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总是大汗淋漓,这个病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8822

总是大汗淋漓,这个病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3-07-30 09:38:36

经常大汗淋漓,有可能是因为阳气不足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因为剧烈运动或者是情绪激动的因素有关。对于阳气不足的患者,可以口服玉屏风散等药物来进行治疗。平时多饮水,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激动。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不要剧烈运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30 12:12:46

      人体出汗是散热的需要。但过分出汗就不对了,白天稍一动就大汗淋漓是自汗,那么容易出汗怎么办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容易出汗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容易出汗多的原因
      1、人体出汗与气温等环境条件关系大

      现代保健医学把人体出汗分为不显汗和有效汗。当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也会排汗,但这种汗液非常细小,人体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而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或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不显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为了散发热量,人体就要通过排出并蒸发汗液的形式来散热,这种汗液很容易感觉出来,故称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人体的出汗多少,除了与气温和活动量有关外,与风、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也很密切。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体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当风速较小、湿度和气压较高时,即使气温较高,人体也会出汗不畅,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较容易中暑。

      2、汗与健康存在着很大的联系

      能不能出汗预示着病是否康复

      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3、出汗的多少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

      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所以,夏季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流质和适当的盐分。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出汗的种类
      1、自汗

      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

      2、盗汗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盗汗多因阴虚而致,阴虚则阳亢,阴不御阳,津随液为汗,故常伴有五心烦热、失眠、口咽干燥等症状。常见于肺结核浸润期患者。

      3、战汗

      即全身战栗后汗出,是热性病过程中正邪抗争的一种表现。如战汗后热退,脉静身凉,表示邪去正安,元气恢复,是一种好现象。若汗出后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表示正不胜邪,正气随着虚弱下去,则是危重症候。战汗多见于各种传染病的初、中期。

      4、绝汗

      指病情危重,正气衰弱、阳气欲脱时,汗淋漓不止,多伴有呼吸急促、四肢厥冷、脉象微弱,时有时无等危症,是阳气将绝之象,多见于心衰、虚脱的病人。

      5、头汗

      出汗仅限头部。多因上焦邪热,或中焦湿热郁蒸所致,多见于阳明热症和湿热症。若见于大病之后,或老年人气喘而头额汗出,则多为虚症。如重病末期突然额汗大出,是属虚阴上越,阴虚不能附阳,阴津随气而脱的危象。但小孩睡觉时也常常头部出汗,若无其他症状,则不属病象。

      6、偏汗

      俗称?半身汗?。它见于左侧或右侧,上半身或下半身。皆为风痰或风湿之邪阻滞经脉,或营卫不周,或气血不和所致。多见于风湿或偏瘫患者。若老人出偏汗可能为中风先兆。

      7、冷汗

      指畏寒、肢冷而出汗。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此外,手心出汗往往是精神过于紧张;胸口出汗是思虑过度;经常稍一动就出汗者,不是过于肥胖就是体质过于虚弱;糖尿病人的汗微带芳香;肝硬化病人的汗带有一种特殊的肝腥味。
      容易出汗的有效治疗措施
       一、坐着不动也出汗or稍微一动就大汗

      提示信号:气虚

      有些人坐着不动都会出大汗或者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有此症状多是因为气虚。专家介绍说,中医认为?气固体表?,能?摄血摄汗液?,气足,则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汗液,让它不往外泄;气虚,则失去牵引力,汗液止不住地往外流。所谓出?虚汗?,原因就在于此。一般来说,气虚源于身体状况差,像先天不足或后天过度劳累、久病、反复吃药损伤身体等,都会导致气虚。而这类人的表现也比较典型,除了猛出汗,还常常感觉疲倦、懒言,比较安静。

      建议:对于这部分人群,在夏季除了要多喝水以外,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多吃些补气的东西,比如党参、北芪、太子参、西洋参、高丽参。易上火人群宜选用太子参、西洋参,煮水泡茶喝。泡茶时每人的用量是太子参15克或西洋参15克。同时,也可以拿二者分别同鸭肉或兔肉一起煲汤。之所以与鸭肉或兔肉搭配,主要是二者均有养阴之功效,因为出汗过多易使身体丢失过多的阴液。

      身体底子差或寒性体质的人,有脾阳虚的症状(例如容易腹胀、便溏、拉肚子),则可选用党参或高丽参,在用法或用量上与食用太子参或西洋参相同。

       二、睡着易出汗,多为?盗汗?

