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卵管堵塞可以喝大蓟根泡酒吗
输卵管堵塞可以喝大蓟根泡酒吗
最佳回答
你好,输卵管堵塞是可以喝大蓟根泡酒的,但是它对于治疗输卵管堵塞来说起的作用比较小。大蓟根是一种中药,具有养血、止血、祛瘀、消肿的功效,经常适用于治疗吐血、尿血,伤后出血,崩漏出血等。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西安-杜*
回复
-
匿名用户
回复小孩鼻子不通气常常由小孩感冒或者是身处的房间环境过于干燥引起的。那么当发现宝宝鼻子不通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下面就由我给大家推荐几种有效的小妙招,希望能够给各位家长和宝宝带来帮助!
宝宝鼻子不通气原因
婴幼儿本身的呼吸通道,如鼻孔、鼻腔比较狭窄,故稍有分泌物或粘膜肿胀就易阻塞。但是随着宝宝的成长,鼻子不通气的症状会慢慢减弱。下面为大家介绍日常生活中宝宝鼻子不通气的两种主要原因。
1、感冒引发的鼻塞:表现为鼻塞、流鼻涕,有的伴有发热症状。对这样的情况首先要注意保暖,另外可以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进行热敷(不能太烫),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
2、急性鼻窦炎引发的鼻塞:宝宝反复上感可累及鼻窦黏膜,使其充血肿胀,分泌物增多,引起急性鼻窦炎。表现为除了有鼻塞、流脓鼻涕、张口呼吸等鼻部症状外,较重的还有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烦躁不安等症状。若宝宝患了上感,家长首先应积极进行治疗。及时带宝宝到耳鼻喉科看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素,以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宝宝鼻子不通气小妙招之食疗
1.喝葱白水
取葱5根,取下葱白洗净,加入40毫升水,煮沸后改用小火煮3分钟,加入少量白糖,装入奶瓶,等到温度适合时让宝宝喝。
2.辛夷花煮蛋
准备辛夷花15克,鸡蛋2枚。把辛夷花、鸡蛋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即可,一般情况下是饮汤吃蛋,若是宝宝年龄太小,可只饮汤。
3.鲜大蓟根煮蛋
准备鲜大蓟根60克,鸡蛋3枚,加水同煮至蛋熟即可。宝宝每日饮汤1次,连服1周。
4.米醋蛋清
准备米醋适量,鸡蛋1枚。将鸡蛋打碎,去黄留蛋清在蛋壳内,注入醋,放在一个预先备好的铁丝架上。置火上煮至微沸,取下放凉,再置火上煮微沸,如此3次,乘热服之。
宝宝鼻子不通气小妙招之直接作用鼻子
1.芝麻油滴鼻
取芝麻油适量,每侧鼻腔滴2滴,每日2次。
2.盐水滴鼻
把1小勺盐放入240毫升温水中,装在用过的眼药水空瓶里,把宝宝抱正,向两个鼻孔里各滴1滴,然后让宝宝躺一下,用洗鼻器把分泌物吸干净。
3.苍耳子油滴鼻
准备苍耳子30-40个,轻轻捶破,放入小铝锅内,加入麻油50克,文火煎炸苍耳子,待苍耳子炸枯时,滤取药油装入清洁瓶内备用。用时以消毒小棉球沾药油少许涂于鼻腔内,每日2-3次,两周为一疗程。
4.孩儿茶末吹鼻
取孩儿茶适量,研为细末,吹鼻,每日3次。
5.龙井茶吹鼻
取上等龙井茶30克,川黄柏6克,共研细末,吹鼻,每日多次。
6.湿巾擦鼻
准备1条小毛巾,用温水浸湿,然后在宝宝的鼻子上轻轻地一按一擦,重复多次,鼻涕或鼻塞物被水软化后就很容易被擦掉。如果在宝宝临睡前用温的湿毛巾擦完鼻子,再往枕头上滴1~2滴清凉油或薄荷水,睡觉时他的鼻子会更舒服些。
7.蒸汽熏鼻子
准备一个暖水瓶,装满热水,记住水是不会烫脸的温度,然后揭开盖子让宝宝靠近蒸汽,熏一熏鼻子,可以让鼻子通气。一般情况下,每次熏十分钟左右,熏几次就能够有效了。
