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窦炎可以针灸吗
慢性鼻窦炎可以针灸吗
最佳回答
患有慢性鼻窦炎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可以配合针灸抗感染,保护身体鼻腔粘膜代谢指标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应有良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另外积极通过抗感染增强体质,配合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根河-李**
回复患者年龄:50 患者性别:男 病情描述: 患鼻窦炎2年时间。鼻塞、黄色鼻涕。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 正在服用中药,有效果。 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问大夫:针灸能治疗鼻窦炎吗?需要针刺那些穴位?谢谢。 医师1:病情分析: 你好!针灸治疗鼻窦炎效果是很好的,同时配合中药调理防止复发。 意见建议: 可以使用的有效穴位有;鼻炎穴在印堂下一寸,印堂,鼻通 ,迎香等这四个穴位是我常用的,效果是很好的,建议你在当地中医科理疗科室去治疗,以我说的针灸穴位治疗,适当的配合中药内调。 提问人的追问 2010-11-2 16:24:58 谢谢回答。应该服用什么中药呢?中成药可以吗? 回复人的回复 2010-11-2 16:29:31 你好!中药需要看到症状以后,在分析辩证以后才知道服用什么中药,你可以在针灸的同时,在当地中医看看,需要摸脉,看舌苔以后直接开中药,祝你健康。 医师2:病情分析: 可以治疗鼻窦炎的。穴位贴附效果更好,一般是肺经的穴位。 意见建议: 迎香穴 列缺穴 肺腧穴 大椎穴 , 平时可以按摩这些穴位。还是建议去针灸推拿科咨询就诊。
-
武汉-严**
回复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发展,工厂废气、汽车尾气、细菌灰尘、装饰材料等让空气变得越来越“毒”,刺激或损伤呼吸道黏膜,加上过敏等因素,使呼吸道慢性炎症(包括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也随之升高。据统计,该病人群发病率高达16.3%,而且病程延绵,经久难愈,还会并发鼻息肉。反复的鼻塞、流脓涕、头痛、头胀、头昏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
西医治疗慢性鼻-鼻窦炎主要采取黏膜血管收缩剂等局部用药、口服抗菌药或手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难以消除全部症状,甚至常因鼻息肉复发而导致多次手术,让患者不堪其扰。早在2 000多年前,《内经》中已有近似慢性鼻-鼻窦炎的“鼻渊”症的描述:“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这个病为何难治?归根到底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外因:环境质量差,中医谓之“外邪盛”;一是内因:患者体质差,反复感冒,长久不愈,病变扩散造成慢性鼻窦炎,中医谓之“正气虚”。中医治疗“鼻渊”,根据“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防治指导思想,形成其独到的特色和优势。具体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扶正与祛邪并举
中医认为慢性鼻-鼻窦炎多由肝胆有热、肺脾虚弱致痰湿凝滞,壅结鼻窍所致,所以常选用苍耳子、辛夷、白芷、藿香、黄芩等具有清热燥湿、通窍排脓作用的药物治疗;患者患病日久往往体质较差,经常是治疗后病情控制,一次感冒又旧病复发,故在祛邪的同时扶正,须适当加入益气固表、健脾祛湿的药物,如黄芪、白术、茯苓等,扶持患者自身的正气,标本兼治,不仅提高疗效,也能减少复发。
内治与外治结合
除煎剂、中成药外,还可结合针灸、保健按摩、局部用药(滴鼻、吹药、烟薰)等不少简便易行、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还可配合食疗,如服食“鱼腥草鲫鱼汤”等,比较实用,故受到患者的欢迎。
鼻、咽同治
慢性鼻-鼻窦炎的患者常会出现咽部不适感,这是因为长期脓涕倒流引起鼻咽、口咽、喉咽黏膜的慢性炎症,局部淋巴组织增生,分泌物增加。中药处方中加入利咽化痰的药物如浙贝母、牛蒡子、藏青果等,双管齐下,增强疗效。
名中医张重华教授为患者诊治鼻窦炎时,不是照例用“苍耳子散”的套路,而是遵循《内经》的经旨,把脓性分泌物蓄积鼻窦腔的病变当作一个个脓肿看,按辨证施治原则,用外科治疗脓肿的方药为主治之;考虑到慢性鼻-鼻窦炎长期流溢脓涕耗损津液,日久必致体虚,属虚实夹杂之证,故须同时注重健脾、益气以治本,因此取得较好的疗效。张重华教授常用透脓散、奇授藿香丸、千金苇茎汤、甘桔汤等传统特色方辨证加减治本病,总结创制了自己的经验方逐渊汤:藿香9克、陈皮9克、生黄芪30克、薏苡仁30克、天花粉12克、皂角刺12克、川芎6~9克、蚤休9克、桔梗4.5克、生甘草3克等。不少手术后仍脓涕倒流不断的慢性顽固性鼻-鼻窦炎,用后得到痊愈。慢性鼻炎、鼻窦炎的患者,每天早晚应自行做鼻旁按摩,如长期坚持,确实能收到鼻病的预防及治疗保健效果。
(臧朝平副主任医师每周一下午,周三、五上午有专家门诊)
-
北京-梁**
