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中医重症皮肌炎是什么病

时间: 阅读:2805

中医重症皮肌炎是什么病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3-07-29 10:16:50

皮肌炎是以皮肤和肌肉严重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结地主的病,本病主要是以红斑水肿为皮损特点,伴有肌无力和肌肉炎症。变性的疾病主要累及皮肤和血管常伴有关节心肌等多器官损害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儿童皮炎多发生在10岁以前,常伴钙质沉积,预后相对较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29 13:13:14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和肌肉的弥漫性非感染性炎症疾病。皮肤发生红、水肿,肌肉发生炎症和变性引起肌无力,疼痛及肿胀。可伴有关节,心肌等多种器官损害。
    那么一旦发生皮肌炎,该什么治疗呢?首先大家不要盲目去治疗,一定要找准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在治疗的途中,不要治治停停,这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一旦复发,就会使得病情更加严重。因次有病要及时治疗,早日告别病痛的烦恼。
    侯氏疗法在治疗皮肌炎这方面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治疗方法,采用中医治疗加上体质疗法和康复疗法。那么侯氏疗法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呢?下面探探究竟。
    侯氏疗法是以中医中药配合现代科技手段治疗类风湿疾病的方法,是一种融合了计算机诊断手段、体质调整、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 姜齐
    回复
    2023-07-29 13:13:14

      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非感染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炎症性结缔组织病。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之一。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60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希望能帮到你。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热毒炽盛证

      主症:起病急,病情进展快,高热或不规则发热,皮肤大片鲜红水肿性斑片或紫红色斑片,触之灼热,多发于面部及上胸背部,肌肉关节疼痛无力,伴口干口苦,心悸烦躁,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清营凉血。

      (1)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

      [组成]水牛角180~240g,生石膏180~240g(先煎),小生地18~30g,黄连12~18g,知母,桔梗,连翘,栀子,玄参,丹皮,赤芍,黄芩,鲜竹叶,甘草(后10味药原书无剂量)。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泻火。

      [加减应用] 肌肉关节疼痛较重者,加秦艽、葛根、徐长卿以祛风通络,消肿止痛;若高烧不退,加羚羊角粉1g冲服;干咳、呼吸困难者,加杏仁、象贝;口干舌躁者,加麦冬;尿赤者,加猪苓。

      (2)达原饮 (《瘟疫论》)

      [组成]槟榔12g,厚朴9g,草果9g,知母9g,白芍9g,黄芩9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辟秽化浊解毒。

      [临床报道] 崔闫民用此方配合西药治疗皮肌炎急性发作秽浊湿热之邪内舍脏腑,外阻肌肤,湿遏热伏,津亏火旺之证,效果较好。处方:槟榔12g,川朴、草果、知母、白芍、黄芩、青蒿、秦艽各1Og,甘草6g,藿香、茵陈、生地、花粉、白花蛇舌草各15g,大腹皮20g。(新疆中医药,2003, 5)

      (3)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

      [组成]防风、川芎、连翘、当归、芍药、薄荷叶、麻黄、芒硝、大黄各6g,黄芩、石膏、桔梗各12g,滑石20g,白术、栀子、荆芥各3g,甘草10g 。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疏风解表,清热通便。

      [加减应用]皮损红热明显者,加金银花、鱼腥革等;肌肉肿痛显著者,加苍术、黄柏、水牛角等;皮下有结节者,加桑枝、蛇蜕、干地龙

      [临床报道] 刘学华等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对称性近端肌肉乏力,疼痛伴触痛,眶周有紫红色浮肿斑块,头、颈、胸甚至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或紫斑,瘙痒,多处关节庸,头昏目赤,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苔薄黄,脉滑数之风热壅盛型的皮肌炎,药用:防风、薄荷、栀子、酒大黄各10g,川芎、连翘、当归、黄芩各15g,白术g,生石膏30g,煅牡蛎20g,甘草5g。(山东中医杂志,1995,9)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湿热蕴蒸证

      主症:身热不扬,红斑色暗,肌肤肿痛,肢体重着无力,伴胸脘痞满, 口粘口干。渴不多饮,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

      治法:清热化湿,通利经脉。

      三妙散(《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18g,黄柏12g,川牛膝6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清热燥湿。

