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多角度层次调和阴阳要注意什么

时间: 阅读:8895

多角度层次调和阴阳要注意什么


最佳回答

佩兰

佩兰

2023-07-30 09:48:17

想要调理阴阳这种情况一定要阴阳调和,保持平衡日常饮食一定要谨记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忌酒,不要熬夜,一定要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适当锻炼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30 12:12:41

    中医所指的阴阳,是综合了自然科学和哲学中的阴阳观念,以此论述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防治疾病的经验。中医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是以阴阳说明医学原理的。以水和火的特性作为阴阳的代表,因为火的炎热、升腾、活跃最具备阳的特征;水的寒冷、沉静、润下最具备阴的特征。阴阳并没有固定的物质,只代表两类事物的属性和动静趋势。阴阳的这一观念对中医学的影响很大,使中医学成为偏重研究人体功能状态,忽略器质变化的学科。阴阳学说解释各种事物的规律时,认为对立面的一方必须具有阳性特征,另一方具有阴性特征。此外,阴阳学说把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看成是一种循环,即阴的转化方向是阳,阳的转化方向是阴,因此阴阳学说能精确地说明事物的发展及新旧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阴和阳之间,并不是孤立和静止不变的,而是存在着相对,依存、消长、转化的关系中而调和。1,阴阳的相对性:阴阳是说明事物的两种属性,是代表矛盾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是自然界相互联系的事物和现象对立双方的概括。就人体而言体表为阳,内脏为阴;就内脏而言,六腑属阳,五脏为阴;就五脏而言,心肺在上属阳、肝肾在下属阴;就肾而言,肾所藏之“精”为阴,肾的“命门之火”属阳。由此可见,事物的阴阳属性是相对的。 2,阴阳的互根:中医学有“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等论点。人体生理来说,机能活动属阳,营养物质(津液、精血等)属阴。各种营养物质是机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有了足够的营养物质,机能活动就表现得旺盛。从另一方面来说,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是依靠内脏的功能活动而吸取的。由此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傍、存亡与共的,如果没有阴,也就谈不上有阳。如果单独的有阴无阳,或者有阳无阴,则势必如《内经》所说:“孤阳不生,独阴不长”,则一切都归于静止寂灭了3,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在对立互根的基础上是在永恒地运动变化着,不断出现“阴消阳长”与“阳消阴长”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常处于相对平衡的,如果“消长”关系超出一定的限制,不能保持相对的平衡时,便将出现阴阳某一方面的偏盛偏衰,导致疾病的发生。4,阴阳的转化:指同一体的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当其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其双方可以各自向其相反方面转化,阴可以转为阳,阳可以转为阴,称之为“阴阳转化”。临床上常见的各种由实转虚,由虚转实、由表入里、由里出表等病证变化。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30 12:12:41

    想要寿命长,全靠调阴阳。所以阴阳调和对我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养生最重要的一点,阴阳调和的作用完全不能忽视,咱们养生就不能不重视这阴阳调和的重要性。如果操作不当,也无法让我们寿命变的长一点。

    咱们每一个身体部位都是需要阴阳调和,比如说肝也有肝阴肝阳,脾也有脾阴脾阳,胃也有胃阴胃阳……咱们身体每一个部分的阴阳都是至关重要的,万一已经失调了,那么我们可能身体就会出现一些状况,需要我们及时去调节。

    所以我们养生就是为了调节阴阳,这样我们才能长寿,养生的各种方法,比如食补,推拿等等。如果是中医的说法,目的就是为了调节我们身体各部分的阴阳,所以养生也需要我们去根据我们自己的身体去调节阴阳,掌握正确的方式。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就已经对阴阳调和比较了解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通过平时的吃穿住行,饮食习惯都可以帮助我们调节阴阳。这样才能让我们各个部分的器官的阴阳都能保持平衡。让我们的身体保持健康,日常调理是至关重要的

