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温针灸的功效与副作用是什么
最佳回答
使用温针灸的主要作用是可以帮助你去缓解和改善疾病的状况,它是一种辅助的治疗方式,针对于出现疼痛或者浮肿是非常有效果的,但也建议你在使用的时候对这得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松柏友
回复针灸是一门古老的医疗方法,也是一门学问,在古代医疗治病全靠它,为什么一个小小的针却又如此大的功效作用呢?是什么让它有了医病治人的神奇效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针灸的知识吧。
针灸的四类禁忌人群1、糖尿病人群:由于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比较高,一旦形成伤口,即便是小小的针灸针眼,也不容易愈合,如果不注意处理针口或者控制饮食,还有可能引起伤口、针口的感染,所以糖尿病人去不宜实施针灸;2、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例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由于这些人群的凝血时间比较长,或者是难以凝血,导致针口容易流血不止,所以凝血功能障碍人群也是不适宜实施针灸的;3、皮肤感染、溃疡、瘢痕和肿瘤部位不适宜针刺;4、白血病人群不适宜针刺等。一、针灸有何作用呢?1、疏通经络:疏通经络的作用就是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
2、调和阴阳: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就是可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
3、扶正祛邪:针灸扶正祛邪的作用就是可以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推荐阅读:治疗雀斑的针灸和饮食疗法
二、针灸的分类是什么呢1、毫针刺法: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
2、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
3、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
4、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5、艾灸: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6、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
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
艾江
回复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艾灸效果更好。
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艾灸在正规机构做更靠谱,在众多的养生健康公司中,传艾健康的性价比高、口碑好,名师精通悬灸、温针灸等灸法,对面诊、手诊、推拿、拔罐、刮痧等多种中医外治疗法也颇有研究,经验丰富,值得信赖。
更多问题欢迎咨询传艾健康客服。
-
太原`赵**
回复1、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2、直接灸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3、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电子艾灸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
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
4、瘢痕灸
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
6、温灸器灸
温筒灸——铜制灸器、不锈钢灸器、竹制灸器。是用金属等材质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
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
-
李雲松
回复针灸大家都了解过,那么温针灸大家听说过吗,它有什么功效呢?又有哪些注意事项?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有关资料,希望您喜欢。
温针灸的概念
温针灸法.又称温针、传热灸、烧针尾、针柄灸及烧针柄等。是一种艾灸与针刺相结合的方法。本法多用于风湿疾患.偏于寒性疾病的治疗。
灸前准备
艾炷或艾绒,针灸针(后文省称为毫针).镊子.火柴,线香,灰盒等。
施灸方法
温针灸的主要刺激区为经络俞穴、阿是穴。挑选温针时.
应选略粗的长柄针,一般以28号以下毫针比较好,长短适度.刺在肌肉深厚处。进针得气后,留针不动.针根与表皮相距2-3厘米为宜。刺入穴位得气后,将硬纸片剪成方寸块,中钻一孔.从针柄上套入.以保护穴位周围之皮肤.防止落下火团烧伤,在留针过程中,于针柄上裹以艾团,或取约2厘米长之艾条一段。套在针柄之上。无论艾团、艾条段,均应距皮肤2~3厘米,再从其下端用线香点燃施灸。施灸中如果不热.可将艾炷放的靠下一些.过热觉痛时可将艾炷向上提一些.以觉温热而不灼痛为度。
每次如用艾团可灸3~4针.艾条段则只需1~2针。近年.还采用帽状艾炷行温针灸。帽状艾炷的主要成分为艾叶炭,类似无烟灸条.但其长度为2厘米,直径1厘米.一端有小孔.点燃后可插于针柄上.燃烧时间为30分钟。因其外形像小帽,可戴于毫针上,故又称帽注灸。帽柱温针灸.既无烟,不会污染空气,同时.它的作用时间又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温针灸灸法。
适应症
本灸法可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症、骨质增生、腰腿痛、关节酸痛、麻木不仁、冠心病、高脂血症、痛风、胃脘痛、便溏腹胀、腹痛、腹泻等。
注意事项
1.施术者要在平时反复练习缠绕艾炷的手法,熟练者,几秒钟就能将艾炷牢固的放在针柄上。
2.温针灸的艾炷要光圆紧实,切忌松散,以防脱落。
3.温针灸要严防艾火脱落灼伤皮肤。可预先用硬纸剪成圆形纸片,并剪一至中心的小缺口.置于针下穴区上。
4.温针灸时,要嘱咐患者不要任意移动肢体,以防灼伤。
5.在施灸过程中若万一不慎灼伤皮肤.致皮肤起透明发亮的水疱,须注意防止感染,处理方法可参照无瘢痕灸法。
6.此法方便易行,但必须小心防止折针。因烧过多次之针.易从针根部折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