      提示信号:阴虚火旺

      气虚的人往往是?自汗?(即在清醒状态下,动或不动都出很多汗),不同的是,有一些人往往是晚上睡觉时,特别是睡着后猛出汗,有时甚至一夜要汗湿两三件睡衣,这种情况叫做?盗汗?,以阴虚火旺的人最为多见。这类人常常晚上睡不好,还有口干舌燥、喉咙干痛、声音嘶哑、大便干结等症状。

      建议:阴虚火旺的人在夏季可以用西洋参来调理,如用西洋参片泡水喝,还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饮雪耳糖水、生地花生猪脚汤也有滋阴清热的作用。

      阴虚火旺的人不要吃上火的食物。阴虚火旺的人容易发脾气,要多做一些让自己身心放松的事情,像听音乐、看书、画画、外出旅游、与朋友聚会等,还可以抽空做做推拿、拔火罐,疏解身体的紧张,这样也能让心情变得好起来。

       三、手心常常汗淋淋

      提示信号:手汗症

      我们常有这样的说法,?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当心情放松后,手心的汗就消退了,或在衣服上擦擦就没了。可对于有些人来说,手心总是汗淋淋的,严重的甚至还滴水,他们因此不敢和人握手,在社交场合会更加紧张,而这种紧张又会加重出汗,这就叫做?手汗症?了。

      专家介绍,手汗症在医学上属于局限性多汗症的范畴,是因局部交感神经损伤或异常生理反应所致,例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压力大、烦躁、焦虑,使神经冲动增多,神经过度亢奋,就会导致手掌的小汗腺排汗异常增加。手汗症在亚洲人中的发病率较高,约为4.36%,即100个人里面就有四五个手汗症患者。

      建议:手汗症的治疗分内科药物治疗及外科手术治疗两种。内科药物治疗主要使用的是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但常会有口干舌燥或肠胃障碍等副作用发生,使人不敢长期服用。外科手术方法主要是将胸交感神经神经进行切断。专家介绍,该手术只需在腋下切开直径仅0.5厘米的小切口,通过电视胸腔镜技术切断胸交感神经即可,耗时只需十几分钟。手汗症治疗的最佳时期是青春期,此时症状最为明显,手术后可以解除手掌多汗的症状。

      朋友们,别把出汗当?大敌?,更不要24小时待在空调房里。正常的出汗有利于身体健康,出汗能够调动全身器官,改善循环。在中医看来,适当出汗还能有助于排出体内的湿邪和热毒,人也变得精神抖擞。

       四、青年男性多汗症中医治疗

      1、二妙丸或除湿丸:清热利湿,用于湿热蕴阻证。

      2、黄芪地黄汤:滋阴益气,止汗,用于小儿多汗症阴虚证。方用:炙龟板20克,炙黄芪、红枣各15克,煅牡蛎30克,生地、全当归、制黄精、稻根各9克。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30 12:12:46

    很多人有容易出汗的毛病,没有感冒,也没有慢性病,明明天气很凉快,坐在屋里不动却总是大汗淋漓,稍微一活动则出汗更为严重,这种天气不热而异常出汗的情况中医称之为自汗症。

    自汗是指不因炎热、劳累、穿衣过厚、服用发汗药物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加重的病症。自汗症多见于感冒后、肥胖、久病体虚的病人。

    自汗症的病因病机:自汗症有虚有实,虚证多见气虚、阳虚之后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自汗;实证多为风热、湿热、痰饮等邪气迫汗而出。


    自汗症的辨证论治:

    虚证: 虚证自汗,以补固为主。

    1、营卫不和:

    主要表现: 汗出,恶风,或见头痛,发热,鼻塞流涕,肢体酸痛,脉浮缓。

    治法: 调和营卫

    方药: 桂枝汤

    组成: 桂枝 芍药 炙甘草 生姜 大枣

    加减: 咳嗽加厚朴、杏仁,汗多加龙骨、牡蛎,心烦失眠加生地、百合、炒枣仁。

    2、气虚:

    主要表现: 安静时汗出,微恶风,劳作后加重,平素易感冒,乏力易累,神疲倦怠,面色无华,舌苔,苔薄白,脉弱无力。

    治法: 益气固表

    方药: 玉屏风散

    组成: 黄芪 白术 防风

    加减: 气虚严重,重用黄芪加党参、黄精;出汗甚,加浮小麦、糯稻根、麻黄根;舌红,脉细数,合生脉饮。

    3、阳虚:

    主要表现: 时时汗出,乏力易累怕冷,肢体倦怠;严重者出现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大汗淋漓,呼吸微弱,舌淡苔白,脉微欲绝等亡阳急症。

