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痰湿会失眠吗
脾胃虚弱痰湿会失眠吗
最佳回答
脾胃虚弱,痰湿有可能会出现失眠的,脾胃虚弱,痰湿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主要是不良的生活及饮食习惯,导致患者患病后会有头痛头晕,四肢倦怠乏力,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也可能引起失眠,所以需要进行健脾祛湿治疗,可以选择中药汤剂,也可以选择中成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1、慢性疲劳、没有精神:由于「脾主升清」脾胃气血不足,第一个最明显的症状是早上起来竟然会没有精神?明明睡了一个晚上却没有精神,这是完全不合理的!
2、胸闷、呼吸不够深:清晨起床除了没有精神之外,脾胃气血不足会感到胸闷气短、头晕头昏。中医认为:「脾气一虚,肺气先绝」,脾虚的人呼吸的时后比平时还要短(气不够深沈),甚至会有点感到喘。
3、大便黏腻或腹泻:由于「脾主湿」,脾虚的人大便通常是黏腻的、大便溏稀。这种黏稠性容易形成宿便无法排出。
4、容易肚子痛:脾虚的人由于太阴气血虚弱,经常容易出现太阴病腹痛,这种不明原因的腹痛,通常就是脾气虚造成的。
5、腹胀,容易呕吐:脾虚的特点,就是不论吃多吃少都很容易肚子胀气,因为脾虚导致胃纳不佳,食物难以消化造成腹中胀满。
6、纳呆、食预下降:当湿气进入体内伤害脾脏,最容易出现「纳呆」,这个意思就是不想吃饭、胃口不好,吃不多,吃起来也没什么味道。
7、四肢手脚冰冷:由于脾胃吸收营养不良,气血运化不佳,会出现手脚冰冷的状态,古人称之为「脾虚生寒」。
8、贫血容易头晕:由于「脾统血」,脾虚的人容易出现贫血症状,女人每个月都有月经更是明显。由于气血无法上达头部,因此经常会造成头晕晕。
9、身体过度肥胖:由于「脾主运化」,脾虚的人运化能力不好导致新陈代谢减慢,机体活力减弱,体内废物积存过多而造成肥胖。
10、水肿(下肢、面部、眼袋):由于「脾主运化」,这个运化还包含水液,水液无法正常运化的特点就是会出现「水肿」,尤其是在女性身上会更加明显。眼睛出现眼睑变大、下垂之眼袋现象。
11、舌苔厚腻,胖舌头、出现齿痕:中医最常观察舌头来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脾虚, 健康 的舌头表面应为红色润泽,舌头表面会有一层轻薄乾净的舌苔。而脾虚的人舌头会变得胖胖的,而且有厚腻的舌苔,边缘还会出现牙齿的形状。
12、睡觉时流口水:传统中医认为,睡觉时经常流口水可能是脾虚所造成,因为嘴中口水太多是脾气不足造成,睡觉时就会自动流出来。
13、面色容易发黄:脾在五行分类属于土,对应五色是「黄色」。所以脾胃虚弱严重的人,面色会发黄且无光泽,嘴唇没有血色。
14、月经不调、月经量异常:中医运用在妇科上,最长运用的辩证就是脾气虚,例如月经过多、崩漏及各种月经不正常现象…等等,都属于脾气虚症状。
15、皮肤与肌肉松弛:由于「脾主肌肉」,它会影响全身与四肢的肌肉,脾虚会造成皮肤松弛、皮肤缺乏弹性,甚至肌肉无力。
16、掉头发:由于「脾统血」,一个人的头发与肝血之间也密切关系。脾虚会导致气血不足,进而引起头发脱落。
17、嘴唇状态异常:传统中医认为嘴唇与脾脏息息相关,脾有问题会造成嘴唇肿大,嘴唇破生疮(口角生疮),嘴唇脱皮乾裂,嘴唇颜色不红润。
18、膝盖痛、脚大趾痛:由于脾经行走于「脚大趾」至「膝盖内侧」,因此脾经虚证的人经常会自然出现膝盖内侧痛,脚大趾痛,许多人以为是痛风发作,这其实是脾经异常造成。
19、失眠:由于「脾统血」,心脾两个都虚的人最容易出现失眠或浅眠现象,睡眠品质极度不佳。睡眠多梦且容易醒来,醒后就再也睡不着了。
-
就是那个人
回复脾虚,全身上下都会有明显表现,脾虚,水液不正常运化,积于腹部、四肢等活动量相对较少的部位,便会出现水肿;身体虚胖;动一动就喘;还有大便稀薄,不成形,或者粘腻无法冲刷;食欲差;容易腹泻或呕吐;吃完饭就肚子胀;不消化等。
脾虚还会肺,脾胃虚弱的人往往肺气虚,易患感冒和其它呼吸道疾病。
脾胃虚,肾也虚,常有烦热、盗汗,或畏寒怕冷、手足冰凉等。
脾胃虚,影响肝,肝郁则脾虚,脾越虚,更易犯肝气,导致气机郁滞,运化失常;而肝脏需要脾胃的血液濡养,脾胃一差,肝脏功能就会减弱。
脾胃虚弱,影响心脏,不能很好地益气生血,就会导致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所以养好脾胃很重要,看看下面8种常见的脾虚,你是哪一种,对症处理下能更有效。
1、脾虚泄泻:吃得少大便不成型、经常会气短咳嗽、四肢没有劲乏力,体内湿气重。(参苓白术散)
2、脾胃虚寒:怕冷,手脚冰凉,肚子凉、食少便溏、经常受点凉就胃疼肚子疼、肚子胀气。(理中丸)
3、脾胃气虚:经常肚子胀气,吃得不多也胀气,放完屁以后就舒服,大便不成形,舌边齿痕多,精神疲惫,总想躺着没有劲。
4、脾虚湿重兼痰湿:湿气重、总是想睡、四肢困重总是感觉特别沉、痰多或者感觉嗓子有痰、肚子胀大便不成型粘马桶,特别浪费纸。
5、脾虚气滞特点:气在脾胃走不动了,就会消化不良,肚子胀气难受,大便不成型,吃点东西就打嗝,屁多。平时要少生气,坚持每天早晚揉腹、推腹。(木香顺气丸)
6、脾虚食积:特别容易积食,消化不良,肚子总是胀满,身体乏力没有劲。其实就是典型的长期吃多了。
7、中气下陷(中气不足的脾虚):没有劲容易出汗、中气不足,肚子容易胀气 而且重坠,总是有便意,还有内脏下垂的情况,比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 。(补中益气丸)
8、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心悸心慌,肢倦乏力,食欲差等,很多生完孩子的女人特别容易心脾两虚。
-
北京-梁**
回复患上脾胃虚弱会失眠吗