      [临床报道]崔幸在治疗此型皮肌炎时,常用:苍术10g,黄柏10g,牛膝15g,银花10g,黄连6g,茵陈30g,生苡仁30g,茯苓15g,秦艽15g,木瓜10g。(中国全科医学,2002,8)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气阴两虚证

      主症:肌肉酸痛无力,面黄肌瘦,少气懒言,纳呆,眼睑水肿性红斑。低热、咽喉不利,汗多、便结、尿赤,苔薄黄,舌红绛,脉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6g,鳖甲15g,生地12g,知母6g,丹皮9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养阴透热

      [加减应用] 病久关节变形、活动受限者,加续断、淫羊霍、炮山甲;心悸汗出、脉结代者,加人参、天冬、麦冬、苦参、酸枣仁;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者,加灵芝、茵陈;尿中有蛋白者,加琥珀、通草、扁蓄、车前子等;胃脘满纳差者,加陈皮、青木香、神曲。

      [临床报道] 刘学华等应用此方加减治疗全身肌肉乏力、酸痛伴触痛,腰膝酸软,眩晕耳鸣,脱发,吞咽困难,纳差,消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之肝肾阴虚型皮肌炎。(山东中医杂志,1995,9)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寒湿凝滞证

      主症:起病缓慢,病情逐渐发展,不发热,皮肤出现暗红色斑片,干燥,少量脱屑,双侧上眼睑有紫红色水肿性斑片,全身肌肉关节疼痛,酸软无力,举臂、蹲起等动作困难,手足肿胀,舌质淡暗,苔白,脉弦缓。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健脾。

      黄芪桂枝五物汤(《金匮要略》)

      [组成]黄芪9,芍药9,桂枝9,生姜9,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临床报道] ①查玉明常在此方基础上加当归、鸡血藤、怀牛膝养血活血以通络;配细辛以冀阳气通达治疗阳气虚衰之皮肌炎。(辽宁中医杂志, 2000 ,1) ②陈泊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并用强地松治疗重型皮肌炎3例。(现代中医,1998,3)

      中医中药治疗皮肌炎:心脾两虚证

      主症:病程迁延日久,皮肤红斑消退或呈淡红色, 四肢肌肉萎缩,酸软无力,伴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纳差食少,腹胀便溏,舌质淡,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黄芪12g,人参6g, 白术9g,茯神9g,当归9g,酸枣仁12g,远志6g,当归10g,木香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内服。

      [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加减应用]面部红斑持续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生槐花以凉血化淤消斑;伴低热者,加青蒿、地骨皮、鳖甲以退虚热。

      [临床报道] 崔幸在治疗此型皮肌炎时,常用:黄芪30g,党参15g, 白术15g,茯苓15g,当归10g,丹参30g,羌独活各10g,桂枝10g,当归10g,鸡血藤30g,木香6g,炙甘草10g。(中国全科医学,2002,8)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29 13:13:14