8.按摩鼻子
给宝宝按摩鼻子时轻轻的用拇指和食指从宝宝的眼角处从下往上反复按摩,或直接用手指轻揉“迎香穴”,这样可以促进鼻子周围的血液循环,减轻鼻子堵塞的症状。
宝宝鼻子不通气小妙招之不直接作用鼻子
1.贴脚心
宝宝鼻塞时可以将生姜剁碎放在锅里炒热,然后包在纱布里,把纱布贴在宝宝的脚底板。
2.热敷囟门
妈妈们可用厚毛巾在暖气片或者在盛沸水的容器外周放热,然后热敷在宝宝囟门处,不断热敷直到宝宝额头出细汗为止,如不能分辨宝宝是否囟门受凉,也不妨一试,这样做对宝宝是没有伤害的。
3.吸鼻器吸出鼻涕
若是因鼻涕堵塞而造成宝宝鼻子不通气,这时候爸妈可以用吸鼻器帮助宝宝吸出鼻子,但是要注意的是吸的时候不要太用力,要轻轻的`慢慢的吸,一般吸出鼻子之后宝宝都会感到鼻子通常了。
宝宝鼻子不通气具体方法
1、 用蒸汽熏鼻子
宝宝鼻子不通气可能是感冒引起的,父母要注意宝宝身体保暖,避免宝宝身体着凉,根据气候的变化适当增添衣物。就把暖瓶打开盖,然后让宝宝慢慢的靠近蒸汽,以不烫脸为好,让蒸汽熏一下鼻子,这样能起到让鼻腔通气的作用,每次大概熏10分钟左右,就可以见效。
2、用吸鼻器吸出鼻涕
如果宝宝比较小,不会擤鼻涕,可以用吸鼻器帮助宝宝吸,注意吸的时候不能太用力,擤出鼻涕后宝宝会感到鼻子通畅一些了。妈妈要将宝宝鼻腔内的分泌物清除干净,这样能让宝宝感觉鼻子通畅些,注意吸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否则会对宝宝的鼻黏膜造成损伤,及时清理掉宝宝鼻腔分泌物,可有效缓解宝宝鼻子不通气的问题。
3、湿敷
如果是感冒引发的鼻塞,可以让宝宝喝红糖姜水,以不辣为准,喝完了让宝宝睡觉,用被子捂出汗最好,有利于感冒好转,鼻子也通气了。也可以用温湿毛巾放在宝宝的鼻部进行热敷,每天两次,每次15分钟左右,鼻塞可以得到临时的缓解。
4、按摩鼻子
宝妈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从下向上反复按摩宝宝的鼻子,可以促进鼻子的正常血液循环,能够减轻鼻塞症状。通常导致宝宝鼻塞的原因比较复杂,最好了解具体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症治疗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同时需要做好全面的护理工作。
-
姜齐
回复大蓟
提醒您:大蓟1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本草经集注》)
【异名】马蓟(《范汪方》),虎蓟(陶弘景),刺蓟、山牛蒡(《日华子本草》),鸡项草(《本草图经》),鸡脚刺(《滇南本草》),野红花(《纲目》),茨芥(《本草述》),牛触嘴、鼓椎(《医林纂要》),鸡姆刺(《质问本草,),恶鸡婆(《草木便方》),大牛喳口、山萝卜(《贵州民间方药集》),猪姆刺、六月霜、蚁姆刺(《福建民间草药》),牛口刺(《浙江中药手册》),老虎喇(《广西中兽医药植》),刺萝卜(《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驴扎嘴、马刺刺(《山西中药志》),刺秸子,马刺草(《中药材手册》),牛口舌、老虎刺、草鞋刺、刷把头(《广西中药志》),土红花(《四川中药志,),野刺菜(《药材学》),牛不嗅、猪妈菜(《闽东本草》),牛刺竻菜、剪菜、鸟不扑(《江西民间草药偏方》)。
【来源】为菊科植物大蓟的全草或根。
【植物形态】大蓟
