中医教你如何通过调气养生

  • 武汉-严**
    回复
    2023-07-30 17:17:06

    阳气是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以下是我整理的调理阳气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

    阳气是水肿发生与否以及发展转归之关键,阳虚则温煦气化无权,水液泛溢为肿。“寒者温之”,阳气得盛,水湿乃化。故仲景临证善用温扶脏腑阳气的办法治疗水肿,这亦是三阴病的主要治疗法则,是仲景扶阳法的重点体现。

    中医学认为阴阳乃人之根本,而阳的作用尤为重要。《素问·生气通天论》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阳气有如红日温暖大地般温煦着机体,阳气旺盛则形与神俱,阳气衰耗则折寿不彰。故临床当在辨证基础上重视扶助阳气,“阳存则生,阳亡则死”。

    张仲景对机体阳气受损之病变机理、发展转归有着深刻的认识。对阳气虚损原因之论述,或因外感阴寒,损伤阳气;或素体阳虚,内生虚寒;或失治误治,耗损阳气。在治疗上,仲景多以通扶阳气以助其功,或温扶阳气以助其用。这种扶助阳气的思想贯穿仲景学说之始终。

    《伤寒论》398条中因汗、吐、下等法误治者共123条,其中明显伤阳的就有75条,运用附子达23方(次)。他所创立的六经辨证体系,其本质便是一套以阳气之虚实盛衰来定立六经之传变与否、发展规律以及预后转归的辨证方法。故有学者认为六经辨证可以看成一套完整的保护阳气的辨证理论。在此,笔者仅就仲景运用扶阳法辨治水肿病进行探讨分析。

    阳气与水肿病关系

    仲景谓水肿为水气,在《金匮要略》中设水气病专篇。“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四肢头面肿,久不愈”等,描述了水肿的症状。且水气病既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黄汗之分,又有五脏水之别;同时根据水与气、血的关系,又有气分、水分,血分之类。

    《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仲景法崇《内经》,认为水不自行,赖以气行,水肿是全身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的一种病理表现。水肿病产生的病机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转输不利,膀胱气化不行,而水湿潴留、泛溢周身。

    诚如《景岳全书·肿胀》指出:“凡水肿等证,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盖水为阴邪,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惟畏土,故其制在脾。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

    水液代谢之气化关键在于阳气。宋·严用和认为:“水肿为病,皆由真阳怯少。”阳气虚弱,则气化无力,致使水液不能正常化生与运行,潴留于经络脉道之外,泛溢肌肤而成水肿。水为阴邪,得阳乃化,故“以温药”治疗。

    中医学十分重视肾脏元阳之功用,形成了较为系统的、以扶阳为特点的水肿辨证论治体系。《经籍篡话》里对“扶”字解释为“护也、助也、治也”,扶阳应理解为有保持、维护、扶助、治理调节阳气的意思。因此扶阳当理解为维护、增强、调理阳气的功能。是针对纠正阳气在量上的不足以及质(功能)上的不用所采取的一系列治法的统称;它是在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治法,以恢复阳气正常气化功能的方法。

    仲景用扶阳法治水肿病 通扶阳气以助其功

    本法主要针对外邪阻滞,气血兼夹,气机不畅等导致阳气被遏,功能受限而言的治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阳在外,阴之使也”。阳气达于卫表,营卫和谐,卫外得固,则防御邪气。阳气达于肌表或收敛于内均倚气机之变化。机体的正常升降出入,阳气输布四达,才能发挥温熏、推动、气化、防御、固摄等各种功用。《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一旦气血壅滞,营卫不调,气机转枢失司,流行受阻,阳气郁遏,就会产生疾病。在此理论指导下,笔者将仲景治法归纳如下。

    通阳达邪散水法

    此类皆由阳气被外邪所遏,通扶阳气以发汗达邪、散水消肿,通过宣通郁滞之阳气,使卫阳得通,抗邪有力,以期正复邪祛之目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言:“诸有水者,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水,发其汗即已,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因营卫不和,外邪袭表,肺失通调,治节不利,以致水溢肌肤,一身悉肿,水湿之邪客于肌肤分肉之间,治当通扶阳气,宣肺散水。

    “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以越婢汤通扶阳气,散水清热。如风水兼有表虚,证见“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以防己黄芪汤主之,此乃风水表虚,腠理不固所致,故用防己黄芪汤益气固表,利水除湿。若皮水见“四肢聂聂动者”,乃水气相搏,是为脾肺气虚,水湿内停,阳气被遏所致,以防己茯苓汤通阳化气,表里分消治之。

    通阳化瘀行水法

    水与血生理上同属于阴,相互倚行,互宅互生。病理状态下,水病可致血瘀,瘀血可致水肿。水肿日久,水湿停聚,一则久病入络,气机不利,血流不畅,形成瘀血;二则脏腑阳气受损,血失温运而留滞。反之“脉不通则血不流”、“血不利则为水”,瘀血阻滞又可加重水肿。瘀血阻肺,不能通调水道,水蓄上焦,泛滥为肿;瘀血阻滞在肾,温煦失司,气化失调,水湿停聚而肿。