很多人一失眠就怀疑自己是不是脾胃虚弱了,认为失眠都是脾胃虚弱造成的,因为脾胃虚弱也是一种疾病,但是引发失眠的原因有很多。那么,患上脾胃虚弱真的会失眠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患上脾胃虚弱会失眠吗1失眠的因素很多,中医考虑失眠病在心,涉及肝脾肾,或者是由于过于劳累耗伤心血导致的心脾气血两虚型失眠,或者是肝火过旺肝郁脾虚型的失眠,或者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肝肾亏虚型的失眠。需要根据你的症状来对症分析论证,加以治疗,才会从根本上调理根治,通过中医辩证治疗因为阴虚火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脾胃湿热、饮食停滞等都可导致,中医中药调理,养心安神,平时要注意多到户外活动,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太大的思想压力,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可以的去想一些事情,平时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更多疑问可以及时的在线咨询专家,祝早日康复。
脾胃虚弱的治疗:
1、针刺
取穴内关、中脘、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建里等,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轮流取穴。对小儿疳积,用三棱针点刺中指第一指节掌面,以稍出血或黄包黏液为宜。4天1次,5次为1疗程。
2、灸法
取穴中脘、足三里、神阙、胃俞、脾俞等。用艾条或隔姜灸,日1次。
3、耳针
取交感、神门、肺、胃配十二指肠等穴。每次选2~3穴,隔日1次。
大家一定要注意了,如果有了失眠的现象就必须要先明白自己失眠的各种原因,这样才可以根据原因来对症的治疗,而失眠有可能是心理压力太大的因素导致的,如果是心理压力大导致的失眠就必须要先放松自己的心情,如果真是脾胃虚弱导致的疾病就按照上面我们介绍的方法来治疗。
患上脾胃虚弱会失眠吗2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调养
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别看是心出了问题,但也与脾有关。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心火生脾土,而且心的功能活动也依赖于气血的濡养,而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虚则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就会出现失眠的问题。《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这种失眠属于心脾两虚型的,往往会有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证。
对于由心脾两虚造成的失眠,我们可以选神门穴、内关穴、百会穴、安眠穴,再加上心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
心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经穴,是心的背俞穴,像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证,都可以通过它来治。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正坐或俯卧,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每天坚持按摩以上各穴位3~5分钟,或对每个穴位进行温和灸10~20分钟。长期坚持,对改善睡眠状况很有效。
正所谓“胃安则眠宁”,只要我们将脾胃调理好了,使脾胃的'运化如常,那么想获得优质的睡眠就真的不是梦了。
脾胃虚弱会不会引起失眠,是需要看每个人的情况,有的人会,但是有的人不会,这个要看疗养的方法,首先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如果有失眠的现象必须要先从饮食上来调节和改善,期间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还要记得在脾胃虚弱的时候给自己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
逍遥子
回复老中医表示:总是失眠、焦虑、抑郁,多是因肝郁脾虚、脾胃不和导致的心神的证候,具体表示如下:
1、肝气郁结影响脾胃,肝胆脾胃气郁结变热,心灵肝火旺盛,失眠、不安、紧张、失眠等疾病需要调整肝气治疗,临床上,如柴胡汤、四逆散、自由散、调节感情、缓解精神紧张等。
2、脾胃不和、肝郁脾虚、痰湿内阻、胃不和、卧床不安、痰热引起的烦躁、失眠、烦躁症状,可采用健脾和胃、痰清热安神的方法治疗,如温胆汤、越鞠丸等处方。
3、肝脾不和,中焦运化不正常,导致体内气机升降不正常,导致阴阳气血交接不畅,容易导致阴阳气血紊乱,从而导致身体各种精神症状。
冬天 养生 ,推荐常吃3种食物,排毒养肝、滋补身体,有益 健康
1、西兰花
兰花富含二硫酚硫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形成黑色素的酶。此外,它还可以防止皮肤色素斑的形成,对皮肤有很好的美白效果。一些日常生活中肤色较黄或较黑的女性可以多吃西兰花。
2、菠菜
菠菜含有蛋白质10.2克、铁11.6毫克、钙438.6毫克、维生素 c32.3毫克、纤维7.9克、脂肪近零,是营养最丰富的蔬菜,吃后不但能保持体力,还能减缓脂肪的消化速度,使身体长时间感觉不到饥饿,从而起到减肥的作用,有助于消肿,排出湿气,润肠通便。
3、草莓
草莓具有缓解腹胀和食欲不振的作用,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预防痔疮和肠癌。适量食用,身体更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