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艾灸会引起眼睛麦粒肿吗

时间: 阅读:4859

艾灸会引起眼睛麦粒肿吗


最佳回答

凌泉

凌泉

2023-07-30 00:05:38

艾灸的话不会引起出现眼睛有麦粒肿的情况,如果眼睛出现那一种可能是出现有这种细菌感染或者是出现这种病菌感染引起的症状,可以通过药物的方式来涂抹治疗,比如说可以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或者是使用金霉素眼膏。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30 03:03:45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30 03:03:45

    艾灸是中医里面一种以艾条在患处熏蒸的治疗方法,一般自己在家就可以实施治疗,但是艾灸其实也是有一些使用禁忌的,所以我们在自己实施治疗的时候也要注意一些禁忌。那么,艾灸都有哪些具体的使用禁忌和注意事项呢?
    1、伤寒杂病论记
    伤寒论中有“艾灸禁忌”的阐述:
    (1)脉浮,宜以汗解。用火灸之,邪无从出,因火而盛,病从腰以下必重而痹,名火逆也。
    脉浮者,病在表,不以汗解,而以火攻,肌凑未开,则邪无从出,反因火气而热乃盛也。夫阳邪被迫而不去者,则必入而之阴,痛从腰以下,重而痹者,邪因火迫而在阴也,故日火逆。
    若是一般的感冒发汗就可,勿艾灸。若是艾灸,会引起腰腿疼痛沉重,重则导致腰腿方面的疾病。
    (2)太阳病,以火熏之,不得汗,其人必躁,到经不解,必圊血,名为火邪。
    此火邪迫血,而血下行者也。太阳表病,用火熏之,而不得汗,则邪无从出,热气内攻,必发躁也。六日传经尽,至七日则病当解,若不解,火邪迫血,下走肠间,则必圃血,圃血,便血也。
    感冒勿艾灸,若灸之,还会导致便血。
    (3)微数之脉,慎不可灸,因火为邪,则为烦逆,追虚逐实,血散脉中,火气虽微,内攻有力,焦骨伤筋,血难复也。
    脉微数者,虚而有热,是不可以火攻,而反灸之,热得火气,相合为邪,则为烦逆。烦逆者,内烦而火逆也。血被火迫,谓之追虚,热因火动,谓之逐实,由是血脉散乱而难复,筋骨焦枯而不泽,火之为害何如耶。
    脉微数者勿艾灸,若灸之,会导致筋骨焦枯不泽(消瘦干枯没有光泽无力血虚)
    (4)脉浮,热甚,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唾血。
    此火邪迫血,而血上行者也。脉浮热甚,此为表实,古法泻多用针,补多用针,医不知,而反灸之,是实以虚治也。相合,迫血妄行,必咽燥而唾血。
    脉浮且有热,勿艾灸,若灸之,会引起咽喉干燥唾血。
    2、艾灸适宜人群
    (1)寒性体质(手脚冰凉、精力不济、易受寒、怕冷、腹泻等)
    (2)少年、青年、老年,男性、女性、甚至刚出生的婴幼儿都可以艾灸,只要是寒性体质就可以,或者是要治疗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
    (3)艾灸多用于虚症寒症阴症为主的疾病,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
    3、艾灸不宜人群
    (1)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2)女性例假期间不可艾灸。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的人不适宜用艾灸
    4、艾灸前后注意
    (1)艾灸前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过饥、过饱、酒醉禁灸;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不宜-禁用;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2)艾灸中
    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中如果穴位表面出现湿气,是体内寒气通过穴位排出,体内寒气较重,艾灸起了作用。
    (3)艾灸后
    艾灸后半小时内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艾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有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毒素;
    艾灸后不可以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洗好澡后再艾灸。或者艾灸完,隔开几小时后再洗澡。
    艾灸完,如果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济,属正常现象。此时身体在进行休整,可稍事休息,不必劳累。
    5、其他注意事项
    (1)灸的顺序:先阳后阴,先背腰部后胸腹部,先上部后下部,先头面躯干后四肢,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艾灸的补法,温灸,火灭后按摩穴位;泄法,用嘴吹,助燃,开其穴,起消散作用
    (3)强壮男子虚症实症顽症,皮肉深厚处,宜施大柱多桩;型衰体弱久病虚症慢性病,宜小柱少桩
    (4)颜面五官,心脏大血管处,心经区,女性私处及重要经腱,关节活动处,不宜施直接灸,以防危险或留疤痕影响功能
    (5)婴幼儿的_门不宜直接灸
    6、不宜艾灸情况
    (1)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2)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3)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7、艾灸时应注意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影响效果。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应找到适当的支撑点,使持艾条的手保持平稳,避免因手不稳,使燃烧的艾条碰触并烫伤皮肤.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眼睛应避开艾灸产生的烟,以免使眼睛出现流泪等不适。实施艾灸的房间应通风,以(4)随着艾条的燃烧,将产生灰烬,应及时将灰弹掉,以免掉到身上,灼伤皮肤。装灰的容器应为不可燃的铁、玻璃等制品,以防灰里火星复燃。
    (5)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或放入盛少量水的容器内,以利于熄灭。当日或隔日如再施艾灸,可取新艾条。待数日用剩的艾条风干后,可再利用。
    (6)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7)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8)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9)要循序渐进,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小剂量,或灸的时间短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10)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拾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11)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灼热微红,属正常现象。
    (12)如若不小心灼伤皮肤,局部出现小水泡,只要注意不擦破,可任其吸收。勿挤压、抓搔,忌发物、房事。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30 02:02:35