    仲景在论及水肿与瘀血之先后时,言“血分”为水瘀互结,位深难通,故难治;“气分”为水液阻滞气道,位浅而易行,故易治。其治疗以通阳化瘀、行水消肿,临床多用当归芍药散化裁。若瘀水互结于膀胱,则当桃核承气汤以通阳化瘀。

    通阳疏机利水法

    气能推动水液运行,“气行水亦行”。水液的输布转化为汗、尿等并排出体外,全依赖于气的升降出入。《读医随笔·升降出入论》说:“无升降则无以为出入,无出入则无以为升降,升降出入,互为其枢也。”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是保证生命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

    脾气的散精和转输、肺气的通调水道、肝气的疏泄、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及三焦的通利共同作用,才能将水液输布四达,当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正常时,津液输布和排泄过程才能顺畅。反之则输布代谢障碍,必致水液泛滥。《伤寒论》第96条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仲景言此为气机不畅,三焦决渎失常,水饮内停所致,故当以小柴胡汤通阳疏机,去黄芩以防其凝聚寒饮之弊,加茯苓淡渗利水。

    温扶阳气以助其用

    本法主要针对脏腑阳气虚损,温煦气化不及而言的治疗方法。《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虚则阴盛”,“阳虚则寒”。《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阳气是水肿发生与否以及发展转归之关键,阳虚则温煦气化无权,水液泛溢为肿。“寒者温之”,阳气得盛,水湿乃化。故仲景临证善用温扶脏腑阳气的办法治疗水肿,这亦是三阴病的主要治疗法则,是仲景扶阳法的重点体现。

    温肺利水法

    肺为水之上源,肺脏通过宣发肃降以通调水道,对机体水液的输布、运行和排泄有疏通和调节的作用,以维持机体水液代谢平衡。若肺脏虚冷,宣发无力,或肃降无能,均可致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导致水液输布障碍,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引发水湿聚集,泛溢肌肤为水肿。仲景遵从“其上者,因而越之”的原则,采用温肺散寒,利水消肿之法。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以辛温之麻黄温宣肺气,发汗利水;桂枝温阳化饮;干姜温里化水,降逆和胃;芍药和桂枝调和营卫,和五味子敛肺护正,甘草调和,共奏温宣肺气,化饮利水之功。若表寒里虚,则用麻黄附子汤温阳散寒,宣肺利水。

    温脾利水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言:“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可见脾脏在水肿中的重要性。脾为水之中州,主运化水湿,乃太阴湿土之脏,喜燥恶湿,若太阳伤寒而误用吐下之法,伤及脾阳,或兼累及心阳,火不生土,导致脾阳更虚,水湿不化,水气上冲,出现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象沉紧之脾虚水停证。《医经余论》言:“夫脾为己土,其体常湿,故其用阳,譬之湿土之地,非阳光照之,无以生万物也。”治以温阳健脾,利水祛邪,方予苓桂术甘汤。又若“心下停饮,心悸,汗出不渴,小便不利”以茯苓甘草汤温中化饮,通阳利水。

    温肾利水法

    肾为水脏,是调节水解代谢的重要脏器,水液的运行依赖阳气的推动,而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故水液的运行与肾阳的盛衰密切相关。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合,水为至阴,阴盛则阳衰,肾阳衰微,关门不利,则水湿停聚,泛溢为肿。水肿之病机重点在脾、肺、肾三脏,然关键在肾。

    《伤寒论》316条“少阴病……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少阴肾阳虚损日久,阳虚寒甚,水气不化,与阴寒之气相搏,泛溢周身为病。故仲景以“此为有水气”概括其病机,用真武汤温肾阳,利水气。炮附子大辛大热、补命门之火而温肾助阳,茯苓、白术淡渗利湿、培土治水,生姜温里化饮,芍药利小便去水气。若肾气不足者,可予肾气丸温肾化气,使气化水行。

    温膀胱利水法

    《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膀胱主气化,与肾相表里,助肾蒸腾水气。若太阳受病,表邪未解,循经入腑,而膀胱阳气不通,气化不利,导致水蓄下焦,出现太阳蓄水证。有学者根据《伤寒论》相关条文,归纳出若干主症,包括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或小便少、小腹苦里急、心下痞、渴欲饮水而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身有微热等,此均属外有表证里有蓄水。若气化失司,则膀胱排泄不畅,甚则癃闭,故仲景治以振奋膀胱之气化而利水,兼以解表散邪,方用五苓散以通阳化气而利水。