多年生宿根草本。茎高100~150厘米,直立,有纵条纹,密被白软毛。叶互生;根生叶倒卵状长椭圆形,长15~30厘米,羽状分裂,裂片5~6对,先端尖,边缘具不等长浅裂和斜刺,基部渐狭,形成两侧有翼的扁叶柄,被毛;茎生叶向上逐渐变小,形状与根生叶相似,基部抱茎,下表面密被白绵毛。头状花序,单生在枝端;柄短;着生披针状叶片1~2;总苞球形,径15~20毫米,苞片6~7列,披针形,在基部外面的较短,内面的较长,锐头,有刺,全缘;全部为管状花,紫红色,两性,长约20毫米,先端5裂,裂片线形;雄蕊6,花药相连呈管状,先端分离,基部左右各有一下垂尖尾;雌蕊1,子房下位。瘦果扁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于山野、路旁。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采集】全草于夏秋两季当花盛开讨采割,除去老茎,晒干,以秋季采者为佳;根于8~10月采挖,除去泥土、残茎,洗净晒干。
【药材】①干燥全草,茎圆柱形,粗约4~10毫米,表面紫褐色或褐色,有纵皱纹,密被灰白色丝状络毛;质松而脆;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白色疏松的髓却。叶片多数脱落,残留的叶绿褐色或焦褐色,多破碎皱缩,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质脆而易脱落。头状花序存留于枝端,管状花多萎落不存,总苞枯黄色,表面微带紫黑色,白色羽毛状冠毛外露。气微弱,味淡。以色灰绿、无杂质者为佳。
②干燥块根呈长圆锥形,或微弯曲,表面黑褐色,具细密的纵纹,有时有屈曲的纵槽;顶端和根茎相连部分带纤维性,末端细瘦部分通常切除,长6~10厘米,直径5~15毫米。质稍硬而脆,折断面较整齐,黄白色,略带颗粒状。以粗壮、无须根、芦头者为佳。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华北地区及山东、江苏、安徽、四川、浙扛、福建等地多用全草;中南及西南地区多用根。考诸古代本草书籍亦以用根为主,故有"土人参"、"土洋参"之名。
【炮制】大蓟:拣去杂质,清水洗净,润透,切段,晒干。大蓟炭:取净大蓟置锅内用武火炒至七成变黑色,存性,过铁丝筛,喷洒清水,取出晒干。
《本草通玄》:"酒洗或童便拌,微炒。"
【性味】甘,凉。
①《别录》:"根,味甘,温。"
②《药性论》:"味苦,平。"
③《日华子本萃》:"叶,凉。"
④《本草汇言》:"味甘微苦,气寒,无毒。"
【归经】入肝、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②《本草新编》:"入肺、脾二经。"
【功用主治】凉血,止血,祛瘀,消痈肿。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①《别录》:"根,主养精保血。主女子赤白沃,安胎,止吐血鼻衄。"
②《药性论》:"根,止崩中血下。"
③《唐本草》:"根,疗痈肿。"
④《日华子本草》:"叶,治肠痈,腹藏瘀血,血运扑损,可生研,酒并小便任服;恶疮疥癣,盐研窨敷。"
⑤《滇南本草》:"消瘀血,生新血,止吐血、鼻血。治小儿尿血,妇人红崩下血,生补诸经之血,消疮毒,散瘰疬结核,疮痈久不收口者,生肌排脓。"
⑥《玉楸药解》:"治金疮。"
⑦《医林纂要》:"坚肾水,去血热,泄逆气。治肠风,肠痈。"
⑧《福建民间草药》:"凉血止血,消炎退肿。治肺热咳血,热结血淋,疔疖疮癌,漆疮,汤火烫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鲜者1~2两);捣汁或研末。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宜忌】脾胃虚寒而无瘀滞者忌服。
①《品汇精要》:"忌犯铁器。"
②《本草经疏》:"不利于胃弱泄泻及血虚极,脾胃弱不思饮食之证。"
【选方】①治心热吐血、口干:刺蓟叶及根,捣,绞取汁,每服一小盏,频服。(《圣惠方》)
②治吐血衄血,崩中下血:大蓟一握。捣,绞取汁,服半升。(《本草汇言》)