    治法: 温阳止汗

    方药: 轻者芪附汤,亡阳证用参附汤

    组成: 芪附汤:黄芪 黑附子; 参附汤:人参、黑附子

    加减: 汗出多加龙骨、牡蛎;口渴舌燥合生脉饮。

    实证 :实证之汗以疏泻为主

    1、风热:

    主要表现: 微汗,汗出频频,口渴咽痛,咳嗽,发热,微恶风,头痛,舌尖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

    方药: 银翘散

    组成: 金银花 连翘 竹叶 荆芥穗 牛蒡子 淡豆豉 薄荷 甘草 芦根 桔梗

    加减: 咳嗽合桑菊饮;咽痛明显加玄参、生地、蒲公英;

    2、风湿

    主要表现: 自汗,恶风发热,身体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腻,脉浮缓。

    治法: 祛湿解表

    方药: 防己黄芪汤

    组成: 防己 黄芪 炙甘草 白术 生姜 大枣

    加减: 身体重痛加羌活、防风、白芷;恶心呕吐加藿香、佩兰、苏叶。

    注: 本方黄芪、白术、炙甘草、大枣补气扶正,防己行水祛邪,属扶正祛邪兼顾之剂。

    3、湿热:

    主要表现: 头颈部汗出,沾衣而黄,口中粘腻,口渴,身体困重,低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清热化湿

    方药: 三仁汤

    组成: 杏仁 白蔻仁 薏苡仁 半夏 厚朴 竹叶 通草 滑石

    加减: 腹胀、大便不爽加苍术、大腹皮

    4、水饮

    主要表现: 自汗出,口不渴,小便不利,食少,心下悸,或心胸气满,或胃脘部按之辘辘有水声,脉弦滑。

    治法: 健脾化饮

    方药: 茯苓甘草汤合外台茯苓饮

    组成:

    1、茯苓甘草汤: 茯苓 甘草 桂枝 生姜

    2、外台茯苓饮: 茯苓 人参 白术 枳实 生姜 橘皮

    加减: 咳喘加杏仁、厚朴;心下按之微痛,舌苔黄合小陷胸汤。

    总结: 多汗、自汗多见于久病体虚、体质虚弱者,西医对此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而中医的补气、温阳、固表、祛风、除湿等治疗方法,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扩展阅读:

    1、风热感冒、风热咳嗽,中医治疗指南;

    2、流感季节,拒绝输液抗生素,看完这篇文章人人都会治感冒;

    3、震惊!感冒居然可以诱发3000多种“不治之症”。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30 12:12:46

    对于生理性正常多汗,无需进行治疗;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多汗症
    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咨询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治疗原发病为主。
    多汗有哪些家庭治疗?
    保持皮肤清洁卫生。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和适宜的温度湿度。
    选择适当的衣物,如含棉、羊毛和丝绸等天然材质衣物,可以使汗水可以快速被吸收或者蒸发,衣服浸湿时,需要及时更换,避免着凉感冒

    定期洗澡有助于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数量,彻底擦干身体,可以有效预防其他皮肤病

    使用止汗剂,可暂时阻塞汗液孔,减少到达皮肤的汗水量,这种产品适用于轻度多汗症。
    学会放松减压。可以通过瑜伽,冥想和生物反馈等帮助您学会控制压力,进而减少出汗。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30 11:11:36

    全身多汗症是可以治愈的疾病,患者不要太担心,治疗全身多汗症可用西药药物治疗和中药治疗的方法,患者要了解全身多汗症的病因,才能对症下药。生活上调整好心态,避免精神紧张注意饮食,多休息。
    ?? 全身多汗症是可以治愈的疾病,但是患者不要以为只是出汗而不去就医,应该积极的及时去治疗,全身多汗症其实是一种异常的生理反应,正常人体的交叉神经通过出汗来散热从而调节身上的体温,但是全身多汗症的患者往往失去了这种控制,这种现象会让患者很无奈,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所以全身多汗症应该引起重视。
    全身多汗症可能是跟内分泌失调有关,如果患者本身有糖尿病、神经系统的疾病、疟疾、甲状腺机能亢进等疾病都可能伴有全身多汗症,一般这种情况的患者,在病情得到控制或康复之后全身多汗症的症状会随之消失,另外的一种可能就是功能性失调,就是跟自身的精神,情绪等有关系,这种情况需要慢慢调节。
    此外患者要调理好自己的心态,避免焦虑和精神紧张,饮食上没有什么忌口的,可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特别是营养价值高是食物应该多吃。

儿童遗尿症会带来什么负影响?

请问突然头晕呕吐怎么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