    总之,水肿一证,可单独发病,亦可兼见他病之中。仲景重视阳气的温煦气化作用,认为阳气之盛衰是水肿病发生发展、预后转归之病机关键。临证治疗善用扶阳之法,阳遏者助之使通,阳虚者扶之温运,具体依病变性质与脏腑之不同采取相应的治法。如阳虚兼有水饮湿邪,单纯温补往往难以奏效,则配合利水通阳的方法,寓通于补;阳虚兼有瘀滞,则兼以化瘀通阳;若因失治误治,阳气衰微,治当急救回阳为主,临证当灵活变通应用。

    扩展阅读:

    体内阳气不足会有哪些症状

    1,会怕冷

    这个是阳气不足比较常见的一这个症状了。我们体内的阳气不足的话,那么就会导致我们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弱,尤其是在季节变换的季节里面,就会变的更加明显。

    2.精神变差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很好的话,就意味着这个人的体内阳气比较充足,但是精神状态看起来比较差,那么就意味着体内阳气不足,从而导致我们出现懒散,精神这状态不佳的症状。

    3,消化能力变差

    阳气不足的话也是会影响到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方面的哦!

    体内阳气不足该如何改善呢?

    1,运动调理

    适当的运动,是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补足阳气,调节我们体内的阴阳平衡的哦!体内阳气足了,那么抵抗能力就自然而然变好了。所以怕冷的人,最好的调理方法就是适当的多进行一些运动。

    2,睡眠调理

    经常睡眠不足的人,看起来都是很没精神的,这就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所引起的,而睡觉也是一个补充阳气的好方法。

    3,精神调理

    阳气不足也是会影响到你们的情绪的,尤其是长时间的处于一个萎靡状态的话,只会让你们的阳气更加的不足,所以这个时候你们就要适当的通过调理你们自己的情绪来不足阳气!

    4,食疗调理

    阳气不足要经常多吃一些补阳的食材,比如狗肉,黄牛肉,虾米,蚌肉,黑芝麻,韭菜,芥菜,核桃仁等补阳的食物。

    食疗推荐:补阳羊肉汤

    准备食材:肉桂,淫羊藿,黄芪,差不多准备3-5人份量的就可以了。

    提升阳气最好最快方法

    应多运动

    躯体运动非常重要,因为“动能生阳”。散步、慢跑、做操、放风筝、打球等项目均可。要增加户外活动,多见阳光,令身体与自然直接接触,阳气就被调动起来走肌表,行使卫外功能,尤其可以增加抗寒的能力。阳虚的人群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这跟男性一般比女性更爱运动的生活习惯有关。

    不足可食补

    对阳虚的人来说,食补是主要的、也是见效较快的方法。补阳的食物有韭菜、桂圆、羊肉、狗肉、核桃仁、干姜、胡椒等。在夏季,一般人怕上火会比较少吃或不吃这些食物,对阳虚者来说,适当地食用这些食物,对寒凉的体质却是有着莫大的帮助。

    注意保暖

    阳虚者即便在夏季,也要注意关节、腰腹、颈背部、脚部保暖,女性在空调房里尽量不穿露肩、露膝、露脐、露腰的衣服。除非天气特别炎热,严重影响睡眠休息,一般少用、不用空调。另外对阳虚者来说,四季转换时,宜春捂,但不宜秋冻。

    可药补

    阳气较虚但又没有达到疾病指标的时候,可以吃一些中药来做保健。比如益智仁、桑寄生、杜仲、肉桂、熟地、人参、黄芪等。平时畏寒而易患感冒的患者,可用人参、黄芪、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炙甘草等组成的补中益气汤为主方。加防风、干姜等治疗,有益气助阳、增强免疫功能之良效,可减少感冒的发生。

    如果是阳气虚腰痛和夜尿多的话,可用桑寄生、杜仲加瘦猪肉和核桃煮汤吃,又美味又可改善体质,还能够治病。不过,要注意的是,补阳也不能太过,阴阳是互为平衡的,补阳的同时不能伤阴。如果在进补时有口干、上火、喉咙痛这些反应,则应停止进食补阳的药物。

    不要熬夜

    熬夜很伤阳气。因为阳气总是被调动在上、在外、在头面五官,而不能潜藏、修养、调整。熬夜的时候基本上每一项活动都要调动人体阳气来工作。所以,阳气就被严重伤害。通常超过晚上12点不睡觉,就是熬夜。当然,冬天睡觉应该不超过晚上11点。

    适当晒晒太阳

    其实想要补充人体内的阳气,那么最直接的一个方法就是晒太阳,可能夏季的太阳比较火辣,很多人都比较反感,而现在已经进入深秋季节,现在的阳光还是比较温和的,有些人可能觉得经常晒太阳会把皮肤晒黑,其实适当的晒太阳对于身体是有一定好处的,而且有利于体内阳气的补充,所以说想要补充阳气的人,不妨在适当的时间去户外多走走散散步,这样也能有效的补充体内的阳气,祛除体内湿气。

夏季手脚肿平时注意些什么呢

头顶发热疼吃什么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