    朋友你好, 皮肌炎是一种皮肤、皮下组织和肌肉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皮肤出现红斑、水肿、肌肉出现炎症变性而引起肌无力,可伴有关节疼痛。 病因:病因不明,近些年来多将本病归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另外如病毒感染,对肿瘤的变态反应等。 临床表现:本病初始症状多有全身倦怠、乏力、头痛、关节痛、肌力低下等症状,主要病变是皮肤和肌肉。没有皮肤病变的称为多发性肌炎(Polymysitis)。好发中年女性。 皮肤症状:最初面部出现浮肿性红斑,特别是在眼睑呈紫红色,面颊部可有脂溢性皮炎样的弥漫性红斑。有毛细血管扩张,很象SLE。躯干,四肢皮肤干燥,弥漫性红斑,可以出现色素沉着,点状角化,轻度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皮肤异色病样改变,称之为异色皮肌炎。 手指关节背面皮肤常有明显浮肿性红斑,色素沉着,有时呈暗紫色扁平丘疹。甲周围出现红斑。 30%患者有Raynaud现象,可为本病的早期症状。 20%的小儿皮肌炎肌肉内或皮下有钙沉着。 肌肉症状:急性期由于肌肉发炎、变性等而引起肌无力、肿胀、自发痛或压痛。一般近端肌肉先受累,出现运动障碍如举手、抬足、下蹲、吞咽、发声等困难。根据受损肌肉不同,还可以引起相应的不同症状。慢性期可显示肌肉萎缩,或因纤维化而发硬,致使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其他脏器受累可发生间质性肺炎、心肌炎、关节炎、肾小球炎及广泛的血管炎。 约有5-40%患者并发恶性肿瘤,常合并肺癌、食道癌、胃癌、恶性淋巴瘤等。恶性肿瘤可以发生在皮肌炎之前、同时或以后。小儿皮肌炎很少并发恶性肿瘤。 实验室检查: 1.24小时尿肌酸排泄量增高,可高达1000毫克以上(正常0-200毫克)。 2.血清酶化学: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肌酸肌酶(CK)、醛缩酶(Aldoiase)显著增加,CPK和Aldoiase常常和肌肉病变是平行的。 3.免疫学检查: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加快,RA反应阳性。 抗核抗体较SLE阳性率为低,抗Pm-1抗体对本病有61%特异性,抗J0-1抗体约有24%阳性其中伴有肺病变者较高。 4.肌电图:多为肌原性,萎缩相肌电图。一般在低电压时,可见振幅缩小,单位减少,多数出现多相性单位,单位持续时间缩短等。 5.病理: 皮肤:表皮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膜肥厚PAS染色阳性。真皮上层浮肿,粘蛋白沉着,胶原纤维肿胀,血管扩张。 肌肉: 1.变性:轻症:肌纤维横纹消失,肌浆凝固,透明性变,胞核增生。 重症:肌纤维断裂,颗粒,空泡变性,嗜硷性变伴有巨噬细胞。 2.发炎: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束水肿,血管扩张。晚期可以出现肌纤维束硬化,萎缩,消失后可代之纤维性结缔组织。 诊断: 主要症状: (一)肌肉症状: 1.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2.有时伴肌肉疼痛。 3.四肢肌肉(特别是近端肌肉)、面、颈、咽喉肌等显示肌力低下,或肌肉萎缩,但需除外伴有肌肉症状的其他结缔组织疾病。 (二)皮肤症状:见于颜面、上胸、四肢伸侧,特别是关节背侧等处,呈对称分布。 1.紫红色浮肿性红斑(尤其是上眼睑) 2.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或脱失,萎缩。 3.Raynaud症状。 4.关节痛。 检查所见: 1.肌肉活检:肌纤维变性和炎症反应,(间质或血管周围有细胞浸润)结缔组织增生。 2.CPK活性升高。 3.肌电图检查证实为肌原性病变。 参考事项: 1.无遗传性和家族性发病。 2.能除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3.合并恶性肿瘤。 4.发烧、血沉加快及r-球蛋白升高。 5.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有效。 多发肌炎诊断标准 1.确诊:至少具有主要症状中的肌肉症状和检查所见中的肌肉活检阳性者。 2.疑诊:主要症状中的肌肉症状和参考事项中有两项以上者。 皮肌炎诊断标准 1.确诊:主要症状中的肌肉症状、皮肤症状加检查所见有一项以上者。 2.疑诊:主要症状中的皮肤症状和检查所见中的有一项以上者。 治疗: 1.皮质激素:强的松多为首选药物一般为60mg/日,依据肌力测定和血清肌酶水平下降评定疗效。病情控制后可以稳步减药。 2.免疫抑制剂:多与皮质激素并用,可首选用环磷酰胺100mg/日和硫唑嘌呤100-150mg/日。 3.维生素类:维生素E300-900mg/日,能影响肌肉代谢,增强肌力。 4.对肌力有影响的一些拟胆硷药物,如加兰他敏(galanthamin)2.5-5mg每日肌注一次。新期的明(Neostigmin)0.5mg每日肌注一次,对改善肌力都有一定作用。 5.蛋白同化剂:丙酸睾丸酮或苯丙酸诺龙25毫克肌注,每周2次,可促进蛋白合成和减少肌酸排泄。 6.支持疗法:在整个治疗期间都是极为重要的,如良好的营养,物理疗法,对恢复肌力有一定作用。 7.中药治疗: 毒热型:法宜清营凉血解毒,理气活血,方用,双花、连翘、公英、生地、白茅根、生玳瑁、丹皮、赤芍、川连、绿豆衣、茜草根、生地、加减;高烧加犀角粉、羚羊角粉。水肿加车前子,泽泻、关节疼痛加秦艽、鸡血藤,气虚加生黄芪或党参。 寒冷型:法宜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方用:鸡血藤,海风藤、全丝瓜、鬼箭羽、鬼见愁、二芍、路路通、桂枝、祁艾、当归。腹胀便溏加白术、茯苓、肌肉关节痛重加秦艽、鸟蛇、红斑持久不退加鸡冠花、凌霄花。 虚损型:法宜调和阴阳,补益气血、方用:当归、川芎、白芍、熟地、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减:睡眼不好,加用勾藤、首乌藤、鸡血藤,天仙藤畏寒肢冷加桂枝、白芍、气虚明显加黄芪。 (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29 12:12:04