    比如早睡早起,按时作息是必需的,如果这些细节都做不到的话,不管怎么去调节阴阳,都是不可能寿命长的。平时我们要多多锻炼,我们需要通过锻炼保持身体的健康,不然的话也会容易得富贵病,还不如多多锻炼,也要保持身体健康。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30 12:12:41

    调和阴阳原则的具体运用,从方法上可以概括为损其偏盛和补其偏衰两个方面。损其偏盛:对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临床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进行治疗。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
    此外,则用苦寒药物以清泄其阳热(如清热解毒、清热泻火等),阳热一平,还应注意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则阴阳自和,在治疗偏衰的病证时,疾病自愈。因此,再如寒邪亢盛的寒实证,则用温热驱寒的药物,以温散其寒邪(如温经散寒、温里通下、温经通络等),则当阴阳双补。寒邪一去,则阳气自复,阴阳能互济,则健康自可恢复。即所谓滋阴潜阳。
    另外,在调整阴或阳的偏盛时,应注意有没有相应的阳或阴偏衰的情况存在,若已引起相对一方偏衰时,则当兼顾其不足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补其偏衰:对阴或阳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临床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进行治疗。补其偏衰:对阴或阳的一方虚损不足的病证,如阴虚阳亢的虚热证,因其阳亢是由阴虚所致,故应以滋阴的方法治疗,阴液充足,在调整阴或阳的偏盛时,亢阳自平,即所谓滋阴潜阳。若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则应补其阳虚以制其阴寒。则阳气自复,如属阴阳两虚,则当阴阳双补。因为阴阳是互根互用的,故阴阳的偏衰又可互相影响,因此,在治疗偏衰的病证时,则阴阳自和,还应注意在补阴时适当配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则用苦寒药物以清泄其阳热(
    此外,如阳热亢盛的实热证,由于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用阴阳失调加以概括,所以,广义上能够纠正病理变化的许多治法,诸如寒热温清、虚实补泻、解表攻里以及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方法,都属于调和阴阳法则的范围。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或偏衰,

  • 成都-陈**
    回复
    2023-07-30 11:11:31

    疾病的发生,从根本上来说,是机体阴阳之间失于相对的协调平衡,故有“一阴一阳谓之道,偏盛偏衰谓之疾”的说法。调整阴阳,即是根据机体阴阳失调的具体状况,损其偏盛,补其偏衰,促使其恢复相对的协调平衡。

      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过盛有余。《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阴寒盛则易损伤阳气,阳热盛易耗伤阴液,故在协调阴阳的偏盛时,应注意有没有相应的阴或阳偏衰的情况。若阴或阳偏盛时而其相应的一方并没有造成虚损,那么,就可以采用“损其有余”的方法,即清泻阳热或温散阴寒,若其相应的一方有所损伤,则当兼顾其不足,适当配合以扶阳或益阴之法。

      阴阳偏衰,即阴或阳的虚损不足。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不足以制阴,多为阳虚阴盛的虚寒证;阴不足以制阳,多为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即在协调阴阳的偏衰时,应采用“补其不足”的方法。若阳虚而致阴寒偏盛者,宜补阳以制阴,所谓“虚火之源,以消阴翳”;若阴虚致阳热亢盛者,则当滋阴以制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若出现阴阳俱虚者,则可阴阳双补,使之达到生理上的相对平衡。由于阴阳是相互依存的,在治疗阴阳偏衰病证时,还应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亦即在补阴时,适当加用补阳药,补阳时,适当配用补阴药。

      阴阳是辨证的总纲,疾病的各种病理变化均可以用阴阳的变化来说明,病理上的表里出入、上下升降、寒热进退、邪正虚实以及气血、营卫不和等等,都属于阴阳失调的表现。因此,从广泛地意义来讲,解表攻里,越上引下、升清降浊、寒温热清、补虚泻实和调和营卫、调理气血等诸治法,亦皆属协调阴阳的范畴。是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指出了调整阴阳是重要的治则之一。

在高原晕车会引发哪些问题呢

屁忍着不放能造成慢性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