回复针灸等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要知道,鼻炎是不能根治的,症状缓解后,如果不很好的维护,很有可能会再复发。治疗鼻炎目前最常见的就是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平时防止感冒,减少鼻炎发作的几率。鼻炎不能根治,容易反复发作,除了药物、手术等治疗方法外,建议你尝试盐水洗鼻的方法(参考中国鼻炎绿色治疗网),这个方法不用药物,没有副作用。对单纯性鼻炎效果不错,盐水的浓度、温度、操作方法掌握好了,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消除炎症,坚持一段时间一定回有好的效果
现代用针灸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报道,始见于1954年。60年代起不断有多例观察的临床文章出现,有些用抗生素或理疗效果较差的病人,针灸后却往往取得较好的疗效。针灸不仅可使头痛等症状减轻或消失,并能使肿胀充血之粘膜皱缩,有利于通气和分泌物引流。在刺激方法上,多用针刺之法,并主张深刺。近年用电针法,也有一定效果。目前,有效率在90%左右。但本病现代针灸资料积累尚不多,其临床规律还须进一步通过实践探索。
体针(之一)
(一)取穴
主穴:迎香、印堂、百会、合谷。
配穴:风池、上星、尺泽、列缺、通天、攒竹。
(二)治法
以主穴为主,效不显时酌加配穴。每次取3~4穴。迎香穴用28号2寸毫针,先速破皮进针,直刺0.2~0.3寸深时,再以35~40度角斜向上刺,直刺至下鼻甲前上端,针深约1.5寸深,鼻腔可能出血数滴,但不必止血,同时有大量分泌物流出及打喷嚏等。不提插捻转,留针40分钟。印堂穴,先嘱患者正坐,前臂置于桌上或膝上,术者左拇、食指捏紧患者鼻根,微向上提,右手持针,针芒略朝下刺入穴位,然后沿鼻背中线斜行向下,进针约6~7分深,针尖宜刺中鼻骨,患者感明显酸胀感。百会,针向前方平刺,至有胀重感;合谷,针向食指方向斜刺,以有明显酸、胀感为度。后3穴,均用平补平泻法。配穴,得气后,亦施平补平泻或泻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
(三)疗效评价
疗效判别标准:基本痊愈:症状消失,治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治疗后鼻塞明显减轻,鼻分泌物减少,嗅觉恢复;有效:临床症状减轻,但不巩固;无效:无改善。
共治疗82例(包括部份慢性鼻炎),按上述标准评价,基本痊愈40例(48.8%),显效21例(25.0%),有效17例(20.0%),无效4例(4.9%),总有效率95.1%<SUP>[2</SUP><SUP>~4]</SUP>。
-
周口-李**
回复鼻炎患者穴位保健的选哪些穴位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目前对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尚无特效疗法,多采用以内服抗组胺、抗炎的药物,激素类药物临时抑制为多,如口服激素,外用软膏、乳剂、酊剂及硬膏等。但是中医对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却有着自己的特色。特别是穴位针灸按摩治疗,其简洁无损伤的特性更为很多人所接受。 首先,根据针灸按摩取穴原则,治疗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一般取迎香,鼻通,印堂,风池,合谷等穴位。 1、迎香:定位:在鼻翼外缘中的旁开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鼻衄,鼻息肉,口喎,面痒。是治鼻塞、不闻香臭之要穴。 操作:用两手的大鱼际置于鼻唇沟,拇指外侧面上下搓揉,上至发际,下到地仓,按摩3~5分钟。使其发热为度,此法练习有防伤风感冒、除鼻疾之功。 2、鼻通(又称上迎香):定位:位于鼻之两侧、鼻唇沟上端尽头; 主治:鼻渊,鼻部疮疖。 操作:用两手食指螺纹面按揉鼻通1~2分钟,揉捏鼻、擦鼻翼各1~2分钟,每日早晚各1次,有病时每日可增加3~5次。 3、迎堂:定位:在两眉头连线中点处。稍稍向上一点的凹陷处,此穴位非常重要。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精神类疾病和高血压症。具体的操作:大拇指罗纹面顶住印堂,肘尖支撑在桌子上或躺在床上,用中指罗纹面按揉印堂穴3~5分钟,手法宜轻,带动皮下组织做旋转按揉,意会集中在印堂穴,起诱导作用。做完后局部有轻松感。 4、风池:定位:枕骨后下方两侧凹陷处,即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相平处。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鼻衄,耳鸣,耳聋,颈项强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操作:四指指尖朝上,按住头部,拇指指尖按在风池穴上,作按压、旋转,3~5分钟,一天做3次。 5、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中点桡侧。 主治:鼻衄,头痛,目赤肿痛,齿痛,牙关紧闭,口眼?6?0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腹痛。 操作:一只手的手心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背,拇指压住合谷,点按、推揉,力量适中,感觉到穴位酸麻,操作1~2分钟,换另一只手操作。我有个朋友也是 所以特意查了下 咱们都试试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