③治肺热咳血:大蓟鲜根一两。洗净后杵碎,酌加冰糖半两,和水煎成半碗,温服,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④治热结血淋:大蓟鲜根一至三两。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一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⑤治妇人红崩下血,白带不止:大蓟五钱,土艾叶三钱,白鸡冠花子二钱,木耳二钱,炒黄柏五钱(如白带,不用黄柏)。引水酒煨服。(《滇南本草》)
⑥治肠痈、内疽诸证:大蓟根叶、地榆、牛膝、金银花。俱生捣汁,和热酒服。如无生鲜者,以干叶煎饮亦可。(《本草汇言》)
⑦治肺痈:鲜大蓟四两。煎汤,早晚饭后服。(《闽东本草》)
⑧治疔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跌扑损伤,瘀血作痛:大蓟汁,和热酒饮。(《本草汇言》)
⑩治结核于项左右,或栗子疮红肿溃烂出脓久不收口者:独根大蓟,不拘多少,或煮水牛肉,或猪肉,或单用,煨点水酒服。外用新鲜大蓟捣烂,入发灰、儿茶、血竭同拌,敷疮口,生肌。(《滇南本草》)
⑾治汤火烫伤:大蓟新鲜根,以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包麻布炖热绞汁涂抹,日二、三次。(《福建民间草药》)
⑿治妇女干血痨或肝痨,恶寒发热,头疼,形体消瘦,精神短少:新鲜大蓟二两,黄牛肉四两。共入罐内煮烂,天明吃毕后复熟睡。忌盐。(《滇南本草》)
⒀治漆疮:大蓟鲜根一握。洗净,加些桐油捣烂,用麻布包炖热绞汁涂抹,日三、四次。(《福建民间草药》)
⒁治副鼻窦炎:鲜大蓟根三两,鸡蛋二至三个。二味同煮,吃蛋喝汤。忌吃辛辣等 *** 性食物。(《全展选编·五官科》)
⒂治带状疱疹:大蓟、小蓟、鲜牛奶各适量。将大、小蓟放在鲜牛奶中泡软后,捣成膏,外敷。(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临床应用】①治疗肺结核
用新鲜大蓟根,洗净,每日4两,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200毫升,2次分服;或制成注射剂,每10毫升含生药10克,作肌肉注射或气管内滴入。先后观察18例,其中煎剂治疗者5例,针剂治疗者11例,气管内滴入者2例,用药15~72天不等。结果,从X线胸片对比来看,治疗后病变显著吸收者3例,吸收者8例,无变化者7例。部分病例的咳嗽、排痰、胸痛及发热等症,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转。治程中个别服煎剂者感冒胀不适,若加生姜、陈皮、法半夏等可以减轻。
②治疗高血压病
取新鲜干根加水浸泡约半小时,煎煮三次,每次煮沸半小时,滤液合并浓缩成每100毫升相当于生药0.5两的煎剂;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亦可用新鲜干根或叶制成浸膏片。根制片每日3次,每次4片,日量相当于干根1两;叶制片每日3次,每次3片,日量相当于干叶15克左右。临床观察102例,除部分头晕、心悸及失眠等症较重的患者,适当配合镇静药物如澳剂、眠尔通或利眠宁等外,均单用大蓟治疗。疗程一周至三月不等。其中初用煎剂以后改用根制片治疗者72例,结果显效(收缩压下降40毫米汞柱以上或舒张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17例,有效(收缩压下降20毫米汞柱以上但不满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上而不满20毫米汞柱,或早期高血压病6例血压下降至140/90毫米汞柱)45例,无效10例,有效率86.1%。用叶制片观察30例,结果显效(标准同上)5例,有效10例,无效15例,疗效较差。副作用:少数空腹服用片剂后出现胃内不适或恶心等药物反应,改为饭后服药,即可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