    “针眼”医学上称之为麦粒肿,是一种眼睑腺体的急性、痛性、化脓性、结节性炎症病变。

    它并非是因为“看了不该看的东西”或“上火”引起。大多数麦粒肿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最为常见。

    麦粒肿因累及的腺体不同,可分为外麦粒肿和内麦粒肿。

    外麦粒肿

    外麦粒肿是患者眼睫毛根的皮脂腺或汗腺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

    患者的眼睫毛根部会出现局限性红肿和疼痛。患者的眼睑上还会出现局部水肿和充血,伴胀痛和压痛感,接近眼睑缘等部位可出现硬结,硬结经数日后可逐渐软化,并形成黄色的脓疱,脓疱破溃排脓后可痊愈。

    内麦粒肿

    内麦粒肿是患者的眼睑板腺发生了急性化脓性炎症。

    多由于睑板腺开口阻塞继发感染所致,其症状与外麦粒肿相似,但因眼睑板腺生长在致密的组织内,患者疼痛较外麦粒肿剧烈。内麦粒肿常从眼结膜面上穿破。

    长了“针眼”千万别挤

    关于麦粒肿的治疗,民间有各种各样的“奇特”方法,比如“用7粒稻谷戳麦粒肿”、“针刺穴位”、“刺血术”、“艾灸”等。

    切记,这些方法都是“不科学的”,使用不当甚至会加重感染!麦粒肿的病因是细菌感染,针对病因治疗才是科学的办法。

    (1)病变初期,眼睑出现疼痛,硬性结节及皮肤明显红肿时应及时就医,予以热敷及抗菌眼药水、眼膏治疗,如妥布霉素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左氧氟沙星凝胶、金霉素眼膏等。

    (2)当结节出现黄色脓点,切勿自行挤压,以免感染扩散,引起眼睑蜂窝织炎、败血症甚至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此时,应继续予以热敷,入正规医院进行切开排脓,严重者应口服或肌注抗生素治疗。超声短波理疗及清热解毒中药内服也有一定疗效。

    预防“针眼”做好三件事

    麦粒肿多发于腺体分泌活跃的儿童及青年人,为非传染性常见疾病,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麦粒肿:

    (1)预防眼睛疲劳,当用眼疲劳、眼干等不适时,禁用手揉眼。

    (2)多锻炼,均衡营养,增强免疫力。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艾灸子宫肌腺病合适吗

艾灸治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