    皮肌炎是一种累及皮肤和肌肉及内脏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疾病。由于横纹肌呈坏死性病变而出现肌肉症状,同时伴多种形态的皮肤损害,也可并发内脏病变。中医称之为肌痹。多见于儿童及成年人。发病年龄大者伴发肿瘤的机会越大。其临床表现为上眼睑为中心皮肤发生紫红斑,逐渐向前额、面颊、耳前、颈和上胸部扩展;肘、膝、掌指和指间关节伸面出现紫红色丘疹,可融合成斑块,有毛细血管扩张、色素减退,称Gottron征。四肢肌肉首遭累及,自觉肌肉乏力、疼痛或按压痛,肌力下降常致运动功能障碍,甚则进食无力,语声低微,胸闷气短。可伴发热。病程呈慢性渐进性,2~3年内逐渐稳定恢复,少数伴肿瘤或系统病变病例会死亡。
    (一)内治方【方一】白虎汤【来源】《伤寒论》【组成】石膏(碎)50克,知母18克,甘草(炙)6克,粳米9克。
    【功效】清热生津。
    【用法】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次。
    【方二】益气活血汤【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组成】党参9克,炙黄芪30克,丹参25克,牡丹皮20克,杏仁15克,桔梗15克,菟丝子30克,巴戟天20克,生地黄50克,女贞子20克。
    【功效】益气活血,宣肺补肾。
    【用法】水煎服,日1剂。
    【备注】偏风寒湿者加羌活20克,秦艽15克;偏风热湿者加防己20克,蝉衣15克;毒热炽盛者加玄参50克,白花蛇舌草50克。
    【方三】参术丹参饮【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组成】党参12克,苍术10克,白术10克,山药15克,茯苓10克,薏苡仁30克,黄柏10克,丹参15克,红花9克,牛膝10克,秦艽9克,鬼箭羽12克,鲜茅根30克,威灵仙19克,萆薢10克,土茯苓12克。
    【功效】健脾除湿,活血通络。
    【用法】水煎分服,日1剂。
    【方四】二至白薇方【来源】《实用皮肤病性病验方精选》【组成】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南沙参15克,北沙参15克,黄精30克,女贞子9克,旱莲草15克,党参9克,黄芩9克,白薇15克,大青叶30克,广木香9克,陈皮9克。
    【功效】清热养阴,益气健脾。
    【用法】水煎分服,日1剂。
    【方五】益气活血方【来源】中医杂志,1983:(6)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茯苓、陈皮、枳壳、牡丹皮90克,桂枝各10克,女贞子、菟丝子、丹参、鸡血藤、草河车各15克,白花蛇舌草30克,木香6克。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六】活血补气方【来源】中医杂志,1985:(1)
    【组成】党参、黄芪、生地黄、红藤、鸡血藤各15克,紫草、白芍各9克。
    【功效】活血补气。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七】参芪沙参汤【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1986:(1)
    【组成】黄芪20克,党参15克,生地黄15克,北沙参15克,牡丹皮12克,紫草12克,鸡血藤30克,络石藤20克。
    【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八】益胃汤加减【来源】辽宁中医杂志,1988:(6)
    【组成】南沙参北沙参各12克,石斛、生地黄炭、金银花炭、山药各15克,红花、浮萍各6克,玄参、凌霄花、防风、紫草各10克,丹参30克。
    【功效】护脾阴,凉血解毒。
    【用法】水煎服,日1剂。

肾阴虚好出汗吗

看不孕不育中医需要检查什么